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詹天佑》有感】读《跳出教育看教育》有感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进电视看教育
——读《跳出教育看教育》有感
徐维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246309)
这本书与我想象的不大一样。

我原以为跳出教育看教育说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实际上这本书只是作者听一档电视节目的读后感。

客观上说,我们的确需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因为教育受政治、经济影响很大。

我所在的学校是建国前建立的学校,最初的校训是“礼义廉耻”,这是国民党时代的烙印。

1927年,蒋介石办武岭学校,题写“礼义廉耻”校训。

1934年,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确立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地位,并重新解释为“礼是规规矩矩的态度,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清楚楚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在抗日战争时期再度改为“礼是严严整整的纪律,义是慷慷慨慨的牺牲,廉是实实在在的节约,耻是轰轰烈烈的奋斗”。

我们学校现在的校训是“景忠成人”,表达了学校的校园文化以及教学理念。

我们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为了守陵而建的学校,这里埋葬有为抗日而捐躯的上千具英烈遗憾。

学校一直铭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所以以景忠作为校训内容。

“成人”二字来源于《论语》中“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从我们学校校训的变化情况来看,就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

与不同时期社会的政治需求和育人理念有关系。

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确自己所处的时代,将教育融于到时代和国家需求中去,当前就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然,王晓春老师能够从一档财经对话节目获得灵感,继而写出读后感,实在令人钦佩。

这档节目叫《冬吴相对论》,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8年开播的一档二人财经对话节目(时髦的名称叫“脱口秀”)。

两位对话者,一位是梁冬,曾经的凤凰卫视主持人,还有一位是吴伯凡,《21世纪商业评论》的主编。

“冬吴”二字显然是指梁冬和吴伯凡,至于“相对论”,大概是“相对而坐,坐而论道”的意思。

这虽然是一个经济节目,却涉及大量关于社会和文化的新信息。

两位主持人见解新颖,妙语如珠。

其中吴伯凡先生本是学哲学的,博览群书,旁征博引,思路清晰,鞭辟入里。

王晓春老师认为这个节目值得写个听后感,于是就开始动笔,不知不觉写了118则感想,就形成了这本书。

姑且不说这本书的内容,但就是这本书的形成过程就值得我认真学习——只有长期聚焦与教育,长期保持对教育思考与研究的人才会能够从财经对话节目中
找到教育的灵感。

带着期待来看书,得到的却是不一样的内容。

《跳出教育看教育》原来是跳进电视节目看教育,让我领略了不一样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