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在环境协同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xr1...xrm
2、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负向指标采取倒数
化处理,原始矩阵标准化后形成新的矩阵为 Pij :
Pij =
X ij
的涵盖领域、数据获取来源以及权重的设定方法等方面的统一。
而且,区域环境协同发展视角下关于京津冀资源环境承载力的
研究所见还比较少。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划分
表1:京津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B1 经济 水平
C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市辖区) C2 第三产业占GRP的比重(%)(市辖区) C3 城镇登记失业率(%) C4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
某一城市指标的缺失值用近两年的均值代替,水资源总量缺失
2007—2009 年的数据用趋势法进行填补。对城镇登记失业率、
单位 GDP 能耗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三个负向指标用取倒数
的方法进行正向化处理,得到实证分析的数据矩阵。
四、京津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一)熵值法的计算过程
1、收集原始数据。搜集的面板数据包括 2007-2016 年北
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 11 个地级市 20 个指标,其中 Xij 表示 某市第 i 年第 j 个指标的数值。对 13 个城市分别计算熵值,便
于城市间不同指标权重的比较。
x11...x1m
X ij
=
x21...x2m
C17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正向
(全市)
C18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正向
C19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正向
C20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的 正向
比重(%)
2019 年第 6 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指标 性质 正向 正向 负向 负向
C5 城市建设用地占市区面积比重(%)
正向
B2 C 6 房 地 产 开 发 企 业 房 屋 施 工 面 积 ( 万 平 正向
基础 方米)
建设 C7 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平方米)(市辖区) 正向
C8 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辆(辆)
正向
C9 城镇人口比重(%)
正向
B3 C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
一、引言 加快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不仅包括顺应、尊重和保 护自然,还要提高资源保护的意识,在坚持绿色生产、生态安 全和创造人类健康生活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的增 长,资源环境的开发与保护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 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土地、人口、科技、教育等单方面承载 力发生变化,“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也相应发生变化。本文 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应用熵值模型对京津冀十三个城市的资 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根据实证结果,为区域资源环境协 同保护和补足承载力短板提出对策建议。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的建设的推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基本的 形式是对水、土地、煤炭、大气等单一领域的研究。李敏、吕 义清(2018)采用集对分析模型对太原市煤炭资源承载力做了 全面评价;韩蕾、曹国良等(2014)运用层次分析及向量模法 对关中地区大气环境承载力做了量化分析。 越来越多的学者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承载力的评价,开始 结合其他理论进行综合研究。陈兆荣、雷勋平等(2013)基于 熵值法并用 spearman 等级系数、雷达图进行相关分析,深入 剖析了安徽省地级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吴玉红(2018)应用 ArcGIS 及 Gnda095i 等技术,采用 ESDA 方法对河北省 11 个市 资源环境承载力做了差异分析。 学者们将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生态足迹分析法、空 间分析方法等方法应用到承载力分析中,并且结合地理信息系 统的数据分析,承载力研究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综合来 看,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涵盖范围,以及计算区域资源环境 承载力所构建指标体系上还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探讨在指标
A资源环 人口与 出之比
正向
境承载 消费 C1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
力水平
出之比
正向
C12 人均水资源(立方米)
正向
C13 人均绿地面积(公顷)(市辖区)
正向
B4 资源 环境
C1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市辖区) 正向
C16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吨)(全市) 负向
评价与指标体系
根据科学性、区域性、代表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并结合以往研究构建京津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
表 1。
(二)数据的来源与预处理
本文的大部分数据源于《中国城市年鉴》,部分指标数据
来自《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
部分指标数据来源于《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和各个城市国民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协同;评价;应用研究;京津冀 基金项目: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BJY027);2017年度河北省统计科研计划项目(2017HZ01),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 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9020201001)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7X(2019)06.0096-08
评价与指标体系
京津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在环境协同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户艳领1 李丽红2 张婉双1 张学军1
(1.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学 人事处,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开展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是客观认识区域承载优势和短板,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以 京津冀为研究区域,从京津冀资源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因素出发,选取经济水平、基础建设、人口与消费、资源环境四个方面构 建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搜集整理2007—2016年面板数据,应用熵值评价模型评价京津冀十三个城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系统, 横向对比各地资源环境承载情况,纵向分析各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发展走势,定位了承载优势和短板。最后依据实证分析,为补 足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短板、推进协同保护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