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四)(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追踪检测(四)
一、阅读鉴赏
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② 头。
隔岭篇章③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④ 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⑤。
[ 注 ]①元和十四年(819 年 ) ,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惹恼皇帝,被贬为潮州
刺史。
②潮水:河流名,流经潮州。
③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
湘》,诗中有“云横秦岭家安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
④城根:犹城脚。
⑤浪西楼:潮州
一处楼阁。
(1) 下边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A.首联以回想起笔,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直抵天南潮水的终点,既表达了
对韩愈遭斥逐的不平,也表露出深切的怀念。
B.颔联“隔岭”“出关”二词,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衬托出互通书信的宝
贵,也包括了对二人同为奸邪构陷的感叹。
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挂被流云遮断,与韩愈的“云横秦
岭”“雪拥蓝关”意蕴邻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颈联“海浸城根老树秋”,写潮州老树千头万绪,饱阅风霜,背城面海,遒劲凄凉,
反衬出韩愈被贬谪后孤寂、迷茫的思绪。
E.尾联宕开一笔,别出心裁地假想未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光,楼阁月明,银辉遍洒,
一片澄澈,寄望了诗人对韩愈的祝愿之意。
分析:选 BD B 项,“包括了对二人同为奸邪构陷的感叹”惹是生非。
D 项,“海浸城根老树秋”指浪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秋。
在物景衬托中表露诗人对友人凄凉
处境的深邃的关心之情。
此句含义及作用的理解有误。
(2)第三联光景描绘形象而生动,请从炼字的角度举两例赏析。
答:
参照答案:①“悬”字,写盘山而上,望不到终点的驿路,仿佛悬挂在耸入云际的山峰
上,将道路的险阻形象地表现出来。
②“浸”字,写浪潮浸泡中湮湿的城根,老树尽是秋意,将处境的凄凉形象地突显出来。
用光景衬托表露对韩愈的深切关心。
2.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①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冷清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②。
[ 注 ]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
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②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采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能够当“天子大臣”。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一、二句对仗工整,采纳“紫塞”“白云”“明月”等意象,衬着与友人分别时的
凄清气氛。
B.三、四句采纳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芳樽夜”创建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
馨喧闹的场面。
C.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满清冷露珠、檐边露珠滴沥的描绘,表露了抒怀主人公
的心情。
D.七、八句作者临行时表示情意,化用了典故,既委宛委宛,又示意了当时压迫的政
治环境。
E.本诗语言畅达优美,诗篇虽略带感慨色彩,但基调高昂明快,其实不给人以低徊悲抑
的感觉。
分析:选 AD A 项,“凄清气氛”错,应当是“表达了一种高迈的情怀”。
D 项,“暗示了当时压迫的政治环境”错,此处惹是生非。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联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参照答案:①与朋友离其他恋恋不舍之情。
第四句直接写到“离忧怅有馀”,五、六句
衬着分别时凄清沉寂的环境来表达离其他伤心。
②盼望立功立业的豪放之情。
诗歌七、八句诗人向友人暴露气度,表示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诉自己发奋为国立功立业的弘大理想。
3.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感遇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①,桂华秋洁白。
欣欣今买卖,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② 相悦。
草木有本心③,何求佳人折?
[ 注 ]①葳蕤:枝叶旺盛而纷披。
②坐:因此。
③本心:本性。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互文见意,兰在春季,桂在秋天,它们的叶子多么旺盛,它们的花儿多么洁白,
点出春兰秋桂的无穷活力和清雅高洁之特点。
B.颔联颂扬兰叶桂花这样这般的生机勃勃,繁荣昌盛,自己就形成一种美好的节操,
既不假外求,亦不求人知。
C.颈联以“谁知”急转引出居住于山林之中的佳人,写佳人因为闻到了兰桂的芬芳,
因此发生了倾慕之情,委宛委宛、情义深沉。
D.尾联写兰桂的本性并不是为了赢得佳人的折取赏识,来比喻圣人君子高傲孤独、不肯
与世俗狼狈为奸的高洁情怀。
E.本诗前四句写兰桂,后四句由物及人,委宛蕴藉,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
生活真理和出身感触。
分析:选 DE D 项,“高傲孤独、不肯与世俗狼狈为奸的高洁情怀”理解不妥,诗人以
此来比喻圣人君子的洁身自爱,进德修业,不过尽本份,表达了淡泊冷静超脱的胸襟。
E 项,“前四句写兰桂,后四句由物及人”剖析不妥,全诗句句写兰桂,都没有写人,但从诗歌的
完好意象里,读者便不难看见人。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参照答案:托物言志 ( 或比兴、象征 ) 。
诗人以兰桂自比,抒发了自命不凡、不求人知的感
情,表达了淡泊冷静超脱的情怀。
二、语言表达
4.把下边的几句诗改写成一段境界优美的文字。
(100 字左右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哪处春江无月明。
答:
参照答案:春季的江水被风吹过,浮起些许涟漪,就仿佛我此时的心情;一轮明月从海
上涨起,恰似与潮水一同涌出来,就仿佛我现在的愁绪。
月光照射了整个春江,那光明跟着
波涛闪烁万里,不论哪处的春江上都会泛着这洁白的月光,不知现在的她能否会看到。
5.阅读下边一段话,达成后边的题目。
唐朝的贾岛一直以苦吟有名于世。
贾岛的苦吟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下了一番功夫的,而这些又都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
第一我们看到贾岛特别使劲于炼意,因此他的作品拥有令人着迷的境界。
( 甲 ) 。
有了好的境界,而后还一定保证这类境界能够在字句上充足表达出来。
( 乙) ,就仿佛完好出于自然,一呵而就的样子。
下边的语句分属甲和乙两处,依据上下文的意思,将这些句子分红两组并排出次序。
①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频频的磨炼
②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改正的印迹
③假如写一首诗而境界不好,味同嚼蜡
④那就不如无诗⑤叫人读了兴趣索然
⑥可是写成以后⑦专心斟酌、改正
属于甲处的语句挨次为:
属于乙处的语句挨次为:
参照答案:属于甲处的语句挨次为:③⑤④
属于乙处的语句挨次为:①⑦⑥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