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由于同志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相差太远,学生们很难理解,体会爷爷的丰功伟绩和高尚情怀。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在批改你们的作文《我眼中的新XX》时,发现有一些同学是这么写的:改革开放以后,XX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你们知道是谁提出了改革开放?没错,就是我们的爷爷。
改革开放犹如一阵春风,让我们的城市得到蓬勃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得到提高。
2.出事头像,介绍同志
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爷爷,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它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的提出者
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老人却悄然闭上了眼睛,他的离去是党和国家的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高山低头,大海呜咽,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今天让我们在一起缅怀着为历史伟人。
〔板书:在大海中永生〕
3.介绍文体
这篇课文是一篇通讯,是根据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摘写而成的。
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是以叙述、描写和评论等多种手法,真实生动地报道某一事件或人物。
真实是通讯的生命。
4.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永生〞原来是XX用语,指人死后灵魂永久不灭。
现在,通常用来作为哀悼死者的话。
在本文中,指永远地活着,这活着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指不朽的功绩、崇高的人格精神〕文中是指哀悼爷爷,他离开了我们,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悲伤、沉痛〕
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
2.读完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什么呢?
〔历史伟人的骨灰撒向大海的动人情景〕
3.文中哪些小节具体向我们介绍的骨灰撒向大海?〔分段〕
〔 1 〕飞向大海
〔2—4 〕撒向大海
〔5—7 〕告别大海
三、生字教学
1.课文中有几个生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垠〞——“土〞最后一笔是“提〞
“舷〞——注意偏旁部首
“党〞——“竖〞写在竖中线上,“兄〞的横折起笔在横中线上
“崭〞——上窄下宽,“车〞的“横〞改为“提〞
“港〞——强调“巷〞
“疆〞“属〞“撼〞
“咽〞多音字:“ye 〞呜咽哽咽
“yan 〞咽下吞咽
“yan 〞咽喉鼻咽
2.词语齐读2遍
全党民族爱戴崭新呜咽
篇章痛悼海疆属于海港
波翻浪涌奔腾不息
四、精读第一段
1.同学们,一代伟人离开了我们,让我们再次回到1997年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播放课文音频〕
2.此情此景,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悲伤,悲痛,哀痛〕
3.这样的情绪挥也挥不去,就连那架送别邓爷爷骨灰的飞机也蒙上了蒙上了厚厚的伤痛。
默读第一段,边读边划出描写飞机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
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
〕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悲伤、不舍〕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4.学习“低低地缓缓地〞
飞机啊,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为什么飞得这么缓
〔1〕体会人们舍不得小平爷爷的离开
〔2〕体会小平爷爷舍不得离开人民
5.哪位同学能把这句胡悲伤的语气读出来?读好关键词“低低地缓缓地〞
是啊!怎么舍得离去?怎么能离去?因为小平爷爷您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所以在离别之际,他忍不住要看一看这块他为之奉献了一生的土地。
6.这一段有两个长句子,谁有把握能把它读好呢?〔指名读〕
〔1〕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爷爷的骨灰。
〔2〕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7.爷爷,一生波澜壮阔。
可是此时
齐读:〔机舱里------这一位-----最后一个篇章。
〕
8.载着小平爷爷的骨灰的飞机飞向大海干什么呀?
因为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眼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向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的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
所以说骨灰撒入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9.就是这样一个伟人,把他所有的一切奉献给了人民和党。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现在,让我们怀着这种悲痛而又恋恋不舍得心情,用低低地缓缓地语调读一读第一段。
我们不会忘记您--爷爷,您使祖国焕然一新,您在辽阔的大海中找到归宿,您将在大海中永生,您将永远生活在人民心中。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在大海中永生》,谁还记得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用简单的话概括出来?
〔历史伟人的骨灰撒向大海的动人情景〕
2.文中哪些小节具体向我们介绍的骨灰撒向大海?
〔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
同学们,专机飞至1800米高空,81岁的夫人卓玲强忍着悲痛,眼含热泪,用颤巍巍的双手捧起同志的骨灰久久不忍松开,她一遍一遍地呼唤着小平同志的名字,许久才将骨灰和五彩缤纷的花瓣撒向大海。
〕
二、精读二——四自然段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一代伟人从此永别人世,课文会怎样描写这感人的一幕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本,轻声的读一读这一段话。
2.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有人说“伴〞应该改成“拌〞。
你们觉得呢?
〔因为“伴〞有陪伴的意思,更能表达人们对一代伟人--的尊敬和怀念。
而“拌〞只是搅拌的意思,不能表达这种情感。
〕
3.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呜咽〞和“痛悼〞是什么意思?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大海为什么在呜咽呢?
〔伟人离去,人们悲痛不已,听到寒风卷着浪花便以为大海在哭泣,表达了人们对爷爷的无尽哀思〕
看看最后的省略句,想象一下,当大海在痛悼伟人的离去时,会说些什么呢?
〔......〕
4.真可谓,天地为之动容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想象一下,寒风呼啸,洒落骨灰的情景,夫人卓玲,强忍着悲痛的样子......谁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你的朗读流露出一种既悲痛又不舍得感觉。
男生齐读。
真是江河动情,天地同悲。
〔二〕品读第三节
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哪里?默读第三自然段,边想,画出表现地点的词语。
读后交流: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爷爷的骨灰送往万里海疆,澳门XX,宝岛XX,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读了这段话,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用了四个“也许〞〕
出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
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XX;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XX;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仔细阅读这四句话,边读边想这几句话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内容上有什么特点?〔感悟内容层层递进〕这四句话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因为这几句话是体现地域在不断扩大,
影响不断深远〕
让我们跟随“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起去缅怀爷爷的丰功伟绩。
出示阅读〔的“一国两制〞、“改革开放〞图片资料〕
再次阅读第三段,找出文中直接写爷爷影响大的语句。
出示: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国际友人对爷爷的评价
出示:知识渊博,富有远见,他清楚他想让中国走向何方。
〔麦克纳马拉世界银行前行长〕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对说:“像您这样的伟人才是真正无法战胜的,您是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家。
〞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
〞
所以......(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这句话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说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提出了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不管是在以前还是在现在都使中国雄立于世界。
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XX澳门如期回归,为全世界国与国之间友好和平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问题,所以他的影响“超越国界〞〕
“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出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这是邓爷爷对祖国人民的满腔热爱〔生读〕
出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XX澳门蓬勃发展,同胞骨肉团圆,人们仿佛听到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幸福的笑声中,人们仿佛听到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爷爷生前留下遗嘱,捐献眼角膜给失明的人,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人们仿佛听到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爷爷已经与大海融为一体,他走了,他真的走了吗?
出示: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们同在。
你还能说说爷爷与〔〕同在!
一句话,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让我们深情祝愿: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长句子阅读
(1)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2)我们衷心爱戴的/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中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