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共374张PPT) -yjn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复习不能脱离课本
一、课本是我们教学的范本,也是考试 出题的依据,脱离课本就是脱离了根 本。
二、要求学生天天读课本,包括课文和 注释。
三、每一课的知识点都应该扎扎实实地 过一遍,甚至多遍。
考点一
考试大纲
全国卷三年考情
能力 层级
考查内容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Ⅰ卷 Ⅱ卷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考情分析】
高考文言文命题规律
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 (1)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传主或忠诚
机敏,或刚直敢言,或修身爱民,或厚德 善政,多为忠诚良将或贤士孝子。 (2)来源比较广泛,均为历代史书,偏重于 “二十四史”。
2.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的变化:
(1)2013年以前较为稳定,题型有四,即实词、筛选 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
整体阅读方略
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选文是人物 传记,这是多年没有改变的命题习惯。因而 高考文言文阅读,实质上是古代浅易的人物 传记阅读。从古代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入 手,寻找阅读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试题选文标准: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1.从体裁上说,选文多为史传与游记作品,其中传记主要以 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选文主要出 自《二十四史》。 2.从内容上说,传记选段的材料内容主要集中在南北朝至宋 的这段时间内,近年来春秋时期及清代部分有所增加。选文的 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 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 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3、排除法----信息筛选题 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 定答案范围
4、析结构 推断它在文章中的语法结构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 推断它的词义、或者明确断句符的位置。
什么是“题文齐读”
顾名思义就是一边读文,一边浏览题目。但二者并不是相 互分散精力、顾此失彼的,而是协调配合、相互印证的。在读 文过程中,时不时地浏览一下题目,看一下后面的题目是否与 此处的内容相关。做到既用题目助读了文章,又能带着问题集 中精力去读文。大致方法是:
(2)2014年,题型设计有调整,用断句题替代了筛选 信息题,变化后的四道题依次为实词、断句、分析 与概括、翻译。
(3)2015年,题型设计又有新变化,用文化常识题 替代了实词题,变化后的四道题依次为断句、文化 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
(4)近几年题型与2015年保持一致。
3.高考文言文分值固定:选择3题9分;翻译两题10分。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
古诗 文阅 读
4.鉴 赏 评价
D
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 ☆
☆ ☆
☆☆☆☆☆☆☆ ☆☆☆☆☆☆☆
态度
考点一
复习风向标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对古诗文阅读的考查,体现了 “稳中有变”的原则。文言文题型比较稳定,所选文本均为史 传文,多年一直未变,赋分一直未变。2015—2019年一直考查 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和翻译。古代诗歌鉴赏题变化 较大,2016年为两道简答题;2017年改为一道五选二的选择题, 一道简答题;2018年和2019年改为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和一 道简答题,分值也由之前的11分改为9分。古代诗歌鉴赏分值 虽有所降低,但从大趋势看,对该项内容的复习不能有任何松 懈。
③断句题的四个选项只有1~2处不一致,80%断句正 确。如果不借助后面的断句题,在文中硬性去读去断,既 不能快速读懂该处的文意,又会浪费过多时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怎样“题文齐读”
全国卷文言文选材大多是正史人物传记,其写作有基本 的规范:开头对传主基本信息做简单介绍,如传主姓名、字 号、籍贯等,有时还交代其祖上的情况;中间是人物生平履 历和主要事迹,一般从其读书、习武、进入仕途写起,围绕 官职变迁介绍其相应的功业事迹,反映人物的道德品质;结 尾交代人物的结局,有的还介绍其死后的影响。而概括分析 题主要就是对传主人生事迹、道德品质、影响评价等方面的 考查。因此,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时,要根据写人记事的 特点以及相关题目,采用“题文齐读”的方法。
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 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
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 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 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 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 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 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 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①传统的先读文后看题,因为目的性不强,所以读文 的关注度很难保障用在解题的关键点上;往往第一遍读文 囫囵吞枣,然后再看题,当对题把握不准时再读文,造成 时间的浪费。
②古文化常识题、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都是按照行 文顺序排列的,这两题都是“三对一错”。这些正确部分 都可起到疏通文意的作用,甚至有的就相当于注释。
⑤理解并翻译文中
的句子
☆ ☆ ☆☆☆☆☆☆☆
古诗 3.分
文阅 读
析 综合
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 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
☆
☆☆☆☆☆☆☆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
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一
考试大纲
全国卷三年考情
能力 层级
考查内容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Ⅰ卷 Ⅱ卷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卷 Ⅱ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二、文言文阅读方法
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高考基本都是考 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文章记载几个人,有的人 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文中的人物关系有正反好 坏之分,一般有主人公,在主人公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 格和性格。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主人公特有的 品格和性格。作者写人物传记 ,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 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 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 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 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 教育意义。
三、文言文阅读做题技巧
1、要善于借助。例如,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 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 道题。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 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这一阶段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 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
2、代入法----知识迁移。高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 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 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 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 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 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 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 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 们身上,你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尤其是 分析概括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或者下列说 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 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 往只是些小问题。因此通过看最后选择题,你对文 意的把握必将会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有个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重读全文 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大致相
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既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 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 入兼复核的过程 。通过这一步阅读之后解答一些 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也就驾轻就熟了。
应该说文言应试的三步阅读法是经过许多学
子高考实战检验而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有效的应 试方法,复习当中学生须加以掌握和运用。这样 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读文时关注什么 抓时间、地点、官职和事件,把握主人公经历 写人记事类文言文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在某地所任官 职,所做事情,因此,可以抓住时间、地点和官职等词语,把握 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人物经历及事件大概。 理清脉络,要特别关注三类表示时间节点的词语: ①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这是正史人物传记的主要叙述线 索,考生应当知道一些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大致了解一些古代 官职的地位和职责。 ②年号及皇帝变动情况。正史一般不用干支纪年,而以年号 纪年,故传记中的“三年”“五年”等往往指某年号的“三年” “五年”。而皇帝的即位或驾崩,也往往是重要的时间节点,传 记中特意交代,往往表明传主在旧朝和新朝的地位有所变化。 ③泛指时间变动的词语。如“数日”“累年”“既而” “向”“旋”等。此外, 正史以顺叙为主,但不排除有些传记 插叙相关事迹。这些插叙往往通过“初”“先是”等词引出,需 要格外留心。
当然,由于考生的层次、记忆能力、做题的敏锐意识 不同,在读题时不可照搬上述模式,既可边读文边浏览题 目,也可一气把题读完再看文,这就需要因人而定,适合 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考点一
-22-
预习——做真题,洞悉高考怎么考 一、(2019·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9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
Ⅰ卷 Ⅱ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古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
诗 文 阅 读
2.理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解 B ④了解并掌握常见
的古代文化知识 ☆
☆
☆☆☆☆☆☆☆
考点一
考试大纲
全国卷三年考情
能力 层级
考查内容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Ⅰ卷 Ⅱ卷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卷 Ⅱ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读题时关注什么 抓选项的关键点、可能设误的敏感点 读题的目的,就是明确问题的指向,带着问题去读文。其中的每个选项都 是命题人精心推敲、巧妙命制的,选项虽短,但涉及的内容较多;文字虽 简,但设误手法极其隐蔽。此时的读题,因文章的大意还没有掌握,不可 能记住选项的全部内容,所以此时要对选项进行有选择地记忆关键点,凭 平时做题的第六感觉去预判选项有可能设误的敏感点。如: ①断句题:读文时读到画波浪线的句群时,不要在原文中过多纠缠自 行断句,应马上看后面的断句题。通读选项的同时,比对四个选项的异同 点,相同之处能帮助迅速贯通阅读障碍;不同之处就是带着问题去读文的 关键点。 ②古文化常识题:每个选项的关键点就是选项首的“考查词”。在读 文时,读到文中标注出(加点)的这几个词,再回看题目,并对各个选项凭 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经验进行预判,找出各个选项有可能设误的敏感点,进 行题文对照,思考判断。 ③概括分析题:它的四个选项是依照原文顺序分层设计的。在读选项 时,重点记住选项中涉及的人物、事迹、影响、评价等关键词语;读文时 重点关注这些内容,再回到该选项所在层次进行聚焦思考判断。
①读到断句处,别在文中硬断,看一看后面的断句题(断 句题所断开的地方80%都是正确的)。
②读完一个层次或一个句群后,浏览一下古文化常识题和 概括分析题,看一下题目是否有对本层次内容的考查。
③“题文齐读”的关键是:读题时记清各选项的主要考查 点、解题的敏感点,带着问题和疑问在读文时寻找对应点。
为什么要“题文齐读”
考点一
-23-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 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 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 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 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 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 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 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文言文复习不能脱离课本
一、课本是我们教学的范本,也是考试 出题的依据,脱离课本就是脱离了根 本。
二、要求学生天天读课本,包括课文和 注释。
三、每一课的知识点都应该扎扎实实地 过一遍,甚至多遍。
考点一
考试大纲
全国卷三年考情
能力 层级
考查内容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Ⅰ卷 Ⅱ卷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考情分析】
高考文言文命题规律
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 (1)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传主或忠诚
机敏,或刚直敢言,或修身爱民,或厚德 善政,多为忠诚良将或贤士孝子。 (2)来源比较广泛,均为历代史书,偏重于 “二十四史”。
2.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的变化:
(1)2013年以前较为稳定,题型有四,即实词、筛选 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
整体阅读方略
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选文是人物 传记,这是多年没有改变的命题习惯。因而 高考文言文阅读,实质上是古代浅易的人物 传记阅读。从古代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入 手,寻找阅读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试题选文标准: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1.从体裁上说,选文多为史传与游记作品,其中传记主要以 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选文主要出 自《二十四史》。 2.从内容上说,传记选段的材料内容主要集中在南北朝至宋 的这段时间内,近年来春秋时期及清代部分有所增加。选文的 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 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 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3、排除法----信息筛选题 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 定答案范围
4、析结构 推断它在文章中的语法结构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 推断它的词义、或者明确断句符的位置。
什么是“题文齐读”
顾名思义就是一边读文,一边浏览题目。但二者并不是相 互分散精力、顾此失彼的,而是协调配合、相互印证的。在读 文过程中,时不时地浏览一下题目,看一下后面的题目是否与 此处的内容相关。做到既用题目助读了文章,又能带着问题集 中精力去读文。大致方法是:
(2)2014年,题型设计有调整,用断句题替代了筛选 信息题,变化后的四道题依次为实词、断句、分析 与概括、翻译。
(3)2015年,题型设计又有新变化,用文化常识题 替代了实词题,变化后的四道题依次为断句、文化 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
(4)近几年题型与2015年保持一致。
3.高考文言文分值固定:选择3题9分;翻译两题10分。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
古诗 文阅 读
4.鉴 赏 评价
D
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 ☆
☆ ☆
☆☆☆☆☆☆☆ ☆☆☆☆☆☆☆
态度
考点一
复习风向标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对古诗文阅读的考查,体现了 “稳中有变”的原则。文言文题型比较稳定,所选文本均为史 传文,多年一直未变,赋分一直未变。2015—2019年一直考查 断句、文化常识、分析综合和翻译。古代诗歌鉴赏题变化 较大,2016年为两道简答题;2017年改为一道五选二的选择题, 一道简答题;2018年和2019年改为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和一 道简答题,分值也由之前的11分改为9分。古代诗歌鉴赏分值 虽有所降低,但从大趋势看,对该项内容的复习不能有任何松 懈。
③断句题的四个选项只有1~2处不一致,80%断句正 确。如果不借助后面的断句题,在文中硬性去读去断,既 不能快速读懂该处的文意,又会浪费过多时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怎样“题文齐读”
全国卷文言文选材大多是正史人物传记,其写作有基本 的规范:开头对传主基本信息做简单介绍,如传主姓名、字 号、籍贯等,有时还交代其祖上的情况;中间是人物生平履 历和主要事迹,一般从其读书、习武、进入仕途写起,围绕 官职变迁介绍其相应的功业事迹,反映人物的道德品质;结 尾交代人物的结局,有的还介绍其死后的影响。而概括分析 题主要就是对传主人生事迹、道德品质、影响评价等方面的 考查。因此,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时,要根据写人记事的 特点以及相关题目,采用“题文齐读”的方法。
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 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
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 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 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 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 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 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 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①传统的先读文后看题,因为目的性不强,所以读文 的关注度很难保障用在解题的关键点上;往往第一遍读文 囫囵吞枣,然后再看题,当对题把握不准时再读文,造成 时间的浪费。
②古文化常识题、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都是按照行 文顺序排列的,这两题都是“三对一错”。这些正确部分 都可起到疏通文意的作用,甚至有的就相当于注释。
⑤理解并翻译文中
的句子
☆ ☆ ☆☆☆☆☆☆☆
古诗 3.分
文阅 读
析 综合
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 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
☆
☆☆☆☆☆☆☆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
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一
考试大纲
全国卷三年考情
能力 层级
考查内容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Ⅰ卷 Ⅱ卷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卷 Ⅱ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二、文言文阅读方法
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高考基本都是考 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文章记载几个人,有的人 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文中的人物关系有正反好 坏之分,一般有主人公,在主人公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 格和性格。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主人公特有的 品格和性格。作者写人物传记 ,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 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 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 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 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 教育意义。
三、文言文阅读做题技巧
1、要善于借助。例如,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 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 道题。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 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这一阶段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 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
2、代入法----知识迁移。高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 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 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 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 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 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 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 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 们身上,你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尤其是 分析概括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或者下列说 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 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 往只是些小问题。因此通过看最后选择题,你对文 意的把握必将会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有个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重读全文 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大致相
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既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 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 入兼复核的过程 。通过这一步阅读之后解答一些 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也就驾轻就熟了。
应该说文言应试的三步阅读法是经过许多学
子高考实战检验而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有效的应 试方法,复习当中学生须加以掌握和运用。这样 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读文时关注什么 抓时间、地点、官职和事件,把握主人公经历 写人记事类文言文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在某地所任官 职,所做事情,因此,可以抓住时间、地点和官职等词语,把握 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人物经历及事件大概。 理清脉络,要特别关注三类表示时间节点的词语: ①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这是正史人物传记的主要叙述线 索,考生应当知道一些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大致了解一些古代 官职的地位和职责。 ②年号及皇帝变动情况。正史一般不用干支纪年,而以年号 纪年,故传记中的“三年”“五年”等往往指某年号的“三年” “五年”。而皇帝的即位或驾崩,也往往是重要的时间节点,传 记中特意交代,往往表明传主在旧朝和新朝的地位有所变化。 ③泛指时间变动的词语。如“数日”“累年”“既而” “向”“旋”等。此外, 正史以顺叙为主,但不排除有些传记 插叙相关事迹。这些插叙往往通过“初”“先是”等词引出,需 要格外留心。
当然,由于考生的层次、记忆能力、做题的敏锐意识 不同,在读题时不可照搬上述模式,既可边读文边浏览题 目,也可一气把题读完再看文,这就需要因人而定,适合 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考点一
-22-
预习——做真题,洞悉高考怎么考 一、(2019·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9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
Ⅰ卷 Ⅱ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古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
诗 文 阅 读
2.理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解 B ④了解并掌握常见
的古代文化知识 ☆
☆
☆☆☆☆☆☆☆
考点一
考试大纲
全国卷三年考情
能力 层级
考查内容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Ⅰ卷 Ⅱ卷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卷 Ⅱ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读题时关注什么 抓选项的关键点、可能设误的敏感点 读题的目的,就是明确问题的指向,带着问题去读文。其中的每个选项都 是命题人精心推敲、巧妙命制的,选项虽短,但涉及的内容较多;文字虽 简,但设误手法极其隐蔽。此时的读题,因文章的大意还没有掌握,不可 能记住选项的全部内容,所以此时要对选项进行有选择地记忆关键点,凭 平时做题的第六感觉去预判选项有可能设误的敏感点。如: ①断句题:读文时读到画波浪线的句群时,不要在原文中过多纠缠自 行断句,应马上看后面的断句题。通读选项的同时,比对四个选项的异同 点,相同之处能帮助迅速贯通阅读障碍;不同之处就是带着问题去读文的 关键点。 ②古文化常识题:每个选项的关键点就是选项首的“考查词”。在读 文时,读到文中标注出(加点)的这几个词,再回看题目,并对各个选项凭 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经验进行预判,找出各个选项有可能设误的敏感点,进 行题文对照,思考判断。 ③概括分析题:它的四个选项是依照原文顺序分层设计的。在读选项 时,重点记住选项中涉及的人物、事迹、影响、评价等关键词语;读文时 重点关注这些内容,再回到该选项所在层次进行聚焦思考判断。
①读到断句处,别在文中硬断,看一看后面的断句题(断 句题所断开的地方80%都是正确的)。
②读完一个层次或一个句群后,浏览一下古文化常识题和 概括分析题,看一下题目是否有对本层次内容的考查。
③“题文齐读”的关键是:读题时记清各选项的主要考查 点、解题的敏感点,带着问题和疑问在读文时寻找对应点。
为什么要“题文齐读”
考点一
-23-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 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 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 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 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 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 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 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