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简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斯拉夫简史】
所谓南斯拉夫,也就是南部斯拉夫民族的意思。

斯拉夫民族最早起源于今天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等东欧地区。

公元五至六世纪,部分斯拉夫人开始迁徙到今天的巴尔干半岛,成为今天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马其顿等斯拉夫民族的祖先。

到公元九世纪开始形成一些斯拉夫民族国家,如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

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受拜占庭文化影响较大,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外,大都信奉东正教。

梦想成真第一南斯拉夫
1398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在今天的科索沃地区打败塞尔维亚军队,从而开始了长达500年的对巴尔干地区的统治。

1878年,在经过长期反抗斗争后,塞尔维亚、黑山获得了独立。

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则处于当时的奥匈帝国统治下。

1912和1913年两次巴尔干战争使马其顿摆脱了土耳其的铁蹄。

巴尔干开始产生了将南部斯拉夫民族统一起来的愿望,尤其是已经获得独立的塞尔维亚更是把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作为基本国策。

一战中,塞尔维亚站在协约国一方。

战争结束后,奥匈帝国的崩溃,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有了自决的机会;以法国为代表的协约国也主张在巴尔干建立一个强大的南斯拉夫国家以对德形成牵制。

这样,南部斯拉夫民族统一的梦想有了成真的可能。

1918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成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19年的《凡尔塞和约》承认并确定了该王国的主权和边界,是为第一南斯拉夫。

1929年王国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战火诞生第二南斯拉夫
1941年4月6日,德意轴心国集团向南斯拉夫王国发动全面侵略。

4月17日,王国军队战败投降,国王彼得二世流亡英国伦敦,第一南斯拉夫沦亡了。

在德国法西斯占领南斯拉夫后,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开始了4年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游击战争。

在二战中,南斯拉夫的游击战争是最大的敌后战场,它牵制和消灭了德国法西斯的大量有生力量,南共领导的游击队也发展到了80万人。

1943年11月29日在波黑亚伊策市召开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以铁托为首的临时政府———南斯拉夫全国解放委员会,在战后建立各民族平等的联邦共和国,剥夺流亡政府的权利,禁止彼得国王重返南斯拉夫,授予铁托元帅军衔。

1945年5月,在苏联红军的支援下,南斯拉夫全境获得解放。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南斯拉夫人民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4年中共牺牲了170万人,占当时南斯拉夫人口的11%。

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1963年的新宪法又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铁托成为终身总统。

新南斯拉夫按照民族平等的原则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黑山6个自治共和国以及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组成。

铁托领导的新南斯拉夫在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工人自治制度,在国际上奉行不结盟政策。

70和80年代的南斯拉夫在经济上曾获得很大成就,其国民生活水平在东欧一度居于领先水平,由于铁托本人在二战中建立起的崇高威望和南斯拉夫既不跟从苏联集团、也不依附西方集团的不结盟政策,使得南斯拉夫在国际舞台上也拥有较高的地位。

步履维艰第三南斯拉夫
由于南斯拉夫各民族曾遭受不同大国的统治,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如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信仰东正教,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信仰天主教,而波黑的穆斯林族和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则信仰伊斯兰教,加上各列强历史上出于私利,经常在各民族中进行挑拨、制造争端,使得各民族之间存在不少矛盾。

铁托逝世后,这些矛盾开始逐渐激化。

苏联东欧剧变也给南斯拉夫造成了巨大冲击。

南斯拉夫统一的核心南共联盟也开始瓦解,各共和国的分离主义力量日益强大并逐渐控制了当地的政权。

一九九一年,图季曼领导的克罗地亚以及斯洛文尼亚两共和国率先宣布独立。

在南斯拉夫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同时,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和本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决定不再支持南斯拉夫的统一。

一九九二年一月,德国率先承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独立,整个欧盟也步其后尘。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马其顿宣布独立。

一九九二年四月,波黑又宣布独立。

鉴于新的局势,原南斯拉夫仅存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于一九九二年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其面积和人口都只有原来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被称为“小南斯拉夫”或“第三南斯拉夫”。

新的南联盟在成立伊始即面临困境。

波黑爆发了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族之间的战争,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被西方指责为进行“种族清洗”,受到经济制裁,国内经济日益衰退,外交上也极其困难。

一九九五年八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大规模空袭波黑塞族,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
和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一起在美国签署了《代顿和平协议》,波黑内战终于基本平息。

之后,西方又利用南联盟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少数民族与塞族之间的冲突,继续对南联盟施压,从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起开始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轰炸,制造了欧洲自二战以来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国旗:蓝、自、红是斯拉夫人喜爱的颜色。

三色旗曾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王国的国旗。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增加一枚黄边红五角星,象征人民自由解放。

1992年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重新启用三色旗。

国歌:《嗨,斯拉夫人》。

由波兰国歌所衍生,一八三四年所作,一九四五年正式定为南斯拉夫国歌
国花:桃花。

说起南斯拉夫,三十岁以上的人也许都会哼上几句“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南斯拉夫影片《桥》曾经风靡一时,印象中那部战争题材的片子有着颇为轻松的风格,其主题曲《啊,朋友再见》则有点像咱们的《游击队歌》,表现军人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而战的视死如归的精神。

另一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则使“萨拉热窝”这座南斯拉夫城市在中国有了相当的知名度。

而且,当时南斯拉夫领袖铁托的名字我们也耳熟能详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是一个国情极其复杂的联邦,其特点可归结为:
一个联邦国家;二种拼音文字;三种语言;四个宗教;
五个主体民族;
六个共和国;
七条边界;
八个领导人;
九个政府。

这种国情的复杂性本身潜在着难以估量的矛盾,铁托在世时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并曾为此作了某种安排,但是,愿望不能代替现实,在他身后,矛盾激化,最终不可收拾——结局是南斯拉夫解体,一分为五。

【南联盟共和国】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简称南联盟或南联盟共和国)
南斯拉夫在成为一个国家前,曾为奥匈帝国、门的内哥罗(黑山)和塞尔维亚割据。

15世纪以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曾统治此地区达500年之久,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则处于奥匈罗马天主教会统治长达1000年之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被击败。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加入塞尔维亚王国成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国”。

门的内哥罗(黑山)也废黜了本国的国王,加入这个新的王国,并于1918年12月1日正式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1929年改称为南斯拉夫王国。

1941年南斯拉夫被德意法西斯占领。

1945年5月解放,同年11月29日新的议会宣布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

1963年4月颁布新的宪法,易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91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和波黑等4个共和国宣布独立后,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根据宪法于1992年4月27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并为原南斯拉夫的继承者。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从此解体。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旗是长方形的,长宽之比为2:1。

蓝色旗面,图案为金黄色大三角形,沿三角形的一条边还有一排白色星星。

大三角形的三条边象征组成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的三个主要民族,即穆斯林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

金色即太阳之光辉,象征着希望。

蓝底色和白色星星象征着欧洲,标志着波黑是欧洲的一部分。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徽为蓝盾。

一道白色的宽条斜贯盾面,上下各有三朵黄色百合花点缀盾面。

黄色三角形代表组成国家的三个地区,也代表太阳,象征对和平的渴望;蓝色和星星象征这个国家与欧洲、欧洲联盟以及欧洲议会的关系。

波黑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

早期居民为伊利里亚人。

该地于公元前168年由罗马帝国占领。

455年时东哥特人将该地区占领,6世纪时东哥特人被东罗马帝国击败,现波黑南部地区一度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6世纪末7世纪初,部分斯拉夫人南迁到巴尔干半岛,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地定居。

阿瓦尔人于6世纪和7世纪时开始入侵,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也相继进入巴尔干半岛。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内,波斯尼亚以及黑塞哥维纳地区多次分属周围的各个国家。

1377年时Tvrtko Kotromani?(特弗尔特科·科特罗曼尼奇?)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波斯尼亚公国,曾是南部斯拉夫人最强盛的国家。

但1463年时奥斯曼帝国入侵,波斯尼亚被兼并。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许多波斯尼亚人由基督教改信伊斯兰教,渐渐形成了波斯尼亚穆斯林民族。

虽然当地的穆斯林与塞尔维亚族人都使用塞尔维亚语,但在民俗习惯、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878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成为了奥匈帝国的领地。

1908年被奥匈帝国占领。

1914年6月28日,国皇子弗郎茨·费笛南在萨拉热窝被塞族民族主义者所刺杀(参见萨拉热窝事件),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部斯拉夫民族成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波黑是其中的一部分,被划分为几个行政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被德、意法西斯扶植的“克罗地亚独立国”傀儡政权实行种族灭绝政策,30万塞尔维亚人惨遭杀害,从此,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两族结下了世仇。

1960年代末,当时的南领导人铁托(克罗地亚人)和卡德尔(斯洛文尼亚人)曾决定将波黑的穆斯林列为一个民族,同时鼓励其他共和国的穆斯林加入波黑,致使波黑穆斯林人口超过塞族人口。

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波黑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其边界采用的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边界,和实际民族分布颇有出入。

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开始解体,波黑联合执政的穆斯林民主行动党、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和塞尔维亚民主党在未来的国体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担心受塞尔维亚控制而主张波黑独立,塞尔维亚族则要求该共和国留在南斯拉夫内。

1991年10月15日,由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占多数的波黑议会宣布波黑为主权国。

1991年1月9日,波黑塞族领导人宣布单独成立“波黑塞尔维亚人民共和国。

”1992年2月举行全民投票以寻求独立。

1992年3月初,全民公决赞成波黑共和国独立,但该共和国中的塞族人进行了抵制。

波黑塞族人随即在塞尔维亚的支持下以武力方式寻求加入塞尔维亚,内战爆发。

波黑内战中共有二十万人死亡,超过二百万人流离失所。

1992年4月6日,波黑塞族人“议会”宣布“塞尔维亚共和国”独立。

1992年4月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波黑内战。

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接纳波黑共和国为正式成员国。

1994年3月,波黑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达成协议,合并为穆-克联邦,并同克罗地亚共和国组成联邦。

1995年3月6日克罗地亚和波黑、穆克联邦签订建立三方联合司令部协议。

1995年12月14日,解决波黑冲突的《波黑和平协议》正式签字仪式在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隆重举行。

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和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在《波黑和平协议》(代顿协议)上签了字。

根据该协议,1995年11月21日,波黑划分为穆克联邦和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两个实体,萨拉热窝划归穆克联邦统辖。

12月22日,波黑政府宣布,结束在波黑领土上的战争状态。

1996年9月14日,波黑进行了首次大选。

国际组织对大选情况表示满意。

1996年10月3日,在法国总统希拉克的主持下,波黑共和国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和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在巴黎签署了一项《共同声明》,宣布波黑和南联盟决定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波黑战争结束后,北约在波黑继续驻扎维和部队,2004年底起由欧盟的力量所取代。

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部分斯拉夫人南迁到巴尔干半岛,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地定居。

12世纪末斯拉夫人建立了独立的波斯尼亚公国。

14世纪末,波斯尼亚曾是南部斯拉夫人最强盛的国家。

1463年后成为土耳其属地,1908年被奥匈帝国占领。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兹·裴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遭当地青年暗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部斯拉夫民族成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波黑是其中的一部分,被划分为几个行政省。

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波黑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一个共和国。

1992年3月,波黑就国家是否独立举行全民公决,波族和克族赞成独立,塞族抵制投票,此后,波黑三族间爆发了历时三年半的战争。

1992年5月22日,波黑加入联合国。

1995年11月21日,在美国主持下,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图季曼和波黑共和国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签署了代顿波黑和平协议,波黑战争结束。

波黑由两个实体组成,即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联邦(中文又称穆克联邦)以及塞族共和国
【塞尔维亚和黑山】
国名:塞尔维亚和黑山 (Serbia and Montenegro) (2003年2月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已不存在的国家(1992年4月27日——2006年6月3日)
国庆日:4月27日(1992年)
建军节:6月16日(1876年)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

旗面自上而下由蓝、白、红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构成,蓝、白、红三色是斯拉夫人喜爱的颜色。

蓝、白、红三色旗由来已久。

早在1804年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地区人民高举三色旗发动反对土耳其的起义;1918年建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
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均使用三色旗为国旗。

1945年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国旗上增添了镶黄边的红五角星。

1991年,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相继独立。

199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新国旗上取消了五角星图案。

国徽:为盾徽。

红色盾面上绘有一展翅的双头雄鹰,鹰胸前有一红色小盾。

国歌:“嗨,斯拉夫人”
国石:珊瑚
国家政要:总统斯韦托扎尔·马罗维奇 (Svetozar Marovic) 2003年3月任职。

自然地理: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北部,西与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接壤,北部和东北部同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为邻,东部与保加利亚交界,南邻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南部部分地区濒临亚得里亚海,领土面积10.2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200公里。

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

人口:1063万(2005年),其中塞尔维亚族占62.6%、阿尔巴尼亚族(16.5%)、黑山族(5%)、匈牙利族(3.3%)和穆斯林族(3.2%)等。

官方语方为塞尔维亚语。

主要宗教是东正教。

简史:公元6-7世纪,部分斯拉夫人越过喀尔巴阡山移居巴尔干半岛。

9世纪起,开始形成塞尔维亚、杜克里亚(后称泽塔,即现在的黑山共和国地区)等国家。

14世纪,塞尔维亚曾是巴尔干强盛的国家之一。

15世纪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征服塞尔维亚,吞并马其顿、波斯尼亚-黑塞哥罗维那以及黑山部分领土,统治达500年。

1878年,柏林会议承认塞尔维亚和黑山独立。

1882年和1910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相继成为王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被击败。

1918年12月1日,南部斯拉夫一些民族联合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区-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塞尔维亚和黑山成为其中一部分。

1941年被德、意法西斯占领。

1945年5月15日全国解放,同年11月29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与其他南部斯拉夫民族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1963年4月改宪法,易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共和国脱离南斯拉夫联邦宣布独立。

1991年10月15日,波黑宣布为主权国。

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宣布独立。

1992年2月12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领导人举行最高级会议,决定组成新的国家。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宪法正式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联合正式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 。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议会两院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法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Serbia and Montenegro,简称“塞黑”)。

塞黑成为建立在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平等成员基础上的国家共同体。

塞尔维亚共和国还包括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科索沃自治省。

政治:1992年4月通过的《宪法宣言》表示,南联盟共和国将继续继承原南斯拉夫国家、国际法和政治主体性,愿履行原南斯拉夫所有的国际义务;主张和平解决南危机,没有领土野心,愿同原南各共和国发展各方面合作;主张民族平等,尊重民族和公民的权力;将继续维护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同各国开展平等合作。

南是建立在公民平等和各共和国平等基础上的主权联盟国家,联盟总统和总理不能来自同一个共和国。

2003年2月,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南联盟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塞尔维亚和黑山”拥有共同的总统、议会、部长会议、军队和法院以及统一的国旗、国歌和国徽。

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仍有自己的总统。

塞黑议会实行一院制,由126名议员组成,其中91名来自塞尔维亚,35名来自黑山。

塞黑议会通过宪章修订案。

2006年5月21日,塞黑就黑山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决定是否继续维持现行国体。

这件事的现实意义在于,分裂与否将影响从巴尔干到欧洲的政治版图;历史意义在于,将决定南斯拉夫残存的血脉是否得以保留。

当地时间2006年6月3日晚,黑山共和国议会在首都波德戈里察举行特别会议,通过了黑山独立决议和独立宣言,黑山正式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2006年6月14日致黑山共和国外长米奥德拉格·弗拉霍维奇,表示中国政府决定自即日起承认黑山共和国,并强调中方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黑山共和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塞尔维亚政府2006年6月15日宣布承认独立的黑山共和国,并表示将同黑山建立起外交关系。

外交: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政策。

与中国关系:1955年1月2日,南斯拉夫与中国建交。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63年-1992年),历史上的国名,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解体,分别成立了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现解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

1945年,南斯拉夫从纳粹德国手中获得解放,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铁托任主席。

二战后,南实行了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开始社会主义建设。

由于南斯拉夫和苏联一向关系不和,加上铁托不甘受制于苏联,1948年,南和苏联关系破裂,南斯拉夫共产党被开除出苏联领导的共产党情报局。

1949年,情报局公开斥责南斯拉夫“已完全蜕化为法西斯主义并投人了世界帝国主义阵营”。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掌握苏联政权后,南苏关系开始改善,并恢复外交关系。

以后,南苏关系一直在处于低度水平,南也并没有加入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经济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军事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1963年南修改宪法,改国号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前南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

他反对大国垄断国际事务,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为南斯拉夫赢得了国际尊重。

1974年,再次修改宪法,宣布实行“联合劳动”和“代表团制议会”,1980年,铁托逝世后,联邦实行集体领导,各共和国日趋松散,民族矛盾加剧。

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和马其顿四个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行政区划: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萨拉热窝;
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萨格勒布;
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斯科普里;
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铁托格勒,现改名为波德戈里查;
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贝尔格莱德,包括两个社会主义自治省:
a. 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首府普里什蒂纳;
b. 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首府诺维萨德;
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首都卢布尔雅那。

在1990年前苏联解体之后,各民族开始各自争取自治和独立。

及至2003年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之后,南斯拉夫作为国名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塞尔维亚】
自20世纪初起,塞尔维亚便成为了南斯拉夫联邦的一部分,但是在1990年代初,南斯拉夫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中的四个先后宣布独立,只有塞尔维亚和黑山没有独立。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2003年,南斯拉夫联邦将国名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2006年5月21日,黑山通过公民投票决定正式独立,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国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塞黑联邦因而解散。

另外,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以来,就脱离了塞尔维亚的实际管辖,并且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地,其未来状况仍待确定。

各方已于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问题展开谈判。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单方宣布独立。

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局稳定中有波澜。

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国宣布独立。

5日,塞尔维亚共和国宣布继承塞黑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塞、黑实现和平分手。

塞尔维亚共和国还包括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科索沃自治省。

在联合国秘书长科索沃地位问题谈判特使阿赫蒂萨里的主持下,科索沃地位问题谈判进程于2006年2月启动。

塞主张在“高于自治,低于独立”的框架内解决问题,阿尔巴尼亚族坚持独立。

历史:10世纪末,塞尔维亚一度处于保加利亚的统治之下。

1018 年,拜占庭灭亡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接着又迫使塞尔维亚臣服。

此后,塞尔维亚的政治中心由拉什卡转到了泽塔。

沃伊斯拉夫的儿子米哈伊尔在位时期(约1050~1082 年),合并了拉什卡。

米哈伊尔为了提高塞尔维亚的国际地位,于1077 年从罗马教皇格利哥里七世那里得到一顶王冠,开始称王。

其子博丁在位时期(约1082~1101 年),又合并了波斯尼亚。

但是,博丁死后,塞尔维亚再度陷于分裂,波斯尼亚被迫依附于匈牙利。

其他地区则处于拜占庭的控制之下。

斯拉夫民族于公元8世纪时来到现在的塞尔维亚,并且在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下改信东正教。

最早的塞尔维亚国家是10世纪中叶由Caslav Klonimirovic(查斯拉夫·克罗尼米洛维奇?)所建立。

12世纪时尼曼雅王朝崛起,14世纪中叶的沙皇斯特凡·杜山在位期间更是把塞尔维亚国家的发展推向巅峰。

奥斯曼帝国于此时开始征服巴尔干半岛,并于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击溃塞尔维亚人(该战役的结果现在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