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专题(题型归类)(共27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 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 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 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2012年湖南)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辟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①破讷沙:沙漠名②辟鹈泉:泉水名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2012山东卷)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 。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孤舟,表面上写的是江中孤单的小舟,在 诗中同时代指舟中之人;既是写景,同时表达 了诗人孤独的情感。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 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 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 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 约作于此时。
(往往寄托诗人的情感或对社会生活的感悟、看法)
3.诗人的自我形象(常与写景结合在一起) 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借蝉自述追求高洁人格的决心)
分析人物形象应关注:
1.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 以及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3.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分析自然形象(意象)应关注: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高2013级古诗鉴赏复习专题之 题型归类及答题思路指导
三类题型
一、鉴赏评价诗歌的内容 二、分析诗歌所用的手法
三、诗歌的构思与结构、整体鉴赏
题型归类及答题思路指导
(一)分析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
1.人物形象(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 如: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诸葛亮)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李凝 隐者形象) 2.自然形象(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意象)
不可。
答题步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①总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准确地体现景 物的特点和情调。
②描绘图景画面
抓主要意象,再现画面。
③术语 + 感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等)
感情要具体(如:不能只答“表达了感伤 的情怀”,还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你的回答有哪些要点? 图景? 感情? 概括+描绘 术语+具体感情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意境,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
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
1.自然属性 2.挖掘其社会属性 (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寓意)
分析诗歌的形象
提问方式: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这首诗中****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分析诗中****的形象。 概括诗中****的形象的特点。
分析诗歌的形象
答题步骤: ①总说:概括形象特点。
②描述: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
③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作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 景物构成?请简要叙述。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 哪些景物构成?请简要叙述。
概括特点 抓意象
情感答不答?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 哪些景物构成?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 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 (步骤①)。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 、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步骤②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 石湖风景,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怡然 自乐之情。(步骤③)。
(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等) 指出象征意义时,使用术语(托物言志)
例1: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 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 天山,身老沧州。 简析这首宋词塑造的人物形象。 读懂诗 ——情感:(年老)忧国、爱国、报国无门
参考答案: 全词塑造了一个年老、身处偏僻之地,仍 不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 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 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 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 老未忘忧国,暮年志不已的爱国精神,以及报 国无门的感慨。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全诗描绘了戍边战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 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 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 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 活的艰辛,抒发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
真题演练(09全国卷)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2014山东卷)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 析。
题型归类及答题思路指导
(二)分析诗歌的意境 (图景+感情)
例: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简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2012年安徽卷)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 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刻画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我的诗人 形象,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 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练习: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请分析作品中“小松”这一形象。
读懂诗 ——象征意义: 有才干的人,才华未显露时……
参考答案: ①塑造了坚强不屈、怀有凌云之志的小松形象。 ②小松初不为人注意,最终长成凌云之木。 “刺”,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显 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小松”喻人, 托“小松”讽喻时俗。一方面反映了诗人“出身寒微 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批评了对待人才问 题上的世俗眼光。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简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表达出诗 人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 (步骤①)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 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 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 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 游子(步骤②)。情景交融地表现了诗人孤独、 凄凉的羁旅之愁(步骤③)。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2011年安徽)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