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施湾社区敬老院老年人睡眠障碍相关因素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职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02)
上海浦东新区施湾社区敬老院老年人睡眠障碍相关因素调查
薛文1▲,黄芳2,黄爱芳2,曹广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上海200433);2
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防保科(201202)
【摘要】 目的 研究影响敬老院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睡眠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施湾社区机场第二敬老院内整群选取4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测试评分以及自制的睡眠障碍影响因素调查表评定老年人的睡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400名老年人PSQI测试中男女在睡眠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畅01),而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6个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畅01)。

400名老年人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6个可疑危险因素,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筛选出发生相关的3个危险因素:患有慢性病(P=0畅002)、自我照顾能力为完全不能(P=0畅014)、子女探望次数1次/月(P=0畅032)。

结论 敬老院老年人的睡眠障碍主要与患有慢性病、自我照顾能力和子女探望次数有关。

今后要加强对这类老年人的干预,提高老年人的睡眠水平。

【关键词】 睡眠障碍;老年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危险因素
睡眠障碍系指睡眠-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

睡眠质量下降是人们常见的主诉,成年人群中长期睡眠障碍者可多至15%[1]。

广义的睡眠障碍应该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过度嗜睡、睡眠呼吸障碍以及睡眠行为异常,后者包括睡眠行走、睡眠惊恐、不宁腿综合征等。

1979年美国睡眠障碍中心协会出版的枟睡眠和觉醒障碍的诊断分类枠把与睡眠相关的问题分成四大类。

(1)失眠症:或称之为入睡和保持睡眠的障碍。

这是最为普遍的睡眠障碍。

(2)过度嗜睡性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发作性睡病。

其典型症状是:睡眠发作,猝倒,睡眠麻痹或称睡瘫,入睡前幻觉。

(3)睡眠-觉醒时间程序的障碍:包括高速飞行时引起的暂时性生理节奏紊乱和上班时间更改引起的暂时性睡眠障碍[2]。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7%的人有睡眠障碍问题
[3]。

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
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1天定为“世界睡眠日”。

进入21世纪,人们的健康意识空前提高,“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有关睡眠障碍的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

产生睡眠问题
的原因很多,如某种睡眠障碍、躯体疾病、情感因素、生活方式(过多饮用咖啡和茶叶)以及环境因素(噪声、拥挤或污染)等。

只要找出问题所在,就有可能找到办
法来解决,从而重新建立规律的睡眠。

为了解敬老院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对浦东新区祝桥镇施湾社区的敬老院老年人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5年1—6月在浦东新区祝桥镇施湾社区机场第二敬老院内整群选取4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

发放、收回有效试卷400份,有
效率达100%。

1.2 调查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测试评分,测试由经过培训的防保科人员进行。

PSQI由23个项目构成,可划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日间功能7个成份,每个成份按0、1、2、3来计分,累积各成份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值在0~21之间。

PSQI≤7分表示睡眠质量良好,PSQI>7分表示睡眠质量差,并且总分越大表示睡眠适量越差。

第二部分采用问卷形式进行现场调查。

通过参考相关文献,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患有慢性疾病、丧偶、体质指数(BMI)、子女探望次数、运动、社会保障、精神疾病、自我照顾能力、吸烟、饮酒等项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畅0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400名老年人,各个年龄阶段在性别、丧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精神疾病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畅05)。

见表1。

表1 400名老年人基本情况分析例
项目
性别丧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精神疾病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60~69岁588932564263346214217470~79岁7996434464724250161932≥80岁36423031333818205411礸2值1.393.751.332.650.750.14P值>0.05>0.05>0.05>0.05>0.05>0.05
2.2 PSQI得分 400名老年人中男女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6个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畅01),而在睡眠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畅01)。

见表2。

表2 400名老年人PSQI得分分析(珋x±s)分项目例数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男1730.94±0.6110.78±0.8340.53±0.5120.13±0.1210.78±0.4110.64±0.3111.52±0.662女2270.89±0.8620.78±0.8520.71±0.5290.11±0.3520.80±0.5120.72±0.2011.53±0.761t值0.827-0.722-2.5140.544-0.3070.334-0.524P值0.3920.4520.0090.5520.6260.2430.489
2.3 影响因素分析 在α=0畅05水平对分析项目进行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影响因素:患有慢性疾病(是)、丧偶(是)、BMI指数(偏瘦)、子女探望次数(≤1次/月)、精神疾病(是)、自我照顾能力(完全不能)。

赋值情况见表3,统计结果见表4。

将6个可疑危险因素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出发生相关的3个危险因素:患有慢性病(是)(P=0畅002)、自我照顾能力(完全不能)(P=0畅014)、子女探望次数(≤1次/月)(P=0畅032)。

见表5。

表3 400名老年人睡眠障碍影响因素赋值
分析变量变量名 赋值
自变量性别0=男;1=女
年龄0=60~69岁;1=70~79岁:2=≥80岁
患有慢性疾病0=否;1=是
丧偶0=否;1=是
BMI0=偏瘦;1=正常;2=超重或肥胖
子女探望次数0=≤1次/月;1=2~4次/月;3=≥4次/月
运动0=否;1=经常
社会保障0=没有;1=有
精神疾病0=否;1=是
自我照顾能力0=完全不能;1=部分能;2=完全能
吸烟0=否;1=是
饮酒0=否;1=是
因变量PSQI得分0=PSQI>7分;1=PSQI≤7分
表4 400名老年人PSQI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回归系数标准差Wald值P值患有慢性疾病(是)0.5340.5515.1720.014丧偶(是)0.6770.1773.8750.072BMI指数(偏瘦)0.8570.7435.1170.016子女探望次数(≤1次/月)1.1540.2244.2840.038精神疾病(是)0.6920.3789.1160.067自我照顾能力(完全不能)0.8740.6528.5440.053
表5 400名老年人PSQI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回归系数标准差Wald值P值
患有慢性疾病(是)0.6870.5535.6770.002自我照顾能力(完全不能)0.9520.1624.9530.014子女探望次数(≤1次/月)1.1240.1993.5840.032
3 结论
本次调查采用PSQI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量表,适合我国人群,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5]。

PSQI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博士等于1989年编制的。

该量表适用于睡眠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评价睡眠质量,同时也适用于一般人睡眠质量的评估。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在身体上、物质上、精神上的压力都增加,势必会影响到老年人的睡眠质量[6]。

通过对400名老年人PSQI得分分析可见,男女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6个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畅01),而在睡眠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畅01)。

其原因为敬老院内设有老年活动室,男性老年人喜欢打牌或者打麻将,往往这些娱乐活动的时间比较长,故导致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睡眠时间上的差异。

400名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出与睡眠障碍发生相关的3个危险因素:患有慢性病(是)(P=0畅002)、自我照顾能力(完全不能)(P=0畅014)、子女探望次数(≤1次/月)(P=0畅032)。

慢性病老年人由于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并且服用一种或者以上的药物,并且服用时间较长,容易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影响老年人舒适感,进而影响老年人睡眠发生障碍[7]。

老年人完全不
能自我照顾势必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而会产生焦虑、抑郁等精神上的疾病而导致睡眠障碍的
发生[8]。

敬老院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子女不在身边照顾,缺少了家庭的关怀,更容易导致孤独的心理,导致
睡眠障碍的发生[9]。

因此在今后的老年人保健工作中,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实施干预措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睡眠知识,提高老年人的睡眠水平。

参考文献
[1] 董青,李杰,刘娟娟,等.安徽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
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7):831-833.[2] HarveyAG.Acognitivemodelofinsomnia[J].BehavResTher,
2002,40(8):869-893.
[3] 陈长香,李建民,王静.22省(市)老年人睡眠障碍现况调查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188-189.[4] 周仲华,齐铭润.老年人睡眠障碍[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
志,2004,11(4):41-42.
[5] 杨菊贤,杜勤.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
2003,6(2):165-167.
[6] 刘永华,伏杭江,葛才荣.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研究现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190-193.
[7] 丁淑平,陈长香,郝习君.中国22省老年人睡眠障碍影响因
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8):972-973.[8] 李颖军,孙晓春,王琼,等.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及其对生活质
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6):615-617.[9] 张燕筠.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治疗[J].职业与健
康,2008,24(19):2083-2084.
(收稿日期:2015-11-25 编辑:朱绍煜)
 倡上海市高校社会实践可行性方案资助项目(编号:A1-N1401010808)
 ▲在读博士研究生。

现工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医科(上海200127) △通信作者。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家长对儿科协同医疗服务选择倾向影响因素分析倡
牛笛1▲
,孙远岭2△
,李继君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上海201203);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医科(上海200127)
【摘要】 目的 探讨家长对儿科协同医疗服务选择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对128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将家长按会或不会选择儿科协同医疗服务的选择倾向进行分组,经非参数检验比较和logistic回归模型引入对因变量(家长会不会选择儿科协同医疗服务的选择倾向)与自变量(13个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两组间有3个影响因素(家长是否尝试过使用网上挂号、在线咨询、电子处方,家长对协同医疗的认知程度,认为政府部门是否有必要进行儿科协同医疗服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畅05);有2个影响因素(家长对协同医疗的认知程度,认为政府部门是否有必要进行儿科协同医疗服务)对家长会不会选择儿科协同医疗服务的选择倾向呈正相关的联系;综合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osmerandLemeshow拟合优度礸2
检验P=0畅381;模型总预测正确率为66畅4%。

结论 让家长理解儿科协同医疗服务运行的优势,对建立和推广儿科协同医疗服务具有较好的潜在可行性。

【关键词】 儿科;协同医疗;logistic回归分析
传统医疗模式的儿科医疗健康卫生服务体系因其分散的诊疗模式和较低的诊疗效率而一直被人们所诟病[1]。

中国政府正面临着如何全面解决当前我国儿科医疗资源严重匮乏的难题———宏观上,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增加与儿科相关的医疗健康卫生服务资金的投入,然而,任何的资金投入规划不仅要注重“量”的积
累,更应该注重“质”的保证[2-3]。

协同医疗这一诊疗服务模式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有效解决现有儿科医疗模式缺陷的可行性发展模式;但是,当前儿科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绝大多数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基本医疗服务设
施,忽视了儿科协同医疗发展的潜在可行性和重要性[4-5]。

本文通过对128名儿童家长进行倾向选择儿科协同医疗服务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其选择儿科协同医疗服务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阐述目前开展儿科协同医疗服务的潜在可行性,为探讨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下儿童专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7—12月,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门诊就诊时参与儿科协同医疗调查问卷的家长,共128名。

1.2 方法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问题设置有关家长自身的基本信息情况:家长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长期居住工作地区、长期居住工作城市级别;有关儿童的基本信息情况:家庭儿童的人数、儿童的年龄、儿童平时的身体状况(是否容易生病);针对儿童医疗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