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刘萍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2年第03期
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广泛且十分实用的科学,将心理学的知识,特别是心理活动的规律运用到班主任工作中,既有利于教育学生,又有利于帮助学生改善学业。
多年来,我将各种心理效应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注重首因效应,塑造良好的形象
所谓首因效应,是指两个素不相识或虽相识但没有打过交道的人第一次见面或第一次打交道时所形成的印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第一印象”。
从外表特征看,一个人的身体、仪表、言谈、姿态、风度在形成初次印象中会起到重要作用;从个性品质看,热情与冷漠对初次印象的形成有着强烈的影响。
虽然首因效应只是对一个人初步的、表面的印象,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特点,但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往往可以扩散到对人的内心认识和评价,从而对今后的认识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我清楚地意识到和学生第一次见面的重要性。
因此,一般在初一军训前,拿到班级学生的基本材料后,我就会认真识记全班学生的姓名和基本资料,并为第二天的第一次班主任谈话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在新学期新生寄语中经常这样说:亲爱的同学们,不管小学时期你的经历如何,获得多少奖励和犯过多少错误,那都已经成为历史。
今天,你升入了初中,接触到了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你们每一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你们的人生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过去的荣辱,都已尘封。
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来书写新的人生历程。
同学们,人生的田地要靠自己耕耘,初中阶段正是人生的播种季节。
让我们用拼搏的汗水去浇灌,用爱心的阳光去照耀,用执著的信念去期待吧!我相信,你们都能用自己的心、自己的一言一行把人生描绘得色彩斑斓,充满诗情画意。
通过这段声情并茂的阐述,我向学生传达了一种理念:从今天起,你是个全新的自己,你可以重新撰写你新的人生。
我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被固定化了。
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是全年级最懒惰的女生;这个是年级有名的懒汉,从来不交作业;这个男生总是神经兮兮的,外号叫“吴神经”;这个学生是小学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体斗殴事件的幕后策划者,打群架、抽烟、夜宿网吧,无所不干……而从心理状态上看,初一新生刚刚踏入新的学校,对新的环境会很陌生和不适应,如果不能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好自己,他们很可能就会迷失方向。
中学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逐步成熟的时期,这时他们能否正确认识与悦纳自我,将直接影响到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养成,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因此,我认为对于刚升入初中的新生来说,比学业更重要的就是重新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有勇气去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
每个学生都是“要面子”的,正确的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当然,信心的树立和真正
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并不是简短的几句话就可以做到的,它必须融入到我们日常的各项教学活动之中。
二、运用自己人效应,增强班级凝聚力
所谓自己人效应,是指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和态度,你就必须与对方保持同体的关系,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
在与学生见面的第一次谈话中,我就充分运用了自己人效应。
我对学生说道:
“大家好!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步入初中的大门。
我是你们的班主任,即将和你们共同度过这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
常言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
’我们有缘走进初一(7)班,成为一个大家庭,这是前生修来的缘分,特别是我们班有许多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
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初一(7)班的一员。
哪怕你曾经骄傲得像只孔雀,你也要记住:你是初一(7)班一员;即使你是一个充满叛逆精神的孩子,你同样要记住:你还是初一(7)班一员,三年中你将与初一(7)班荣辱与共。
进了教室,你是这个大家庭不可缺少的一员;出去,你就代表着初一(7)班的形象。
”
这一效应的运用,旨在缩短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心里觉得彼此是同体的,把彼此当家人看待。
这种做法与我们平常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是同一道理。
我发现几乎所有的新生都希望能在新的环境中有所作为,因此开学初,我在班级舆论方面重点强调的不是学习,而是如何为人处事。
我一再告诉学生们,只有学会了做人和做事,才有可能把学习学好。
学期初,我的工作重心是学生的各项常规,我表扬最多的是能准时到校、按时值日、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不说脏话、不打架的学生。
一段时间下来,班级里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我的口头或书面表扬。
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咦,原来我也是挺不错的,我可以做得更好,为班级争光。
”我有效地抓住每一个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机会,如军训会操、运动会、班荣班貌评比、演讲比赛等等。
记得有一天,我因公外出,碰巧那天中午学校组织第一次班荣班貌检查。
在检查前2分钟,班级里管卫生的那位学生冲进教室,大喊一声:“马上要检查卫生了,大家注意身边的垃圾。
”话音刚落,全班38位同学齐刷刷地低头捡垃圾,甚至还有人冲到教室外的包干区……这景象让当时正在教室辅导的数学老师忍俊不禁,但同时又被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给震撼了。
从中,我也看到了我一直以来“强化做人、做事,淡化学习”的成果——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已经形成。
三、避免晕轮效应,全面考评学生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在观察一个人时,由于此人的某一特征或品质非常突出,给观察者留下了清晰的知觉和深刻的印象,从而掩盖了观察者对此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认识。
这些突出的特征和品质就像月亮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和扩散,很容易使人产生认识偏差。
不仅好的品质或特征能造成晕轮效应,不好的品质或特征也会产生类似的光环效应。
在学校教育中,晕轮效应不仅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也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最终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
比如某学生遵守纪律、听老师的话,这个学生往往会被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
教师就会认为他什么都好。
另一个学生非常调皮,教师就可能会认为他什么都不行,很少去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
于是,听话的学生备受教师喜欢,经常得到教师的赞扬和鼓励,有助于增强他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
而顽皮的学生经常受到冷落和指责,也许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为了避免晕轮效应的影响,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和全体任课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全面考察、评价和教育,努力寻找好学生的不足和顽皮学生的闪光点,采取分别谈话的方式,对前者引导,对后者鼓励,使好学生变得更好,使顽皮的学生增强学习信心,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这种做法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十分有益。
在班级舆论方面,我和任课教师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评价机制。
比如某一天数学周周清试卷下发后,我听到第三组的组长这样评价他们一组考了14分的一位后进生:“不错了,你比上次多考了3分。
如果你每次都能这样,中考的时候就不得了了……”这样的评价降低了标准,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同学的友爱,而且也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只要我努力,就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就可以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实践证明,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上述三种之外,心理效应还有很多。
研究和掌握各种心理效应,对我们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十分有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匡村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