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万全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万全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
1. (6分)(2017·天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知识分子与文化先觉
冯骥才
文化自觉是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与文明的意义和必不可少。

然而,对于知识界来说,只有自觉还不够,还要有先觉,即文化的先觉。

知识分子的性质之一就是前瞻性和先觉性。

在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中,最先自觉的应是知识分子。

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的事。

文化先觉是指知识分子要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关切整个文化的现状、问题与走向,敏锐地觉察到社会进程中崭露出来的富于积极和进步意义的文化潮头,或是负面的倾向。

当然,不只是发现它、提出它、判定它,还要推动它或纠正它,一句话——承担它,主动而积极地去引领文化的走向。

文化先觉首先来自于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

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一批富于文化良心、淡薄功利的知识分子,没有他们的瞠目明察、苦苦思辨与敢于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就会陷入混沌与迷茫之中。

就像“五四”时期那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给那个困扰纠结的时代注入了进步与光明的力量。

知识分子要首先成为这种先觉的思想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修正自己、判定自己和验证自己,而不是坐而论道,指点江山,与现实风马牛不相及。

任何有价值的思想都是大地里开出的花,而真正美丽的花除去美丽,还要结成种子,回落在大地里,开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来。

先觉者都应是先行者。

文化先觉不是一种觉察,而是一种思想。

它由广泛的形而下的文化观察与体验中,发现到时代性的新走向新问题,通过形而上的思辨而产生的一种具有思想意义的新认识。

这种先觉不一定都在国家民族文化层面上,也有生活、城市、习俗乃至审美等不同的文化层面与方面。

关键是要对它保持锲而不舍地守望与关切。

先觉又是一种境界一种状态;这种境界和状态产生于具有高度文化责任和知识精神的知识界。

当然,文化的先觉还要来自广阔的文化视野。

没有对文化的博知与深究,对文化史的学养,对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文化的广泛关照,敏锐、深刻和富于真知的文化先觉缘何产生?在精神领域里,高度不会凭空而起,深度加上广度才会产生高度。

文化自觉与文化先觉有所不同。

文化自觉的要求具有普遍性,而文化先觉——由于它具有发现性、进取性、引
领性,它的要求似乎在更高一层;但它又是知识分子所要具备的。

它不是某个人一定具备的,却是知识界必需具备的。

或者说,知识分子本来就应有这种先觉性。

失去这种责任和性质就不再是知识分子,而只是“有知识的人”。

对于转型期间的当代中国,文化上充满内在的冲突与活力,问题与希望,文化现象无比纷繁,有待我们去思辨与认知。

因此说,文化先觉,它既是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知识分子的职责与使命。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 知识分子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自觉的意义,并成为文化先觉者,就是要求知识分子成为敏锐的觉察者。

B . 知识分子要以文化无觉作为自己的责任,主要是著书立说,用自己的先进学说去分辨当今社会的文化迷茫。

C . 知识分子要有文化先觉的责任,并成为文化先觉的实践者,能够在国家民族的发展过程起到引领作用。

D . 知识分子要具有文化先觉的精神,要锲而不舍地守望与关切,觉察是实现知识分子文化先觉的要求。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知识分子应走在全社会文化自觉的前列,自觉地承担起自身的文化责任,主动积极地引领文化的走向。

B . “五四”时期的各类知识分子,都为那个时代注入了进步与光明的力量,今天的知识分子要以他们为榜样。

C . 文化先觉者都应是先行者,知识分子要首先成为文化先觉的思想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修正、判定和验证自己。

D . 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文化上既充满活力和希望,也存在冲突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思辨与认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属于“文化先觉”的一项是()
A . 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加痛斥,他同情弱小国民的疾苦,怀有怜悯心,追求平等等,这样人道主义对当世和后代的思想都有重大影响。

B . 鲁迅对“国民劣根性”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而他不单单是批判当时的社会,也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解
剖,促使人们不断地觉醒。

C . 龙应台担任台湾文化部长时,看到山区孩子的文化环境不佳,提出文化“泥土化”的政策,让台湾山区的孩子也得到优质的文化待遇。

D . 梁思成为保护北京的古城墙四处奔走,在无力阻止古城墙被破坏时,他痛心地对当时北京市市长彭真说:“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


2. (12分) (2019高二上·四川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影子
刘建超
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

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

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却是康熙乾隆所赐,在老街度过岁月的李白、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他们题写的招牌楹联,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

老街的古物多,古董遍地都是。

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

老街流传个笑话:两个青年打架,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土墙。

这个小青年就被逮走了——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

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

霍老、乔老、贾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

在老街,只要是有沾点文化色彩的事情,三位老者是必被邀请的。

三位老者都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往场合里一站,就觉得文风氤氲,儒气荡漾,场合就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

三位老者聚到一起,抱拳作揖,称兄道弟,一派祥和。

其实,背地里谁也不服气谁。

论年龄,三人同庚,只出生月份不同;论资格,都是毕业于北京的名牌大学:论学识,也都出版过自己的文集著作。

老街有场合时,请一位还行,如果是三位都到场,如何排座次就是个费死脑筋的问题了。

常常因为对前后的次序不满意,有的老者就会拂袖而去,弄得主家尴尬不已。

天下事没有难得住老街人的。

有人就刨根问底儿,看看是谁最先发表过文章。

三老提供的资料竟然是同一年。

那就看看谁发表的报刊级别高,居然也都是当年的《人民日报》。

那就再看谁发表的文章字数多,三人都含糊着说记不清了,反正是版面挺大的。

就有好事的人,去了京城的图书馆,查到了三老当年发表的文章,还复印回来了。

结果是霍老的文章815字,乔老的文章770字,贾老的文章602字。

霍、乔、贾的排序就被默认了。

霍老自然就是德高望重的领头羊了。

老街的一些脸面事务,霍老也就当仁不让地坐在主席台子的中间。

面子上的事情解决了,心理感受还是不舒服的。

在有的场合上,有意无意地就会涌出点暗波。

霍老若是发了言,乔老随后就会提点不同看法,与之“商榷”。

乔老若是发言了,贾老也要从另一个角度看看问题,把乔老的意见给间接地损一番。

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也就心照不宣,相安无事,得过且过。

贾老心里最不安分。

三个人当中,他年龄最大,比霍老早来到世上二十五天,比乔老早活了四十五天。

贾老也比那两位早毕业一年,在学校也是一支笔杆子,若不是当年犯了点儿作风问题,早留在京城混出个模样了。

在老街混到一把年纪,还是个“小三”,这让贾老很是不爽。

排在老三,实际上就是个搭头,有你没你都一样。

老伴最能理解贾老的心境,安慰他说,现在要看谁能熬过谁。

我看那老霍老乔都不如你结实,好好锻炼吧,机会都是留给活得最长的人。

贾老心中豁然开朗,制定了一整套的健身养生计划,把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

出席一些场合,他就特别注意观察老霍老乔的状态,闲聊听他俩念叨这个脂肪高那个血糖高的贾老就特别受鼓舞,自己啥都不高,就是心气高。

事情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先是霍老中风住院去世,乔老接替了一大堆的名誉头衔。

后是乔老心梗,撒手人寰,贾老继承了一大堆名誉头衔。

以后,只要有车接,有饭局还有点儿小意思,贾老都会现身于各种场合。

贾老在场合上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正中间了。

坐在中间的位置上,似乎只是坐着,因为场合上的发言不是长官就是老板经理董事长,轮到贾老该说话时,就到了饥肠辘辘的开宴时分,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贾老也就没有了讲话的兴致。

有一次,贾老坐着场合的中间,百无聊赖,忽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身,在场合上空游荡,看到自己的那副没有灵魂的空壳,就如同影子一样在耗费钟点。

贾老恍然,其实在场合上,自己就是被用来做影子的。

贾老觉得影子很好玩。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老街人办事爱请三位老者,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有他们在场,场合就一下子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主家也就有了面子。

B . 相对于其他两位,年龄最长的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他对自己是个“小三”耿耿于怀。

他所制定的一整套健身养生计划,其实是在为日后的人生上位做准备。

C . 小说开头说老街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可是后来在场合上,轮到贾老说话时,大伙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这说明大家对贾老并不尊重,老街尊师重教是徒有虚名。

D . 小说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诙谐幽默,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既有历史的厚度,又融进和散透出浓烈的地方文化气息。

(2)小说第二段写老街三老之“老招牌”“老古董”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标题“影子”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予以探究。

3. (12分) (2017高二下·承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教我如何不想他”
提到赵元任,不得不提他的语言天才。

他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是天才的语言学家。

他不仅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更是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

赵元任原籍江苏常州,1892年生于天津。

他从小就显露出语言天才,各种方言一学就会。

几乎每到一地,他都能很快学会当地的方言。

有一次,他同客人同桌就餐,这些客人恰好来自四面八方,他居然能用八种方言与同桌人交谈。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赵元任担任翻译,每到一地,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

在途中,他向湖南人学习长沙话,等到了长沙,已经能用当地话翻译了。

讲演结束后,竟有当地人跑来和他称“老乡”。

1926年,在赵元任与梁启超两位导师指导下,王力完成了他的论文《中国古文法》,论文后注有一句附言:“反照句、纲目句,在西文中罕见。

”赵元任批语道:“删!——未熟通某文,断不可定其无某文法。

言有易,言无难!”在赵元任先生看来,西文包括的语言种类很多,没有精通所有西文的文法,不应该轻易下这样的结论。

虽然按照导师的意见删去了附言,但对“言有易,言无难”这句话的深刻思想,王力还没有完全明白。

后来王力在论文《两粤音说》中提出“两粤没有撮口呼”,依据是他的家乡话博白话没有撮口呼。

但1928年赵元任先生到广州进行方言调查时发现,广州话有撮口呼,马上就给王力写信,信中以“雪”字为例,说明广州话有撮口呼,《两粤音说》中的结论错了。

据王力本人回忆,他这才发现自己的论文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论文题目本身有问题,调查方言要一个一个地点去调查,不能把两粤作为一个整体来调查;第二,由博白话没有撮口呼推断两粤没有撮口呼,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至此,王力才真正理解了“言有易,言无难”这六个字的分量,并从此将赵元任先生的这六个字作为座右铭。

美国语言学家裘斯1957年曾赞誉说:“赵元任在语言上头从来没有过错误。

”然而,1972年,赵元任写了一篇题为“回想我在语言上犯过的错误”的幽默诙谐的演讲稿,坦陈自己在语言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走过的弯路,作为对老朋友过誉的回应。

他曾经觉得语言的分布是跟着地理政治上的分界走的。

有一年到欧洲旅行,他就无形中假定一国说一种话,或是一区说一种话。

他开车在瑞士玩,因为第二天准备送车去检修,晚上住下来后就先用小字典查了汽车各部分的德文名称。

没想到第二天修车的跟他讲的是法国话,这把他急坏了。

赵元任说:“那不行。

晚上用功用的是德文功,这车非得用德文来修不成。

”这次欧洲旅行给他的印象很像坐着长江的轮船从上海到重庆,一路停一个码头变一点口音,很难说一个方言到什么地方为止,另一个方言从什么地方开始。

也就是说,语言或方言的分布并没有明确的地理政治分界线。

赵元任是个纯粹的学者,打心底里喜欢钻研学问。

他学习数学、物理、哲学、语言等多个学科,而这一切都源于兴趣。

纯粹,意味着心无杂念。

他有他的抗拒,他害怕行政事务,终生不愿意当官,只愿埋头学问。

然而,他并不是一个无趣的人,他同样有着深厚的“文人气”,知道如何去寻找生命中的美好和快乐。

他曾告诉儿女们,自己研究语言学只是为了“好玩儿”,所以学得再多也不会成为负担;在他那里音乐也是真实的享受,大学时代,无论主修哪一门功课,他总要辅修音乐课程。

他创作了百余首歌曲、钢琴曲,最为人熟知的是那首刘半农填词、他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世间很少再有如赵先生一般的人,“教我如何不想他”!
(摘编自潘冬《赵元任:走到哪儿都是“老乡”》、苏金智《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等)
相关链接:①赵元任绝对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学大师,他还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位值得尊敬和钦佩的人文学者。

他具备了当代一个人文学者的所有特征:尊重人的价值,培养并训练人的技能——科学的技能和艺术的技能,富于人情味和人道主义精神,还常常带着教人愉快的幽默感。

(陈原《赵元任全集·前言》)②他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美国留学期间对数学、物理、哲学等学科有过专门的学习。

他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既有西方现代科学精神的影响,也深受我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

他从事现代语言学研究重视语言事实的实地调查,重视对语言材料的鉴别和归纳分析,不说没有根据的话。

(苏金智《赵元任研究语言学的实事求是精神》)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 赵元任曾用八种方言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交谈,也曾在陪访途中很快就跟湖南人学会了长沙话,甚至被认为是老乡,这说明赵元任的确是学习语言的天才。

B . 王力在“没有精通所有西文的文法”前提下就轻易得出“反照句、纲目句,在西文中罕见”的结论,赵元任用“言有易,言无难”六个字对他提出了批评。

C . 美国语言学家裘斯赞誉“赵元任在语言上头从来没有过错误”,赵元任却用“回想我在语言上犯过的错误”的演讲回应,这说明他“有着深厚的‘文人气’”。

D . 赵元任坐着长江的轮船从上海到重庆的经历,让他改变了自己原有的“语言的分布是跟着地理政治上的分界走”的语言学观点。

(2)作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是如何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语言的?
(3)赵元任有哪些人格魅力“教我如何不想他”?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 (11分) (2017高一上·仙游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伏伽,贝州武城人。

仕隋,以小史累劳补万年县法曹。

高祖武德初,上言三事。

帝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

朕惟寡德,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

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

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初,帝受禅,伏伽最先谏,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

是时,军兴赋敛重,伏伽数请厘损。

帝语裴寂曰:“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东都平,大赦天下,又欲责贼支党,悉流徙恶地。

伏伽谏曰:“臣闻王者无戏言,今四方已定,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也。

自为无信,欲人之信,岂可得哉?臣愚以为贼党于赦当免者,宜一切加原,则天下幸甚。

”又表置谏官。

帝皆钦纳。

太宗即位,封乐安县男,迁大理少卿。

帝数出驰射,伏伽谏曰:“臣闻天子之居,禁卫九重,出也警,入也跸,非直尊其居处,为社稷生人计也。

比闻陛下走马射帖,此直少年诸王务耳,安得既为天子,尚行之乎?”帝悦曰:“卿能言朕失,朕能改之,天下庶有瘳乎!”后坐奏囚失,免官。

起为刑部郎中。

累迁大理卿。

时司农市木檀,倍直与民,右丞韦惊劾吏隐没,事下大理讯鞫。

伏伽曰:“缘官市贵,故民直贱。

臣见司农识大体,不见其罪。

”帝悟,顾惊曰:“卿不逮伏伽远矣。

”久之,出为陕州刺史,致仕。

显庆三年卒。

始,伏伽拜御史时,先被内旨,而制未出,归卧于家,无喜色。

顷之,御史造门,子弟惊白,伏伽徐起见之。

时人称其有量,以比顾雍云。

(节选自《新唐书·孙伏伽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B . 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C . 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D . 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受禅,指我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B . 东都,历代王朝在京师以东的都城。

隋唐时指洛阳,时京都在长安。

C . 县男,爵位名。

爵制早已有之,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

D . 警、跸,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设置侍卫警戒,开路清道,禁止通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武德年间,战事不断,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孙伏伽为民请命,多次请求整治裁减;高祖不仅予以采纳,还夸他为谊臣。

B . 唐太宗多次出城打猎,孙伏伽犯颜直谏,认为打猎行为,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既为天子,应有所收敛。

帝欣然接受其劝谏。

C . 孙伏伽认为司农加价出售木檀无过,因为官价贵,私营的相对便宜,对百姓有利。

太宗顿悟,并批评了韦棕。

D . 孙伏伽处事从容,有顾雍之量。

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已知旨意,归家后却秘而不宣,待制文到来,举家欣喜而他却若无其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伏伽最先谏,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

②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也。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5. (8分) (2017高三下·龙泉驿月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流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②参差:指鸟振翅飞翔。

(1)
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

B . “不自持”暗示出流莺无法克制和把持自己的悲伤心情。

C . “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D . 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

E . 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2)
这是一首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蕴蓄之作,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写“流莺”的,寄寓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四、默写 (共1题;共12分)
6. (12分) (2019高一下·深圳期中) 理解性默写。

(1)《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其中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各方面都超过学生,因为韩愈认为,“________,________”,如此而已。

(4)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从正面论证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寡人之于国也》中的“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意为不可滥捕滥杀,含有朴素的保护自然生态
的意识。

(6)《过秦论》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

(7)《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杜甫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独自漂泊异乡的处境。

五、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7. (2分) (2017高一下·深州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结果却是,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②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③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

A . 作茧自缚自食其果玩火自焚
B . 玩火自焚自食其果作茧自缚
C . 自食其果玩火自焚作茧自缚
D . 作茧自缚玩火自焚自食其果
8. (2分)(2017·吉林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国家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的良好环境。

B . 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表明了立场。

C . 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能力,主要不在于体力,而是取决于心劲,也就是内心的强大的力量。

D . 音乐剧《元培校长》塑造了以蔡元培为首的爱国知识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而努力的“栋梁”形象,揭示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观念和冲击旧文化体制取得的成就。

9.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