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政治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我国高校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据此回答1—2题.
1.自然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发现都引发哲学科学的发展,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又孕育和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步,自然科学和技术要更好地造福人类,也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这表明
A.自然科学以哲学社会科学为基础
B.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为自然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C.哲学社会科学的世界观决定自然科学的方法论
D.哲学社会科学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自然发展
2.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这表明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发展对自然科学具有促进作用
D.哲学知识就是世界观的知识
千百年的历史表名:大自然不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财富源泉,而是与我们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人们必须摆正人在大自然中的位置.据此回答,3—4题.
3.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是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B.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C.人类对自然规律加以改造和利用
D.承认人类有主观能动性
4.人类必须摆正人在大自然中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
A.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B.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C.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D.处理好个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5.有人认为机器人也有思维,并据此断定人迟早要成为机器人的奴隶.这种观点否认了
A.意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6.《求是》发表文章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这一事实说明
A.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7.画家最基本的能力应该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由于画家审美观.艺术修养.观察方法不同,而对同一事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感受,他们会得到不同的领悟,从而产生不同的情感,这表明 ( )
A.画家的感受具有主观性,不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正确和不正确之分
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据此回答8—9题.
8.上述材料表明
A.意识可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正确的意识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决定因素
C.正确的意识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D.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
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之所以要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是因为
A.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正确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10.〝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11.清代画家郑板桥在《题画竹》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画先〞〝趣在画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需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造主观虚构是第一位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12.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必须坚持
①主观认识要同具体的实际相符合
②主观认识要随变化了的实际而变化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根据主观改造客观.主观意识决定客观实际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 D.②③④13.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心外无物
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⑤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A.①②④⑥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4.沙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但是由于种植沙柳费钱费力,又无法带来经济效益,难以有效实施.面对这种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某地政府支持建立了以沙柳为原料的制板.造纸加工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和集体的积极性,大家争相承包荒地,种植沙柳蔚然成风.从哲学上看,上述事例中,种植沙柳固沙防风从难以实施到有效实施,其成功之处在于
A.发现了沙柳具有防风固沙的性质
B.掌握了植树造林的规律
C.发现了事物之间更深刻的联系
D.掌握了用沙柳制板的技术
15.信访曾经在很长时期内是人民群众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但近年来,电台直通车.电视对话.网上交流正逐渐成为政府和老百姓沟通的新途径,各地的电子政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从哲学上看,电子政务的出现表明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
B.联系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C.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16.不发达地区在发展中往往会陷入一个〝怪圈〞:越是经济落后,财政困窘,税收就越重;而税收越重,,企业发展后劲就越差,这反过来又加重了财政的困难.如何通过政策调整,跳出这一〝怪圈〞,成为这些地区发展的难题.上述〝怪圈〞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事物总是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
B.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客观的.无条件存在的
C.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D.不同的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不同
17.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地发展,带给亚太地区的是难得的历史机遇.这说明
A.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C.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部分的性能对整体性能有重要影响
18.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是
①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③应把事物如实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④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振兴东北一定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决不能有〝饥不择食〞和〝摘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的思想,对振兴拉动力小.经济附加值不高.环保没有绝对把握的项目不能〝放行〞.振兴东北决不能走〝发展—治理—再发展—再治理〞的老路,不要把包袱和问题留给子孙后代.据此回答19—20题.
19.之所以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因为
①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③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上述材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①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②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发展经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④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中心工作
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每个时代都产生自己的时代哲学,每个时代都面临保持和发展自身生命力的问题.只有从哲学与现实具体的历史的联系中,才能理解一定时代哲学及其生命力问题的必然性,从中发现哲学发展的规律.据此回答21—22题.
21.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有
①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和促进作用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④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22.只有与时俱进的哲学,才是有生命力的哲学.因此,我们要保持哲学的生命力,就必须
①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培养创新精神,保持新事物的稳定
③明确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④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_年5月1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展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运行过程,而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发展必须有世界眼光.战略思想,着眼大局,立足国情.据此回答23—24题.
23.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运行过程,而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说明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联系是物质特有的属性
24.加快发展,必须科学把握发展的规律.这是因为
A.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B.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违背了规律就要受到它的惩罚
C.科学把握了发展的规律,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D.运动和规律是不可分割的
25.中国古代文学有丰富的哲学思想,至今对我们仍有启发.〝疱工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第Ⅰ卷答题卡(共50分)
总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第Ⅱ卷主观题(共50分)
26._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各国都纷纷举行旨在争取世界和平的纪念活动.我国举国上下也掀起一股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的热潮.《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华民族精神犹如民族思想的主旋律,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或悲壮雄浑或昂扬激越的乐章.
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了辨证唯物论什么道理?(6分)
(2)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什么要大力弘扬高昂的民族精神?(8分)
27.以京.津.唐为核心的首都经济圈,也被称作〝京三角〞.这一地区有着巨大经济发展潜力和优势.有研究表明,由于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壁垒,核心城市缺乏合理分工与协作,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使这一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未能协同发挥,不能形成整体竞争力.因此,这一地区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并着手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运用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区域壁垒.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为什么会导致不能形成整体竞争力?(14分)
28.江苏省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有句话名言:〝千难万难,做到实事求是是最难,讲了实事求是,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华西村党委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带领父老乡亲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把华西村建成了〝江南首富〞〝农民的乐园〞.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理论根据是什么?(6分)
(2)为什么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B 3.A 4.A 5.B 6.C 7.C 8.D 9.C 10.A 11.D 12.A 13.B
14.C 15.D 16.A 17.D 18.A 19.C 20.C 21.D 22.A 23.C 24.B
25.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8分)
(2)民族精神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必将激发全国人民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从而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3分)现阶段我们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奋发向上的斗志,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5分)
27.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区域壁垒.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因此,不能形成整体竞争力.(6分)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则小于部分功能之和.(4分)区域壁垒.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不是优化了的结构,必然导致区域优势不能更好发挥,不能形成整体竞争力.(4分)
28.(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6分)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要正确处理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分)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5分)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不断
转变和更新观念,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