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历史预测试题(1)岳麓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4X12=48分)
12、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3、张履祥《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
人种植而收其租。
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C.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D.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14、“近数十年,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
”
材料反映的“风气”是指
A.变法图强
B.民主科学
C.经世致用
D.尊孔复古
1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
其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晚清政府的自救
B.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 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16、右图是一张《大公报》的残片,上方出版时间仅剩月份和日期能看清楚,而年份则残缺,请你推断该报纸残片大概出版于哪个时间段
A.20世纪五十年代初 B.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
C.20世纪六十年代 D.20世纪七十年代
17、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
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
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18、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迹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20、下表为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示意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B、第三次科技革命
C、两级格局的影响
D、凯恩斯主义的应用
21、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
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22、狄德罗在《呈给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报告》中这样说道:“在这一片叫嚷声中,大家都认购该套书(《百科全书》),他们都想要这套书,而把作者毁掉。
”狄德罗所说的“大家”应该是
A.封建势力B.资产阶级 C.巴黎市民 D.法国王室
23、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
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综合题(52分)
38、(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饭蔬食,饮水,曲肚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
——《论语》
材料二1929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危机,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潭。
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
他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三R”,即复兴、救济、改革。
从邓小平同志在“文革”后期复出以后搞整顿,到拨乱反正工作,再到“南巡讲话”,经历了不断思考,回答和解决许多历史问题的过程,最后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急社会主义道路”的命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
(2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罗斯福新政之前,社会上出现了哪些不利于美国社会和谐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罗斯福新政是怎样解决的?(10分)
(3)结合材料和中国1978年以前的情况,思考中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存在哪些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改革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8分)
(4)根据材料,你认为古代中国、西方新政中有哪些值得我国当前建立和谐社会可借鉴之处?(6分)
38、参考答案:
(1)孔子不反对求富,但是认为求富应该符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秩序和道德规范。
(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2分)
(2)问题:爆发了经济大危机,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4分)
解决措施:整顿银行、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建立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为百姓提供经济安全保障,改善公众生活状况,缓解社会危机。
(6分)
(3)问题:人民公社体制经营高度集中,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
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4分)
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代之以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发展乡镇企业。
(4分)
(4)加强国民的道德文化建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关注民生问题,缩小贫富差距等。
(言之有理即可)(6分)
39、(26分)近(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核心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
转变,其中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
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大批技术发明者、新机器的制造者。
这与英吉利民族特有的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材料二……我们将看到,尽管产业革命开始在英国(而且就是在那里,也只是一部分地区),那并不是由于英国人的大智大勇、善于创新和经营有道,相反却是印度、中国、和新大陆殖民地等全球发展的结果。
换言之,产业革命是全球各种力量的历史产物。
——(美)罗伯特·B·马克斯《现代世界的起源》
材料三假如没有孙中山、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功绩,中国将很难走出推翻皇帝做皇帝,打江山坐江山的历史怪圈。
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尽管通往自由和民主的道路仍然无比艰难,但有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为鉴,任何人想再帝制自为,再让已经被废黜的小皇帝回到北京皇宫,再复辟形形色色的专制制度、专制意识,都注定逃不过人民的唾弃,都注定会失败。
——梁峰《从现代化看辛亥革命》
材料四“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
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一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五资本主义现代化暴露出许多问题,社会主义则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
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而其自身的发展,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钱乘旦《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产业革命发生原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8分)(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理论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的成果。
(6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论被“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各自原因。
并分析“中体西用”论指导社会实践中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8分)
(4)根据材料五,试举两例说明十月革命后到上世纪90年代苏俄(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4分)
39、参考答案:
(1)答案一:考生将工业革命发生局限于英国自身因素来考虑。
(4分)
英国崇尚经验的民族文化传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社会稳定;人口、资
本流动自由;牛顿力学和热学的确立。
(若回答“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也得分,
总得分不能超过4分)
答案二:考生将工业革命发生局限于世界因素来考虑。
(4分)
殖民扩张,加速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海外市场的扩张引发了技术革新的热潮。
答案三:考生将工业革命发生把英国因素和世界因素综合考虑。
(8分)
既有英国因国素又有世界因素,参见答案一和答案二。
(2)成果:政治: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短暂春天;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开始逐渐深入人心;
社会生活: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移风易俗(6分,答对3点即可)
(3)原因:改革派: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减少兴办洋务的阻力。
保守派:维持了封建制度。
(4分)
影响:一方面,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不根本变革中国政治体制,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近代化受挫。
(4分)
(4)曲折举例:国内战争时期,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建立斯大林体制,但逐渐僵化;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相继失败,苏联最终解体。
(任举两例即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