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_北魏孝文帝改革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检侧
(共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题50分)
鲜卑族“马背上得天下”,能否“马背上治天下”成为当时的主要问题。请回答1~4题。
1.北魏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地方基层组织实行的是()
A郡县制 B.县制
C.宗主督护制
D.三长制
2.北魏统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实质
是()
A.奴隶制经济形式
B.封建制经济形式
C.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
D.半畜牧半农业
3.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
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4.使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推动其进行汉化改革的是()
A.拓跋硅
B.道武帝
C.冯太后
D.拓跋宏
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孝文帝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请回答5~10题。
5.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趋势
B.政府与宗室争夺农户
C.南北对峙的形势
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
6.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主要原因是()
A.汉族地主的建议
B.南北对峙的形势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形态的吸引
7.一位史学家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露田……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这
主要是因为()
A.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B.租庸调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C.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D.授田的实质是强迫农民开荒纳税
8.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A整顿吏治 B.实行府兵制
C.汉化政策
D.颁布均田令
9.均田制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
A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B.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C.封建土地国有制
D.封建集体土地所有制
10.北魏孝文帝前期改革的侧重点是()
A以新制度取代旧制度
B.迁都洛阳
C.移风易俗
D.汉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重要体现。请回答11~13题。
11.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12.下图是《北魏的疆域及迁都示意图》,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主要原因是()
A.黄河流域历来是帝王兴起之地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巩固统治
C.实行移风易俗的改革
D.以洛阳为中心进而统一全国
1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A.北方各族的上层人物
B.地主阶级的守旧势力
C.鲜卑贵族
D.汉族地主阶级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历史的发展。请回答14~18题。
14.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现象是()
A.北方民族融合
B.北方的分裂与统一
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
D.汉族地主势力的消长
15.促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反映出()
A .鲜汉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的高度
B.鲜汉地主阶级之间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
C.鲜汉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
16.下图为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满地施绣的佛说法图残片。全图绣法娴熟,线条流畅。
这充分反映了北魏哪一方面的成就()
A.麻纺织
B.丝纺织
C.毛纺织
D.绘画
17.北魏孝文帝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讲授儒家经典,其主要目的是()
A.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汉文化
B.当时的人们喜欢儒家文化
C.冯太后的影响
D.适应巩固统治的需要
18.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措施行之有效
B.掌握最高权力
C.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D.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北魏孝又帝改革和商鞅变法一样,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改革。请回答19~20题。
19.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20.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二、非选择题(21题16分,22题18分,23题16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北魏北方边患图
材料三北魏洛阳城平面图
材料四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雀洛阳伽蓝记》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魏主迁都的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花北魏建立的洛阳反映了什么问题?对以后孝文帝进一步改革有何影响?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