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会同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会同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本试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
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涵义。
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
“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
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
之根。
“和合”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
《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
《左传》说:“夫礼,天之经轫于先秦。
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法则,
必须按礼行事。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
天人合一宇
宙观强调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
荣的关系。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早
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
《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这说明中国人
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
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
孟子说:“穷则独善
其身,达则
兼济天下。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
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和”。
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人与人之间有性别、年龄、能力、性
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异,只有
在承认和尊重
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
从宇宙观到国际观、社会观,中华民族对“和合”理念的认知和践行一以贯之。
当今时代,“和
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
明观等,都
体现出“和合”理念的精髓。
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把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我们就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
(摘编自陈秉公《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人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 “和合”理念形成于先秦,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的有机关联,
人
与世界共生共存共荣。
C. 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共同实现美
好生活。
D. 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倡导社会忽略个人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别,凝聚最大共识,实
现社会的和谐有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采用引用论证阐释了“和合”理念的文化内涵,表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能为当今
世界
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现实意义。
B. 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证了“和合”理念所体现的中国人的宇宙观、国际观和社会观,结
构严谨。
C. 文章立足于“和合”理念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影响,论证了“和合”理念在当下
现实的重大意义。
D. 文章追根溯源,指出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源自于“和合”理念
的滋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和合”是运动之力、发展之本,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不断发展演变,因此才产生新要
素、新事物、新生命。
《庄子》共同强调了天人内在统一的思想,只是《左传》认为“礼”才《左传》、
、
B. 《周易》
是天道与人道的共同法则。
C. 如果以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的眼光看待世界,我们就能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做
到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相互合作。
D. “和合”理念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有助于弥合道德裂痕、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在
当今时代具有重要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小题
桃花流水鳜鱼肥
肖建国
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的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的桃花落了一地。
狗,跟着
就狂吠起来。
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的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
儿子自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
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
夕阳的余晖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
老铁看不清
“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
烟盒上的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
”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
儿子紧绷绷的脸上也绽开些笑容。
起。
“知道村里的狗为啥咬你不?”抽口烟,老铁问。
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
按理,他是经常回来的,这狗不应该吠他才对。
可今儿个怪了。
“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
”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的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
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
“当然可以,可要看在啥场合。
你回到自己的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你变了,能不咬你?”
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
”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农家衣裤。
“你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
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
”儿子心里又是“咯“当然不是。
走,跟我捕鱼去。
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呢,谁不馋呀。
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
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没一个龇牙咧嘴的。
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
老铁
”
“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
说:
村民笑:“你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你家送。
”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
”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
走到河边,天已完全黑透,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
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是村里的命脉。
老铁退休后,不愿待在城里,回老家义务当起了这条小河的巡逻员。
他不许别人砍树,更不许别人电鱼、药鱼。
有人偷偷做了,他就追到人家屋里去,坐那里不走。
直到那人拍着胸脯保证下不为例,他才离开。
遇到特别有困难的家庭,
他走时,会悄悄放下一些钱。
渐渐地,这条小河日益丰腴起来。
儿子少年时期,多次跟老铁来捕过鱼。
他最爱吃的就是鳜鱼,那肉细嫩鲜美,脆香可口,素有
“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之说。
也因此,儿子对捕鱼这套程序了然于胸。
他们找了个小汊沟,开始挖窝。
窝子挖得越深,留下来的鱼将越多。
老铁操走锹,儿子说:“我
来吧。
”
”
老铁想了想,说:“也好,这大黑天的,你一个人干活,我帮你瞅着,也省得跑偏了路数。
儿子咂咂嘴,觉得老铁话里有话。
于是,赶紧换个话题:“爹,你知道不,我今晚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呢!”
”
“知道。
知道? 儿子心里一惊,不再言语了,把浑身的力气全使在锹上。
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手掌上也磨出两个水泡。
不过,儿子不敢吭声。
他知道,老铁正紧紧盯着他呢。
窝子挖好了,星星也撒满天空。
儿子看看手机,已快十点了。
儿子有些焦急。
老铁说:
”
“干什么事非要等到这个时候? 今晚就陪我抓一夜的鱼。
黑暗中,儿子感觉老铁的双眼像X光,自己内心那点儿雾霾被照得紧缩一团,不敢放肆。
老铁在汊沟上游放水,儿子便拿起兜兜网扎在窝子后面,这样可把往下游逃窜的鱼挡回窝子里。
做好这一切,父子俩边休息边聊天。
再过两三个小时,等露水全下来,鱼儿抢食吃,就可收网
了。
老铁说:“你跟我说
说话。
”儿子说:“说
啥呢?”老铁说:“说
”
啥都可以。
儿子像哑巴一样,好半天都没吭声。
老铁说:“要不,我给你唱个歌?”儿子扑哧笑了:“你给
我唱歌?”老铁说:“对啊,就是你小时候,我教你的。
来,我唱,你也跟着唱。
”也不管儿子同不同意,
老铁就唱了:月光光,照池塘。
骑竹马,过洪塘。
洪塘水深不得过,娘子撑船来接郎。
问郎短,问郎长,问
郎此去何时……
老铁唱着唱着,儿子就接上了,父子俩一块儿唱,唱得蛙鸣虫叫,草木散香。
露水下来了,好大。
父子俩起网,从窝子里打捞起一兜篓鱼。
有鲢子、鲫鱼、白条、草棍,最多的是鳜鱼。
老铁看
看鱼。
这个,小了,放吧。
那个,正长呢,也放了。
儿子看看老铁,忽然什么都明白了。
提起兜兜网,走到河边,全放了。
老铁像孩子一样呵呵大
笑。
趁老铁不注意,儿子掏出手机发出一条信息: 今晚活动取消,今后这样的活动也不许再搞。
发
完,儿子陪着老铁一起笑。
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友好且悠长。
老铁说:“走吧,回家。
再
不回,它们就会跑来接我了。
”
(选自《2017 年中国微型小说精
)
选》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
.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小说中的父亲既坚守原则又智慧含蓄,随时提醒监督,但又不直接批评,而是以捕鱼
为由
留下儿子,用儿歌唤回儿子的初心。
B. 文中插叙了父亲担任小河义务巡逻员和悄悄资助困难家庭的事,丰富了人物形象。
C. 文章的标题暗示了小说的叙事线索,全文围绕父子捕鳜鱼展开,以让儿子回家捕鱼
为始,以放鱼回家结束。
D. 文章描绘了恬静美丽的乡村生活,既表现了父子间深厚的情意,也表达了对乡村清廉
政治
的向往和对乡村生态的忧思。
(6 分)
5. 小说中儿子的内心世界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
(6 分)
6.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材料一:
针对当前出现的“消费降级”的声音,《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指数报告(2018)》做出了证伪。
报告指出,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和“榨菜泡面销售业绩亮眼”作为消费
降级的依据站不住脚:一方面,社零指标没有涵盖教育、医疗、文化、艺术、金融等服务性
消费,不能全面反映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情况。
实际上进入2018 年以来,最终消费支出对G DP 的贡献不降反升。
另一方面,榨菜和方便面业绩提升,与单品涨价和单品升级有莫大关联,如涪陵榨菜以缩减包装进行变相涨价,康师傅容器面与高价袋面销售拉动等,简单将榨菜泡面业绩亮眼与消费降级挂钩,
而不分析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本身就是错误的。
同时,报告也指出,现阶段消费升级面临一些掣肘因素,其中包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房价
快速上涨给居民消费带来“挤出效应”;高品质商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相对不足等。
总的来说,在解决温饱、实现小康、迈向富裕的过程中,改革开放40 年以来中国居民在饮食
结构、衣着需求、居住面积、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均呈现出颇为明显的消
费升级态势,消费品质从满足基本吃穿的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倾斜。
报告指出,85 后与90
后已成长为中国新的消费主体,他们更加注重品质与服务,追求个性化、新鲜刺激多样化、高品质、体验式消费,由此引领了一波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兴起。
(摘编自《新京报》2018 年11 月24 日)材料二:
居民消费究竟是在“降级”还是在“升级”?最近,一些低价销售渠道受到消费者青睐,生产榨菜、方便面、二锅头等产品的上市公司业绩表现良好,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
前两年有所
下滑。
有人根据这些现象得出消费正在降级的结论,一时引起热议。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因为它既没有理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指标,也没有搞清楚消费升级和降级的特点。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经历了10 多年的两位数增长,今年1至9月同比增长
9.3%,虽然相比去年同期增速略低1.1 个百分点,但仍属于较高增速。
应该认识到,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
体现的是消费规模,它本身并不能说明消费结构或层次的变化。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变化出发得出消费降级的结论,明显用错了衡量指标。
实际上,规模增速放缓与内部结构优
化相叠加,本
身是消费升级到一定阶段的规律性表现。
从供给角度来看,一个充分发展的消费市场是高度细分的,需要一个在内容、质量、价格等多
个维度包含多个层次的供给体系与之匹配,企业可以在其中选择恰当的定位,为不同目标群
体提供商品或服务。
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价格低廉的零售渠道就认为发生了消费降级。
事实上,不论是价格
亲民的社区菜店,还是基于社交网络的“拼团”“砍价”,都是通过丰富供给形式来满足多
样化消费需求,并不是消费降级的表现,而是通过创新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便顾
客来促进消费
质量和顾客体验提升,为消费升级创造条件。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 年10 月29 日)材料三: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毛盛勇表示,从月度数据看,前几个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出现一些波动,但从更多角度来看,社会消费情况比较良好。
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来看,消费增长的速度仍然比较快。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8.5%,比上年同期加快1.0 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8%,比上年同期
提高了14 个百分点。
另外,作为居民消费能力重要指标的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也显示,居民消费在持续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7
个百分点。
更多居民的消费品类不再是最为基础的食品烟酒,而是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服务。
此外,他也从实物消费的具体品类分析了当前消费换挡的争议:很多升级类的商品消费仍然保
持较快增长。
例如,化妆品、智能家电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速。
前三季度农村居民消费名义增长12%,大大高于城镇的消费增速,而且农村居民消费中的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增长速度还比较快。
“综合起来看,消费较快增长、消费规模扩大、消费贡献提升、消费结构升级,这样一种趋势还在延续。
”他说。
不过,他也承认,当前制约消费增长的一些因素确实还比较多。
为此,他认为一方面要多措并
举,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努力为居民消费提供收入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质量,不断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 年10 月19 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涪陵榨菜以缩减包装进行变相涨价,康师傅容器面与高价袋面销售拉动是榨菜和方便
面业
绩提升的主因。
B. 中国新的消费主体追求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体验式消费,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
和享受型消费倾斜。
C. 不论是价格亲民的社区菜店,还是基于社交网络的“拼团”“砍价”,都是满足多样
化的
消费需求,也是消费升级的具体表现。
D.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长8.5%,其中农村居民消费名义增长12%,
大大高于城镇的消费增速。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不能作为我国消费降级的依据,是因为社零指标没有全
面反
映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情况。
B.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历经 10 多年的增长之后有所下滑,表明我国消费结构或层
次正在发生变化,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C.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指标,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比上
年同
期下降,居民消费能力正在提高。
D.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房价快速上涨,居民消费的收入基础受到影响,市场细分不够,
商品消费质量有待提升等制约了当下我国的消费升级。
9. 以上三则材料对当前出现的“消费降级”的声音都表达了反对的意见,结合全文简要分
(6 分)
析反对的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
家世衣冠。
晖早孤,有气决。
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
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
晖寻以病去,
卒业于太
.。
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学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侯之,晖避不见。
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
受。
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正月朔.旦
.,苍当入贺。
故事,少府给璧。
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
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
掾属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
”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就曰:“朱椽义士,勿复求。
”更以他璧朝。
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
元和中,肃宗巡.狩.,告南阳太守问晖起居,召拜为尚书仆射。
是时谷贵,县官经用不足,朝廷忧之。
尚书张林上言,晖奏据林言不可施行,事遂寝。
后陈事
者复重述林前议,以为于国诚便,帝然之,有诏施行。
于是诏诸尚书通议。
晖复独奏曰:“王制,天子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禄食之家不与百姓争利。
今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盐利归官则下人穷怨布帛为租则吏多奸盗,诚非明主所当宜行。
”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重议,因发怒,切责诸尚书。
晖等皆自系狱。
三日,诏敕出之。
曰:“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晖因称病笃,不肯复署议。
尚书令以下惶怖,谓晖曰:“今临得谴让,奈何称病,其祸不细!”晖曰:“行年八十,蒙恩得在机密,当以死报。
若心知不可而顺旨雷同,负臣子之义。
今耳目无所闻见,伏待死命。
”遂闭口不复言。
诸尚书不知所为,乃共劾奏晖。
帝意解,寝其事。
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拜骑都尉,赐钱二十万。
病卒。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节选自《后汉书·朱晖传》)
A. 今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盐利/归官则下人穷怨/布帛为租/则吏
多奸盗 B. 今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盐利归官/则下人穷怨/布帛为
租/则吏多奸盗 C. 今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盐利/归官则下人穷怨
布帛/为租则吏多奸盗 D. 今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盐利归官/则下
人穷怨布帛/为租则吏多奸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始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
太学最初由博士任
教授,
专门讲授儒家经典。
B. “巡狩”意为天子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
诸侯向天子汇报工作,则称“述职”
,每月最后的
C. “朔旦”,旧历每月初一,亦专指正月初一。
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为“朔”。
一天称“晦”
D. 古代以作官为委身事君,故称请求辞职为“乞身”。
意思相同的词语还有乞骸骨、
致仕、致政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朱晖出身世家,深受信任。
光武帝与他的父亲有旧交情,即位后授予他官职,后来显
宗也
曾称赞朱晖豪壮,肃宗则派人关心问候他。
B. 朱晖为人庄重严肃,受人敬重。
就学于太学,受到儒生们的称赞,新阳侯阴就亲自
前往问候,骠骑将军刘苍也很礼敬他。
C. 朱晖智勇双全,堪比蔺相如。
骠骑将军刘苍入朝进贺,因官吏倨傲,得不到要用的
玉璧,朱晖就从少府主簿那里骗来玉璧,让人交给刘苍。
D. 朱晖尽忠职守,直言劝谏。
反对皇帝在“均输法”上的错误做法,触怒了皇帝,被
严厉地责备,受到弹劾才闭口不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曰:“若之何?”(5 分)
(2)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青溪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
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
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B. 第五、六句写青溪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溪声潺潺;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水色幽静。
C. 第七、八句中“漾漾”绘水静貌,“澄澄”状水动貌,既沉静,又喧闹,一静一动,极
为传神。
D. 诗人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
里已融合为一了。
,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15. 前人曾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
(6 分)
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表示,“,”意在表明自己本为保全自身,而无意功名。
(2)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两句即景设喻,以物
自比,
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3)李白在《蜀道难》惊呼“,”
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 题。
“海豚、帆和中国结之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