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2节 二力平衡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二力平衡是在学生学习了力的概念并且对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有所认识后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对学生理解后面的测摩擦力的原理、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等都有重要作用。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体现两个思想:一是重视科学探究。

“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是培养学生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的习惯和能力。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知道最简单的平衡是二力平衡。

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3、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2、通过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通过运用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包括二力平衡的定义、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三个部分,其中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四个必要条件,并会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在于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制订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得出二力平衡条件。

【教具准备】
为适应教法和学法,老师要准备6盒(60个)钩码和两个小车(两端拴有细线用于挂钩码);学生自己用硬纸板剪两个大小相等的纸板,并在每个纸板的一个角上穿一条约50CM的细线,再准备一些透明胶带。

二、教法设计:
引导学生用自制的纸板加上老师提供的钩码来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

三、学法指导:
一是引导学生从旧知识(牛顿第一定律)中发现新知识(力的平衡的概念)的方法;二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现象或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先从“牛顿第一定律”引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静止的或匀速直线的物体都是受力的,我们把它们所受的力叫平衡力。

并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在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可能有二个、三个、四个或更多。

其中简单的就是只受两个力的平衡问题。

2、进行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把学生举的关于二力平衡的例子画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析这些物体在平衡时所受的
图1
两个力有什么特点。

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是不是只要有两个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就会平衡呢?两个力平衡的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猜想和假设:学生在讨论后,大致都能说出“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少数能得出“必须作用于同一物体”,若不能得出可在学生实验的最后由老师指点。

设计实验和钩码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如果学生实在有困难,教师可用课本图
12.6-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实验前老师要学生先把两个纸板用透明胶带粘在 一起,穿绳子的两个角作对角,如图1所示)学生讨论完毕,老师根据学生描述画出操作图,让学生做实验。

最好是老师提前把实验表格印制好,便于学生操作和填写。

(具体表格附后)
分析和讨论:实验完毕,各组根据自己的实验现象讨论二力平衡条件,若有不能得出“必须作用于同一物体”这一结论的小组,老师可引导学生拆开粘纸板的透明胶,学生看到两个纸板不再静止,自然就能理解。

交流与评估:相邻各小组之间交流实验结论和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实验过程,请对方帮忙找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在交流时发现:在实际操作时,有的课桌边缘磨损,使线与桌子边缘有较大摩擦,有的学生将圆铅笔或圆珠笔放在桌子边缘作滑轮用,很好地完成了实验。


五、教师总结,并进行下一环节:
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情况,用自己的器材演示二力平衡条件,并介绍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桌面上的书为何静止?吊在天花板上电灯受几个力作用,它们大小是何关系?这里可以边讲边引导学生画出其受力示意图。

六、课外探究活动:
巧找平衡。

七、板书设计:
附:实验探究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