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11*1212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ong ⁃term family oxygen therapy practice plan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UI Liping, LI Yueqin, FENG Xiaofang, CAO Xiaoxia, FU Shitai, LIU Xingyu
Shanxi Bethune Hospital, Shanxi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Tongji Shanxi Hospital, Thir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xi 030032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Yueqin,E⁃mail:****************
Key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COPD ; family oxygen therapy ; summary of evidence ; continuing care
摘要 目的: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病人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方案并应用。
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3月—4月就诊的40例COPD 病人作为对照组,2022年8月—9月就诊的40例COPD 病人作为试验组。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构建的COPD 病人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方案进行干预。
统计两组医护人员审查指标执行率,比较两组病人血氧饱和度、非计划再入院率、生活质量。
结果:对照组医护人员审查指标1、指标3~指标5的执行率均在80%以下,试验组医护人员除指标4执行率为85%外,其余指标执行率均为100%。
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病人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出院1个月后,试验组非计划再入院率、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问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结论:基于最佳证据形成的COPD 病人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方案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指标执行率,降低病人非计划再入院率,提高病人血氧饱和度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家庭氧疗;证据总结;延续护理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3.14.0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位居单病种死因第3位[1]。
低氧血症是COPD 病人的主要症状之一,长期缺氧可以导致肺小动脉持续收缩,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最终造成右心心力衰竭等并发症[2]。
大量研究表明,COPD 病人大部分时间需要进行长期家庭氧疗[3],以提高病人生存率及运动耐力,降低肺动脉压,改善精神认知功能,减少再入院及平均急诊次数,进而提高生活质量[4‐6]。
但我国对长期家庭氧疗的研究起步较晚,护理实践大部分基于护理经验且研究内容较分散,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案以及系统的护理流程和标准[7]。
本研究基于COPD 病人长期家庭氧疗的最佳证据构建标准化实践方案,旨在规范长期家庭氧疗的评估、宣教及评价,提升医护人员和病人的知识水平,提高病人依从性,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病人的延续护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3月—4月就诊的40例COPD 病人作为对照组,2022年8月—9月就诊的40例COPD 病人作为试验组。
纳入标准:1)符合2020年COPD 全球倡议中的COPD 诊断标准;2)符合长期氧疗适应证;3)家里已有长期氧疗装置;4)年龄≥60岁;5)自愿参加本研究,愿意接受家庭随访。
排除标准:1)合并哮喘、肺水肿、严重心力衰竭等疾病;2)存在严重认知障碍致不能配合;3)病人或家属缺乏阅读或书写能力。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COPD 病史、血氧饱和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具体如下:1)病人入院后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氧疗相关知识指导等。
2)出院前责任护士提供常规出院指导,教会病人正确吸氧,指导家庭氧疗相关知识。
3)出院后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病人每天氧疗时长、氧流量等。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构建的COPD 病人长期家庭氧
疗实践方案进行干预。
1.2.1 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方案的构建1.2.1.1 成立循证实践小组
循证实践小组成员共9人,包括护理专家1人、护
· 综合研究 ·
基金项目 山西省科技战略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编号:202104031402145作者简介 崔丽萍,副主任护师,硕士
通讯作者 李月琴,E‐mail:****************
引用信息 崔丽萍,李月琴,冯晓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方案的构建及应用[J].护理研究
,2023,37(14):2615‐2619.
士长1人、医师2人、呼吸治疗师1人、护士2人、研究生2人,其中,护理专家负责整个研究的统筹安排及推进;护士长负责主持指标的制定、审查及质量控制;医师、呼吸治疗师负责分析指标实施的阻碍因素,并制定对策;护士及研究生负责资料收集。
1.2.1.2 提出循证问题
基于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的循证问题开发工具PIPOST构建循证问题,第1个P (population)指证据应用的目标人群,即COPD病人;I(intervention)指干预措施,即长期家庭氧疗;第2个P(professional)指应用证据的专业人员,即护理人员、医生、呼吸治疗师等;O(outcome)指结局,包括专业人员长期家庭用氧指导的规范性;S (setting)指证据应用场所,即家庭;T(type of evidence)指证据资源的类型,包括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
1.2.1.3 获取证据
根据“6S”证据模型[8],依据自上而下的原则,检索与COPD病人长期家庭氧疗相关的所有证据。
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气道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慢阻肺”“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氧疗”“氧气吸入疗法”“氧气疗法”“氧吸入疗法”“长程氧疗”“长期家庭氧疗”“家庭氧疗”“氧气吸入”“氧疗
管理”为中文关键词,以“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long term oxygen therapy”“home oxygen therapy”为英文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PubMed、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国际指南协作网(GI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官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官网、美国医师学会官网、美国胸科协会(ATS)官网、欧洲呼吸协会(ERS)官网、爱尔兰胸科协会(ITS)官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胸科协会(TSANZ)官网、美国国立指南库(NGC)、GOLD(全球倡议)网站等。
1.2.1.4 选择适宜临床情境的证据
根据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9],汇总与家庭氧疗有关的10条最佳证据,包括适应证、评估内容、氧疗方式、流量选择、健康教育、随访、效果评价等。
小组成员基于证据总结内容,选择利益相关者,即医师2名、护士3名、需要长期家庭氧疗的COPD病人8例,依据FAME[10]原则进行证据可行性(feasibility)、适宜性(appropriateness)、临床意义(meaningfulness)、有效性(effectiveness)评价对获取的证据进行调整,最终获得适合本情境的证据,见表1。
表1 最佳证据及审查指标内容
证据1:长期家庭氧疗适应证为COPD病人处于疾病稳定状态,在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55 mmHg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88%,有或没有高碳酸血症;PaO2为55~60 mmHg或
SaO2<89%,并有肺动脉高压、水肿或红细胞增多症(Ⅰ级证
据,A级推荐)[11]
证据2:应将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作为病人长期氧疗初次评估的内容(Ⅰ级证据,A级推荐)[12]
证据3:长期氧疗的风险评估内容包括氧疗设备的安全性、跌倒的风险、烧伤或火灾的风险、吸烟等(Ⅰ级证据,A级推荐)[13‐14]
证据4:COPD病人进行长期氧疗时,应使用达到氧疗目标所需的最低氧流量,一般为0.5~2.0 L/min(Ⅴ级证据,B级推荐)[15]
证据5:氧疗浓度及时长为初始浓度1 L/min,30 min后以1 L/min的增量进行调节,直至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0%,具体根据
病人的血气分析结果确定(Ⅰ级证据,A级推荐)[16]
证据6:建议长期氧疗病人每日应至少吸氧16 h(Ⅰ级证据,A级推荐)[17]证据7:应对长期家庭氧疗的病人及其照护者进行书面及口头的安全教育,包括氧疗的应用和原理、用氧安全和氧气设备的使用方
法、肺康复/运动训练(Ⅲ级证据,B级推荐)[18]指标1:接受家庭氧疗病人符合适应证要求,即疾病处于稳定状态,静息状态下PaO2≤55 mmHg或SaO2≤
88%,有或没有高碳酸血症;PaO2为55~60 mmHg
或SaO2<89%,并有肺动脉高压、水肿或红细胞增
多症
指标2:初次氧疗病人是否以血气分析结果作为评估依据指标3:接受家庭氧疗的病人均进行了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内容包括氧疗设备的安全性、跌倒的风险、烧伤或
火灾的风险、吸烟等
指标4:长期氧疗时,应使用达到氧疗目标所需的最低氧流量,一般为0.5~2.0 L/min;居家氧流量初始应为
1.0 L/min,30 min后以1 L/min的增量进行调节,
直至SpO2>90%,具体根据病人的血气分析结果
确定;每天用氧时间≥16 h
指标5:科室有家庭氧疗健康教育资料,资料中应包括氧疗的应用和原理、用氧安全和氧气设备的使用方法、
肺康复/运动训练等内容
指标6:对需要长期家庭氧疗的病人进行家庭氧疗宣教
最佳证据审查指标
证据8:确定氧疗方案后,应在氧疗开始后的第60天~第90天进行初次随访,随访时应监测病人动脉血气、SpO 2,以评估其氧疗效果及是否需要继续氧疗[1],同时应评估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吸
烟情况,之后每年随访1次(Ⅴ级证据,A 级推荐)
[18]
证据9:不推荐将SpO 2作为判断COPD 病人是否进行长期氧疗的唯一依据(Ⅳ级证据,A 级推荐)
[17]证据10:定期测量长期家庭氧疗病人的肺功能、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评价呼吸困难症状、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
[19‐21] 指标7:氧疗开始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每3个月家访1次,
按需进行家访或医院访问,并监测病人动脉血气、SpO 2,同时应评估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吸烟情况
指标8:不能将SpO 2作为判断COPD 病人是否进行长期
氧疗的唯一依据
指标9:
将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呼吸困难症状、生活质量作为长期家庭氧疗的评价内容
(续表)
最佳证据
审查指标
基于证据内容,结合病房现有的家庭氧疗评估、宣教、实施、评价等,通过对目标人群的焦点访谈得出影响证据应用的因素。
小组成员制定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方案,并编制相关宣教手册,通过查阅大量文献[22‐23],将随访时间定为每月1次电话随访,每3个月家访1次,按需进行家访或医院访问。
方案形成后,小组成员邀请山西省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呼吸科的10名临床护理专家对方案进行全面性与可行性分析,获得一致认可。
1.2.1.6 阻碍因素分析及改进
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落实实践方案。
1)阻碍因素1:家庭氧疗适用人群的筛选准确率低,仅为40%。
制定的行动策略为查阅资料,细化家庭氧疗适应证及相对禁忌证,利用晨会交接班时间进行学习,将该项内容制作成纸质版说明张贴于医护办公室,便于查看,并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
2)阻碍因素2:医护人员对接受家庭氧疗的病人未进行风险评估或风险评估不全面。
制定的措施为对医护人员进行氧疗风险内容的培训及考核;规定接受家庭氧疗的病人均需进行氧疗风险评估,并留存资料;制定家庭氧疗评估单,将风险评估的各项内容制作成表格,医护人员直接勾选即可,并与信息科沟通嵌入系统中,电子留存。
3)阻碍因素3:医护人员对实施家庭氧疗的病人健康宣教内容不全面。
制定的措施为科室成立专门的家庭氧疗团队,由1名副主任医师、3名呼吸治疗师、2名护理骨干组成,重点对小组成员进行宣教;查阅文献,确定家庭氧疗的宣教内容,并根据区域实际情况进行细化,确定最终的宣教内容;将宣教内容制作成查检表,小组成员评估时均使用此表,避免遗漏。
4)阻碍因素4:病人对家庭氧疗的依从性差、执行率低。
制定的措施为将家庭氧疗的相关知识嵌入入院宣教单中,责任护士入院
内容;将低氧血症的危害、家庭氧疗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制作成科普视频,推送至科室移动宣教平台;病人床头粘贴健康宣教二维码,每周二、每周四、每周六下午责任护士督促病人扫码观看,并有专人负责统计扫码率,要求未观看的病人次日补看;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对实施家庭氧疗的病人进行氧疗相关知识考核,并将该病人加入COPD 延续护理群,向病人发放家庭氧疗记录表,专人负责查看病人的家庭氧疗记录,每周五予以集体线上答疑。
1.2.2 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方案的应用
COPD 病人入院后由主管医师根据家庭氧疗的适应证对适宜人群进行甄别,同时告知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在病人病情稳定后进行居家氧疗宣教及风险评估;出院前1 d 评价病人对家庭氧疗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并记录;根据随访时间要求定期进行随访及评价。
方案中所有内容均根据相应证据制定。
1.3 评价指标
1)医护人员审查指标执行率:干预1个月后进行评价,通过查看病人病历及出院记录获取病人指标1、指标2、指标4的执行情况;通过制定查检表,评估医护人员对病人风险评估是否全面,并查阅随访记录,查看医护人员是否对病人进行了风险评估,获取指标3的执行情况;通过查阅随访记录及门诊记录获取病人指标7~指标9的执行情况;通过查看科室资料,确定健康宣教资料是否全面,获取病人指标5、指标6的执行情况。
2)病人血氧饱和度:于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随访时使用指脉氧检测仪进行测定。
3)病人非计划再入院率:统计病人出院后1个月内非计划再入院次数。
4)病人生活质量:于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进行评价,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24]、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问卷(mMRC)评分[25]进行评价。
CAT 包括8个项目,每个项目1~5分,总分0~40分,得分越高表示疾病严重程度越高。
mMRC 用于评估呼吸困难程度,总分0~4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呼吸困难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s )进行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
位数)[M (P 25,P 75)] 进行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比(%)进行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护人员审查指标执行情况
对照组医护人员审查指标1、指标3~指标5的执行率均在80%以下,试验组医护人员除指标4执行率为85%外,其余指标执行率均为100%,详见表2。
2.2 两组病人血氧饱和度比较(见表3)
2.3 两组病人非计划再入院情况比较(见表4)
2.4 两组病人CAT 评分及mMRC 评分比较(见表5)
3 讨论
3.1 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本研究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纳入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通过小组成员分析证据等级及推荐级别,经讨论后汇总最佳证据,并根据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及有效性的原则对获取的证据进行调整,随后制定实践方
案,对阻碍因素进行分析及改进,确保了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与有效性。
3.2 方案应用效果
3.2.1 COPD 病人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方案的实施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及依从性
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医护人员对长期家庭氧疗的指南和实践标准了解和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在COPD 病人氧疗评估、随访等方面存在不足[7]。
本研究也显示,对照组医护人员对适合氧疗人群的识别、氧疗的风险评估、健康教育等执行率较低,不超过50%,与Zaidi 等[26‐27]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国情不同、评价标准不一致以及本次研究受试人群来自同一所医院有关。
试验组医护人员操作规范性及依从性大幅度提升,医护人员依从性提高有利于实现对病人更好的指导及监督。
3.2.2 COPD 病人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方案的实施提高了病人血氧饱和度
COPD 病人气道功能受限,伴有低氧血症,即使处于病情稳定期,仍然存在咳嗽、气促、憋喘、胸闷等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28]。
本研究构建的COPD 病人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方案给病人提供了标准化的用氧流程及便捷的线上答疑,有利于病人规范用氧,提高病人血液中的氧气浓度,符合COPD 治疗原则[29‐30]。
本研究中,试验组病人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 <0.05)。
COPD 病人体内肺弥散功能较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通气功能障碍,导致体内氧气浓度无法满足机体需要[31‐32],而规范用氧可以使氧气融于血液中使血氧浓度显著提高。
COPD 病人常对氧疗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氧疗依从性较差,缺乏有效管理。
对COPD 病人而言,不适当、不规律的氧疗会产生相关副作用,容易使病人暴露
表2 两组医护人员审查指标执行情况
单位:例(%)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
例数4040
指标116(40) 40(100)
指标236(90) 40(100)
指标320(50) 40(100)
指标418(45)34(85)
指标520(50) 40(100)
指标638(95) 40(100)
指标734(85) 40(100)
指标834(85) 40(100)
指标932(80) 40(100)
表5 两组病人CAT 评分及mMRC 评分比较[M (P 25,P 75)]
单位:分 时间出院时
出院1个月后
组别对照组
试验组Z 值P
对照组试验组Z 值P
例数4040
40
40
CAT 评分31(28,32)29(28,31)-1.4280.15325(24,28)24(22,27)-2.5490.011
mMRC 评分3(2,3)
3(2,3)-1.2250.2212(2,3)2(1,2)-2.3590.018
表4 两组病人非计划再入院情况比较 单位:例(%)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
例数4040
非计划再入院16(40.0) 5(12.5)
注:χ2=7.813,P <0.01。
表3 两组病人血氧饱和度比较(x ±s )单位:%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t 值P
例数4040
出院时87.30±1.9486.76±1.98
1.2220.238
出院3个月后88.23±1.4890.55±1.45−7.109<0.001
于低氧环境,导致病人预后较差,病情加重。
本研究试验组病人接受COPD病人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方案干预,呼吸困难症状减少,生活质量提高。
可能是由于该氧疗实践方案可降低病人心肺功能负荷,改善病人睡眠质量,减少病人因睡眠不足引起的疲惫、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情况,提高病人生活和工作效率[33];同时,通过规范用氧,减少体内血氧浓度不足引发的疲惫、呼吸困难、眩晕等症状,进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34]。
3.2.3 COPD病人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方案的实施降低了病人非计划再入院率
COPD病人再次入院可能是由于COPD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住院病人以老年人居多,免疫力低下,对COPD危险因素、急性加重症状及自我照护认知不足,易造成疾病反复急性发作,再入院次数增多[35]。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病人非计划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 01),提示COPD病人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方案可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降低疾病复发率及病人非计划再入院率。
4 小结
基于最佳证据形成的COPD病人长期家庭氧疗实践方案规范了医护人员操作标准,提高了病人氧疗依从性,减轻了病人呼吸困难,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
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仅来自1所医院,结果可能存在偏移;此外,由于家庭仪器设备受限等影响,本研究纳入的客观评价指标较少,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辰.中国18个地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报告[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20:49-50.
[2] ZHANG R B,TAN X Y,HE Q Y,et parison of symptom
and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4,14:2594-2598.
[3] SAHIN H,VAROL Y,NAZ I,et al.Effectiveness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COPD patients receiving long-term oxygen therapy [J].Clin Respir J,2018,12(4):1439-1446.
[4] 王丽君,陈圆,朱荣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
干预的价值[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2,24(1):33-36.
[5] 闫金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程家庭氧疗信念和行为的干预
效果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6] 孙春荣.COPD患者长期家庭氧疗依从性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
志,2017,23(1):62-63.
[7] 李育莲,李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护理的研究进
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1):1746-1751.
[8] DICENSO A,BAYLEY L,HAYNES R B.ACP journal club.
Editorial:accessing preappraised evidence:fine-tuning the 5S model into a 6S model[J].Ann Intern Med,2009,151(6):JC3-2;JC3-3. [9] 王春青,胡雁.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J].护
士进修杂志,2015,30(11):964-967.
[10] MITTAL N,GOYAL M,MITTAL P K.Understanding and
appraising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 Dentistry,2017,41(5):317-326.
[11] 佚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诊断要点[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6:134.
[12] KATZENBERG G,DEACON A,AIGBIRIOR J,et al.Manage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Br J Hosp Med,2021,
82(7):1-10.
[13] MAGNET F S,STORRE J H,WINDISCH W.Home oxygen
therapy:evidence versus reality[J].Expert Rev Respir Med,2017,11
(6):425-441.
[14] RABE K F,WATZ H.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Lancet,2017,389(10082):1931-1940.
[15] 申永春,文富强.201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更新解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2:132-135.
[16] YANG I A,BROWN J L,GEORGE J,et al.COPD-X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2017 update[J].Med J Aust, 2017,207(10):436-442.
[17]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肺功能学组.成人慢性肺部疾病
家庭氧疗上海专家共识[J].上海医学,2021,44(11):789-794. [18] SUNTHARALINGAM J,WILKINSON T,ANNANDALE J,et al.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quality standards for home oxygen use in adults[J].BMJ Open Respiratory Research,2017,4(1):e000223. [19] ARIF R,PANDEY A,ZHAO Y,et al.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COPD:a systematic review[J].ERJ Open Research,2022,8(1):1-9.
[20] YUSEN R D,CRINER G J,STERNBERG A L,et al.The long-term
oxygen treatment trial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ationale,design,and lessons learned[J].Ann Am Thorac Soc, 2018,15(1):89-101.
[21] NAGATA K,KIKUCHI T,HORIE T,et al.Domiciliary 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table hypercapnic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J].Ann Am Thorac Soc,2018,15(4):432-439. [22] SUNDH J,BORNEFALK-HERMANSSON A,AHMADI Z,et al.
Registry-bas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reatment and duration and mortality in long-term oxygen therapy(REDOX) study protocol[J].BMC Pulm Med,2019,19(1):1-8.
[23] MURPHY P B,REHAL S,ARBANE G,et al.Effect of home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with oxygen therapy vs oxygen therapy alone on hospital readmission or death after an acute COPD exacerbation[J].JAMA,2017,317(21):2177-2186.
[24] GARCÍA-SIDRO P,NAVAL E,MARTINEZ RIVERA C,et al.
The CAT(COPD Assessment Test) questionnaire as a predictor of the evolution of severe COPD exacerbations[J].Respir Med,2015, 109(12):1546-1552.
[25] 谭春苗,周向东,伊焕英,等.出院计划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7):845-849. [26] ZAIDI F,LEE R S,BUCHCIC B A,et al.Evaluation and
documentation of supplemental oxygen requirements is rarely performed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COPD[J].Chronic Obstr Pulm Dis,2017,4(4):287-296.
[27] VERDURI A,BALLERIN L,SIMONI M,et al.Poor adherence
to guidelines for long-term oxygen therapy(LTOT) in two Italian university hospitals[J].Intern Emerg Med,2014,9(3):319-324. [28] 刘岚云,王金生,戴煌,等.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
合征与常见心脑血管病昼夜发作情况观察[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0,22(4):377-379.
[29] VAN BEERS M,JANSSEN D J A,GOSKER H R,et al.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isease burden,determinants and possible future interventions[J].
Expert Rev Respir Med,2018,12(12):1061-1074.
[30] SEO M,QIU W L,BAILEY W,et al.Genomics and response to
long-term oxygen therap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J Mol Med(Berl),2018,96(12):1375-1385.
[31] 陈春节.睡眠呼吸监测结合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对慢性缺氧性疾病
家庭氧疗的评估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29(21):113-116. [32] 宋程超,王洁,吴丹.ICU急性期COPD患者早期呼吸功能训练的
最佳证据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3):1165-1170. [33] 郭东霖,王宇,张玉想.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
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24(12):2384-2388.
[34] 王胜.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
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4):158-161.
[35] ZHOU M,WANG H,ZENG X,et al.Mortality,morbidity,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1990-2017: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J].Lancet, 2019,394(10204):1145-1158.
(收稿日期:2023-02-06;修回日期:2023-06-27)
(本文编辑陈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