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真模拟】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9)+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9)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以下实验对照设置正确的是()
A.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的影响,分别给不同组小鼠注射蒸馏水和甲状腺激素溶液
B.研究低温对不同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影响,分别将植物甲的根尖和植物乙的芽尖用低温处理
C.研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在0℃、60℃、80℃、100℃条件下进行
D.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细胞核和无细胞核两部分
【答案】D
【解析】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的影响,应分别给不同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和用生理盐水配制的甲状腺激素溶液,A项错误;研究低温对不同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植物种类,所选植物的部位是无关变量,应该相同,B项错误;研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为自变量,应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但要具有一定的温度梯度,C项错误;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细胞核和无细胞核两部分,D项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对照实验设置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对照实验的设置方法、通过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是解题的关键。

2.小肠黏膜受到食物和胃酸的刺激会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能作用于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通过促胰液素的催化作用促进了胰液的分泌
C.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细胞后就被灭活
D.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细胞
【答案】C
【解析】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通过促胰液素的调节作用促进了胰液的分泌,B 错误;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细胞后就被灭活了,C正确;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是只能作用于胰腺细胞,D错误。

3.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加拿大密执根湖的一个孤岛。

该种群从1915年到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岛上驼鹿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B.驼鹿种群在1917-1921年间增长率最大
C.1930-1934年驼鹿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天敌数量增加
D.岛上驼鹿种群的K值是可以变化的
【答案】C
【解析】降低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等,A正确;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种群在1915到1930年之间数量一直在增长,其中在1917-1921年间增长率最大,B正确;1930-1934年之间,环境容纳量的改变使得数量急剧下降,C错误;岛上驼鹿种群的K值是可以变化的,D正确。

4.2017年三位美国科学家因为关于“生物钟”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发现,在夜晚Per蛋白会在果蝇体内积累,到了白天又会被分解,在该过程中,Tim 蛋白会结合到Per蛋白上并一起进入细胞核,并在那里抑制Per基因的活性,DBT 蛋白又可延迟Per蛋白的积累,因此,让Per蛋白增加和减少的周期固定在24小时左右。

下列关于“生物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激素调节类似,生物钟的形成过程也存在反馈调节
B.人体生物钟调节的神经中枢可能在下丘脑
C.Tim蛋白与Per蛋白的结合是通过肽键相连接
D.若破坏DBT蛋白基因,则可能导致果蝇的生物钟周期改变
5.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离子通道,另一种是借助离子泵的搬运。

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放;离子
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总是成正相关
B.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通道的运输速率但不会降低离子泵的运输速率
C.借助离子泵搬运离子的结果是使该离子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趋于相等
D.通过离子通道运输离子是被动运输,其运输方向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答案】D
【解析】当载体饱和时,主动运输的速率将不能再随呼吸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故A错误。

离子通道的运输和离子泵的运输都需要蛋白质,故蛋白质变性后功能发生改变,二者的运输速率都会有影响,故B错误;借助离子泵搬运离子是主动运输方式,其结果是使该离子在细胞膜内外存在浓度差,故C错误;通过离子通道运输离子是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其运输方向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故D正确。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
点睛: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运输方向为顺浓度梯度,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耗能,运输方向为顺浓度梯度,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向可逆浓度。

6.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感染的天然化学物质。

豌豆细胞中基因A决定豌豆素产生,基因B 抑制豌豆素产生。

科研人员用两个不产生豌豆素的突变纯系豌豆(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和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突变品系1、2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C.在真菌感染严重地区,A和b的基因频率会不断上升
D.杂交组合丙F2的不产生豌豆素植株中杂合子占3/13
【答案】D
【解析】杂交组合丙中,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是3:13,是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豌豆素的基因型为A_bb,其余基因型都表现为不产生豌豆素,A正确;野生型的基因型为AAbb,甲、乙实验中分别与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杂交,F2表现型表
现型都是3:1,说明F1都是有一对基因是杂合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则突变品系1、2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B正确;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感染的天然化学物质,则在真菌感染严重地区,A和b的基因频率会不断上升,C正确;杂交组合丙中,F1基因型为AaBb,F2中不产生豌豆素植株占13份,其中纯合子有3份,则不产生豌豆素植株中杂合子占10/13,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根据杂交组合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确定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进行相关的概率计算。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和苯都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把钠投入无水乙醇中,钠浮在液面上并四处游动
C.乙醛和乙酸都可以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D.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和裂化汽油都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
【解析】A.乙烯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苯不能,故A错误;B.把钠投入无水乙醇中,钠沉到液面以下,产生气泡,故B错误;C.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沉淀,乙酸也可以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和反应,故C正确;D.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以烷烃和环烷不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裂化汽油含不饱和烃,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故选C。

8.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46g乙醇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12N A
B.0.2N A个CH4分子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C.1L 1 mol·L-1NH4NO3溶液中NO3-的数目为N A
D.1mol Na与足量O2反应,产物中阴离子的数目为0.5N A
均只有1个阴离子,所以产物中阴离子的数目为0.5mol,数目为N A,故D正确;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判断,试题难度中等,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理清物质的结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是D项,解题时要注意无论是Na2O2还是Na2O均只有1个阴离子,钠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之比都是2:1。

9.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X 与Z同主族,Y 与W 同主族,且X的原子半径小于Y。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Z
B.W 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弱电解质
C.X2Y2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还原产物为X2Y
D.X、Z都能分别与Y 形成含非极性键的分子
【答案】B
【解析】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同主族,Y与W同主族,则Y与W分别位于第
二、第三周期,X的原子半径小于Y,X不可能处于第二周期,故X为H元素,Z为Na元素,X、Y、Z、
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故Y、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故Y为O元素,W为S 元素。

O2-与Na+的电子层结构相同,O2-的半径大于Na+,A错误;S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为亚硫酸,为弱电解质,B正确;当H2O2与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作用时,H2O2作还原剂,C错误;氢元素与氧元素形成H2O2或H2O ,钠元素与氧元素形成Na2O2或Na2O,H2O2中含有非极性键,而Na2O2中含有非极性键,但是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不是共价化合物,无分子,D错误;正确选项B。

点睛:过氧化钠和过氧化氢中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但是过氧化钠为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而过氧化氢为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iO2能与HF反应,因此可用HF刻蚀玻璃
B.向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制备硅酸凝胶
C.氮化硅是一种重要的结构陶瓷材料,化学式为Si3N4
D.石英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成电能
【答案】D
【解析】A.SiO2能与HF反应,因此可用HF刻蚀玻璃,A正确;B.向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制备硅酸凝胶,B正确;C.氮化硅是一种重要的结构陶瓷材料,化学式为Si3N4,C正确;D.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成电能,不是石英,D错误,答案选D。

点睛:由于胶体能和电解质发生聚沉,因此制备硅酸胶体时要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和用量,应该是:在试管中加入3~5mLNa2SiO3溶液(饱和Na2SiO3溶液按l:2或1:3的体积比用水稀释),滴入1~2滴酚酞溶液,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即可。

11.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
A.用图①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B.用图②所示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
C.图③表示可逆反应CO(g)+H 2O(g)CO2(g)+H2(g)的△H>0
D.图④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消耗负极材料的物质的量也相同
【答案】A
【解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强酸能制取弱酸,硫酸是强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水和硅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硅酸和碳酸钠,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的酸性,所以用图①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A正确;B、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成分不反应,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应采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即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故B错误;C、该反应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所以是放热反应, △H< 0故C错误;D、Al-Ag/H2SO4原电池中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
Zn-C/H2SO4形成的原电池的,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两个原电池负极上失去相同电子时, Al-Ag/H2SO4原电池中消耗2Al, Zn-C/H2SO4形成的原电池的中消耗3Zn所以两个原电池消耗负极的物质的量不同,故D错误。

本题答案A。

点睛:本题通过实验和图像考察了酸性与非金属的性质,气体密度大小判定,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和原电池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

在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时,要注意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其非金属就越强。

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本身能量高低,确定吸放热;根据原电池反应原理,抓住电子守恒进行处理。

12.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常温下,将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的电导率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
A.I表示Na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电导率的变化
B.a、b、c三点溶液的pH:b>c>a
C.将a、b两点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H3COO-)>c(OH-)>c(H+)
)
D.a点水电离出的n(H+)大于c点水电离出的n(H+
【答案】B
【解析】A、体现的是浓硫酸的脱水性,A错误;B、由于植物油密度小于水,上层液体颜色比下层液体深,因此可以说明番茄色素在植物油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B正确;C、由于NO2溶于水生成NO和硝酸,所
以石灰水不会变浑浊,C错误;D、Na2SO4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D错误,答案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在匀速上升的电梯里,一小球从电梯地板被竖直向上弹出后又落回地板,这一过程中小球没有触碰电梯天花板,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小球在空中运动的位移大小等于路程
B.小球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大于电梯的速度
C.小球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电梯的速度
D.小球在运动的中间时刻离天花板最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画出小球的运动示意图,结合路程与位移的定义比较两者的大小,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求解平均速度.
小球的初末位置和轨迹如图所示,故小球的位移小于路程,小球的位移和电梯的位移相同,运动时间相同,所以小球的平均速度和电梯的平均速度相等,ABC错误;上抛和下落过程对称,所用时间相同,故在小球在运动的中间时刻离天花板最近,D正确.
15.物块的质量m=1.0kg,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以初速度v0=10m/s开始竖直向上运动,该过程中物块速度的平方随路程x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已知g=10m/s2,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且大小恒定的阻力,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恒力F 大小为6N
B .在t =1s 时刻,物体运动开始反向
C .2秒末~3秒末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
D .在物块运动路程为13m 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130焦耳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F f mg ma +-=, 22648/8a m s =
=,即18F f N +=,解得9F f N ==,A 错误;初速度010/v m s =,故01010110
v t s s a -===,速度减小到零,即在t=1s 时刻,物体运动开始反向,之后0F f mg +->,故以后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正确C 错误;在物块运动路程为13m 过程中,先上升5m ,然后又从最高点下降8m ,即位移为3m ,在抛出点下方,所以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10330p E mgh J ∆==⨯=,D 错误.
16.NASA 的新一代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推迟到2018年发射,到时它将被放置在太阳与地球的第二朗格朗日
点L2处,飘荡在地球背对太阳后方150万公里处的太空。

其面积超过哈勃望远镜5倍,其观测能量可能是后者70倍以上,L2点处在太阳与地球连线的外侧,在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共同作用下,卫星在该点能与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视为圆周运动),且时刻保持背对太阳和地球的姿势,不受太阳的干扰而进行天文观测。

不考虑其它星球影响,下列关于工作在L2点的天文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力由太阳对它的引力充当
B .它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比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小
C .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比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小
D .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相等
【答案】D
【解析】工作在L 2点的天文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力由太阳和地球对它的引力的合力充当.故A 错误.它绕太
阳运动的周期、角速度等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角速度.由a n =ω2r ,知它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比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故B 错误,D 正确.由v=ωr 知ω相等,则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比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大,故C 错误.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万有引力的应用,要读题意,搞清卫星与地球的角速度关系,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17.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副线圈接有电动机M ,电动机线圈电阻为4Ω.原线圈接
交变电源
sinl00πt( V),电动机正常工作,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电表对电路的影响忽略不计.则
A .此交流电的频率为100Hz
B .电压表的示数为
V
C .正常工作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40W
D .若电动机由于卡住了而不转动,则电流表的示数为11A
【答案】C
【解析】该交流电的频率为1005022f Hz ωπππ===,A 错误;
原线圈输出端电压为1U =,根据1122
n U n U =可得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244V U =,即电压表的示数为44V ,B 错误;根据1221n I n I =可得副线圈中的电流为21A I =,所以正常工作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2240W P U I ==,C 正确;若电动机由于卡住了而不转动,变成线性电阻,故副线圈中的电流为2240'10A 4
M U I R ===,据1221n I n I =可得电流表示数为
1
1
'102A 5
I=⨯=,D错误.
18.2017年12月29日,中国首个快堆核电示范工程在福建霞浦开工建设。

“快堆”核反应进程依次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是同位素,其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B.和发生了衰变
C.变为发生了衰变
D.1g经过一个半衰期,原子核数目变为原来的一半
【答案】D
【解析】A、的质子数为92,质量数为238,则中子数为146,的质子数为92,质量数为239,则中子数为147,所以和是同位素,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相同,故A错误;
BC、经过1次α衰变,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发生1次β衰变,电荷数多1,质量数不变,反应过程中,质子数不变,质量数为增加1,则即不是衰变也不是衰变,故BC错误;
D、1g经过一个半衰期,原子核数目变为原来的一半,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α衰变和β衰变的实质,以及知道电荷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质量数。

19.两滑块、b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运动,并发生碰撞,碰撞前后两者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的质量为80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碰撞前滑块、b的运动方向相同
B.碰撞后滑块b的速度大小是0.75m/s
C.滑块的质量为100g
D.碰撞前后滑块、b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为1.4J
【答案】CD
【解析】试题分析:两滑块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图象的斜率求出滑块的速度,然后由动量守恒定律求出滑块b的质量。

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由v-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碰撞前滑块a、b的运动方向相反,A错误;碰撞后,滑块b的速度
,速度大小为1m/s,B错误;碰撞前,滑块a的速度;b的速度
,碰撞后a的速度为0。

两滑块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b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解得,C正确;碰撞前后滑块a、b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
为,解得,D正确。

20.如图所示,某人从同一位置O以不同的水平速度投出三枚飞镖A、B、C,最后都插在竖直墙壁上,它们与墙面的夹角分别为60°、45°、30°,图中飞镖的取向可认为是击中墙面时的速度方向,不计空气阻力。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只飞镖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一定满足
B.插在墙上的三只飞镖的反向延长线一定交于同一点
C.三只飞镖击中墙面的速度满足
D.三只飞镖击中墙面的速度一定满足
【答案】ABD
21.如图所示,两相距l的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与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相连,导轨电阻不计,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

有一质量为m的导体棒垂直于轨道且与两轨道接触良好,从ab位置获得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v的初速度向上运动,最远到达aʹbʹ的位置。

上滑的整个过程中流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q,导体棒接入电路的电阻也为R,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A.上滑过程中导体棒受到的最大安培力为
B.上滑过程中导体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为
C.上滑过程中电流做功产生的热量为
D.导体棒上滑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
【答案】AD
【解析】根据E=BLv可知,速度最大时感应电动势最大,电流和安培力也最大,所以初始时刻的安培力最大,
根据F=BIL、I=可得:F=,A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可得-W安-W f-W G=0-mv2,所以上滑过程中导体棒
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为W安=mv2-W f-W G<mv2,B错误;设上滑过程中的位移为x,根据电荷量的经验公式
可得:,解得:x=,
克服摩擦力和重力做的总功为:W=(μmgcosθ+mgsinθ)x=(μmg cosθ+mg sinθ)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产生
的焦耳热为Q=mv2−(μmg cosθ+mg sinθ) ,C错误;设初位置为零势能面,开始的机械能为mv2,末状态
的机械能为mg sinθ•x=sinθ,所以导体棒上滑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mv2−sinθ,D正确.故选AD.
点睛:对于电磁感应问题研究思路常常有两条:一条从力的角度,重点是分析安培力作用下导体棒的平衡问题,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另一条是能量,分析涉及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问题,根据动能定理、功能关
系等列方程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