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战斗精神,强化军人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战斗精神,强化军人血性
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思考,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反映了强军目标对铸魂育人的新要求,构建了新一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样子。
“血性”是军队应有的精神品质,是一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必要条件。
聚焦强军目标,必须用思想教育坚定政治信念,用实战化训练磨练意志,用红色基因催生战斗豪情,通过激发战斗精神,提升和强化军人血性。
血性是军人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
习主席深刻指出,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
军人的血性培养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在部队建设诸多方面,因此,必须从多个方面以多种形式抓血性培育。
一、加强思想教育,坚定战斗信念,凝练有血性的精神特质
战斗精神不会与生俱来,需要通过点滴教育、持续引导来夯实和强化。
为此,一要围绕“报效国家献身使命”搞好思想教育。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诚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怀,千百年来,人们对自己的祖国母亲始终怀有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厚炽热的眷恋之情,总是竭尽全力地履行自己对祖国的责任和义务,并在报效祖国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军队为保卫国家而存在,与国家生死相依。
教育中,要讲清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革命军人的必备品质,激发官兵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将军人的血性体现在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将爱国主义内化为职业道德和价值追求,外化为精神风貌和行动准则,将军人的血性体现在勇于担当、牺牲自我、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完成党人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上,不断强化忠诚使命、献身使命的政治自觉,满怀对胜利的渴求,才能充分激扬血性胆气,做到逢敌亮剑、所向披靡。
二是围绕“建功强军梦”搞好教育。
中国梦寄托着中国人民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共同意愿,描绘了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共识。
中国梦一经提出,就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气质。
中国梦对军队来讲,就要实现强军梦。
富国与强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大基石。
引领官兵充分认识中国梦与强军梦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认真学习领会新形势下军队使命任务,弄清“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的基本道理,深扎敢打必胜、勇于亮剑的思想根基。
三是围绕“形势战备”搞好教育。
坚持把形势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指示统一思想,定期召开形式战备报告会,大讲我国安全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大讲所在部队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引导官兵常思国家安全威胁之患,常怀打仗准备不足之忧,常谋打赢强敌责任之重,时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状态。
二、强化实战训练,磨砺战斗意志,在执行任务中砥砺血性
毛泽东同志指出,“锻炼部队,一靠打仗,二靠平时训练。
”我军已有很长时间没打过仗了,在长期和平环境下,要保持旺盛的战斗精神,主要靠严格训练。
古人云:“教兵之法,练胆为先;练胆之法,习艺为先。
艺精则胆壮,胆壮则兵强。
”和平年代,军人很少置身硝烟弥漫的真实战场,实战化训练演习和执行重大任务成为广大官兵砺胆激气、增智精技、健体强心的重要途径。
当前,少数官兵吃苦精神淡化,在训练演习中怕苦怕累怕流血牺牲,这是与军人血性背道而驰、格格不入的。
要积极投身实战化训练,把练技术练战术与练思想练作风结合起来。
一是从严从难培养战斗精神。
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将集中教育与严格训练衔接起来,特别是充分利用重大演训活动,将“残酷、流血、对抗”等战争最本质的属性引入演练演习,多设险局、难局、困局甚至败局,让官兵感知逼真的战场环境,强化团结协同、联合制胜的观念,培养临危不惧、绝地求胜的勇气。
使官兵在近似实战的训练中祛除“骄娇”二气,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环境中锤炼无畏胆魄,不断培育平时敢担当、战时敢亮剑的军人血性。
二是在遂行重大任务中磨砺战斗精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要引导官兵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受历练,提升思想素养和道德境界,增强本领才干,做到每执行一次重大任务,综合素质就得到一次提升。
要把遂行军事演习、抢险救灾、维和维稳等重大任务当做砥砺血性的“磨刀石”,主动投身其中,全面摔打磨练,培养舍身报国的战斗信念、敢打必胜战斗血性、团结协作战斗品格、沉稳坚韧战斗心理、英勇顽强战斗作风,使官兵身上得到一次系统地补钙,精神上得到一次全面的升华,不断增强战斗意志的强度和硬度。
三是开展荣誉竞赛激发战斗精神。
荣誉是激发军人血性的重要动力。
要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官兵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
要树立见任务就抢、见红旗就抗,见第一就争的意识,在积极营造争创一流的氛围中把官兵不甘人后的比劲、拼劲、干劲转化为闻战则喜、求战善战的战斗精神。
三、打造强军文化,催生战斗豪情,用先进军事文化涵养血性
文化历来是凝军心、励士气、强血性的重要力量。
要打造具有我军特色、彰显时代精神、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强军志,注重挖掘和运用优秀军事传统文化培育战斗精神,发挥先进军事文化对军人血性的涵养
教化作用;一是注重优良传统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
我军培育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的优良传统,其中包含着丰富鲜活的血性因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蕴含着深厚的尚武精神,是涵养官兵血性的宝贵财富。
通过回顾光荣历史,学习经典战例、观看战斗影片、唱革命歌曲、讲革命故事、拟战斗格言等活动,培育官兵一往无前,有我无敌的豪迈气概。
注重用我军特有的革命精神教育官兵,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把战斗文化作为强血性的重要载体,开展战味兵味浓郁的文化活动。
在新起点上繁荣军事文艺,多生产体现“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等军事元素的优秀军旅作品,为强血性提供又好又多的精神食粮。
运用好军史馆和荣誉室,使官兵在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在耳濡目染中锤炼战斗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战斗精神。
二是营造充满战斗气息的战斗环境。
结合部队任务实际,重点突出战斗元素和精武主题,丰富发展军兵种特色文化,阵地文化。
在营区设置以战斗文化为主题的宣传画、灯箱、标语牌,将战斗英雄画像、训练标兵照片、战斗标语口号等设置在醒目位置,营造浓厚的战斗氛围。
结合野营拉练、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军事行动,利用任务间隙,积极开展帐篷文化、车厢文化、野战文化活动,激励官兵在险恶环境、苦累考验、生死较量中铸就越战越勇的顽强作风。
三是运用网络文化。
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完善信息网
络平台。
利用全军政治工作网和部队局域网,打造特色频道,建设精品栏目,积极开辟精神文化新空间。
突出网络文化的军味兵味,广泛开展阅读交流、影视欣赏、游戏竞技等网上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积极推动军事文化产品数字化网络化,逐步普及数字图书馆、网上军史馆,推动战斗精神培育。
结合网络训练,组织开展网上对抗演练。
坚持每次演练都带着战术背景、带着敌情观念,每次考核都体现战斗要求,体现实战标准,不断锤炼过硬本领和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
积极引入《光荣使命》等战斗游戏,组织官兵分组对抗,在虚拟“实战”中深化战斗精神培育。
有血性,是革命军人的本色,是强军胜战的呼唤,是新型军事人才的标准。
广大官兵要自觉在强军实践中培育舍身报国战斗信念、敢打必胜战斗血性、团结协作战斗品格、沉稳坚韧战斗心理、英勇顽强战斗作风,争做有血性的新一代革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