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一下学期暑假作业语文试题(21)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知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从警26年来,牟清元一直坚守在加格达奇区最繁忙的“1号交通岗”,他忠
于职守,情系百姓,曾为外地开发商寻找丢失在出租车上的包而____,将巨款全部追回。
②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很多科研人员正____地研究一种能够起到快
速预防作用的实验性疫苗,希望它最终能够用于治疗和预防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病毒。
③广大建设者为解决宁南山区110万群众饮水难题而英勇奋战:在路上,他们
____;隧洞里,他们泥浆襄身;梦境中,他们脑海萦绕的是旱区群众对水渴盼的眼神。
A.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披星戴月 B.夜以继日披星戴月废寝忘食
C.废寝忘食披星戴月夜以继日 D.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以前河北等地污染很严重,其主要原因就是经济结构失衡,能源消费结构单一,大量重污染企业扎堆造成的。
B.网络暴力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暴力,更是语言暴力,容易刺激群体暴力行为,激化社会冲突,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C.经过民众评选、专家推荐而得出的年度汉字,折射出的是世态镜像,蕴含着的是民生期盼,浓缩的是国家一年的记忆。
D.社区主任说,红日社区即将修建图书室、健身房,将为社区居民创造和谐
美好的居住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无意颂扬苦难。
如果允许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深刻的底蕴。
①由于它来之不易,绝不会轻易丧失
②人性的某些特质,唯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
③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
④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
⑤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
⑥但是,我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
A.①⑤②④③⑥B.①⑥④②③⑤ C.③⑥④②⑤① D.③
④⑥①②⑤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①。
正因为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②。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
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③。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9分)
茶
“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而“茶”这个字出现却较迟。
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
《说文》:“荼,苦荼也。
”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茶经》:“茶之为饮,发之神农氏。
”《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
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
茶是我国特产,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荣誉,它和我国瓷器一样,简直可以代表中国。
我国茶不但品种多而且质量高。
在林林总总的茶叶中,不少是名气很大的,如中国十大名茶:1、杭州龙井。
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而享誉中外。
2、苏州碧螺春。
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3、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周围。
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
4、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
5、六安瓜片。
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
6、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状如松针。
7、白毫银针。
这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北部。
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
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
8、武夷岩茶。
产于武夷山。
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乌龙等,品质独特,茶汤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
9、安溪铁观音。
制作工艺复杂,好的铁观音,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
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10、普洱茶。
普洱属于黑茶,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
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理作用,因此,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茶的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西汉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茶经》是个里程碑,《茶经》诞生后茶大行其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
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明代文人学士认为,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
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
由于茶能益思,所以诗人饮茶成习,对此体会更深。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很有味道:“……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
中国的茶文化,可谓博大精深,饮誉全球。
有文人学士的参与,更显底蕴丰厚、音韵悠长。
(选自《咬文嚼字·汉字趣编之十六》)
5、下列有关“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
《说文》中“荼,苦荼也”和《本草》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就是证明。
B.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从而使茶具有了自然
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
C.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
茶业已经在巴蜀地区兴起。
D.“茶”这个字出现较迟,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说明“茶”
这个字在汉代才出现。
6、下列有关“中国十大名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十大名茶”中,有绿茶、白茶、黑茶等品类,杭州龙井、庐山云雾、恩施玉露属于绿茶。
B.“中国十大名茶”中,有的因产地得名,有的因形得名,因形得名的有苏州碧
螺春、六安瓜片、白毫银针。
C.好的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复杂,冲泡后,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兰花
香,后尝纯浓味,回味无穷。
D.普洱茶被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当作养生妙品,正是因为普洱茶特殊的药理作用。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文人饮茶的兴起带来了咏茶的诗词歌赋的出现,茶走入了文化圈,起着精神和社会作用。
B.唐代禅教兴起,寺庙因茶的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而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
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这导致了唐代茶文化的
形成。
C.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这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
D.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暗合了明代文人学士追求的通过饮茶达到一
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新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
高洁的仙境的境界。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8—9题。
鹊踏枝
仲殊
斜日平山寒已薄。
雪过松梢,犹有残英落。
晚色际天天似幕,一尊先与东风
约。
邀得红梅同宴乐。
酒面融春?春满纤纤萼。
客意为伊浑忘却,归船且傍花阴
泊。
注:这是客中岁晚,对酒抒怀之作。
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清简要分析。
(5分)
答:
9.词的下阕主要抒发了词人的什么情感?并结合词句分析作者是如何抒发的。
(6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每题1分,共10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以为固。
(贾谊《过秦论》)
(2)《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与天齐、险似绝壁的诗句:,。
(3),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4),善假于物也。
(《劝学》)
(5),当时七夕笑牵牛。
(李商隐《马嵬(其二)》)(6)《师说》中,韩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是:,。
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
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夜以继日”指日夜不停,“披星戴月”指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劳顿。
三个成语均含辛勤之意,但“废寝忘食”更强调工作的专注度,“夜以继日’和“披星戴月“均含争取时间之意,但夜以继日”更强调时间的连续性,昼夜不停,“披星戴且”
更强调工作的辛苦性,早出晚归。
①强调牟清元对本职工作的专心,所以应选用。
废寝忘食”:
2、C【解析】
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
“其主要原因就是……造成的”将两种句式混杂在了一起,可删去“造成的”或“其主要原因”。
B.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
“不仅仅是……更是”是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其后一句意思应更进一层。
可改为“不仅仅是语言暴力,更是一种社会暴力”。
D.搭配不当。
“创造”不能与“人性化服务”搭配,可在“快乐的人性化服务”前加上“提供”,并将“环境”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
3、C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
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
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首先排除法,③和①相比较,③更符合文意,假如④衔接③,文段显得很突兀,“它”不知指代的是什么。
如果是⑥,那么正好暗合了文段的首句。
到此已经得出答案C,而且后文“它”
指代上文的“苦难”,②句中“借此机会”紧密地衔接④句的“一种机会”,
①句中的“它”指代⑤句的财富,和后文也自然地吻合。
1.抓中心。
首先
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
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
组织的。
2.抓思路。
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和逻辑思维的顺序。
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
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
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
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
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
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
在同一
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4、(1)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
(2)也要治理互联网。
(3)都需要法律
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5. B。
A项,张冠李戴,文中“《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是为了证明“茶在我国出现很早”。
C项,“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茶业已经在巴蜀地区兴起”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茶的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D 项,“‘茶’这个字在汉代才出现”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根据原文可知“‘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
6. D项,“正是因为普洱茶特殊的药理作用”这一说法不全面,属于以偏概全,根据原
文可知原因还有“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
7.D.A项,“起着精神和社会作用”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茶已经脱离作为一
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B项,“这导致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这一说法有误,原文是“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此处属于强加因果。
C项,根据原文“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
”可知,C 项颠倒了因果关系。
8. 上阕描绘了一幅寒气逼人而色彩鲜明的暮雪图,(2分)西坠的夕阳已经与远山
齐平,寒气渐渐从四周逼近。
雪花飘过青松树梢,却还有残存的枝头花的碎片
在寒风中飘落。
夜色从天边升起,天边像挂上了一张圆形的幕布。
(3分)
9.下阕主要抒发了词人客中岁晚羁旅之愁及对春天的渴望之情。
(2分)①拟人。
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邀梅同宴,与之同乐。
②衬托。
以因为春天的美景而完
全忘却客意(羁旅之愁)来衬托对春天的渴望。
借酒浇愁,以春驱愁,更显羁
旅愁思的浓重。
③虚实结合。
邀梅同宴实写,归船傍花阴为虚写。
虚实结合,
表达了作者的羁旅愁思以及对春天的渴望:(4分,答任意两点即可)
【译文】
西坠的夕阳已经与远山齐平,寒气渐渐从四周逼近。
雪花飘过青松树梢,却还有残存的花枝头的碎片在寒风中飘落。
夜色从天边升起,天边象挂上
了一张圆形的幕布。
因此,他需要酒,用酒压寒,用酒来召唤春天。
他邀请春
的使者“红梅”赴宴,与之同乐。
他,酡颜生春,而春意又布满红梅的纤纤花萼。
他已经暂时忘却了孤身作客的苦闷。
他想象着春天就要到来,春花就要盛开;在繁花似锦的春天,他将乘船归去。
他的归船啊,将在那花阴之下停泊。
10.(1)然后践华为城临不测之渊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万里悲秋常作客, 潦倒新停浊酒杯.
(4)君子生非异也
(5)此日六军同驻马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9796 9B74 魴28102 6DC6 淆|23191 5A97 媗;32483 7EE3 绣
38819 97A3 鞣38903 97F7 韷@\29973 7515 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