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本设计为哈尔滨望江集团办公楼空调系统工程设计。

哈尔滨望江集团办公楼属中小型办公建筑,本建筑总建筑面积4138m2,空调面积2833m2。

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建筑高度33.9m。

全楼冷负荷为191千瓦,全楼采用水冷机组进行集中供给空调方式。

此设计中的建筑主要房间为办公室,大多面积较小,且各房间互不连通,应使所选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对各个房间的独立控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选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在房间内布置吊顶的风机盘管,采用暗装的形式。

将该集中系统设为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新风机组从室外引入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不承担室内负荷。

风机盘管承担室内全部冷负荷及部分的新风湿负荷。

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由百叶风口下送和侧送。

水系统采用闭式双管同程式,冷水泵三台,两用一备;冷却水泵选三台,两用一备。

在冷负荷计算的基础上完成主机和风机盘管的选型,并通过风量、水量的计算确定风管路和水管路的规格,并校核最不利环路的阻力和压头用以确定新风机和水泵。

依据相关的空调设计手册所提供的参数,进一步完成新风机组、水泵、热水机组等的选型,从而将其反应在图纸上,最终完成整个空调系统设计。

关键词: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负荷;管路设计;制冷机组:冷水机组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the Harbin Wangjiang Design Group office build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arbin Wangjiang Group is a small and medium-sized office building office buildings, the total floor area of building is 4138m2, air-conditioned area is 2833m2. There are eight floor of the building, building height is 33.9m. Cooling load for the entire floor, 191 kilowatts, the whole floor using Central Cooling Chillers to focus on the way .
This design of the main room of the building for office, most of them is very small, and the rooms are not connected, the selecte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should be able to achieve independent control of each room, considering the various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selection of fan-coil plus fresh air system. Arrangement in the room ceiling fan coil units, using the dark form of equipment. Set the focus on fan-coil system, plus an independent air system, fresh air from the outdoor unit to deal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wind to the indoor air enthalpy value, do not bear the load of indoor. All bear the indoor fan-coil cooling load and part of its new rheumatoid load. Fan-coil plus an independent air system sent by the Venetian and the under side air delivery. Closed water system with a dual-track program, three cold-water pump, dual-use a prepared; cooling pumps three elections, one prepared by dual-use.
In the cooling load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selection of host and fan coil units, and air volume, the calculation of water, the wind pipe and water pipes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road and check the resistance to the most disadvantaged and the loop to determine the pressure head new fans and pumps.
Based on the relevant manuals provided by air-conditioning design parameters, and further completion of the new air units, water pumps, hot water units, such as the selection, which will be reflected in their drawings, the final design of the entir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Key words: PAU+FCU systems; load; pipeline design; refrigeration machine; Chillers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目录 (III)
1 设计依据 (1)
1.1 设计任务书 (1)
1.2 建筑平面图和剖面图 (1)
1.3 国家主要规范和行业标准: (1)
1.4 哈尔滨市设计计算参数: (1)
1.4.1 室外计算参数 (1)
1.4.2 室内计算参数 (1)
1.4.3 其他设计参数 (1)
1.5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2)
1.5.1 外墙 (2)
1.5.2 内墙 (3)
1.5.3 屋面 (4)
1.5.4 外门 (4)
1.5.5 外窗 (4)
1.6 设计范围: (5)
1.7 设计原则: (5)
2 负荷计算 (6)
2.1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 (6)
2.1.1 外墙冷负荷与屋面冷负荷: (6)
2.1.2 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6)
2.1.3 透过玻璃窗进入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7)
2.1.4 照明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7)
2.1.5 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7)
2.2 调热负荷的计算: (12)
2.3 空调湿负荷的计算: (14)
3 系统选择 (15)
3.1 冷热源选择: (15)
3.1.1 选择冷热源系统的基本原则: (15)
3.1.2 冷热源系统方案的比较 (15)
3.1.3 冷热源系统方案的确定 (16)
3.2 空调系统的选择 (16)
3.2.1 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6)
3.2.2 空调系统方案的比较 (17)
3.3 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18)
4 新风负荷的计算 (19)
4.1 新风量的确定 (19)
4.2 空调新风冷负荷的计算: (19)
5 空气处理设备的选择 (21)
5.1 风机盘管的选择: (21)
5.1.1 风机盘管处理过程 (21)
5.1.2 风机盘管的选取 (22)
5.1.3 风机盘管的布置 (23)
5.2 新风机组的选择: (23)
5.2.1 新风机组的计算: (24)
5.2.2 新风机组的型号及布置: (24)
6 气流组织 (25)
6.1 气流组织分布 (25)
6.2 风口布置 (26)
6.3 风口选择计算 (26)
7 风系统水力计算 (27)
7.1 风管水力计算方法 (27)
7.2 风管水力计算过程 (27)
7.3 风管的布置及附件: (28)
8 空调水系统设计及水利计算 (30)
8.1 空调水系统的设计 (30)
8.1.1 空调水系统的设计原则 (30)
8.1.2 空调水系统方案的确定 (30)
8.2 冷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30)
8.3 冷凝水管道设计 (32)
8.3.1 设计原则: (32)
8.3.2 管径确定 (32)
8.4 水系统安装要求 (32)
9 制冷机房设备的选择计算 (34)
9.1 冷水机组选型计算: (34)
9.2 冷却塔的设计计算: (34)
9.3 循环水泵的选择: (34)
9.3.1 冷冻水泵的设计计算 (35)
9.3.2 冷却水泵的设计计算: (35)
9.4 集分水器的设计计算: (35)
9.5 水处理设备的选择计算 (36)
9.6 阀门安装: (36)
10 管道保温与防腐 (37)
10.1 管道保温 (37)
10.1.1 保温目的 (37)
10.1.2 保温材料的选用 (37)
10.1.3 保温厚度 (37)
10.1.4 保温经济厚度 (38)
10.2 管道防腐 (38)
11 消声减震设计 (39)
11.1 消声设计 (39)
11.1.1 管道系统消声设计的步骤: (39)
11.1.2 消声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39)
11.2 减震设计 (39)
结束语 (40)
参考文献 (41)
致谢 (42)
1 设计依据
1.1 设计任务书
1.2 建筑平面图和剖面图
1.3 国家主要规范和行业标准:
⑴、《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⑵、《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4 哈尔滨市设计计算参数:
1.4.1 室外计算参数
表1.1 哈尔滨室外气象参数
1.4.2 室内计算参数
表1.2 各空调房间室内计算参数
1.4.3 其他设计参数
注:本设计中人员密度、照明功率密度、设备密度均未说明。

此处均根据[1]《公共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选取。

表1.3 照明功率密度值(w/㎡)[1]
表1.4 不同类型房间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积(㎡/人)
表1.5 不同类型房间电器设备功率(w/㎡)
1.5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1.5.1 外墙
本设计所取维护结构材料以参照[1]“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建筑施工说明”为准,由于部分墙体表面装修材料不同而引起导热系数的微小变化在此忽略不计,只取主要墙体进行热阻计算,选取参照范围如下:
图1.1
具体参数及做法见下。

煤矸石多孔砖(EPS板)190外墙传热系数K值:0.436 W/(㎡.K) 做法如下:
图1.2
1.5.2 内墙
加气砼砌块分户墙传热系数K值:1.182W/(㎡.K) 具体做法如下:
图1.3
1.5.3 屋面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传热系数K值:0.493W/(㎡.K) 做法如下:
图1.4
1.5.4 外门
节能外门
名称:木(塑料)框夹板门和蜂窝夹板门
传热系数K值:2.6W/(㎡.K)
1.5.5 外窗
外窗:PA断桥铝合金辐射率≤0.25Low-E 中空玻璃(空气9mm)
传热系数K值:2.6W/(㎡.K)
其中外窗的选取与建筑窗墙比相关,哈尔滨地处严寒A区,其维护结构限值可根据节能标准查取[1]
该建筑朝正北向,对建筑的各个方向维护结构进行统计如下表
朝向窗类型窗面积墙面积窗墙比传热系数标准限值
东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9mm)204.961353.860.151 2.6 3.0
西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空气9mm)27.54508.950.054 2.6 3.0
通过计算得建筑外窗总面积814.78m2 墙体总面积3500m2 总窗墙比为0.233
1.6 设计范围:
本设计哈尔滨望江集团办公楼属中小型办公建筑,本建筑总建筑面积4138m2,空调面积2833m2。

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建筑高度33.9m。

全楼冷负荷为196千瓦,根据房间功能,全楼采用水冷机组进行集中供给空调方式。

1.7 设计原则:
满足国家及行业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空调技术和设备,创建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品质及环境。

2 负荷计算
2.1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
本设计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夏季空调冷负荷,通过冷负荷温度与冷负荷系数直接从各种扰量值求得各分项逐时冷负荷。

现分项说明如下:
2.1.1 外墙冷负荷与屋面冷负荷:
在日射和室内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空调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CL=F×k(t ,
1-t n)
其中:CL——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 F——外墙和屋面的面积,m2;
k——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w/m2·℃;
t n——室内设计温度,℃;
t ,
1——外墙和屋面的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查[3]附录2-4得哈尔滨市8:00-20:00各时刻各朝向的t ,
1值如下表所示(煤矸石多
孔砖(EPS板)190外墙为Ⅰ型):
表2.1哈尔滨市各时刻各朝向的t ,
1值
计算过程中外墙的传热系数为0.44 w/m2·℃,屋面传热系数为0.493w/m2·℃。

2.1.2 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此建筑物所有塑钢窗及玻璃幕墙传热系数为k=2.6 w/m2·℃,瞬变引起的冷负荷
计算公式为CL=F×k(t ,
1-t n),各符号意义同上式。

查[3]附录2-10得窗玻璃的逐时冷
负荷计算温度t ,
1值列于下表:
表2.2玻璃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t1值
2.1.3 透过玻璃窗进入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由资料查得本建筑中所有玻璃窗的有效面积系数值为Ca=0.75,故计算公式为
CL=F·Ca·Cz·Djmax·Ccl
其中:CL——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w;
F——玻璃窗面积,m2;
Ca——玻璃窗的有效面积系数;
Cz——窗玻璃的综合遮挡系数,Ca Cz=0.387;
Djmax——日射得热因数的最大值,w/m2;
Ccl——冷负荷系数逐时值;见[3]附录2-16到2-19
2.1.4 照明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照明散热量属于稳态得热,一般情况下这一得热量是不随时间变化的。

建筑物内的照明使用荧光灯,冷负荷计算公式为:
CL=860n1n2NCcl
其中:Cl——照明散热引起的冷负荷,w;
N——照明灯具所需功率,kw;
n1——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取1.0;
n2——灯罩隔热系数,取0.6;
Ccl——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按照不同的空调设备运行时间和开灯时间及开灯后的小时数,空调供冷系统仅在有人时才运行,取Ccl=1.0;
由节能标准[1]查取照明功率密度值。

其中N=房间面积×照明功率密度值/1000;
2.1.5 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此建筑物为综合办公楼,由于建筑,大多属极轻劳动类型,室内设计温度为26摄氏度,在此情况下,查资料[3]表2-13得每人散发的显热为60.5w,潜热为73.3w,全热为134w。

群集系数取0.96。

人体显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式为:
CL1=Qs n1C CL
其中:Qs——来自室内全部人体的显热得热,查为60.5*人数;
n1——群集系数,0.96;
C CL——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这一系数取决于人员在室内停留的时间及进出的时间值,查[3]附录2-23知其逐时列表如下:
人体潜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式为
CL2=Q L n1
其中:Q L——来自室内全部人体的潜热得热,为69*人数;
则总的冷负荷为CL=CL1+CL2=n×60.5×0.96×C CL+n×73.3×0.96 (w)。

各个房间的空调冷负荷及汇总见下列各表(室内设计温度为26℃):
102业务大厅:
○1东外墙
面积F=50.4 m2,传热系数k=0.436 w/m2·℃,室内温度为26℃,北京市北向的逐时
值t ,
1值如下:
表2.4哈尔滨市东向的逐时值t

1值
由CL=F×k(t ,
1-t n)可得北外墙逐时冷负荷如下:
表2.5东外墙逐时冷负荷
○2南外墙
面积F=33.6 m2,传热系数k=0.436 w/m2·℃,室内温度为26℃,北京市南向的逐时
值t ,
1值如下:
表2.6哈尔滨市东向的逐时值t

1值
由CL=F×k(t ,
1-t n)可得北外墙逐时冷负荷如下:
表2.7南外墙逐时冷负荷
○3南外窗
面积F=33.6 m2,传热系数k=2.6 w/m2·℃,室内温度为26℃,哈尔滨市玻璃窗冷负
荷计算温度t ,
1如下:
表2.8 哈尔滨市玻璃窗冷负荷计算温度t

1
由公式CL=F×k(t ,
1-t n)可得南外窗逐时冷负荷如下:
表2.9南外窗逐时冷负荷
南外窗透过窗玻璃进入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公式为CL=F·Ca·Cz·Djmax·Ccl,查[3]附录2-12以及2-16其中哈尔滨市南向窗玻璃的冷负荷系数逐时值Ccl如下所示:
表2.10南向窗玻璃的冷负荷系数逐时值Ccl
南向Djmax=302 w/m2,Ca·Cz=0.387,计算可得南外窗透过窗玻璃进入的日射得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为:
○4人体
101房间的面积为159 m2,此房间为办公室,查资料得业务大厅中每人空间为20 m2/
人,故此房间中的人员散热量按8人计算。

显热计算公式CL1=Qs n1C CL,其中Qs=人数*
60.5w,群集系数n1取0.96,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逐时系数如下:
计算得人员显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如下表:
人体潜热得热为稳态得热,公式CL=Q L n1,其中CL=人数*73.3w,群集系数n1=0.96,计算得CL=580w。

102房间照明散热引起的冷负荷由下式计算:
CL=860n1n2NCcl=860×1×0.6×5×28.8×1/100=743.04w
102房间的各项冷负荷及汇总见下页表所示:
表2.11 102房间各项负荷汇总表
注:外窗的冷负荷中第一行为玻璃窗瞬变引起的冷负荷,第二行为透过窗玻璃进入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该房间最大负荷时刻为13时最大负荷为4419w。

整栋建筑冷负荷汇总表如下
表2.12 冷负荷汇总表
一层房间的冷负荷计算详表见附表-1
2.2 调热负荷的计算:
空调热负荷由通过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量和附加耗热量组成,其中通过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量由下式计算:
Qj=k F(t n-t w) a
其中:Qj——通过供暖房间某一面围护物的温差传热量,w;
k——该面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F——该面围护结构的散热面积,m2;
t n——室内空气计算温度,℃;
t w——室外供暖计算温度,℃;
a——温度修正系数。

附加耗热量包括朝向修正、风力附加,因各层层高均小于等于四米,故不需要计算高度附加值。

冬季采用空调采暖时,室内保持正压状态,故未计算通过门窗缝隙的冷风渗透耗热量及冷风渗入耗热量。

101、102计算详表例如下:
各房间及楼层热负荷汇总表见下表:
热负荷汇总表2.2
2.3 空调湿负荷的计算:
本次设计中湿负荷是根据平均每人每小时散湿量为依据计算的,查资料得在办公情况下,每人每小时散湿量为109g/h,乘以每房间的人数得各房间散湿量,整理见中负荷汇总表 (单位:kg/h):
3 系统选择
3.1 冷热源选择:
3.1.1 选择冷热源系统的基本原则:
(1)空气调节人工冷热源宜采用集中设置的冷(热)水机组和供热、换热设备。

其及机型和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空气调节的规模、用途、冷负荷、所在地区气象条件、能源结构、政策、价格及环保规定等情况,按下列要求综合论证确定:
a.热源应优先采用城市、区域供热或工厂余热;
b.夏热冬冷、干旱缺水地区的中小建筑可采用空气源热泵或埋管式地源热泵冷(热)水机组供冷、供热;
c.全年进行空气调节,且各房间区域负荷特性相差较大,需要长时间向建筑物供热和供冷时,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采用水环热泵空气调节系统供冷、供热;
d.在执行分时电价、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空气调节系统采用低谷电价时段蓄冷(热)能明显节电及节省投资时,可采用蓄冷(热)系统供冷(热);
(2)需设空气调节的商业建筑或公共建筑群,有条件时宜采用热、电、冷联产系统或集中设置供冷、供热站;
(3)电动压缩式机组台数及单机制冷量的选择,应满足空气调节负荷变化规律及部分负荷运行的调节要求,一般不宜少于两台;当小型工程仅设一台时,应选调节性能优良的机型;
(4)选择电动压缩式机组时,其制冷剂必须符合有关环保要求,其使用年限不得超过中国禁用时间表的规定。

3.1.2 冷热源系统方案的比较
3.1.2.1 冷源比较
根据冷热源系统设计原则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拟定冷源系统方案,对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具体比较见下表:
3.1.2.2 热源比较
根据冷热源系统设计原则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拟定热源系统方案,对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具体比较见下表:
3.1.3 冷热源系统方案的确定
根据各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比较,拟选择冷水机组供冷空调系统。

由热负荷表表可知该栋办公楼的总热负荷约360kw 该计算中不包含卫生间走道楼梯间等建筑面积,冬季应将这些建筑区域进行采暖,计算热负荷结果为432kw。

这样冬季负荷较夏季冷负荷相差很大根据节能标准得知冬夏季负荷相差大的地区不宜冷热水共用一套系统。

考虑到哈尔滨地处严寒A区,全年供热时间长,热负荷较大宜采用集中供热,即非空调采暖。

3.2 空调系统的选择
3.2.1 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选择空气调节系统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特点、符合变化情况与参数要求、所在地区气象条件与能源状况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当各空气调节区
热湿负荷变化情况相似,宜采用集中控制,各空气调节区温湿度波动不超过允许范围时,可集中设置共用的全空气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需分别控制各空气调节区室内参数时,宜采用变风量或风机盘管空气调节系统,不宜采用末端再热的全空气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2)、选择的空调系统应能保证室内要求的参数,即在设计条件下和运行条件下均能保证达到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净化等要求。

(3)、综合考虑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系统应经济合理;
(4)、尽量减少一个系统内的各房间相互不利的影响;
(5)、尽量减少风管长度和风管重叠,便于施工、管理和测试。

(6)、各房间或区的设计参数值和热湿比相接近污染物相同,可以划分成一个全空气系统。

对于定风量单风道系统,还要求工作时间一致,负荷变化规律基本相同。

3.2.2 空调系统方案的比较
·全空气系统
全空气系统一般选用组合式空调器进行空气处理,室内负荷全部由处理过的空气来负担,系统处理空气量大,所担负的空调面积也较大。

因此适用于建筑空间较高,面积较大,人员较多的房间,以及房间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噪声要求较严格的空调系统。

全空气系统的主要优点为:
1)使用寿命长,
2)可以根据室外气象参数的变化和室内负荷变化实现全年多工况解能运行调节,
3)充分利用室外新风,减少与避免冷、热抵消,减少冷冻机的运行时间。

4)可以严格地控制室内温度和室内相对湿度。

5)可以有效地采取消省和隔振措施,便于管理和维修。

其主要缺点为:
1)空气比热、密度小,需空气量多,风道断面积大,输送耗能大。

2)空调设备需集中布置在机房,机房面积较大,层高较高。

3)除制冷及锅炉设备外空气处理机组和风管造价均较高。

4)送回风管系统复杂,布置困难。

5)支风管和风口较多时不易均衡调节风量,风道要求保温,影响造价。

6)全空气空调系统一个系统不宜供多个房间的空调。

因为回风系统可能造成房间之间空气交叉污染,另外调节也比较困难。

7)设备与风管的安装工作量大,周期长。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空调系统,它由风机盘管来承担全部室内负荷,单独设新风机组,向室内补充所需新风。

因此,在空调房间较多,面积较小,各房间要求单独调节,且建筑层高较高,房间温湿度要求不严格的房间,宜采用风机盘管家新风系统。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主要优点有:
1)布置灵活,可以和集中处理的新风系统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2)各空调房间互不干扰,可以独立地调节室温,并可随时根据需要开停机组,节省运行费用,灵活性大,节能效果好
3)与集中式空调相比不需回风管道,节约建筑空间
4)机组部件多为装配式、定型化、规格化程度高,便于用户选择和安装
5)只需新风空调机房,机房面积小
6)使用季节长
7)各房间之间不会互相污染
其缺点为:
1)对机组制作要求高,则维修工作量很大
2)机组剩余压头小室内气流分布受限制
3)分散布置敷设各中管线较麻烦,维修管理不方便
4)水系统复杂,易漏水
5)过滤性能差
3.3 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本次设计中的建筑主要房间为办公室,大多面积较小,且各房间互不连通,应使所选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对各个房间的独立控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选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在房间内布置吊顶的风机盘管,采用暗装的形式。

风机盘管采取侧送下回的方式。

4 新风负荷的计算
4.1 新风量的确定
空气调节系统得新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不少于人员所需的新风量,以及补偿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两项中较大值;
b.人员所需的新风量应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的要求,并根据人员的活动和工作性质以及在室内的停留时间等因素确定。

本栋建筑为办公建筑由[2]查得新风量为30(m3/h·人)
以每人每小时30 m3计算得新风负荷列于下表:
表4.1新风量确定表
汇总得各层新风量如下:
楼层1层2层3层4-6层7层8层
新风量m3/h12301620138010207201110
4.2 空调新风冷负荷的计算:
Qc.o=Mo(ho—hR)1.2 (4-1)式中Qc.o——夏季新风冷负荷,KW;
Mo——新风量,kg/s;
ho——室外空气的焓值,kJ/kg;
hR——室内空气的焓值,kJ/kg;
1.2——余量系数;
根据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0.3℃,湿球温度24.3℃,由湿空气焓湿图查得室外空气焓值ho=71.6kJ/kg,当tR=26℃,φ=60℅时,室内空气焓值hR=58.6kJ/kg,Δh=71.6-58.6=13 kJ/kg;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各层夏季空调新风冷负荷为:一层5500.516w,二层13429.8w,三层5664.8w,四至六层均为4187.1w,五层2955.62w,六层4556.52kw,总44.67 kw。

5 空气处理设备的选择
空气处理设备是将室外空气处理到室内要求状态的设备,在本设计中使用的空气处理设备有风机盘管(MCW)和新风机组。

5.1 风机盘管的选择:
5.1.1 风机盘管处理过程
图5.1
W -室外空气参数,N -室内设计参数, M -风机盘管处理室内的空气点 O -送风状态点,ε-室内热湿比,εfc -风机盘管处理的热湿比
新风处理到室内等焓点与机器露点的交点,其不承担室内冷负荷,承担一部分湿负荷。

其中热湿比: ε=
Q c
W L R M M -+ (5.1a)
总送风量: R S
Q G h h ∑=
- (5.1b)
新风量:
W
G
风机盘管的风量:
F W
G G G =- (5.1c)
对于M 点焓值的确定: 由于W S M
F L S
G h h G h h -=-
()W M
S L S F
M R F G h h h h G Q h h G ⎧
=--⎪⎪⎨
∑⎪=-⎪⎩ (5.1d)
注:以上处理过程是在不考虑管道、设备温升或其保温性能很好时的得到的近似设计计算过
程。

根据以上计算过程,可初步选取空气处理设备。

注:各房间风机盘管计算结果见附表3
5.1.2 风机盘管的选取
根据已经得出的房间冷负荷以及风量选取风机盘管型号。

本工程中使用的风机盘管如表所示:
表5.1 风机盘管型号以及数量
表5.2风机盘管性能表
注:
风机盘管机组的选择都选用了中速制冷量、中速风速,所选的盘管实际制冷量要比所需要的大很多,但可以通过调节盘管水流量,提高回水温度来调节。

风量参数表见附表3.
5.1.3 风机盘管的布置
风机盘管的布置与空调房间的使用性质和建筑形式有关,对于办公室、会议室、宿舍等一般布置在进门的过道顶棚内,采用吊顶卧式暗装的形式,采用侧送或下送上回。

风机盘管机组空调系统的新风供给方式采用由独立新风系统供给室内新风,经过处理过的新风从进风总风管通过支管送入各个房间。

单独设置的新风机组,可随室外空气状态参数的变化进行调节,保证了室内空气参数的稳定,房间新风全年都可以得到保证。

风机盘管机组的供水系统采用双水管系统,过渡季节尽量利用室外新风,关闭空调机组关闭供水。

5.2 新风机组的选择:
5.2.1 新风机组的计算:
新风机组计算方法与风机盘管计算方法基本相同。

5.2.2 新风机组的型号及布置:
此建筑地上共有八层楼,各层的空调空间均不大,且无没有专设的机房。

考虑到负荷以及新风量都较小,故在每层设一台吊装新风机组。

一楼装在走廊左侧,二至八层装在走廊右侧。

根据所负担房间的新风量与新风负荷确定新风机组的型号。

第一层新风机组负担的新风量为1230m3/h,新风冷负荷为5500.5w。

新风机组的型号为DXC1.5*4(4排)。

第二层新风机组负担的新风量为1620m3/h,新风冷负荷为13429.8w。

新风机组的型号为DXC2*4(4排)。

第三层新风机组负担的新风量为1380m3/h,新风冷负荷为5664.8w。

新风机组的型号为DXC1.5*4(4排)。

四至六层新风机组负担的新风量为1020m3/h,新风冷负荷为4187.1w,新风机组的型号为DXC1.5*4(4排)。

第七层新风机组负担的新风量为720m3/h,新风冷负荷为2955.6w。

新风机组的型号为DXC1.0*4(4排)。

第八层新风机组负担的新风量为1110m3/h,新风冷负荷为4556.52w。

新风机组的型号为DXC1.*4(4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