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
1、穿刺部位选择
手背中间区域约30%的皮神经没有分支,是一个神经分布较少又有静脉通过的乏神经区。

在此区域进行静脉穿刺,针头刺激神经的概率小,可把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降到最低。

但在乏神经区静脉穿刺对于长期反复输液患者则不完全适用,同时还应注意手背皮神经的体表投影,正确选择静脉穿刺的进针部位。

因此,在静脉穿刺时,操作者要在熟悉穿刺部位解剖学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操作。

2、正确扎止血带
静脉穿刺前扎止血带的目的是阻止静脉血回流,使血管处于充盈状态,提高穿刺准确率。

扎止血带时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①扎止血带不宜过紧,时间不宜过长。

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扎止血带的时机,如果患者无特殊情况可预先扎止血带,观察血管走向以确定将要穿刺的静脉,然后放松止血带进行穿刺部位消毒,待穿刺时再扎紧止血带进行静脉穿刺。

总体原则是止血带捆扎时间不超过1min。

②扎止血带的位置与穿刺点的距离要合适,扎止血带的位置距离穿刺点5~10cm最佳。

止血带应扎在近心端,松紧适当,以系好后能插入1根手指为宜。

止血带结扣点应在穿刺血管旁开1~2cm处,如果结扣点在穿刺血管上方会
导致血管充盈慢,且会阻止血液回流,即使针头刺入血管也无法回血,往往造成穿刺未成功的假象。

③必要时可扎2根止血带,2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约1min 后松开下方止血带,可明显看到充盈的静脉,此时穿刺成功率高。

扎2根止血带的方法主要适用于足背静脉穿刺输液及手背静脉穿刺输液。

3、非握拳穿刺法
手背静脉穿刺时,常规是嘱患者握拳,穿刺成功后松拳。

但穿刺时握拳使手背皮肤高度紧张,血管管腔变瘪,穿刺时针头易穿透血管。

且血管被拉长,穿刺时针头与皮肤、血管壁产生切割力和摩擦力,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血管轻微回弹,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渗血现象。

如果患者手呈自然放置,静脉穿刺前嘱患者握拳、松拳,能增强手背血管充盈度,操作者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这样可使血管突出,易于穿刺,克服紧握拳时指掌关节妨碍进针的缺点,减轻患者痛苦。

4、外涂血管扩张法
对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采用先湿热敷穿刺部位3min,再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擦的方法,穿刺部位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

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的患者使用2%山莨菪碱涂擦穿刺部位,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6%。

在患者的穿刺部位涂擦阿托品注射液2~5min后,穿刺部位静脉充盈,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但此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青光眼患者、婴幼儿应慎用。

5、穿刺角度大小
传统的穿刺方法:进针时针头斜面向上,针头斜面与皮肤呈2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进入皮下, 此法从表皮到血管的距离相对长、增加对皮下组织及神经末梢的刺激,所以疼痛较明显。

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针体与皮肤角度呈30°~45°角,见回血后, 立即压低针柄将针头沿静脉进针少许。

此方法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能减轻患者对穿刺的疼痛反应及对组织血管的损伤。

6、掌控进针速度
快速进针是无痛注射的关键所在,进针时的速度越快,完成穿刺所用的时间就越短,患者疼痛反应越轻。

穿刺进针时以30°~45°角,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后,再缓慢稳妥地进入血管,可以减轻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又易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操作不熟练,进针速度过快也易造成穿破血管而导致穿刺失败。

7、把握进针长度
针头刺入血管内越长,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就越大,患者的疼痛反应越强烈。

这主要是因为注射针头对血管壁的局部机械性损伤所致。

实际操作时,当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在确保妥善固定好针头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进针长度一般控制在0.3~0.5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