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宝玉石鉴定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几种简单的改变宝石外观的方法以及鉴定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宝玉石鉴定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几种
简单的改变宝石外观的方法以及鉴定思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珠宝检测行业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见到的改变宝玉石颜色的方法及
其识别这些方法的鉴定依据。

天然产出的玉石颜色各异,浓度深浅不一,带色的玉石在
自然界中产出比例非常少,同时本身就光彩夺目,深受人们喜爱,物以稀为贵,带色的
玉石价格往往价格高昂,利润空间大,少则几倍,多则几十上百倍。

在高额利益的驱使下,从业者们会挖空心思在颜色上做文章。

改变颜色的方法有很多,下文列举5种最常
见的、简单的、仔细辨别就能发现的方法,这5种方法分别是:1、用染料直接涂在宝玉
石表面,2、加工过程中残留的有色抛光剂,3、在宝玉石表面覆有色膜,4、使用有色底
托镶嵌珠宝玉石,5、用有色染剂沁染宝玉石内部。

一、用染料直接涂在宝玉石表面
此种方法较为原始、简单,采用一般的颜料直接在宝玉石表面刷上一层厚厚的图层
再在高温条件下使颜料覆着在其表面,颜料成分多为丙烯,属于人工合成的聚合颜料,
是一种由溶解于矿物精油中聚甲基丙烯算甲酯所制成的分散性无机颜料。

此种改变宝玉石颜色的方法较容易鉴别,由于颜料颗粒较粗,对宝石表面的附着力
不够强,加上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经风化作用,染料会逐渐脱落,露出宝玉石原本的颜色,甚至不用放大观察,肉眼即可辨别出此种方法。

二、加工过程中残留的有色抛光剂
此种方法自打有宝玉石加工后就一直存在至今,宝石加工中较为少见,玉石加工中
最为常见,比如翡翠的抛光。

珠宝玉石在加工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研磨抛光,所使用材料叫做抛光粉,翡翠抛光
粉大多分为两种颜色:绿色和紫色,成分主要为氧化铬、氧化铈,属于无机物。

在这个
工序中,加工者有意将少量抛光粉残留在玉石表面凹坑处或者微孔细处,以此来改变和
改善玉石颜色,使其价值提高。

如下图:
此种改色方法的鉴定依据有以下几种:1、用蘸有酒精的棉签在颜色处擦拭,如果
掉色,则证明这个颜色并非玉石本身颜色,2、大多数抛光粉含有荧光剂,用紫外荧光手
电/灯照射,抛光粉会发出自身颜色的荧光,3、在放大条件下观察,抛光粉只在表面及
凹坑、裂隙处残留。

三、在宝玉石表面覆有色膜
此种方法主要用涂、镀等方法在宝玉石表面覆着薄膜,以改变宝玉石的光泽、颜色、产生特殊光学效应或对宝玉石起到保护作用。

颜色不好、结构松散、暴露在空气中时间
长了容易氧化、腐蚀的宝玉石会采用该办法进行保养维护,如下图:
此种方法的鉴定依据有:在显微镜下观察宝玉石表面,由于膜的硬度低,暴露在空
气粉尘中容易产生划痕以及在尖锐的棱线处会看到有薄膜脱落的现象,工艺差的在膜和
宝玉石表面之间可见大量浑圆的气泡,这是在加工过程中残留的。

四、使用有色底拖镶嵌珠宝玉石
此种方法在现在的中高端翡翠、钻石镶嵌中尤为普遍,翡翠主要是衬绿色、紫色为主,钻石主要是衬黄色、粉色为主。

将需要衬的颜色涂抹在底托表面,最终成品会显得
非常美丽动人。

如下图:
此种方法的鉴定依据有以下几种:1、从成品的正上方肉眼观察,宝玉石部分的颜色给人感觉是从底部到表面颜色逐渐变浅,从侧面观察,宝玉石的颜色显得更加浅,2、用紫外荧光手电/灯照射,宝玉石底部会发光,是由于底拖有色涂层遇到紫外光照射发出的可见光,3、在显微镜下观察,从宝玉石底部与底托连接的缝隙出观察,宝玉石底部并没有颜色,缝隙处看到的颜色来自于底托涂层上的颜色。

五、用有色染剂沁染宝玉石内部
此种方法在现代工艺中常常伴随者另两道工序,就是先进行强酸的漂白以及充填有色胶。

所使用的材料是混有无机染剂的环氧树脂,胶可以稳固玉石因酸洗被破坏的内部结构,染剂是得到想得到的颜色,这样做的目的是很明确的,提高产品的价值,最求更高的利益。

如下图:
此种方法的鉴定依据有以下几种:1、放大观察,表面因酸洗结构被破坏而留下的酸蚀纹,也叫龟裂纹,内部颜色在颗粒间隙或者缝隙处浓集并且呈网状分布2、用紫外荧光手电/灯照射,环氧树脂类胶遇到紫外光会发出可见光,3、使用常规大型仪器红外光谱仪及紫外光谱仪进行测试,环氧树脂类有色胶充填的宝玉石在红外表现为:3050cm-1/4060-1cm处可见特征吸收峰,如下图1;铬盐染色的宝玉石紫外可见表现为:650nm处可见特征吸收峰,如下图2
图1
图2
结论:改变珠宝玉石颜色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本文列举出来的方法是相对简单易懂的,对于初学者和刚进入珠宝检测行业的新手用处比较大。

能够避免非专业初学者在日
常贸易消费中规避踩坑的风险,对于初入检测行业的新手来说这是一篇不错的能够快速
入门的指南。

作者简介:邓贤嵩、1986-04、男,汉,广东广州、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宝玉石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