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济南版学校生物七班级上册其次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其次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刘恩山教授讲到:这部分学问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有直接和间接的相关。
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讨论,可以在与动物建立更好的关系上起到很好作用。
从学科学问教育来说,动物行为的学问与我们现实生活亲密相关。
动物行这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有详细的要求。
一是要求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其次是能够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这是两个详细要求。
学情分析:学问源于生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同学关注生活,深化生活,熟悉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吸取成长的养分。
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育”。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
设计依据:动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备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很多行为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很简单吸引同学,但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
因此教学中要以此为主线,细心设计,并引导同学熟悉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采纳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这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两个要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放《动物世界》节目精彩的片段,请同学们举例所看到、想到的动物行为。
二、利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的学习:
1、自主学习先天性和后天性行为的分类和区分
投放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同学通过阅读分析,老师的引导,同学小组合作, 区分出哪些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哪些是通过环境作用,由阅历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并依据这些动物行为的分类,找出其分类依据,得出一个较为合适的结论。
分析先天性行为:在学习先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请问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
2、你所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行为?
3、把你饲养动物的经受与同学老师共享好吗?
4、小动物要吃东西、要睡觉,这些用你教吗?
5、那么怎样使你的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呢?
6、为什么蚕生来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
8、先天性行为产生的缘由是什么?
9、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
7、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等,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获得的?
分析后天行为:
在学习后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假如你是训兽员怎样使动物听你的话进行各种表演的?
2、假如你家养了一条小狗,请你设计一种训练方法,让它一听到你的呼
叫就跑过来?又如:
3、黑猩猩钓取食物、大山雀喝牛奶是先天性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4、比较黑猩猩和大山雀的后天学习行为,你觉得哪个比较简单?10、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
5、动物的学习力量有遗传因素作用吗?
6、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
同学通过对系列问题的思索与解答,巩固了已有的学问和技能,
巩固分析:展图1、2:(孔雀开屏、育雏);展图3:(黑猩猩利用木箱登高取香蕉过程);展图4:(老鼠走迷宫)
2、动物社会行为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