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七语上 第四单元 主题阅读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启示我们应该靠自律和品行的升华为这个世界乃至自身带来福音,从而升 华了文章的主旨。
考查内容:对结尾的含义和作用的考查 答题思路:从“不说”与开头、与中心的关系的角度去思考。
17
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文章以“爸爸的手指”为题,有何作用?(《爸爸的手指》第一题)
“爸爸的手指”是文章的线索,同时也有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兴 趣的作用。 考查内容:对文章标题的考查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有波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爸爸的手指》开头两段:
这是一桩发生在童年的小事。 我的老爸爸也许早已把它忘记了,然而,它在我长长的一生里,却有着 举足轻重的影响。
6
叙述的顺序
插叙:指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充实,中心更突 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补充说明:地点的 转换往往意味着时
间的推移。 13
划分记叙文的层次
5.按照表述角度不同划分。 《春》:盼春——绘春——颂春
绘春: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
14
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赏析文中画线句。 我把照相机、摄像机、远红外望远镜等等器械,居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
7
划分记叙文的层次
1.按“总——分——总”的结构划分。 A.采用倒叙的作品一般都是总分总的结构。
《爸爸的手指》:总起(1—2)→按时间顺序叙事(中间)→总结(最后一段)
B.用顺叙的顺序叙事的作品也有总分总结构。 《植树的牧羊人》:开头(议论)→按照时间叙述故事→结尾(议论)
8
划分记叙文的层次
2.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
16
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小说结尾两次提及“不说”有何深意?请结合全文相关内容分析。(《大鱼》第四题) 这两个“不说”,与开头的“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大鱼的下落形成对比,强
调了“我”在伯父一家的感染下,懂得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真正的力量不 是表现在用强力去征服、去占有,而是以一种宽容、博爱、互不侵犯的的态度与 自然相处。
标题的作用:交代文章的线索 概括文章内容 点明文章中心 设置 悬念激发兴趣
18
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请简要概括第②段“我的老爸爸也许早已把它忘记了,然而,它在我长长的一生 里,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句中“它”所指代的事情。(《爸爸的手指》第二题)
“我”不小心夹伤了爸爸的手,爸爸强忍剧痛没打“我”,还反思自己的错误。 或者:爸爸强忍因为不小心手指被“我”夹伤的剧痛,不打“我”还反省自己的错误。
11
划分记叙文的层次
整体按总分总的结构划分层次的作品,中间部分仍是按照时间顺 序叙事,也可以按时间或情节来划分中间部分的层次。
《爸爸的手指》中间部分可以按照白天和当晚的时间划分为两层。 《植树的牧羊人》中间部分按照几个时间节点来梳理划分层次。
12
划分记叙文的层次
4.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阅读时要边读便勾画出表地点转换的词语或句子。
排枪口一样对着湖面。(《大鱼》第二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拍摄器械比作一排枪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机 械的进攻性强的特点,暗示“我”的行为可能对大鱼造成伤害。
考查内容:比喻的赏析
答题模式: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本体)比作
(喻体),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本体)的 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考查内容:对词语含义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注意:答题时要充 分把握信息,力求
思路:结合上下文来把握。
答案完整。
20
本节课总结
1.记叙的顺序。 2.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 3.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答题。
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 “学而时习之”的好
习惯!
22
作业
阅读本单元第一篇《我师竹荪》,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考查内容:用简洁语言概括事件 答题模式: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因为什么干了什么+结果
19
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文末指出,父亲的话“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无穷指》第三题)
A.遇事要多反省自己的错误,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责怪他人。
B.遇事要多反省自己的错误,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责怪他人犯了错误, 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推卸责任,更不可迁怒或嫁祸他人。
阅读时要特别关注表时间和事件发展的词句。 《大鱼》:
事件的起因(1—3)→我进伯父家第一天发生的事(4—16)→随 后一个月的情况(17—18)→某一天晚上的事(最后2段)
9
划分记叙文的层次
3.根据情节发展变化过程划分层次。 理清情节的起因(或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走一步,再走一步》: 决定冒险→进入险境→脱离险境→回想脱险经历指导当下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儿子临出国前带“我们”喝土豆汤的片段: (1)补充交代了我为什么会对这家店的鸡块炖土豆汤情有独钟, 也暗示了小姑娘能够时隔两个多月还记得我们点的是鸡块炖土豆汤的细 节的原因,还为后文写到的小姑娘父女喝土豆汤埋下了伏笔;
(2)这段中写的浓浓的亲情让土豆汤有了丰富的内涵,突出了文
章的中心。
七年级语文上册
《好学案》主题阅读
第四单元
1
单元课程回顾
人生之舟
1.感受到那些拥有“美好而充实的人生”的人物身上的理想光辉和人 格力量;
2.学习了默读; 3.学习了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词句理清作者思路的方法。
2
学习内容
1.了解叙述的顺序及作用; 2.学习记叙文划分层次的方法; 3.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3
叙述的顺序
三种主要的叙述顺序: 顺叙 倒叙 插叙
4
叙述的顺序
顺叙:指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例如:《大鱼》按顺序写了“我”的见闻和思想转变过程。
5
叙述的顺序
倒叙: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 段提到文章的前面,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件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考查内容:对结尾的含义和作用的考查 答题思路:从“不说”与开头、与中心的关系的角度去思考。
17
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文章以“爸爸的手指”为题,有何作用?(《爸爸的手指》第一题)
“爸爸的手指”是文章的线索,同时也有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兴 趣的作用。 考查内容:对文章标题的考查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有波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爸爸的手指》开头两段:
这是一桩发生在童年的小事。 我的老爸爸也许早已把它忘记了,然而,它在我长长的一生里,却有着 举足轻重的影响。
6
叙述的顺序
插叙:指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充实,中心更突 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补充说明:地点的 转换往往意味着时
间的推移。 13
划分记叙文的层次
5.按照表述角度不同划分。 《春》:盼春——绘春——颂春
绘春: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
14
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赏析文中画线句。 我把照相机、摄像机、远红外望远镜等等器械,居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
7
划分记叙文的层次
1.按“总——分——总”的结构划分。 A.采用倒叙的作品一般都是总分总的结构。
《爸爸的手指》:总起(1—2)→按时间顺序叙事(中间)→总结(最后一段)
B.用顺叙的顺序叙事的作品也有总分总结构。 《植树的牧羊人》:开头(议论)→按照时间叙述故事→结尾(议论)
8
划分记叙文的层次
2.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
16
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小说结尾两次提及“不说”有何深意?请结合全文相关内容分析。(《大鱼》第四题) 这两个“不说”,与开头的“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大鱼的下落形成对比,强
调了“我”在伯父一家的感染下,懂得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真正的力量不 是表现在用强力去征服、去占有,而是以一种宽容、博爱、互不侵犯的的态度与 自然相处。
标题的作用:交代文章的线索 概括文章内容 点明文章中心 设置 悬念激发兴趣
18
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请简要概括第②段“我的老爸爸也许早已把它忘记了,然而,它在我长长的一生 里,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句中“它”所指代的事情。(《爸爸的手指》第二题)
“我”不小心夹伤了爸爸的手,爸爸强忍剧痛没打“我”,还反思自己的错误。 或者:爸爸强忍因为不小心手指被“我”夹伤的剧痛,不打“我”还反省自己的错误。
11
划分记叙文的层次
整体按总分总的结构划分层次的作品,中间部分仍是按照时间顺 序叙事,也可以按时间或情节来划分中间部分的层次。
《爸爸的手指》中间部分可以按照白天和当晚的时间划分为两层。 《植树的牧羊人》中间部分按照几个时间节点来梳理划分层次。
12
划分记叙文的层次
4.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阅读时要边读便勾画出表地点转换的词语或句子。
排枪口一样对着湖面。(《大鱼》第二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拍摄器械比作一排枪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机 械的进攻性强的特点,暗示“我”的行为可能对大鱼造成伤害。
考查内容:比喻的赏析
答题模式: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本体)比作
(喻体),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本体)的 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考查内容:对词语含义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注意:答题时要充 分把握信息,力求
思路:结合上下文来把握。
答案完整。
20
本节课总结
1.记叙的顺序。 2.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 3.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答题。
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 “学而时习之”的好
习惯!
22
作业
阅读本单元第一篇《我师竹荪》,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考查内容:用简洁语言概括事件 答题模式: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因为什么干了什么+结果
19
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文末指出,父亲的话“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无穷指》第三题)
A.遇事要多反省自己的错误,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责怪他人。
B.遇事要多反省自己的错误,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责怪他人犯了错误, 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推卸责任,更不可迁怒或嫁祸他人。
阅读时要特别关注表时间和事件发展的词句。 《大鱼》:
事件的起因(1—3)→我进伯父家第一天发生的事(4—16)→随 后一个月的情况(17—18)→某一天晚上的事(最后2段)
9
划分记叙文的层次
3.根据情节发展变化过程划分层次。 理清情节的起因(或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走一步,再走一步》: 决定冒险→进入险境→脱离险境→回想脱险经历指导当下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儿子临出国前带“我们”喝土豆汤的片段: (1)补充交代了我为什么会对这家店的鸡块炖土豆汤情有独钟, 也暗示了小姑娘能够时隔两个多月还记得我们点的是鸡块炖土豆汤的细 节的原因,还为后文写到的小姑娘父女喝土豆汤埋下了伏笔;
(2)这段中写的浓浓的亲情让土豆汤有了丰富的内涵,突出了文
章的中心。
七年级语文上册
《好学案》主题阅读
第四单元
1
单元课程回顾
人生之舟
1.感受到那些拥有“美好而充实的人生”的人物身上的理想光辉和人 格力量;
2.学习了默读; 3.学习了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词句理清作者思路的方法。
2
学习内容
1.了解叙述的顺序及作用; 2.学习记叙文划分层次的方法; 3.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3
叙述的顺序
三种主要的叙述顺序: 顺叙 倒叙 插叙
4
叙述的顺序
顺叙:指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例如:《大鱼》按顺序写了“我”的见闻和思想转变过程。
5
叙述的顺序
倒叙: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 段提到文章的前面,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件先后顺序进行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