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芬子中学“学案导学精讲多练”
七上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者:潘有吉2016年9月22日
班级:姓名:小组: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观沧海》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学
【知识链接】
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次北固山下》就是律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颔联和颈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
2、《观沧海》: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
诗人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洪江市)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一)自主学习课前熟读并背诵前两首古诗。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哉.()(二)合作学习1、学习《观沧海》
①填空:《观沧海》一诗选自_《曹操集》_,作者_曹操_,字__孟德 _,__东汉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__慷慨悲壮__见称。
②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向组长汇报。
全班交流展示。
③诗歌首句交代了些什么?
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④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
动景:水、秋风、洪波;静景:山、岛、树木、百草
⑤“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气势磅礴、辽阔壮美
⑥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句作简要赏析。
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⑦你能说出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
实景也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但跟虚景比较,气象略逊一筹,因为诗人的意图在虚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
2、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向组长汇报。
全班交流展示。
②首句中有哪些意象?
杨花,子规
③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④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⑤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二、展三、点四、练
1.完成练习册。
2.完成诗歌背诵。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学
【知识链接】
(一)自主学习
1、课前熟读并背诵后两首古诗。
(二)合作学习
1、学习《次北固山下》
①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向组长汇报。
全班交流展示。
②填空:《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湾,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③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而开阔。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⑤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2、学习《天净沙·秋思》
①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向组长汇报。
全班交流展示。
②填空:《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马致远。
③作者写了哪些深秋晚景,在写法上运用了什么手法?
用“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来描绘深秋晚景,在写法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④“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⑤小令中的“断肠”两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抒发了作者羁旅异乡的惆怅之情。
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美景与其余的景物组合在一起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协调。
这是一种反衬的手法,作者身处这种凄凉、清幽、寂寞的环境中,看到“流水”边“人家”,更增添了一缕思乡的愁绪。
二、展
1.组内展示 2.全班展示
三、点
1.学生点评 2.教师点评
四、练
1.完成练习册。
2.完成课后思考探究。
3. 完成诗歌背诵。
4. 积累写友情的诗句。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