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单元综合提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版学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
起源和发展单元综合提升
[阶段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古希腊人文精神起源至启蒙运动人文精神发展的内涵
[精要阐释] 西方人文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内涵各不相同。

古希腊智者运动主张认识人类和人类社会,突出人自身,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文艺复兴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宣扬人的个性解放;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科学、自由、平等;主张法治;对未来社会进行了设想,宣扬人的社会自由和人的政治自由,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典题借鉴】
1.(2016·湖北八校联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

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说明利用世俗力量反对封建神权,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说明利用宗教手段反对封建神权,故C项正确。

答案:C
[主流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
[精要阐释] 西方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从智者运动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也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以人为本的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主要体现在重视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关注人生的真谛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等。

【典题借鉴】
2.(2016·河北唐山二模)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可见( )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比较分析能力。

题干观点依次推动人们摆脱对神的敬畏和崇拜、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以及封建制度的束缚,反映出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故D 项正确。

答案:D
二、启蒙运动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精神——推动中外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
[精要阐释] 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

其主要观点是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提倡民主、平等、自由和科学。

启蒙精神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影响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也对亚洲中国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典题借鉴】
3.(2016·湖北省黄冈市二模)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了。

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

”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 A.法律有阶级性B.法律地位至上
C.司法必须公正 D.法律并非万能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如果不公正,那是残酷的暴政,“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由此可见,孟德斯鸠强调司法必须公正,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中外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精要阐释]
【典题借鉴】
4.(2016·四川南充调研)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

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
A.反对君主制
B.主张民主
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
D.维护君主权威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据材料和所学史实,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重视道德的力量;而苏格拉底既不主张寡头制也不主张民主制,他主张应该由有知识的人统治国家;两者都主张知识和道德的作用,故答案为C项。

A、B两项不符合孔子,D项不符合苏格拉底。

答案:C
二、古希腊人文精神与古代中国先秦儒学思想的比较
[精要阐释]
【典题借鉴】
5.(2016·重庆三峡名校联考)在雅斯贝尔斯所谓的“轴心时代”,古代中西方思想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这句中国古话,在西方最为相似的观点是( )
A.“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认识你自己”
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与材料内容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
[通史构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古希腊思想文化折射出的政治、经济的特点
[精要阐释] 古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哲学家倡导关注人和人类社会,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也促使古希腊文化带有人文主义色彩。

(1)从政治折射点看,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呈现繁荣局面;罗马法律制度不断发展,形成体系,也影响了古希腊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

(2)从思想折射点看,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奴隶制工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盛,体现了对外开放与扩张的特点。

【典题借鉴】
6.(2016·吉林长春三模)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

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
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

”材料表明( )
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智者学派的出现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教授人们修辞学和雄辩术的职业教师的统称,故A项正确。

答案:A
二、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折射出的政治、经济的特点
[精要阐释] 14、15世纪以意大利为发源地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近代人文主义兴起;16世纪以德意志为中心的宗教改革兴起,人文主义得以扩展;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发展到顶峰,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这与当时西方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1)从政治折射点看,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与教权的束缚,政治上取得自己的政治地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18世纪法国大革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下爆发的。

(2)从经济折射点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扩张与争夺密切相关,反映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长的历程。

【典题借鉴】
7.史料(2015·广东佛山二模,节选)
——摘编于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1)据史料指出,古希腊与中国汉朝的历史学家在记载历史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2)据史料说明,与古代历史学家相比,16—18世纪的欧洲历史学家的视野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解析:第(1)问可以从《历史》和《史记》记载的范围、主体进行比较。

第(2)的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一信息“反对神本思想,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体现了历史的人文性、世俗性和世界性的变化;第二小问可以结合16—18世纪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归纳。

答案:(1)相同:内容上只是本地区或本国历史;地理范围上是局部地区;地域上扩大到了已知的范围。

(2)变化:强调世界历史是一个世俗的演变过程;记载的地区由局部扩大到了世界范围。

原因:古代经济、交通落后,地理知识的匮乏、人类的交往范围十分有限。

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宣扬人文主义;新航路开辟,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得到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世界了解加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