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在饮料方面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公英在饮料方面的研究进展
江 雍,张煊煊,曹依琳,方翠莹,袁晓环,李长荣*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 要:蒲公英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饮品、保健、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各类以蒲公英为原料开发的饮品,并总结其工艺与其中重点,以期为蒲公英资源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蒲公英;饮料;资源开发
Research Progress of Dandelion in Beverages JIANG Yong, ZHANG Xuanxuan, CAO Yilin, FANG Cuiying, YUAN Xiaohuan, LI Changrong*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 Mudanjiang 157000, China)
Abstract: Dandelion is a medicinal and edible plant with high nutritional value, and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is widely used in fields such as food, beverages, health, cosmetics, etc.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reviewing various drinks developed from dandelion through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summarizing their processes and key point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andelion resources.
Keywords: dandelion; drinks; resource development
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华花郎、尿床草、婆婆丁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规定,蒲公英为菊科蒲公英属植物,分为菊科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与数种同属植物[1]。

蒲公英属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清肝明目、利湿通淋;主治痈肿疔毒、乳痈内痈、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可连根挖起,全株药用[2]。

蒲公英是一种常见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全世界有2 000多种蒲公英,我国已确定的蒲公英共有75种。

蒲公英内含多种化学活性物质,国内外学者先后从蒲公英中提取出10余种甾醇类化合物、10多种三萜类化合物、10余种倍半萜类化合物、26种酚酸类化合物[3]、20种黄酮[4],还有多种多糖、香豆素和多种脂肪酸。

多糖类物质是蒲公英中重要的活性物质之一。

蒲公英中多糖种类极为丰富,目前在蒲公英中发现的多糖类有果糖、蔗糖、菊糖等,占蒲公英干重的30%~50%。

野生蒲公英的多糖含量明显高于人工种植品种[5]。

研究发现蒲公英的药理作用涵盖抗炎、抗癌、抗肿瘤、抗氧化、抑菌等多个方面[6]。

蒲公英应用于饮料不仅有清凉消暑的效果,还能起到抑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调节生理等作用。

本文对蒲公英在饮料方面应用的文献进行总结和概括,为蒲公英资源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1 蒲公英饮料开发现状
1.1 蒲公英的营养价值
蒲公英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等。

据分析[7],每100 g蒲公英鲜品含水分84 g、碳水化合物11 g、蛋白质3.6 g、灰分3.1 g、粗纤维2.1 g、脂肪1.1 g、维生素C 47 mg、胡萝卜素7.35 mg、烟酸1.9 mg、维生素B2 0.39mg、维生素B1 0.03 mg、钾325 mg、钙216 mg、磷115 mg、钠78 mg、镁53 mg、铁12.4 mg、锰0.57 mg、铜0.45 mg、锌0.35 mg和硒14.7 μg,
基金项目:2022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S202210229016X)。

作者简介:江雍(2003—),男,苗族,贵州六盘水人,本科在读。

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工程。

通信作者:李长荣(1971—),男,黑龙江五常人,硕士,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北方天然药物资源开发。

E-mail:*********************.cn。

此外蒲公英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如还含有天门冬氨酸1 073.2 mg、甘氨酸466.0 mg、丙氨酸502.0 mg、苏氨酸709.9 mg、丝氨酸381.8 mg、谷氨酸1 073.2 mg、胧氨酸40.2 mg、精氨酸550.6 mg、脯氨酸526.5 mg、酪氨酸325.6 mg、苯丙酸498.4 mg、赖氨酸325.6 mg 和组氨酸180.9 mg,氨基酸总量可达8 143 mg/100 g,明显高于野生同类植物。

1.2 蒲公英的功效分析
蒲公英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活性物质,多糖类物质是蒲公英的重要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蒲公英植株全株。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蒲公英多糖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以及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如周亚妮等[8]通过林可霉素灌喂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菌群失调小鼠模型,采用对照实验研究蒲公英多糖类物质对溃疡性结肠炎兼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抗炎作用,研究表明,蒲公英多糖类物质可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并调整小鼠肠道内菌落结构;徐晋等[9]通过蒲公英多糖还原力实验、清除DPPH能力测定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测定证明蒲公英多糖具有抗氧化能力;李春兰等[10]通过蒲公英多糖灌喂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研究蒲公英多糖的保肝作用,研究表明,蒲公英多糖对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聂文佳等[11]研究蒲公英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时发现蒲公英多糖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刘晓燕等[12]通过系列实验证明了蒲公英多糖可显著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等。

黄酮类化合物是蒲公英中的一类重要活性物质,研究表明,蒲公英黄酮类化合物也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

王超等[13]通过蒲公英黄酮灌喂烟草烟雾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小鼠,以肺功能相关指标为标准研究蒲公英黄酮类化合物对烟草烟雾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证明,蒲公英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罗利利等[14]通过打孔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取质谱法证明了蒲公英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性;侯京玲等[15]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筛选出蒲公英的抗炎成分,再通过对照实验研究抗炎成分的抗炎效果,研究实验证明,蒲公英黄酮对炎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高浓度蒲公英黄酮抗炎效果最好。

蒲公英中还含有甾醇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及酚酸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物质,众多学者研究整合发现这些物质的功能涵盖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缓解糖尿病、保肝利胆及抗疲劳等[16-23]多种功效。

1.3 蒲公英液体饮料开发
我国饮料市场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期,茶饮类和果蔬汁类饮品消费占比日益上升。

这与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关系重大,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观念也由追求便宜实惠转变为选择健康与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对饮料的需求也由简单的解渴转向健康。

基于此观念,将具有多种功效的蒲公英开发成饮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目前,已有多位研究者对蒲公英饮料开发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峰[7]以蒲公英和菊花为原料,经清洗、粉碎、超声辅助乙醇浸取制取浓缩液,分别与柠檬酸、白砂糖、蜂蜜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3因素(柠檬酸、白砂糖、蜂蜜)3水平正交试验,对结果进行极差分析,最终确定蒲公英菊花复合饮料最佳配方为蒲公英汁80%、菊花汁20%、白砂糖4%、柠檬酸0.02%、蜂蜜2%。

按此配方制作的复合饮料色泽清亮、酸甜适中、整体呈淡黄色,同时具有蒲公英和菊花特有的清香。

熊亚琴等[24]以发芽糙米、灵芝和蒲公英为主料,以微生物发酵法制取发芽糙米灵芝发酵液,并将蒲公英洗涤、烘干、粉碎过筛、60 ℃水提取、真空过滤、浓缩、真空冷冻干燥粉碎成粉末,最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方为灵芝发酵液40%、蒲公英提取物0.35%、木糖醇4%、柠檬酸0.005%、稳定剂0.3%(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海藻酸钠按1 ∶2配制),由此配制的复合饮料口感柔和、苦味适中、液体呈清亮咖啡色,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孙阳等[25]以蒲公英和罗汉果为原料,其将蒲公英与罗汉果洗净、微波粉碎加水制备成浆,添加稳定剂(果胶0.09%、黄原胶0.04%、羧甲基纤维素钠0.2%),最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复配试验,确定最优配方为先将蒲公英浆与罗汉果液按7 ∶3配制、料液比(混合原液∶水)1 ∶60、糖20%、柠檬酸0.5%,按以上方法配制的蒲公英罗汉果复合饮料稳定性最佳、色泽清亮、无分层与沉淀,带有独特的罗汉果香与蒲公
英清香。

宁乐等[26]利用超声波提取蒲公英中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确定了蒲公英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 ∶30(g∶mL)、38 min提取3次、温度55 ℃,最佳配方为总体积60%的蒲公英多糖提取液、4%的木糖醇、2%的β-环状糊精、0.6%的柠檬酸,如此配制的饮料口感中正、甜度适宜。

贾娟等[27]以蒲公英、红枣和枸杞的浸取液为主要原料,通过混合汁调配的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方为蒲公英15%、红枣12%、枸杞7%、蔗糖7%、柠檬酸0.01%,成品色泽透亮、酸甜可口。

任芋竽等[28]将蒲公英杀青、干燥、沸水浸煮提取,经配制得蒲公英风味的饮料。

此外,乔兴等[29]以蒲公英和玉米须为原料、苏杰等[30]以柑橘和蒲公英为原料、李月影等[31]以蒲公英和燕麦为主要原料经一系列工艺处理得到风味各异的复合饮料。

以上探索研究不仅丰富了饮料种类,还开拓了蒲公英资源的开发思路,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开发方法。

蒲公英根中的多糖含量明显高于蒲公英植株其余部分,蒲公英根中基本含有蒲公英植株全株中所有化合物,具有相应的药理作用。

多名研究人员专门探索蒲公英根在饮料中的应用。

如刘珊珊等[32]以蒲公英根酶解液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配方为将蒲公英根酶解液按1∶3.5稀释,然后添加2%绵白糖、0.04%柠檬酸。

吴海婷等[33]将蒲公英根清洗粉碎,按1∶30料液比加水煎煮1.5 h制取原液,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配方为蒲公英原液40%、白砂糖8%、柠檬酸0.1%、稳定剂0.1%,饮料成品液体为清澈橙棕色,清香甘甜,含大麦茶风味。

刘珊珊等[34]将蒲公英根洗净、烘干、粉碎烘焙后,分别与苦荞、决明子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配方为40%蒲公英根颗粒、25%决明子,按以上配方配制的茶包冲泡的茶汤清亮、口感柔和。

张静等[35]通过热水浸取蒲公英根中多糖,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各成分最佳配比,最佳配方为蒲公英原液64%、蒲公英多糖3.04%、柠檬酸0.08%、甜菊,此比例配制的饮料色泽透亮、口感独特。

1.4 蒲公英固体饮料开发
固体饮料是指以糖、乳和乳制品、蛋或蛋制品、果汁或可食用植物提取物为主料,添加适量辅料或食品添加剂制成的呈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的固体制品,相比于液态饮料,固体饮料更方便携带与储存。

蒲公英资源开发,在固体饮料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

张靖晨等[36]将黑参粉碎,过筛后与水按1∶15料液比重复进行3次1 h的热浸取,而后过滤浓缩,冷冻干燥冰粉碎备用,再将蒲公英洗净,与水按料液比1 ∶10,90 ℃恒温浸取1 h,重复3次,而后过滤,浓缩,冷冻干燥粉碎备用。

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配方为14.8%的黑参提取物,9.9%的蒲公英提取物,55.6%的异麦芽酮糖,9.7%的麦芽糊精。

按以上配方制作的固体饮料稳定性好、组织状态美观、甜味与口感均适中。

2 结语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特别是植物资源。

蒲公英种类丰富,环境适应能力极强,对土壤肥力要求极低,在我国分布广泛。

以蒲公英为原料开发各类饮品的研究,为蒲公英资源开发提供了思路与灵感。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与食品观念也逐渐转为营养与健康,健康绿色食品与饮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国内已开发的蒲公英饮料类产品有蒲公英菊花、蒲公英灵芝、蒲公英罗汉果、蒲公英红枣枸杞等复合饮料,除了液体饮料产品研究外也有少量的固体饮料研究,为蒲公英资源在饮料方面的开放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2]尚志钧.新修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3]任汉书,朱文卿,郑媛媛,等.蒲公英的功能性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22,24(2):2-5.
[4]M IŁE K M,M A R C I NČÁK O VÁD,L E GÁT H J.Polyphenols content,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cytotoxicity assessment of taraxacum officinale extracts prepared through the micelle-mediated extraction method[J]. Molecules,2019,24(6):1-14.
[5]邹世辉.蒲公英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302(8):186-189.
[6]孟然,薛志忠,鲁雪林,等.蒲公英的功效成分与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9):36-43.
[7]相峰.蒲公英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产品开发[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20.
[8]周亚妮,郭耀东,刘成飞,等.蒲公英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菌群调节及抗炎作用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2,26(4):414-419.
[9]徐晋,庞倩婵,孙京格,等.蒲公英叶多糖超声波细胞粉碎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10):132-139.
[10]李春兰,赵亮.蒲公英多糖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7):33-35.
[11]聂文佳,徐帅师,张咏梅.蒲公英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7): 140-145.
[12]刘晓燕,龙凤,赵玉,等.基于PI3K/Akt/GSK-3β通路探讨蒲公英多糖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3,35(7):1135-1143.
[13]王超,陈芳,胡凯淞,等.蒲公英总黄酮对烟草烟雾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及机制[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3,44(3):257-264.
[14]罗利利,薛姑美,綦湘帆,等.蒲公英不同部位抑菌作用及代谢物差异的UPLC⁃MS/MS分析[J].核农学报,2022,36(6):1183-1192.
[15]侯京玲,周霄楠,冯沙沙,等.蒲公英不同提取物抗炎效果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17,53(3):64-66.
[16]孟然,薛志忠,鲁雪林,等.蒲公英的功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9):36-43.
[17]尹奕凡,李赫伟,陶田秀,等.基于JAK2/STA T3和JNK信号通路研究蒲公英甾醇对急性重型肝炎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23,39(8):57-61.
[18]左明顺,董志诚,左玉,等.蒲公英抗膀胱癌潜在机制的研究进展[J/OL].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2023-06-08].https:///10.13422/ki.syfjx.20231124.
[19]葛冰洁,王政,周鸿缘,等.蒲公英甾醇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20,41(9):102-105.
[20]抗晶晶,王辉.蒲公英三萜类物质的抗炎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5,34(1):37-39.
[21]潘明月,李涛,陈婉钰,等.基于HPLC法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蒲公英抗氧化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23,61(2):437-442.
[22]宋毓民.蒲公英抑菌成分的分离与鉴定[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3]林金榕,陈四保.倍半萜内酯类天然产物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23,21(6):1589-1598.
[24]熊亚琴,罗建光.灵芝发芽糙米蒲公英复合饮料研制[J].农产品加工,2023(2):5-9.
[25]孙阳,王婷婷,王淑玲,等.蒲公英罗汉果复合饮料稳定性研究[J].中国果菜,2022,42(4):16-20.
[26]宁乐,郑楠,蔡建岩,等.蒲公英多糖的提取及其饮料的研制[J].粮食与油脂,2021,34(12):86-89.
[27]贾娟,马川兰,李亚鹏,等.蒲公英枸杞红枣复合保健饮料的工艺研制[J].中国果菜,2021,41(9):37-44.
[28]任芋芋,任熠,赵兵兵,等.低糖蒲公英饮料的研制[J].人参研究,2021,33(1):37-39.
[29]乔兴,李双琦,李燮昕.正交试验优化玉米须蒲公英复合饮料配方[J].粮食与油脂,2020,33(9):60-63.
[30]苏杰,张慧敏,王瑞刚.柑橘蒲公英保健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1):115-118.
[31]李月影,王月囡,成娜娜,等.蒲公英燕麦牛奶复合保健饮料制作工艺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8(48):38-40.
[32]刘珊珊.类咖啡风味蒲公英根产品研究与开发[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8.
[33]吴海婷,张心媛,崔艳艳.类大麦茶风味蒲公英饮料的研究与开发[J].农产品加工,2019(4):20-23.
[34]刘珊珊,刘亚琼,林浩鹏,等.蒲公英根烘焙工艺优化及类咖啡风味茶包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39(19):86-92.
[35]张静,温暖,刘阳洋,等.蒲公英根多糖提取及蒲公英多糖饮料的研制[J].农产品加工,2018(1):13-17.
[36]张靖晨,刘士伟,刘胜楠,等.响应面法优化黑参蒲公英混合固体饮料配方工艺[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3,44(4):260-2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