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7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安庆市207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木兰诗》)
⑤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
(2)理解性默写。

(4分)
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从来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huáng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钟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
大条fú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
辉huáng()条fú()迸.溅()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

(2分)(3)“端”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四个义项,文中“发端”的“端”意思应为()。

(只填序号)(2分)
A.正,不歪斜
B.正派,正直
C.事物的一头
D.用手很平正的拿
(4)本段文字,作者使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

(1)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
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之后以__________为生。

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_________的女儿。

(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________________(潜艇名)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加,读者始终想解开一个谜:船长_________(人名)究竟是什么人?(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_________(题材)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位名叫尼莫船长驾驶自己设计的潜水艇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神奇故事,体现了人类_________的梦想。

4.为了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培英中学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2分)
(1)为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此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3分)
示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吴薇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王淑涵同学接着朗诵黄霈的《我的中国心》。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联词。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年正是读书时”,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古代名人志士少年时期勤奋读书的故事,其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刻舟求剑
B.照壁偷光
C.悬梁刺股
D.磨杵成针
(4)七年级某班决定围绕这次活动创办手抄报,关于手抄报的名称,有的建议用“开卷有益”作为报名,有的建议用“雏鹰展翅”作为报名,你认为哪个报名好?请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0分)
美丽的谎言
①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②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教师。

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0。

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

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

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③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

我心里一直惦着花名册上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
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

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

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

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④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

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

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⑤从我离家来美国,至今已快十年了。

在这十年里,我跟母亲说过不少的谎话。

刚到这座城市时,包围我的是陌生和孤独,连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都不那么容易。

在5个月的时间里,我换过5次住处。

那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担负不起租房的费用,就轮流住在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家里,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的眼睛。

但每次都是我自己先受不了而被迫转移。

拎着一个大箱子,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我都住过。

每天夜晚最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遥远的家园
和母亲的殷殷笑容。

但是在每一封给母亲的信里,我都说我住得很好,一切都顺利。

并且,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

之所以这样,惟一的原因是怕母亲知道了担心。

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⑥那一次,母亲在电话里说她一切都好,每天散散步看看电视,连心脏病也多日没犯了。

刚放心地挂了电话,就接到朋友的信,说是遇见了我的母亲,她病了,一个人去医院打针。

我愣了好久,觉得心里很慌,赶忙往家里拨电话,拨到一半,又停了下来,我质问母亲又有什么用呢。

我原本真切地知道她为什么要说谎的!
5.文中写到了哪些美丽的谎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认为“用心说出的谎言是美好的”?(用原文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揣摩下列句子,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要求简答。

(6分)
(1)每天早出晚归躲避那些家人敏锐
..的眼睛。

(加点词语“敏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该句使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老师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该句在文中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中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触动人心,“我”和“母亲”之间善意谎言更让人潸然泪下。

在七年级的语文课本上也有这样的动人篇章,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爱意,请你列举出两篇文章(课文)的篇名,并用自己的话作简要评述。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分)
明月照雪
包利民
①记忆中有一年的中秋节极冷,傍晚时分便下了场雪,地上积上了薄薄的一层,夜里一时未融。

天便晴开,圆月升空。

月光照在那层雪上,银辉流泻,氤氲着一种清冷迷蒙的氛围。

雪极浅,月光淡淡,两相辉映,一时分不清是雪还是月色满庭。

②早晨阳光照耀,那层雪已逝去无痕,回思昨夜情景,恍惚间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就像梦里的种种。

月光照着最初的雪,极难相遇,最早
的几场雪都是早早地融化掉,若是夜里,则天阴无月。

所以,那一场雪,那一轮月,一直记得。

③而到了深冬时候,朗月涂抹雪原的情景却是常见。

④一个很冷的夜里,我们的车快接近城市的时候出了故障,于是相互鼓劲儿步行回去。

穿得极厚,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下,依然是难捱,只好脚步加快,以此来驱散如影随形的冷。

是夜月圆如镜,照着周围无尽的雪野。

由于是抄近路,所以地上的雪都盈尺,每一步下去,都是柔软的羁绊。

厚厚的雪原,在月光下闪着淡远朦胧的光,北风猛烈,吹起细雪如雾飘飞,细细密密的光亮飘忽消散。

⑤起初的时候还满怀欣赏的意趣,可是当寒冷浸透了身心,当落脚越来越沉重,便只剩下归心似箭。

到得家中,温暖扑面,缓解了身上的冷,向窗外望,一轮冷月依然照彻。

回想刚才路上的一切,便又觉美好临近。

原来,那许多的艰难,也造就了平时难得看到的美,当一切都走过之后,回望,那份美更是直入心灵。

⑥寒冷凝结的情致,寒冷绽放的美丽,有着
特别的感染力。

或许人生的际遇也是如此,在最艰难的时候,总会有让我们铭记的感动,虽然有苍凉侵怀,可是那种美丽却是入心。

⑦去年的元宵佳节,正逢天气晴好,夜空幽蓝,明月高悬。

出门去看月,门前的水上公园里却是各种灯光闪烁,抬头见月,低头却艰觅月色,月光已被灯光排挤得无迹可寻。

于是便信步向远处走,出了城,一片广阔的雪原,直连向更远处朦胧的山影。

仿佛远离了尘世,月亮也一下子清晰亲近起来。

月色将雪原轻拥,一片幽幽的明亮,是夜有轻轻的风,细密的月光同着细密的雪一同流淌。

此刻浑然忘了寒冷,眼中心里,只有那月,只有那雪。

⑧忽然想到,这轻风,这雪花,这月色,如此的风花雪月,尽集于此,却有着全新的意味。

回头看身后城市的万家灯火,竟有着不真实的感觉,处于天地间的两方虚幻,就似立于人生的极致,流连且眷恋。

⑨真的,人的一生中不会经历太多明月照雪的情境,非是难遇,而是我们习惯了不去寻找。

一如在长长的一生中,我们已经走得麻木,习惯
了随波逐流,却不会于艰难坎坷中去寻那一份映亮生命的美。

⑩所以,不管怎样的际遇之中,我都希望我们的心里有着明月,还有月亮下洁白的雪原,如此,我们的生命,定会皎皎如月纯纯如雪,无论何时回首,都是永远的圣洁美好。

9.围绕“明月照雪”,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请分别概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说说加点字词的使用有何好处?(4分)
(1)由于是抄近路,所以地上的雪都盈尺,每一步下去,都是柔软的羁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抬头见月,低头却艰觅月色,月光已被灯光排挤得无迹可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⑦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是对文章题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简洁明了,富有诗意
B.题目表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
C.题目寓示了文章的主旨
D.题目设置了悬念、引人入胜
14.根据你的阅读理解,说说本文最后两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惟吾德馨
..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
(3)可爱者甚蕃._________
(4)陶后鲜.有闻_________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
文辞精练,一般都用韵,朗朗上口;“说”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
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陋室铭》用比兴开头,以山水引出陋室,
突出“德馨”二字;《爱莲说》第一句泛写
“水陆草木之花”,再举陶渊明爱菊、世人
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从交往人
之儒雅的角度论证了陋室不陋,表现居室主
人情怀高洁傲岸,不屑与平民来往。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
爱”相照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18.周敦颐“独爱莲”,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
的入世态度;陶渊明“独爱菊”,是爱其“花之隐逸者也”的隐者风度。

你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还是“菊”那样的隐土呢?请结合《陋室铭》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5分)
19.请以“我与________有个约定”为题,写一篇文章。

(55分)
提示与要求:
(1)根据所写内容,在题目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或短语,如“老师”“妈妈”“十八岁”“远方的朋友”“美丽的春天”,等等;
(2)可以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信息;
(4)考虑到内容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四、卷面书写(5分) 得 分 评卷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