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永葆童心,追寻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作文:永葆童心,追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3分)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
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永葆童心,追寻答案
《列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两小儿就“日之远近”反复提问,孔子却无法给出明确结论。
孩子们爱提问,大人们注意结论,这都是正常现象,我们不必担忧。
但我认为,我们永要葆童心,在好奇之中追寻答案。
孩童喜欢发问,是出于对世界懵懂而细腻的感知。
在孩子们眼中,世界是一张白纸,通过提问才能获取他们想要的答案,为白纸涂上缤纷绚丽的色彩。
童心是纯洁、无忧无虑、充满好奇的,正因为如此,孩童才能无所顾虑地提出疑问,汲取知识。
可以说,提问是孩童打开世界之门有钥匙。
而大人们往往更注重结论,这是由于他们常为工作所苦、为压力所累,有着更多的羁绊。
而结论则是解决问题最经济的路径,它省去了探索、追问的过程,以最快捷、便利的方式切入肯綮。
由此观之,这一现象源于经由年龄积淀与社会环境带来的心境上的差异,再正常不过,不必为此忧心忡忡。
然而,这就意味着成人可以理所应当地节省每一步探寻的过程而直接抵达结论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恰恰相反,成人更应当放下“结论至上”观点,呼唤童心的回归,在好奇心的指引下追寻答案。
提问是驱使人们发现真理的灯塔,提问代表着对自然、对宇宙的好奇思索。
正如上文所论述,儿童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始于每一次提问,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这警示我们求学请教、善于提问的重要意义。
此外,提问往往也是对权威的质疑,正是在不断的提问与质疑中,我们得以走出蒙昧,通向真理。
伽利略对“地球中心主义”的质疑、马丁·路德对于天主教教义的提问,开启了现代科学的大门,迎来了理性文明的曙光。
同时,提问也使人省视自身,提升自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正是在对自我修养的反复追问中,不断锤炼自我,抵达“至善”的境界,修成仁人。
然而,对提问的强调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放弃“最终答案”。
“结论”亦是促使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启蒙运动基于先贤的质疑与提问,总结出现行的自由民主制度,科学家们在理性主义的引领下得出结论,解答前人的疑问,于是,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浪漫神话逐渐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结论或许出于灵光乍现,但在此前必定要经历反复提问的积累。
王阳明龙场悟道,牛顿发现万有定律,在这些看似“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结论之下,是思想家无数次的叩问,是科学家反反复复的质疑与求证。
因此,被工具理性束缚的当代人不妨寻找那颗尘封已心的童心,在以自然、宇宙、生命的叩问中,追寻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