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全员改善的内容、方法及评价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益全员改善的内容、方法及评价标准
1
全员改善目的、意义
降低成本是企业提高利润的重要途径:利润=价格-成本。

在成本的构成中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浪费。

近年开展的合理化建议、自主改善和QC小组等活动,其根本都是通过全体员工参与消除浪费的活动。

基于此将通过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逐步建立起HPS的改善体系——全员改善。

1、全员改善的目的
全员改善活动的推进,可以达到消除浪费、降低成本的目的,进而提高公司的利润。

全员改善能实现:建立一个柔性化、低成本、高品质的工厂。

2、全员改善的意义
企业长期坚持改善提案活动,可以培养员工们的问题意识和改善意识,提高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员工从细微之处着眼消除各种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让全体员工都来关注企业的发展,积极地主动发现身边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从而造就自主、积极进取的员工,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2
全员改善内容、方法及评价标准
1、全员改善的内容
改善:消除浪费的活动就是改善。

全员改善: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积极主动地提出任何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品质、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改善活动。

感悟:企业就是在每天小小的、不断的、很多改善活动中得到发展的。

(1)合理化建议:改进和完善企业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经营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方法、措施。

也就是员工积极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

为不断提升公司的经营管理出点子。

(2)自主改善:对现场反馈和查找出来的问题,自己动手或组织他人进行改善。

(3)QC小组活动: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员(6人左右)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的组成一个小团队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手法当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障碍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的目的。

2、全员改善的方法与工具
(1)成立改善推进机构
全员改善能否按计划推进与推进组织有很大的关系。

在初期,应有公司领导参与,才能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A、改善推进机构一般由三个小组组成:
① 领导组
② 工作组
③ 评价组
B、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与联系方式,便于在工作中相互及时地进行沟通。

(2)改善组织方式
A、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是整个改善活动的必备要素,同时按照工作计划一步一步的实施。

计划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①准备阶段:包括成立推进组织机构、明确职责、确定改善项目、
制定改善目标、培训教育及宣传策划等内容。

② 运行阶段:运用各种手法全面展开改善活动。

③ 评价阶段:包括现场检查指导、定期评价、成果上报、经验交流等形式。

④ 总结阶段:总结表彰、涵盖问题点整理、持续改善、明确下一步目标。

3、全员改善推进重点与步骤
(1)全员改善推进重点:
全员贯彻改善意识、成本意识
领导要参与起到表率作用
不断进行总结、交流、推广
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
持之以恒的做下去
(2)全员改善推进步骤:
改善活动推行看似比较容易,短时间内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要做到全员参与改善,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持续改善并不容易:
①第一步:公司领导支持并做好准备
利用公司大会的形式,由最高领导向全体员工表达推进改善活动的决心,向全体员工宣布实施改善的目的和必要性,同时列举一些优秀企业改善的典型案例。

②第二步:成立全员改善推进机构
建立全员改善推进小组(人员应来自多个部门),负责上下级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定期召开例会沟通意见。

③第三步:全员改善推进策划
筹划全员改善推行事宜,比如:制定推行计划、制定评价标准与激励措施等。

选择典型项目作为改善的切入点。

④第四步:宣传与培训
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培训并改善。

运用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宣传,做到人人皆知。

进行全员培训。

⑤第五步:局部实施改善
现场诊断对公司的各个现场进行诊断评论,从而掌握整体水平。

确定样板项目要考虑以下因素:具有一定代表性,选定的项目在公司应较典型突出。

考虑实施难易程度,太容易起不到一个促进鼓舞的作用;太难做不到会让大家失去信心。

影响较大、较长远的项目优先考虑。

⑥第六步:全面推进改善
让改善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逐步提高提案率、实施率:制定评价标准,评估监督与指导,进行评比。

⑦第七步:改善效果的维持管理
必须将改善标准化和制度化。

⑧第八步:持续改善、挑战新目标
随着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改善的目标也是不断变化的。

应及时进行修订。

因此改善无止境,改善活动无休止。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4、全员改善的评价
(1)改善成果的体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效率、成本、质量、交货期、安全、员工能力、企业形象等方面内容。

有效评价这些改善成果是很重要的,因此要认真把握企业管理各方面的现状,坚持对各项管理和管理指标进行长期跟进。

通过对本年度改善成果的审核,评定借以激励员工,为持续改善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改善效果做出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到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实现的难易程度,而且还要考虑项目本身的创意和正确性,考虑实现各项目的困难复杂程度和实现过程中的主观努力程度,综合进行评定。

3
全员改善推进中的问题与措施
1、各部门对改善活动的认识
目前许多改善只是停留在课题计划,员工们的参与率与日本丰田公司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人都为已取得的成绩而满足,其实任何流程、任何部门都有改进的潜力,要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己动手,马上实施。

2、改善的方法、思路和范围不够清晰
改善是要不断地消除或减少企业中存在的各种浪费:仓库库存、等待材料、设备故障、寻找工具、产品缺陷、供货不及时、中间库存、零件计数、信息输入、观察设备、搬运重物、零件运输、过剩生产。

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解决的方法。

3、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参与改善活动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在推进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给予员工自主实施的机会,对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及时肯定。

由各专业的高级专家、优秀人才组成项目评价组,有效地评价改善项目对改善人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制定出评价标准和激励政策。

定期进行评价。

4、改善经验的积累与输出
在活动中,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总结优秀的事例,推广先进的经验,促进更多的部门提升水平。

另一方面,设定更高的挑战目标,促进先进部门的持续提升。

改善的经验应从改善的方法(重点在过程,即方法是怎么得来的),通过改善事例对活动过程的体会、经验等进行总结。

同时要将成果进行输出。

5、如何保持改善而获得成果?
首先,管理层关注和承诺是根本。

员工们的参与也是必须的,改善的重点是用一种盈利的方式来减少浪费,使工作更安全和更简单。

明确改善标准,因为没有标准就没有改善,改善活动的一部分必须用来建立新标准或现时已知最好的方法。

标准不会永远不变,将成为未来改善的基准。

6、正确区分达标与改善
达标—被动式的管理思想,所谓“标”就是制定的标准和要求,达到了这些标准或要求就是达标,达到标准后,就一直等下一个标准
的出台,如果没有新的标准出台,也就没有管理提升的愿望。

改善—主动式的管理思想,改善是一种开放式的管理,追求比现状更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品质更好、交货期更短,至于如何达到的方法没有规定,需要每个人贡献出自己的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