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90301C1110课程性质:核心课适用专业:通信技术
学时:96 课程类型:(理论)课(A类)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种数据信号传输方式、原理及特点;培养学生进行数据信号传输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能适应数据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相关工作工作要求。
它要以《信号与系统》、《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为先修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是为满足信息产业领域对通信技术应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
2.课程目标
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本课程设置的项目活动,使学生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掌握数据通信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数字数据传输三种传输方式的基本知识,熟悉分组交换方式和通信协议,对数据通信网有初步的认识;并养成认真、自主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2.1知识目标
●掌握数据通信系统构成;
●掌握数据信号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传输的基本理论;掌握基带信号波形形成
和部分响应原理;掌握各种数字调制信号的表示和调制解调原理;掌握数据信号数字传输的特点和相关基本概念;
●掌握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了解常用差错控制码的构成原则;
●了解数据交换的原则;掌握各种交换方式的原理及特点;
●掌握通信协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了解物理层协议;掌握传输控制规程及 X.25 建
议的主要内容;了解分组交换其他相关协议;
●掌握数据通信网的基本概念;掌握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和数字数据网的构成和基
本原理。
2.2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传输信道的分类及数据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
●能够理想低通网络的波形形成、奈氏第一准则;掌握具有幅度滚降特性的低通网络
波形形成;掌握第一、第四类部分响应形成系统;
●能够掌握 ASK 信号、抑制载频的双边带信号及其功率谱密度分析;掌握 PSK 信
号和功率谱密度分析,掌握 PSK 及 DPSK 的区别;掌握 2FSK 信号及功率谱密度分析;
●能够掌握( 7,4 )汉明码的编译码原理及具体纠错能力;理解线性分组码的构成思
路,理解监督矩阵的作用,掌握生成矩阵的作用,了解校正子和检错的关系;了解线性分组码的主要性质;
●了解循环码的循环特性和多项式表示法;掌握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的
构成及作用;了解循环码的编解码方法。
●能够理解常用通信协议;
●能够说出常用数据通信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3素质目标
●培养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真的学习态度、自主的学习习惯;
●理论联系实践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
3.2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1)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包括基带信号的码型、基带系统的组成、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的定义及条件、基带系统形成波形、奈奎斯特第一准则、部分响应和时域均衡的基本原理基本特点。
(2)数据信号的频带传输,包括频带传输系统组成以及数字调制解调。
(3)差错控制,包括差错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检错、纠错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构成的基本原理。
(需要不?)
本课程的难点是: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部分响应系统的基本原理、数字调制解调以及循环码的基本原理。
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办法是要求学生预先学习指定内容,课堂上重点讲授,针对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进行讨论,并举一些相应例题进行分析,再针对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掌握程度进行讲解,争取让学生都能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4.课程实施
4.1教学条件
4.1.1软硬件条件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纯理论课。
课程教学需要普通教室一间。
本课程的开设最好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相结合。
通过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给学校带来通信技术行业的新技术、新知识,同时,主讲教师及团队成员到企业挂职锻炼,充分提高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对理论课的教学方面能够起到充分的带动作用。
4.1.2师资条件
教学团队成员要求熟悉通信行业现状,通信技术知识结构合理、完善,明确线路维护、网络优化、通信工程管理等工作岗位要求,有通信行业工作经验,能够解决通信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学历层次本科以上,学习能力强,知识更新快,对行业发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4.2教学方法建议
1.“问题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
主而不是以“灌”为主。
如讲《简单的纠、检错编码》一节前,先给出一个发电报的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总结规律,进而引出恒比码、奇偶校验码等内容。
2.引导教学法
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精心准备项目内容,除了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外,其他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以减少讲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习能力。
通过巧妙设计课程教学环节,带着问题结束课程教学,将学习任务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校园之外,学习预习、复习、做好课堂笔记,做好学习总结,教师设计相应的检查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在各专业课教学中均被用到。
比如讲《移相键控调制PSK》一节时,先讲绝对调相原理及波形,通过相位的相对变化,启发学生得出相对调相方式,并画出对应波形。
3.“激励与鼓励”教学方法
学生的优秀作品在课堂上公布,学生的好的做法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
抓住一切机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4.3教材使用和编写
尽量选用高职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或者“十二五”规划教材,要求教材的选取力求适合我院学生水平。
推荐毛京丽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信息通信专业教材《数据通信原理》。
该教材技术新、实用性强,案例典型,即可满足通信类高职高专的教学使用。
5.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同行评价
我院教学工作实行督导和同行听课制度,同时教研室每周召开教研活动,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提出解决方案。
●学生评教
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抽查学生作业、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督导要经常了解教学情况,加强教学信息反馈过程的管理。
●教师评学
教师作为学生的密切接触者,对学生的信息有着全面、准确的了解,结合学生管理部门的反馈,通过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等方式给出学生合理评价。
●学生互评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可以真实的反映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该课程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60%+作业完成情况*20%+课堂表现*20%
6.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学习资料资源:
教材:《数据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毛京丽主编。
本书是根据通信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需要而编写的;
学习参考书:《数据通信技术教程》,蒋占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通信原理》,樊昌信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2)信息化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写出网址
精品课程网站:
/details/contents?uuid=c1dc1818-1230-1000-882c-144 ee02f1e73&courseID=X0700554&column=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