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指不以“我”的意识为 转移的所有物质现象和意 识现象
别பைடு நூலகம்
外 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即客观物 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
延 质世界
包括意识现象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 联系 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和意识现象。
12
注意: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
具体的物质形态
25
温故知新: 世界是物质的,那么物质世界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呢?
关键词二:运动观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注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 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有规律的,阐述坚 相对静止
义的基本观点,认识到
持从实际出发、实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事物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事求是的意义。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 要尊重客观规律
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5
考情分析
高频考点
考题预测
2022年全国乙卷 2021年全国甲卷 2021年全国乙卷 2021年广东卷 2020课标Ⅲ.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框架和核心概念
辩证唯物论(物质 意识 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三单元)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 认识 真理)


思 主
唯物辩证法(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意识)



社会历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单元) 人生价值观(价值 人的价值 价值观)
1
政治2024年哲学生活一轮复习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但并不是 认识世界就能改造世界,“认识规律就 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①错误,排除
②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
③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
④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人们可以在尊重、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来诸多不便,③说法错误。
24
议学情景二:《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 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工作的前提
②只有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把握本质规律的
条件之一,就能的说法太过绝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因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受主 ④社会历史中的事物的联系是人有意识地建构的 客观条件的制约,③排除
探究:结合材料,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哲学依据。
9
温故知新: 唯物主义经历了哪几个基本形态,前两个形态的局限性是什么?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前两个形态的局限性都把物质等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
注意: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万事万物的总和
21
对点训练
1.【2021年全国甲卷】习近平指出,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
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把握
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格局的现实依据,/ 贯彻新发展理
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
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上述论
2020课标Ⅱ.21
本课主要内容是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规律的普遍性和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需 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
特别关注嫦娥五号、党史学习等与世 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
界的物质性和人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证关系
相结合进行试题命制。
6
第二环节:构建思维导图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世界是物质的
客观实在
背景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物质与运动
探 究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与静止


要 求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本 质
规律具有普遍性
运动是有 规律的特点:
规律的
规律具有客观性
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 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7
第三环节:核心知识探究
劳动者
生产力(客观 劳动资料(工具)
生 的物质力量) 劳动对象
产 方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式 生产关系(客观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的经济关系) 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也人 不们 能不 随能 意随 选意 择选 生择 产生 关产 系力 。,
结论2 从构成看: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
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上)
——从“人工天河”红旗渠看物质观
达州市高级中学校 符云川
第四课 辩证唯物论
第一环节:考情回顾展望 第二环节:动态思维导图 第三环节:核心知识探究 第四环节:典型真题透析 第五环节:课后新题拓展
辩证唯物论
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 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 自然时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 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 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 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指示, 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 了根本遵循。
思考:“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运用物质观相关知识对 此加以分析。
第一环节:考情回顾展望
课标要求
考纲细化
核心素养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
辨析实例,说明世 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政治认同:坚持唯物主
界是物质的,物质 2.哲学的运动概念:
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是运动的,运动是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和 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
18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
(约230年)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
会的低级阶段) 社会化大生产
(约1163年)
(约3000年)
(约几百万年)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
封建社会 铁制工具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
生产力
石器
结论3 从发展看:支配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15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产生)。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 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构成) (3)人类是支配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发展)
16
任务2:古猿向现代人的转变的关键是什么?人类社会是如何形成 的?
②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多数和 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 ≠ 物质的固有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 客观实在。物质的固有属性是: 运动。 13
议学活动一: 任务1:哲学视野的“世界”构成是怎样的?你是如何理解“世界是物质 的”?
世界
主观世界
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 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
议学活动二:结合材料,运动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对上述观点进 行批驳。
议学提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 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不能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
元。”紫花苜蓿绵延数十里,昔日风沙滩,今变“绿飘带”。材料蕴含的
唯物论道理是( )
兰考县东坝头镇根据当地留下大片盐碱 地的实际情况,种植具有固沙涵水特性
①生产方式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的紫花苜蓿,既治理了昔日风沙滩,又 造就了绵延数十里的“绿飘带”,实现了
②做事要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把握事物的客观属性
人类的进化史: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动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结论1 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 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17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要素: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④错误。
23
对点训练
3.(2022·河北·模拟预测)兰考县东坝头镇,河势游荡多变,历史上反复
决溢,留下大片盐碱地。2019年起,兰考在滩区种植7万多亩(1亩
≈666.67平方米)紫花苜蓿。当地有关负责人介绍:“紫花苜蓿根系发达,
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每亩苜蓿青贮3吨左右,亩均年产值可达3600
客观世界
意识(思维)
自然界
人类社会
14
2.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人类产生之后:我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根据客观规律改造自 然,产品一旦形成便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客观性,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哲理运用:科学抗疫、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野生动物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②④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
③物质世界的长期演化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便利
观世界,而不是生产方式的客观性对人 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①不选。物质世
④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界的长期演化既有可能为人们改造世界 提供便利,也有可能给人们改造世界带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
关键词一:物质观
1.物质的含义
客观性 (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线)
物质的唯一特性 (万事万物的共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可知性(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
11
【注意】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与联系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内 涵
是指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物质现象,是第一性的东西
社会历史中的事物的联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基于实践建构的。④排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22
对点训练
2.【2020年课标II】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
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
律。这说明 ①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关键词一:物质观 关键词二:运动观 关键词三:规律观
本课内在逻辑: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运 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 识和利用规律。
热点话题:大兴调查研究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 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 局起好步。
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物质具体 区 形态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 别 (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既
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是永恒 的。
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 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 己的个别特性,(看得见摸得着, 具体的)。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 灭,是暂时的。
①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 联 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 系 表现出来。
19
4.意识也要依赖于物质。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
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20
总结:世界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依赖于物质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哲理运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反对形式主义, 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切忌以思想、理论、主义为根本出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