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教改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教改探讨
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并从社会需要和高等教育地位出发,确定其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形成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的技术复合型人才。
教育部教高16号文件精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能力为本,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目标。
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外,更要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还应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
《基础化学》精选和整合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因此,《基础化学》的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1.传统的《基础化学》课程的开设情况
《基础化学》纯理论知识很多,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高专学生而言,理解这些深奥的理论知识比较困难,掌握消化这些理论知识有一定难度,在学习时难免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学习效果差。
现有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着以下5个方面的不足:
1.1 教材内容陈旧
《基础化学》是迅猛发展的化工技术的重要基础学科,介绍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前沿科学,以教材为主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2l世纪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
1.2 教学手段落后
教师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由于课堂内容多、讲课速度快,学生普遍反映跟不上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课余时间的自学。
1.3 师资力量薄弱
《基础化学》精选和整合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专职的教师不多,目
前一般由一位教师承担这门课程,无法发挥《基础化学》课程的最大优势。
1.4 学生兴趣缺乏
个别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在学习时产生厌倦和自卑的心理,学习兴趣和信心不够,学习效果差。
1.5 实验条件有限
实验内容一方面要体现出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一般性实践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目前没有专门的基础化学实验室,现有的实验设备只能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
2.《基础化学》教改探讨
2.1 围绕专业特点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化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有相关的化学知识。
围绕专业特点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坚持三大原则:一是坚持“必需与够用”的原则。
高职高专教学中强调动手能力培养,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化学相比课时要少得多,教学目的也有所不同,因此选择教学内容时坚持“必需与够用”的原则,即本专业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必须满足,但不要过量。
这要求任课教师向后续课程的相关教师调查,弄清各知识点与后续课程的相关程度,对间接或没有关系的内容在不影响系统性的原则下,尽量删除,突出重点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求教学教师阅读后续课程的相关教材,了解在后结果课程中的应用点及深度,另外,在教学任课的专业上应保持相对稳定,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该专业的特点。
二是突出实用性并降低理论要求。
高职高专教学中应强调化学的实用性,力求学不在多,学而有用,理论推导部分要求应比原来普通大专院校的要求大大降低,对概念、定理、公式尽理采用直观易懂的方法讲解,取消复杂定理的证明,把复杂抽象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突出应用。
三是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能力。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为其专业中的应用打下伏笔,改
变教学与专业理论教学各自为政现象。
根据以上三大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我们选取了李炳诗,张学红主编的基础化学中的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模块进行教学,并删减了表面活性剂、稀溶液的依数性等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2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与学生形成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而又不失严肃,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有所成。
而且无形中可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注重反应机理的讲解,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实质来理解每类反应,以点带面,让学生从纯粹的记忆中解脱出来,做到知识的有效融合。
2.3 “情境式”教学模式
“情境式”教学模式包括情景的描述、情景小结、目标检测和学习方法概要等,便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便于复习、巩固和提高。
学习情境设计要符合“3+1”原则,一是每一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各学习情境应该是同一范畴的事物,三是学习情境呈平行、递进或包容的关系,最后特定情况可设计部分公共学习情境。
李炳诗,张学红主编的基础化学分成两大模块,一是无机及分析化学模块,二是有机化学模块。
无机及分析化学模块包括八个情境,有机化学模块包括七个情境。
每个学习情境下还可以有子情境,子情境的实施应该包括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步。
请看以下学习情境教学案例设计:
采用情境式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学以致用的工作态度,提高其表达能力。
3.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围绕专业特点合理选取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和
探究式、“情境式”教学模式在《基础化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与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能有效地培养其沟通与表达能力。
此外,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基础化学》教学改革不仅要表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其内容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渗透,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