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道结构:
一篇有效的报道要有一种能够包含事实并且能够向人们展示事实的表现形式……作者必须找到一种能够让读者得到圆满感觉的写作形式,要让读者感觉到事件中的一切都很自然地发展演变到最终的结果。

记者们应该按照因果关系组织信息材料,这样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倒金字塔结构:(它常用于硬新闻报道,这种结构先用概括式导语叙述事件焦点,并在正文中按照重要性递减的顺序补充支持性信息。


导语包括基本新闻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

不能放入导语的要素可以作为后面的支持性材料。

写文章时要考虑如下问题:哪些信息会对读者造成最大影响?导语提出了什么问题需要得到立刻回答?哪个支持性引语是最强有力的?突发新闻最常使用倒金字塔结构,在线新闻也以倒金字塔机构为重要形式。

加入影响段落是强化倒金字塔型结构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影响就是解释读者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概括性导语
支持性材料(引语或者事实)
支持性观点
结尾
例子:标题
概括性副标题
概括性导语:何人(延迟身份识别)、何事、何因
背景:何人、何时
支持性事实:何因
支持性引语
进一步解释
背景资料
事实性结尾
沙漏型结构:(沙漏型报道以硬新闻开头,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某个部分或者报道的其余部分,文章的结尾是评论或者新闻事件的几句。

这种机构模式适用于关于警察或者法庭的报道,以及其他需要讲述的报道。

)在开始按时间顺序叙述之前,通常要给出一个概括性的信息来源,比如:“警察提供了下列事实”或“证人们对事件这样描述”,然后紧接着使用冒号。

概括性导语
支持性材料
概括性消息来源
按时间顺序叙事
例子:概括性导语
指明消息源
支持导语的材料
指明消息源
倒金字塔结构,每一点都有消息源
观察性描写:不需要指明消息源
事实信息
概括性消息源:开始按事件顺序叙述,直到文末
结尾,照应开头
列举型结构:(这种结构在导语之后用几个段落提供支持性信息,然后列举支持前文的信息点,所列举的项目通常都比较简洁,并且每一条信息前面都用大号圆点、小方框、对勾等符号突出强调。

)这种技巧在写关于技术研究的报道时效果非常好,它还适用于关于政府的报道,比如政府会议,还适用于有许多要点要列举的关于任务或项目特点的特写报道。

当在报道中有几个要点要强调是,列举法就有用了。

在文章正文部分或者文末使用列举法的时候,可以使用概括性或软导语作为开头,然后紧接着写核心段,为导语提供一些支持性材料,可以使用引语或事实或两者兼具,然后逐条列举主要观点,指导结尾,调查性报道通常全篇使用列举方法来逐条叙述调查中的成果。

对列举来说,并列句机构是最有效的,但并非是必不可少的,每条都应当是写成一个独立的段。

在会议报道中,列举方法经常被用来逐条列出那些与导语无关的事项,列表通常是用“另一方面”或类似的叙述方法来引出。

概括性导语和支持性材料
列举关键点
概括性导语和支持性材料
列举关键点
详细阐述
结尾
例子:概括性导语
表达反应的支持性引语
背景资料
展望未来并且照应开头
导语和核心段的支持材料
支持性材料:引语、事实、轶事等
展开性材料:因果、解释、观点等
照应开头:与导语相关的轶事、描述、展望等
例子:费城南部的泰莉.阿道森睡眠不会超过3个小时,只有这样她才能够照顾好她那患了脑瘫的两岁大的女儿斯蒂芬妮。

斯蒂芬妮需要全天候的护理。

费城西部的米里亚姆曾经是一名教师,但她如今辞去了工作去照顾他那76岁的患了A氏病的母亲。

宾夕法尼亚州约克市的乔伊斯,她那38岁的丈夫突患中风,巨额的医疗费用已经使她的家庭破产。

她只能选择离婚。

这三个照料他人的人—母亲、女儿、妻子,是出席昨天关于长期医疗保障听证会的12名证人中的三个。

他们证实这种长期的护理带给了家庭毁灭性的灾难。

这次听证会吸引了超过会场容纳人数的350人来到位于市场街601号的美国高等法院大厅。

听证会在由两党成员组成的综合健康保障委员会会议召开之前进行。

该委员会又被成为帕博委员会,得名于佛罗里达州已故共和党人克劳德.帕博。

例子:软导语:聚焦于某个人,揭示文章主要内容
支持性引语
核心段
支持性信息
更多的支持性信息
照应开头的结尾
章回型结构:(把一个报道分成几部分,各部分之间用大圆点或大写字母等图形分割开
来,每一部分表达不同的观点或者不同的时间要素(现在、过去和未来)。

最好的章回结构是,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好的导语和结尾。

)对于调查来报道和长篇特稿等深度报道来说,章回结构是效果最好的。

例如,以目前的情况为开端写一部分;然后,回顾过去的情况,叙述背景资料并且再次回到当前的发展情况;最后写关于未来的展望。

主义报道的开篇部分必须包含核心段,向读者解释你为何要做此报道。

例子:这一部分解释了“过去”发生了什么事,说明了写作本文的理由,并且刻画出第一个人物。

这里也用了埋伏笔的手法,让读者知道发生了神秘事件。

这一部分刻画出另外一个主要人物,并且按照过去的事件顺序架构情节。

这一部分把故事主人公们带到了一起并且开始叙述为什么“现在”要讲这个故事。

这一部分按照过去事件顺序讲述人物的背景。

小标题取代了黑方块把前后两个部分区分开。

这一部分从赖安的角度进行叙述。

过去时间,叙述故事背景,刻画人物;故事结构与前一部分是平行的。

这一部分仍然用过去时间顺序架构故事情节,叙述两个主要人物赖安和诺梅的故事,更低一层的小标题把本部分再次划分,使叙述中心从一个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人物。

最后一部分把读者又带回到现实中来。

观察角度从诺梅转移到赖安的家人和玛丽莎身上。

互联网的非线性结构:
写作程序:
掌握写作程序的途径:
1、FORK写作法:报道重点(focus),结构顺序(order),重复关键词(repetition of key words),消息源各自集中(kiss off)
报道重点。

标题技巧:常识为你写的报道做一个标题。

如果你只能用几个词表达清楚主要意思的话,那几个词是什么?
向朋友讲述技巧:如果你正准备向某人讲述你的报道,你会怎样来描述?你会怎样回答“这篇报道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这种问题?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你写的报道。

结构顺序。

话题:列出所有你想报道的信息点。

判断哪些是最重要的信息点,以及各点之间如何排序更自然,然后按照这个顺序排列各点。

把信息按从最重要到最不重要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按具体信息点或话题对所有信息进行归类,包括引文和起支持作用的事实。

图表:如果你正在写作精彩信息框里的内容,你想把哪些信息点写进去呢?把精彩信息框作为组织文章的线索,从中找出必写的内容以及写作的结构顺序。

提问/回答:写下导语创意(此时不需要确切的措辞)。

给导语提出了什么问题需要在报道中得到解答和进一步说明。

结尾:你想要怎样结束报道。

能找到一句引语来总结主要观点或呼应导语吗?有没有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角度?在你写出导语和结尾之后,想想在开头和结尾之间你还需要哪些信息。

时间顺序:报道有明显的时间要素吗?考虑以某种时间顺序来安排报道。

你可以从正在发生的事情写起,然后转到描述背景(过去的行为),随后再返回到当前,最后以未来结尾。

你也可以决定将报道的某一部分按时间顺序安排。

引语:给最重要的引语标上记号,依据信息来源设计你的报道,把表达最重要观点的人放在最前面,接着是次重要的引语。

变换文章的节奏感,把引语和解释性信息、事实以及奇闻轶事结合起来使用。

如果你有一句非常好的引语,你可以把导语建立在该
引语所表达意思的基础之上并使用该引语支持你的导语。

自由写作:如果你被难住了,那么抛开笔记,写下你所记得的内容,重温一遍刚才写下的内容并把他们按照逻辑顺序排列,最后再插入引语和事实。

向朋友讲述技巧:向朋友讲述的技巧也可能向你提示一种写作顺序。

重复关键词。

写作时观察每个自然段的末句并找出其中能触发下一个自然段的关键词。

这个关键词能够触发下一段需要回答的问题,或者可以作为衔接下一个观点的桥梁。

你可以在下一个句子中重复这个关键词并把这句话作为过渡句,你也可以顺着关键词所表达的意思进入下一段落。

不要过多使用原封不动重复关键词的方法作为过度,因为这会使你的作品枯燥乏味。

消息源各自集中:把同一消息源集中在同一版块使用,而不是把消息源零星地散布于全篇报道。

如果你必须在报道中的另一个位置再次使用某个消息源,你需要再次介绍此人的头衔或者相关资料以便读者能记住此人的身份。

2、简讯:写一个一句话长的简讯作为总结句,这个简讯等同于中心句而且它可以当作导语或核心段使用。

把你的报道浓缩成1-4段长的简讯,判断最关键的信息是什么,然后,把这个简讯当作一种组织文章的工具,并进一步解释和阐述选入简讯的主要信息点。

3、在线写作程序:
怎样修改报道:
构思(Conceive):报道重点是否突出?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组织报道吗?
采集:报道是否需要更多的信息?
结构:这个结构顺序行得通吗?逻辑性和趣味性怎样?报道重点是否明确?
修改:初期的几步中是不是存在问题?是否有必要做一些小的修改,以使语法和拼
写更完善、句子更精炼?
一句话一个事实:每句话只允许表达一个意思。

中心紧凑:想想报道的真正内容是什么,然后选择报道的一个片段。

着重强调新鲜的、即将发生的、对读者意义重大的信息。

高速他们事件的影响和后果,他们该如何采取行动、如何利用本信息。

在导语中强调影响:不要忘了新闻就是要有不同,要避免报道读者已经指导的内容。

推进报道:早些立论。

只用那些有助于立论的信息。

保持行文紧凑严密:用标点符号推进报道。

冒号、分号和着重号能够代替某些词并帮助读者更快地阅读。

使用具体细节而不是形容词:例如“那个有100年历史的风车”,不要写成“那个古老的风车”。

不要过度强调信息来源:尽管信息出自何处应当明细,但是你不必在每一句话后面都协商“他说”。

使用有力的、鲜活的动词:应该写成“成百上千人在街上排成一行欢迎教皇”不要写成“街上有成百上千人排成一行欢迎教皇”。

避免软弱无力的过渡:一篇组织良好的报道只需要少数几处过渡。

选择能够提升报道的引语:避免使用那种仅仅起到说明上个信息点作用的引语。

写作程序技巧提示:
牢记报道重点:把中心段(“对读者异议”段)放在报道顶端,提醒你只选择与报道重点相关的材料作为报道主体部分,记住把中心段放回报道之中。

多写几条导语:试着多写几个导语而不是竭力折腾想写出一个完美的导语,然后
写出报道的其余部分,完成全篇后再来选择一个导语。

以后修改:在写作过程中,当你碰到一个听起来不顺的句子或段落时,在这个句子旁边写上“修改”字样或者在其后面画一个问号表明你想要回来润色。

在你打草稿时不要处于完美主义的考虑而放慢速度。

使用提问/回答技巧:某个段落是否会提出应该在下一段得到回答或解释的问题或观点?估计读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回答那些问题。

大声朗读:大声地朗读那个不顺的句子,然后找到并修改之。

检查准确性:重新看一遍,检查姓名、头衔和引语,确信你使用的引语同被引用人的姓名相符。

尽可能使用主动语态:主动语态更有力度。

写短句:一般来说,句子应该短于25个字。

写简单句:使主语和谓语动词保持彼此接近。

变换节奏:让短句跟在长句后面。

避免使用行话:把官僚术语转变为简单的话,解释技术术语。

永远不要使用暗喻、明喻或者你经常在印刷媒体上见到的其他比喻
手法。

当简短的词汇能够说清楚时不要使用冗长的词汇,如果有可
能删掉一个词,一定要删掉它。

能使用主动语态的时候不要使用被
动语态。

宁可打破任何上述规则也不使用任何粗俗的不规范语言。

怎么说怎么写:
导语和核心段
导语告诉读者报道的主要内容。

导语可以被看到报道的引子或者预告。

不管你写的导语是哪种类型,你必须用使之具体化的信息来支持它。

报道是关于什么内容的?最重
要的信息是什么?这篇报道的要点是什么?
硬新闻导语、软导语和核心段:
硬新闻导语:也称作“直接导语”或“概括式导语”。

在第一句话里概括报道的主要内容,通常只有一句话或之多两句话。

概括式导语:概括式导语应当回答几个而不是全部的基本问题: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为何、如何、结果怎样。

把最重要的事实写进导语,其他事实留给第二或第三段。

概括式导语在遵循主语谓语宾语时效果最佳。

概括式导语要避免以从句开头、避免冗长。

1、信息的顺序。

当你写概括式导语时,你如何决定哪些内容要写进导语中同时按照什么顺序安排这些内容?需要强调的信息应该放在导语的开头或者结尾。

判断哪个元素是最重要的---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为何、如何、结果怎样。

用主谓宾句式通常比较安全;行为主体是谁;发生了什么事;针对谁。

写硬新闻导语的时候,你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

你也可以把要强调的内容放在句子末尾。

2、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

一般而言,主动语态优于被动语态。

主动语态强调行为主体;被动语态强调行为客体。

但是当强调重点落在发生何事而不是落在谁导致它的发生时,尤其在警察和法院报道中,你可能需要使用被动语态。

3、在什么地方表明时间元素。

时间元素在导语中可能令人混淆。

在突发新闻中,当某事于昨天发生时,时间元素通常不在句子开头出现。

但是你需要把它放在准确的地方,即使它读起来不好听。

4、延缓身份识别。

当导语中的人不是你所在社区或国家的知名人物时,你可以在第一段用年龄、地点、职业或者其他修饰成分来表明该人的身份,然后在第二段用姓名表明该人身份,这时你使用的第一个姓名也应当是你在导语中提到的那个人的姓名。

如果你所报道的人物频繁出现在新闻中,你可以使用其姓名,但要加上一个短语或从句来
表明该人的身份。

次日导语:
影响式导语:
导语中的消息源:
核心段:也称作“中心段”。

解释报道要点—报道的主要内容,概括导语通常代替核心段讲述这些信息。

软导语:软导语可能有几个段落,逐渐进入正题。

怎样决定采用硬导语还是软导语?选择导语取决于几个因素:新闻的重要性;适时性;接近性(当地读者的兴趣);所报道主题;很多情况下取决于编辑的个人偏好。

严肃的主题可以考虑采用硬新闻导语,比如报道主题为死亡、灾难和重大法律变化。

发生在昨天或今天的突发性新闻适用于硬新闻导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