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阶段测考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阶段测考试卷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静谧.(mì)诅咒.(zhóu)裸露.(loù)害人听闻
B.悖谬.(miù)浸.湿(qìn)抽噎.(yē)伥然凝望
C.描摹.(mó)轻蔑.(miè)惘.然(wǎng)锲而不舍
D.倔.强(jué)惩.戒(chĕng)执拗.(niù)归然不动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难堪孕育可歌可泣任人宰割
B.戈壁阔别死而后己家喻户晓
C.佩服谣言当之无愧接然不同
D.奠基仰慕锋芒毕露热泪满框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A.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
....、艳丽俊俏。
B.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
....,玩起了打雪仗。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
D.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
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
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极短的头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失去了生机。
B.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子宏儿。
C.可是那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D.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而使“痛苦指数”下降,“幸福指数”上升
②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正是内心满足感的主要来源
③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使生活有序起来
④而守时可以减缓甚至消除因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
⑤现代人普遍患有“时间焦虑症”
A.②③⑤④①B.③②⑤④①C.③②①⑤④D.③⑤②④①
7、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2)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贾生》)
(3)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4)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5)《木兰诗》中描写战地环境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体现战争惨烈与旷日持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
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
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
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⑪。
”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⑫麻炬⑬,从夕达旦。
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闻有异书,必往祈⑭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
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
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⑮。
’是为大雨之兆⑯。
”后果然。
(注释)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
②以:在。
③舟楫:泛指船只。
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
人。
⑤角黍:即粽子。
⑥黄琬:人名。
⑦琼:人名,即黄琼。
⑧太尉:官职名。
⑨诏:召见。
⑩况:比方。
⑪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
⑫燎:燃烧。
⑬炬:火把。
⑭祈:乞求。
⑮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
⑯兆:预兆,征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谓.之竞渡谓:_____________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何:_____________
(3)从夕达旦.旦:_____________
(4)是.为大雨之兆是: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行者休于树(《酵翁亭记》)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公与之乘,战干长勺(《曹刿论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4.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
5.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
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
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
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
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
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
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
么出彩的文章来。
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
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
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
“嘿嘿,我也是个破烂。
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
”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
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
....的垃圾箱。
”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
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
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
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⑪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⑫“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
⑬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⑭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
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
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1.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本文的情节。
发现“破烂”→_____________→被“教诲”→____________→获“奖励”→坚定“梦想”
2.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不可回收:
3.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
5.那个“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笑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了作者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谈谈。
2、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是 __________ 描写,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
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_________(详写,略写),而照顾老奶奶却是_____________(详写,略写)。
请从括号号中选出答案填在横线上。
5.“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
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请以“原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记叙性文章;(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
C
A
D
C
C
B
(1)烟笼寒水月笼沙 (2)不问苍生问鬼神 (3)青草池塘处处蛙 (4)政入万山围子里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二
1.称为什么早晨这
2.C
3.⑴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
⑵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4.赛龙舟、包粽子
5.刘峻好学
三
1.偷“破烂”受“惩罚”
2.本义是指物品(多指废品或旧货)不可收回利用。
用在这里是一种比喻说法,指“我”如果自暴自弃、沉沦堕落就会一事无成毫无价值。
3.因为“我”的盗窃行为和颓废消极、自暴自弃的精神状态而“惩罚”“我”;因为“我”擦拭干净玻璃而“奖励”“我”。
4.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
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文章通过拾荒老人对“我”的“教育”使“我”明白人生处于困顿时,要乐观面对,坚定信心,就会像“被拭去灰尘的玻璃”那样“光洁如新”。
5.因为“我”偷“垃圾”受到了老人的一番“教诲”,使“我”顿悟,那些意
味深长的话出自一个拾荒者老人之口,让“我”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他,从心底深处对他产生了敬意
【答案】
1.希望早点进入中学早点成为大人。
2.环境描写作用:为下文写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
3.因为我的车撞人了,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4.详写略写
5.符合题意即可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