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包头市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24.周初分封都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领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中之居民叫“国人”,“野”中之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正确的是()
A.“国”在西周发展为封建城市
B.“野”的范围大小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
C.“国人”多数是贵族的同族人
D.“野人”的主要职责是拱卫京师
25.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符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来何。

造成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京官周渭对符彦關轻视 B.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
C.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D.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
26.观察图,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27.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

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28.古希腊一些学者认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

他们还认为,法律不是自然存在的,是人为产生的,是由僭主制定的,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

这些学者()A.肯定了人的重要性
B.重在论述法律制定应符合人的天性
C.阐述了社会契约论
D.正确分析了城邦制起源的历史原因
29.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

”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

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30.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31.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勇教授在《近代史的几个问题》说道:“贸易失衡是贸易交往中常见现象,消除失衡,重建平衡,原本就是政府的责任。

可惜的是,大清帝国的乾隆帝、嘉庆帝不明此理,而英国人也缺少足够的耐心。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B.天朝上国的心态是导致大清皇帝决策失误的根本原因
C.英国曾经为和平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作出努力
D.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对英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造成冲击
32.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
子。

”陈确说:“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

”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

”费密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禁。

”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
A.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
B.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C.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
D.顺应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构建新思想
33.有学者在谈到中国近代历史时认为,当时生活在“天朝”的人们,自有一套迥然相别的价值标准。

另有一种平等观念。

他们对今天看来为“平等”的条款往往愤愤不平,而对今天看来为“不平等”的待遇却浑然不觉。

在该学者看来,让当时“天朝”的人们感到愤愤不平的条款应该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领事裁判权
C.中英双方协定关税 D.片面最惠国待遇
34.《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的1500哩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巡逻。

”该现象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B.《天津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35.图为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的漫画《但闻人语声》,该漫画描绘的是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育音。

据此可知
A. 辛亥革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革命党人期盼结束封建帝制
C. 在农村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
D. 报刊舆论高度关注热点新闻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表所示
材料二英国的运河与英国的工业革命密不可分,18世纪中后期,英国运河兴起,当铁路、公路运输还远没有那么发达时,英国的运河承担着运送钢铁、煤炭的重任,运河网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的英格兰中部,特别是伯明翰和曼彻斯特一带,而通过泰晤士河,运河也把伦敦和这些城市连在了一起。

在威尔士的北部和南部,苏格兰低地也有一些人工开凿的运河。

整个英国的运河网加起来达到3000公里长。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是英国运河从繁荣到衰落的主要时期。

……与铁路的规格统一相比,标准不一的运河竞争力处于下风。

工业革命对英国运河的发展是把双刃剑。

﹣﹣摘编自《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运河的兴衰》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杭大运河变迁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发展的相同点,分析英国运河衰落的原因。

(9分)
4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GOOGLE BOOKS的教据库提供了 1800﹣1900年间特定现象在全球文化影响力的空间分布数据。

比如说,某一文献的主题和丝绸有关,那么该书中所涉及的地理位置的相关信息(经度和纬度)就可以被提炼出来。

有学者根据这种计算方式,试图分析1800﹣1900年间茶叶和丝绸在全球文化影响力的空间分布,透视当时全球茶叶和丝绸的贸易关键点、贸易路线以及文化影响力辐射范围。

﹣﹣龚为纲,罗教讲《大数据视野下的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以丝绸、瓷器与茶叶的文化影响力为中心》(载2015年第12期《学术论坛》)综合以上图文材料,提取一个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影响力的信息,并加以分析说明。

45.(15分)历史重大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教育敕语》是日本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

对此,美国日本学学者赖肖尔称之为“保守主义宣言”,日本著名思想史家石田一良评论它是“国家主义者的圣典”。

朕唯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
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

尔等臣民尽孝于父母、友爱于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持己、博爱及众、修学习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

进广公益、开展世务、常重国宪、遵守国法。

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者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又足以彰显尔等祖先之遗风矣。

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子孙臣民俱应遵守。

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

朕庶几与尔等臣民俱应拳拳服膺咸一其德。

﹣﹣摘编自邹晓翔《论<教育敕语>的思想史意义》(1)根据材料,归纳《教育敕语》的要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教育敕语》。

(7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

……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

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一一(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

……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

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

……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一一《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

……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

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

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一一(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6分)(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9分)
历史答案:
24C.25D.26C.27A.28A.29D.30C.31B.
32B.33A.34C.35B
二.材料题(共6小题)
41.
【解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元朝京杭大运河背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邗沟和鸿沟开始的,一直发展到清朝,持续时间较长,沟通了钱塘江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五大水系,清朝末年,由于京浦铁路的修建,京杭大运河的运输功能衰弱,在这之前一直是南北物资运输的主要渠道,运输量极大,促进了,沿线的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商业,城市的兴起.运河修建的历史意义,可以从,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等角度来分析.
(2)分析材料,我们可知,京杭大运河与英国运河修建都有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运河修建以后都促进了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和沿河地区商业城市的兴起,同时他们的衰落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运输业特别是铁路的兴起有关.结合材料可知,导致英国运河叶帅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铁路运输的兴起,排挤了运河运输业.
故答案为,
(1)特点;,开始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时间长,沟通水域多,运输量大,近代被铁路运输被铁路所取代.
历史意义: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把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运河沿线城市的兴起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相同点,都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而修建,运河的修建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沿河地区城市的崛起,其衰落都是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衰落的原因,工业革命发展铁路运输兴起.
42.
故答案为:
信息一:在19世纪,中国茶叶的文化影响力已经遍及全球(茶叶在南美、非洲、大洋洲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而丝绸则主要在亚欧大陆以及北美的少部分地区(不具有全球性影响力).
分析:英国当时已经是世界殖民霸主,占有最广阔的世界市场(或答到:在中国茶叶贸易的主导地位及由其主导的世界体系相关);英国及欧洲需要大量茶叶,而欧美本身不产茶叶;丝绸贸易主要是中国出口,虽然质优但因手工生产而丧失竞争力,丝绸外销量和范围有限;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和扩展,工业生产的棉纱棉(洋纱、洋布)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量不断增长.
示例二信息: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是沟通中国与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粱.
分析: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构成世界性的贸易网络;传播了中国民族的工艺以及儒道思想;对沿线国家和地区产生影响,掀起“中国热”;中国的茶叶、丝绸等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同时,还从生活方式以及思维观念上产生影响.海上丝绸之路所带动的不同文化上的碰撞和交流,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示例三信息:茶叶、丝绸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传递着中国的国家文化影响力.
分析:海上丝绸之路是历史上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纽带,中国以茶叶为中心与当时世界体系互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注重保健和文化生活方面的要求,中国的茶叶成为世界饮料;中国的茶叶、丝绸等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同时,还从生活方式以及思维观念上产生影响;茶叶不仅体现中国所代表的文化影响力,成为当时西方向往之地,也体现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45
【解答】(1)根据材料,归纳《教育敕语》的要点,需要结合材料信息逐一提取相关内容,注意将材料信息转化成历史语言,可以从教育敕语的内容、目的、具体要求等方面回答.(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教育敕语》,需要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时代背景加以分析,评价时注意抓住问题的本质.
故答案为:
(1)忠孝是“国体之精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臣孝子;十大德行是“德育”的主要内容;天皇臣民都要遵守教育约法.
(2)《教育敕语》揭示了日本战前教育的本质,即以被赋予神权的天皇的名义,建立绝对服从天皇的教育和国家意识形态.这样,教育成为灌输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工具.
46
【解答】(1)由材料中“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可得: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由材
料中“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可得:保证沿海各省安全;由材料中“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可得:维护国家统一;由材料中“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可得:威慑海外诸国.
(2)第一问:收复台湾的措施:由材料“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可知:驻军、免除税役;并且结合课本可知:设置台湾府;
第二问:由材料中“各宜乐业,人民安生”可知: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等.
故答案为:
(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