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5(中国近代文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湖北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5(中国近代文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8)李长之在《迎中国文化复兴》一书中曾说:“五四运动当然不仅指1919年5月4日这一天的运动,乃是指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五四’不过是这个历程的一个指标。

”材料观点表明五四运动( ) A.在概念上就是指新文化运动B.主要思想体现于反帝反封建
C.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D.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2.(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7)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

”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C.较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3.(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6)面对《马关条约》的赔款,日本外交大臣井上馨直言:“在这笔赔款之前,日本财政部门根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日元的收入,(以前日本)全部收入只有8千万日元,所以,想到现在有3亿5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这一赔款( )
A.改变了日本财政拮据的现状B.有利于加速日本资本的积累
C.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D.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5)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纪略》中写道:“令业户(指地主)领伪凭,曰田凭,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

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

”这一记载( )
A.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B.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
C.表达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D.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
5.(2016·湖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10月联考·28)1935年10月日本提出:“一、中国应彻底取缔排日,抛弃依赖欧美国家的政策,实施亲日政策;二、中国承认满洲国,加强华北与满洲国的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融通与提携;三、在中国与外蒙接壤地带,依日方要求实施中日共同防共”,史称“广田三原则”。

这三原则( )
A.是日本大陆政策发展的产物B.使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严重困难
C.主要目的是调和中日的关系D.受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影响
6.(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11)1945年,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向蒋介石表示:人民遭受了21年的内战,流尽了鲜血。

现在已到了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

蒋介石则表示: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

这反映出( ) A.国共谈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B.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
C.国民政府拥有较强的武装力量D.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已遭到质疑
7.(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10)1936年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情所应有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

这反映出( )
A.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B.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
C.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D.李宗仁等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8.(2016·湖北稳派教育高三一轮复习质检·27)迈斯基所著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史》
中记载,据俄国海关统计,1891年至1908年期间,由俄罗斯输出到蒙古的货物总值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而同期由蒙古输入俄罗斯的货物总值却增加了百分之五百六十六。

对此状况合理的解释是( )
A.近代中国经济竞争力有一定提升
B.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业化进程缓慢
C.中国内地市场为英美两国所占领
D.当时俄国社会矛盾尖锐,阻碍其对外贸易
9.(2016·湖北荆门高三元月调研·27)1929年到1933年,中国垦业银行、中孚银行、中国实业银行、新华商业银行、中国农工银行、东莱银行等众多银行纷纷自北京、天津等地迁至上海。

这反映出( )
A.日本入侵京津冲击当地金融业 B.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得到巩固
C.经济危机促进金融业战略调整 D.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基本上形成
10.(2016·湖北武汉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10)1918年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刊词上说:“凡合乎平等自由的,就是公理;依仗自家强力,侵害他人平等自由的,就是强权。

”这体现了作者( )
A.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 B.追求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
C.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 D.强调国家富强的文明意识
11.(2016·湖北武汉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9)严复在1913年批评晚清以来的西潮澎湃:“且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者,约而言之,什八九皆其物质文明已耳。

不知畴国种之阶级,要必以国性民质为之先,而形而下者非所重也。

中国之国性民质,根源盛大,岂可厚诬?”材料实际表达了( )
A.对物质文明的崇拜 B.对“国性民质”的质疑
C.对“西学”的全盘否定 D.对中华文明的重新肯定
12.(2016·湖北武汉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8)郑观应在1858年放弃科举,到上海习商、学英语,曾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

他于19世纪70年代自营贸易和投资轮船公司。

导致其人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
A.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巨额利润的吸引
C.商战思想的影响 D.近代中国的社会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2小题,共计52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2016·湖北荆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

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

(12分)(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4.(2016·湖北稳派教育高三一轮复习质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是在社会变革中不断演变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学习外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制度;另一方面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国元年,教育部公布了新的教育宗旨:“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教育。

”……不久又颁布了有关高等教育的《大学令》。

《大学令》中规定: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

大学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

大学设预科及本科,预科修业三年,本科修业年限按各科性质,三年或四年不等。

本科毕业称学士。

大学另设大学院,培养研究生。

大学设校长一人及各科学长一人;教师分教授、助教授及讲师三种;各科设讲座。

大学设评议会,由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组成,负责评议大学的一切重大问题。

从《大学令》的整个内容可以看到,这个高等教育体系完全抄袭自邻国日本。

而日本的学制又是以欧洲高等教育体系为蓝本。

这个学制公布以后没有实行多久,就被美国式的学制所代替,称《壬子癸丑学制》,整个体系都是抄自美国。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建立了政治工作机构,开设了马列主义课程,明确了高等教育为工农开门,为生产服务的方向。

从1952年起,教育部规定大学从一年级开始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组织教师翻译苏联教材,成立教研室。

另外,批判了“通才”教育和理论脱离实际的思想,明确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1952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院系调整。

经过调整,综合大学由49所调整为14所,工业院校由28所增加到38所,农业院校由18所增加到29所,医药院校由22所增加到29所……1958年又建立了一批新的工科院校。

到1966年以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基础学科、技术学科、社会学科、艺术、体育、外语、师范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

1953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中规定,。

高等教育部颁发的有关全国高等学校的建设计划、财务计划、财务制度、人事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生产实习规程以及其他重要法规、指示或命令,全国高等学校均应执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顾明远《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
(1)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背景。

(2)依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建立初期高等教育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2 CABAA BCABB DD
二、非选择题
13.观点:1901—1920年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由“沉沦”到“上升”的过渡和转折期。

论证:(1)“沉沦”是指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其原因在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并与中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其表现包括:《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外反动势力汇流;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军阀割据混战,对内独裁,民众生活困苦等。

(回答2点即可。

回答英国入侵西藏,日俄战争,《二十一条》等内容可酌情给分。

)
(2)“上升”是指中国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日益近代化,其原因在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影响。

(2分)其表现包括: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进一步动摇封建思想,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等。

(回答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内容可酌情给分。

)
考生提出其他观点,可参考给分。

评分说明:实行按层次给分的原则,下面列出三个等级的赋分及主要标准,供阅卷教师参考。

评卷要做到体现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和保护学生的多样思维相结合。

论证(赞同材料观点或提出新观点)
一等 (12-9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精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8-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正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4-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或史实不符合要求;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14.(1)特点:道德教育和功利性教育并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西方文化教育并举);强调综合人才培养并适应国家需要;仿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学具备教育自主权。

背景:辛亥革命时期思想启蒙不足,对封建文化批判不彻底,民国初期国民教育水平低下;西方文化和高等教育制度不断传人并深刻影响中国;19世纪末以来,日本、美国发展迅速,成为中国学习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对象。

(2)变化:中国共产党确立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面向工农,为社会服务;借鉴苏联经验,专才教育逐渐取代了通才教育;重理轻文,理工科院校大幅度增加;教育权集中于教育部门。

原因:新中国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外交上实行一边倒,强调学习苏联;大规模工业化展开,急需相关建设人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