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化学元素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是“一大二小”,如氢的元素符号为H2。

B、元素符号可以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如果有的话,必须小写。

C、氧气的元素符号为O2,表示两个氧原子。

D、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通常由其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如铜的元素符号为Cu。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离子化合物都含有离子键,但不含共价键。

B、共价键的形成总是伴随着原子间电子的转移。

C、非极性键的形成是因为两个原子间电子密度均匀分布。

D、极性键的形成是因为两个原子间电子密度不均匀分布,导致电荷的偏移。

3、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B、原子的化学性质由电子层数决定。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D、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其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Cl(氯化钠)
B、HCl(氯化氢)
C、H2O(水)
D、CH4(甲烷)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氢氧化钠(NaOH)
B. 硫酸(H2SO4)
C. 氯化氢(HCl)
D. 乙醇(C2H5OH)
6、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二氧化碳(CO2)
B、硫酸(H2SO4)
C、酒精(C2H5OH)
D、氯气(Cl2)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甲烷(CH4)
B、二氧化碳(CO2)
C、乙醇(C2H5OH)
D、苯(C6H6)
8、下列关于化学键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B、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分子晶体。

C、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9、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氯化钠固体
B. 水蒸气
C. 纯酒精
D. 氢气
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NaCl(氯化钠)
B. H2SO4(硫酸)
C. CH4(甲烷)
D. NaOH(氢氧化钠)
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氯化氢(HCl)
B. 硫酸(H2SO4)
C. 氧气(O2)
D. 乙醇(C2H5OH)
12、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水银是化合物
B. 干冰是单质
C. 食盐水是纯净物
D. 氧化钙是氧化物
1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聚乙烯
B、蛋白质
C、葡萄糖
D、聚氯乙烯
14、下列哪种物质在水中能够完全电离形成离子?
A. 醋酸 (CH₃COOH)
B. 盐酸 (HCl)
C. 乙醇 (C₂H₅OH)
D. 蔗糖 (C₁₂H₂₂O₁₁)
15、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共价键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B、离子键是由两个相同电荷的离子形成的
C、金属键是由于金属原子之间自由电子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D、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16、下列哪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A. 食盐 (NaCl)
B. 硝酸钾 (KNO₃)
C. 氢氧化钙 (Ca(OH)₂)
D. 蔗糖 (C₁₂H₂₂O₁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题目:
某有机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_xH_yO_z。

已知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A的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请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A的分子式。

(2)写出A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若A的分子中氢原子数为8,推断A的结构简式。

第二题
题目背景:
在实验室中,我们经常需要通过实验来测定不同物质的性质。

例如,可以通过酸碱滴定来确定未知浓度的溶液。

本题将模拟一个简单的酸碱滴定实验,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滴定的基本原理,并能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未知溶液的浓度。

题目描述:
在一次实验中,使用了0.1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HCl溶液。

实验过程中,当加入25.00mL的NaOH溶液时,恰好达到终点,此时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表明酸碱完全反应。

已知所用HCl溶液的体积为20.00mL,请计算HCl溶液的浓度(单位:mol/L)。

解题步骤:
1.写出反应方程式:
•NaOH + HCl → NaCl + H2O
2.确定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
•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NaOH与HCl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即1mol的NaOH可以和1mol的HCl完全反应。

3.计算NaOH溶液中的摩尔数:
•摩尔数 = 浓度× 体积
•NaOH的摩尔数= 0.1mol/L × 0.025L = 0.0025mol
4.根据摩尔比计算HCl的摩尔数:
•因为NaOH与HCl的摩尔比为1:1,所以HCl的摩尔数也是0.0025mol。

5.计算HCl溶液的浓度:
•浓度 = 摩尔数 / 体积
•HCl的浓度 = 0.0025mol / 0.020L = 0.125mol/L
第三题
题目:
某有机化合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72,分子式为C4H8。

A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氧化反应。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A可能的结构简式。

(2)若A的分子中含有一个环,写出该环状化合物的名称。

(3)若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请计算A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

第四题
【题目】
已知某化合物X由碳(C)、氢(H)两种元素组成。

现取该化合物1.00克,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2.75克与水1.35克。

请通过计算确定化合物X的最简式,并说明理由。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解答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化学元素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是“一大二小”,如氢的元素符号为H2。

B、元素符号可以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如果有的话,必须小写。

C、氧气的元素符号为O2,表示两个氧原子。

D、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通常由其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如铜的元素符号为Cu。

答案:B
解析:选项A中,氢的元素符号是H,而不是H2,H2是氢气的分子式。

选项B正确描述了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选项C中,氧气的元素符号是O2,但O2是氧气分子的化学式,而不是元素符号。

选项D中,虽然铜的元素符号是Cu,但这是基于其英文名称的缩写,而不是所有金属元素都是这样表示的。

因此,正确答案是B。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离子化合物都含有离子键,但不含共价键。

B、共价键的形成总是伴随着原子间电子的转移。

C、非极性键的形成是因为两个原子间电子密度均匀分布。

D、极性键的形成是因为两个原子间电子密度不均匀分布,导致电荷的偏移。

答案:D
解析:极性键的形成确实是因为两个原子间电子密度不均匀分布,导致电荷的偏移。

这种不均匀的电子密度会导致一个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另一个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从而形成极性键。

选项A错误,因为一些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选项B错误,因为共价键的形成是两个原子共享电子,而不是电子的转移。

选项C错误,非极性键的形成是因为两个原子间电子密度均匀分布,电荷分布均匀。

3、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B、原子的化学性质由电子层数决定。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D、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其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答案:A
解析:在原子中,电子的质量极小,相对于原子核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主要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选项A正确。

选项B错误,因为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决定。

选项C错误,因为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其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选项D错误,因为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Cl(氯化钠)
B、HCl(氯化氢)
C、H2O(水)
D、CH4(甲烷)
答案:D
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A、B、C三项均为
电解质,因为它们在水中可以电离成离子,从而导电。

而D项甲烷(CH4)是一个非电解质,因为它在水中不会电离成离子,因此不能导电。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氢氧化钠(NaOH)
B. 硫酸(H2SO4)
C. 氯化氢(HCl)
D. 乙醇(C2H5OH)
答案:B
解析: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出自由离子的物质。

氢氧化钠(NaOH)、氯化氢(HCl)和硫酸(H2SO4)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自由离子,属于电解质。

而乙醇(C2H5OH)在水溶液中不能电离出自由离子,属于非电解质。

因此,正确答案是B。

6、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二氧化碳(CO2)
B、硫酸(H2SO4)
C、酒精(C2H5OH)
D、氯气(Cl2)
答案:B
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硫酸(H2SO4)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产生H+和SO42-离子,因此属于电解质。

而二氧化碳(CO2)、酒精(C2H5OH)和氯气(Cl2)在水溶液中不会电离,不能导电,不属于电解质。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甲烷(CH4)
B、二氧化碳(CO2)
C、乙醇(C2H5OH)
D、苯(C6H6)
答案:B
解析: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二氧化碳(CO2)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质和无机化合物相似,因此被归类为无机化合物。

甲烷、乙醇和苯都是有机化合物,因为它们的碳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稳定的分子结构。

8、下列关于化学键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B、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分子晶体。

C、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答案:D
解析: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离子被固定在晶格中,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导电。

但在熔融状态下,离子能够自由移动,从而导电。

因此,选项D正确。

选项A错误,因为并非所有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有些金属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

选项B错误,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分子晶体,也可以是原子晶体。

选项C错误,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化合物。

9、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氯化钠固体
B. 水蒸气
C. 纯酒精
D. 氢气
答案:A
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氯化钠在水中溶解后会离解成Na+和Cl-离子,因此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

水蒸气、纯酒精和氢气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因此不属于电解质。

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NaCl(氯化钠)
B. H2SO4(硫酸)
C. CH4(甲烷)
D. NaOH(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A、B、D选项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而C选项甲烷为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导电。

因此,正确答案为C。

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氯化氢(HCl)
B. 硫酸(H2SO4)
C. 氧气(O2)
D. 乙醇(C2H5OH)
答案:C
解析: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物质。

A选项氯化氢和B 选项硫酸都是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成离子,属于电解质。

C选项氧气是单质,不属于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D选项乙醇是有机化合物,在水溶液中
不会电离,属于非电解质。

因此,正确答案是C。

12、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水银是化合物
B. 干冰是单质
C. 食盐水是纯净物
D. 氧化钙是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选项分析如下:
A. 水银(Hg)是一种元素,属于单质,而不是化合物。

B.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CO₂),它由两种不同的元素组成,因此是化合物而不是单质。

C. 食盐水是由食盐(NaCl)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由于它含有两种以上的成分,所以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D. 氧化钙(CaO)是由钙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并且由于它只包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因此它是氧化物。

因此,正确的选项是D,氧化钙是氧化物。

1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聚乙烯
B、蛋白质
C、葡萄糖
D、聚氯乙烯
答案:C
解析: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单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选项A、B、D中的聚乙烯、蛋白质和聚氯乙烯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而葡萄糖是一种单糖,属于小分子有机物,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因此,正确答案是C。

14、下列哪种物质在水中能够完全电离形成离子?
A. 醋酸 (CH₃COOH)
B. 盐酸 (HCl)
C. 乙醇 (C₂H₅OH)
D. 蔗糖 (C₁₂H₂₂O₁₁)
答案: B. 盐酸 (HCl)
解析:在选项中,只有盐酸(HCl)是一种强酸,在水中能够完全电离成氢离子(H ⁺)和氯离子(Cl⁻)。

醋酸(CH₃COOH)是一种弱酸,只能部分电离;而乙醇(C₂H₅OH)和蔗糖(C₁₂H₂₂O₁₁)在水中几乎不发生电离,因此它们不会形成离子。

15、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共价键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B、离子键是由两个相同电荷的离子形成的
C、金属键是由于金属原子之间自由电子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D、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答案:C
解析:选项A中,共价键中可能存在极性键,如HCl中的共价键;选项B中,离子键是由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的;选项C中,金属键确实是由于金属原子之间自由电子的相互作用形成的;选项D中,氢键是一种较弱的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共价键。

因此,
正确答案为C。

16、下列哪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A. 食盐 (NaCl)
B. 硝酸钾 (KNO₃)
C. 氢氧化钙 (Ca(OH)₂)
D. 蔗糖 (C₁₂H₂₂O₁₁)
【答案】C. 氢氧化钙 (Ca(OH)₂)
【解析】通常情况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氢氧化钙(Ca(OH)₂)是一个例外。

对于氢氧化钙而言,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降低。

这是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根据勒夏特列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升高温度会使得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即向着消耗热量的方向移动,导致溶解度下降。

其他选项如食盐(NaCl)、硝酸钾(KNO₃)和蔗糖(C₁₂H₂₂O₁₁)的溶解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题目:
某有机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_xH_yO_z。

已知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A的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请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A的分子式。

(2)写出A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若A的分子中氢原子数为8,推断A的结构简式。

答案:
(1)A的分子式为C_6H_8O。

(2)A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8O+9O2→6CO2+4H2O]
(3)若A的分子中氢原子数为8,结构简式可能为:
•烯烃:CH2=CHCH2CH2CH3
•炔烃:CH≡CCH2CH3
解析:
(1)根据题目信息,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且分子式为C_xH_yO_z。

通过排除法,我们可以得出A的分子式为C_6H_8O。

(2)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燃烧产物的原子守恒,可以写出A的完全燃烧方程式。

(3)由于A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且氢原子数为8,根据碳碳双键的位置和氢原子的数量,可以推断出A的结构简式。

考虑到A是烯烃或炔烃,并且满足分子式C_6H_8O,可以得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第二题
题目背景:
在实验室中,我们经常需要通过实验来测定不同物质的性质。

例如,可以通过酸碱滴定来确定未知浓度的溶液。

本题将模拟一个简单的酸碱滴定实验,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滴定的基本原理,并能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未知溶液的浓度。

题目描述:
在一次实验中,使用了0.1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HCl溶液。

实验过程中,当加入25.00mL的NaOH溶液时,恰好达到终点,此时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
表明酸碱完全反应。

已知所用HCl溶液的体积为20.00mL,请计算HCl溶液的浓度(单位:mol/L)。

解题步骤:
1.写出反应方程式:
•NaOH + HCl → NaCl + H2O
2.确定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
•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NaOH与HCl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即1mol的NaOH可以和1mol的HCl完全反应。

3.计算NaOH溶液中的摩尔数:
•摩尔数 = 浓度× 体积
•NaOH的摩尔数= 0.1mol/L × 0.025L = 0.0025mol
4.根据摩尔比计算HCl的摩尔数:
•因为NaOH与HCl的摩尔比为1:1,所以HCl的摩尔数也是0.0025mol。

5.计算HCl溶液的浓度:
•浓度 = 摩尔数 / 体积
•HCl的浓度 = 0.0025mol / 0.020L = 0.125mol/L
答案:
HCl溶液的浓度为0.125mol/L。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利用实验数据计算溶液的浓度。

在酸碱滴定实验中,通过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直到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即到达滴定终点。

通过计算加入的标准溶液体积和其浓度,结合两者的化学计量关系,
可以推算出未知溶液的浓度。

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应用化学反应的摩尔比例关系,以及准确地进行单位换算。

第三题
题目:
某有机化合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72,分子式为C4H8。

A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氧化反应。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A可能的结构简式。

(2)若A的分子中含有一个环,写出该环状化合物的名称。

(3)若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请计算A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

答案:
(1)A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CH2=CH-CH2-CH3(丁烯)
•CH3-CH=CH-CH3(2-丁烯)
•CH2=C(CH3)2(异丁烯)
(2)若A的分子中含有一个环,该环状化合物的名称为:
•环丁烷(若为单环)
(3)A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计算如下:
设A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为x,则氢原子的个数为4x+2(因为C4H8中氢原子数是碳原子数的两倍加两)。

根据燃烧生成的产物,水的物质的量与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即:
4x + 2 / (2x) = 1 / 2
解得:
x = 3
因此,A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为3。

解析:
(1)根据分子式C4H8,A可能为烯烃或环烷烃。

烯烃中有碳碳双键,环烷烃中有碳环结构。

(2)若A含有一个环,且分子式为C4H8,则该环状化合物应为环丁烷,因为它是唯一一个符合分子式且只有一个环的化合物。

(3)根据燃烧反应的产物比例,可以得出碳氢原子的比例。

由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说明每燃烧1摩尔的A会生成1摩尔的水和2摩尔的二氧化碳。

由此可以推断出A分子中的碳原子数。

第四题
【题目】
已知某化合物X由碳(C)、氢(H)两种元素组成。

现取该化合物1.00克,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2.75克与水1.35克。

请通过计算确定化合物X的最简式,并说明理由。

【答案】
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知道化合物X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而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

1.计算化合物X中的碳元素质量: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75克,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可通过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和碳元素在二氧化碳中的比例来计算。

2.计算化合物X中的氢元素质量:
•水的质量为1.35克,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可通过水的摩尔质量和氢元素在水中的比例来计算。

然后,利用得到的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计算它们的摩尔数,并求出最简式。

【解析】
我们先计算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再换算成摩尔数,最后找到最简式。

•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约为44 g/mol,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2
44
)。

•水的摩尔质量约为18 g/mol,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
18
)。

现在我们来计算具体的数值。

根据计算结果:
•化合物X中的碳元素质量为0.75克;
•化合物X中的氢元素质量为0.15克;
•碳元素的摩尔数为0.0625摩尔;
•氢元素的摩尔数为0.075摩尔。

为了找到最简式,我们需要找到碳和氢原子个数的比例。

通过将较小的摩尔数作为基准,即假定其为1,我们可以得到:
[碳 : 氢=0.0625
0.0625
:
0.075
0.0625
=1:1.2]
通常我们希望得到整数的比例,这里可以将比例乘以一个合适的数使之成为整数。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比例乘以10来简化:
[1:1.2≈5:6]
因此,化合物X的最简式为(C5H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