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激酶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干预及预防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蚓激酶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干预及预防作用
刘春甦;陈军
【摘要】目的探讨蚓激酶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5例,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蚓激酶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凝血、纤溶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体积大小,并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缺损程度.结果治疗12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47%;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内
膜中层厚度及其斑块体积较治疗前均减小(P均<0.05),对照组改变不明显.结论蚓
激酶胶囊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11(051)033
【总页数】2页(P85-86)
【关键词】脑梗死;蚓激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体积
【作者】刘春甦;陈军
【作者单位】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4001;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
蚓激酶是从露天红赤子爱胜蚓中提取的一种具有纤溶活力的丝氨酸蛋白酶,其与纤
维蛋白原有特异的亲和力[1,2]。
研究显示,蚓激酶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能明显降解纤维蛋白原,改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血液黏度[3]。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对蚓激酶胶囊干预及预防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4月~2009年7月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选择脑梗死患者45例。
入选标准:男女不限,年龄59~79岁,近6个月内有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或TIA病史;缺血性脑卒中或TIA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有颈内动脉供血区(包括皮质或白质)异常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体征持续24 h以上;发病72 h内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显示有相应大脑半球皮质或皮质下低密度梗死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房颤、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引起的脑栓塞患者,有出血性倾向者(包括有自发性脑出血史者),需长期服用华发令等药物抗凝治疗者,合并有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既往对蚓激酶有过敏史者,计划进行大手术、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纤维蛋白原<1.0 g/L,正在接受其他临床试验者或其他药物观察2周内者。
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5例。
1.2 方法两组住院时均静滴血栓通300 mg、胞二磷胆碱0.5 g,1次/d。
治疗组加用蚓激酶肠溶胶囊2粒(30万 U/粒),3次/d,饭前0.5 h口服。
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100 mg,1次/d。
两组疗程均12个月。
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检测凝血功能、纤溶活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体积大小等。
临床疗效以CSS减分率判断,基本痊愈减分率为90% ~100%,显著进步为46% ~89%,进步为18%~45%,无变化为小于18%。
恶化则为评分增加。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简明统计CS200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12个月,治疗组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5例、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分别为0例、2例、5例、8例,总有效率47%。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
45例入选患者中,无一例在治疗过程中出
现不良反应。
2.2 两组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IMT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双侧颈动脉IMT变化(mm,)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治疗组30左侧1.6 ±0.2 1.4 ±0.22* 1.3 ±0.15*右侧1.8 ±0.12 1.7 ±0.10* 1.6 ±0.13*对照组 15左侧1.8 ±0.18 1.7
±0.30 1.6 ±0.45右侧1.9 ±0.25 2.0 ±0.14 1.8 ±0.43
2.3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体积变化见表2。
3 讨论
蚓激酶属于一种具有抗血栓活力的丝氨酸蛋白酶,可直接水解产生可溶性降解产物,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具溶酶作用;通过促进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激活纤溶系统,增强内源性纤溶活力,即具激酶作用。
此外,蚓激酶还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4,5]。
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口服蚓激酶不仅使神经功
能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国内其他临床试验结果相近;而且患者的凝血指标、纤溶活性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等显著改善。
说明口服蚓激酶干预脑梗死近期疗效肯定。
蚓激酶治疗脑梗死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服用方便,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体积变化(mm3,)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组别 n 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治疗组30左侧8.72 ±1.60 5.85 ±1.48* 4.50 ±1.70*右侧5.62 ±0.84 4.22 ±0.78* 3.24 ±0.66*对照组 15左侧 7.00
±3.67 6.64 ±3.11 6.12 ±2.83右侧7.63 ±4.75 7.48 ±3.55 7.28 ±3.34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金筣蓉,汪昕,范薇,等.蚓激酶对中风后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国微循环,2001,5(3):288.
[2]董强,吕传真,陈生娣,等.蚓激酶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3):257-260.
[3]黄流清,贺斌,赵忠新,等.蚓激酶胶囊治疗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4,11(2):114-115.
[4]蒋立勤,陈伟.蚓激酶或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6,15(2):27.
[5]杨子超,宋荣蓉,谷莹丽,等.蚓激酶序贯于东菱迪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风与神
经疾病杂志,2006,2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