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湖南高考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湖南高考作文
【篇一:2010年湖南高考作文导写】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2010年湖南高考作文导写
一、高考真题
“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这就是今年湖南的高考作文题。

试题如此简短,不到一行字;作文
题仅仅一个字,少得不能再少。

可以说,这是湖南自主命题以来,
也是全国各地高考命题中最简洁的一道题。

“早”是一种每个考生都
知晓的一个概念,并且是每个考生都有所体验或感悟的一个词语,
作为作文题,人人都有话说。

这也正体现了这套试题的公平性、人
文性。

此题既能培养学生赶早的情怀,也能使学生认清“早”的双重
意义。

二、素材联想
看到《早》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的是吴伯箫的《早》,作者通过
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
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看到《早》这个题目,我还想到了毛泽东的“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
首方悔读书迟”;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 和张
爱玲的“出名要趁早”;看到《早》这个题目,我还想到了当湖南人
的“敢为天下先”的霸蛮精神??
稍为搜肠刮肚,就会发现小学课本学过《早》,初中读过《早梅》,高中教材中那“杨柳岸,晓风残月” 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词句??无一不昭示着“早”。

三、写作指导
《早》这个题目,在高考考场上运用记叙文文体或许更得心应手。

写成发生在早上的一件事,只要点明时间的特征,把握住人物事件
的细节特点,有点悬念的或是曲折的情节,立意积极,无疑是切合
题意的好作文。

其实,发生在早上的学生学习生活中感人的事情并
非鲜见:上学离家之时的,上学途中偶遇的,到校之后所感的,或
是相同一景的意外发现,或是拓展开来抒写那“晚间的所见”和“早
上的新悟”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所在,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由“昨夜
雨疏风骤”到清晨的“海棠依旧”不就是很值得借鉴的构思吗?这些都
是能够写成好作文的鲜活素材和结构特征,这或许会给议论文一统
天下的高考作文带去一股温馨的晨风。

如果关注新农村建设,写以
前老一辈起早贪黑一辈子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新一代农民掌握
了科学技术,不仅穿衣吃饭不成问题,还盖了楼房,买了小车,种
田很轻松,再也不用起早贪黑了。

那立意更有高度了。

选写记叙文,不能只局限于日常生活中与“早”相关的个人琐事。


窗十年,一朝高考,写家长起早送考的细节和言行或许更能打动评
卷老师的心。

当然,写议论文也能有话可说。

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凡事赶早不赶晚”,学习生活事业都可在“早”字上有所感悟,
也可以评论身边的现象,如“早教” “早当家” “早成才”等等,当然,
这样的议论不应该只是肤浅地泛泛而议,要有联想和感悟,透过现
象看本质,有较好的见地。

还可以对社会现象甚至教育现象,如对
教育部
门一再禁止的而现实中“高中过早文理分班”现象,对“家长强求孩子
过早学习某些特长”现象,只要是有情可抒,有事能评,有的放矢,
言而有理,抓住事物的本质及对其因果进行深邃的思考辨析,当然
也是好文。

选写议论文,如何立论将成为关键。

“早”虽然是一种生活现象,但
也具有颇多的哲理性,它还是一种生活态度、行为方式、思想观念。

它的内涵将包含勤奋自励、抢占先机、超越他人等因素。

因此要写
议论文,首先要把题目抽象化,要进行深入思辨,考生的思维能力
优秀与否,很容易从这个命题中看出,而且将是决定文章高下的关键。

两相比较,写议论文的难度更大,一旦写得好,分数比写一般
记叙文的将更高。

四、下水作文(5篇)
1.早
在这三九寒天的凌晨5点,天还很黑。

“早啊!才5点。

”我向上东门桥西头的这位摊主打了个招呼。

“我四点就来了,下岗了,小孩读书要用好多钱。


我拍了两张照片,向汽车站走去。

途经解放街时,有几个环卫工人打着手电筒,“唰、唰、唰”地扫着街,“嚓、嚓、嚓”地铲着残雪,用锹把垃圾抛入装垃圾的板车中。

走到江村大道,载客搭早班车的达雅机“突、突”声从身后传来,昏
暗的车灯携带着车影从身旁闪过。

一对年纪大一点的夫妻支着板车做着大饼,忍受着凛冽的寒风。


到红绿灯转弯处,一个年青的妇女在做大饼的板车上摆着蓄电池灯。

她告诉我每天除了成本只能挣到30元左右。

走到步步高超市对面的县工行转弯处,有一个年青妇女在板车上做
大饼。

旁边一辆板车上摆着白糖和烧好的熟菜,板车旁放着一只煤
饼炉,上面放着饭甑,里面是蒸好的糯米饭。

这样拉着板车做小吃
的旌阳有好多个,她们为了减少开支,多挣些钱。

其中一些老人是
为了减少儿女负担而这样辛劳。

夜幕之下、天色大亮之前,亮着灯光的门市都是做早点小吃的。


匆去学校早读的学生越来越多。

室外的空气很新鲜,寒冷的天气要忍受。

为了孩子,为了生活,她们在劳作;为了读书,他们在奔走。

2.早
说起早,我就想起我的邻居“松林二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懵懂少年。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加上本人愚笨,高中毕业居然不会解二元一次方程!数学老师气得
挥舞着教鞭说:回家种地!回家种地!那时考不上大学(2%左右),真的只能如此。

于是,我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回到
了村里。

回到村里以后,对我影响最大的人物就是松林二爷。

松林二爷在家排行第二,加上他的辈分大,人家就这么叫他了。


个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起得早,你们还在呼呼地大睡,他就跑遍了
整个村民组。

有一年,我段黑就在一条水沟装了一个籇几,心想第
二天天亮就可以“大有收获”,泥鳅啊,鲫鱼啊什么的会有满满一籇几。

所以第二天清早,母亲就使劲喊我“起来起来!快去撩籇几!”
然而,当我睡眼朦胧地来到沟边,籇几早被人撩走了。

自然,我一
个鱼儿也没有。

我自以为起得早,且料“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第二天有人偷偷地告诉我:是松林二爷撩走了。

气得我心里痒痒的。

有一年下雪,我们都还在香甜地睡觉,就听松林二爷在外面有人大喊:“起火啦!起火啦!”我跑出去一看,原来是五保户纯爹家着火了。

于是,众人拿的拿盆,提的提的桶,很快把大火扑灭了。

于是,大家都很是认真地说:不是他起得早,恐怕人都烧死了。

有一次,
我就麻起胆子问他:“二爷,你怎么这么不要睡觉啊?”二爷回答说:“就是天上落金子,也要起得早啊!”原来,二爷起得早是为了发家
致富啊!八十年代末,我要成家立业了,就拼命地在城里寻食。


后来,我和其他村里的人一样,开始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开始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可是,松林二爷还是住在两间平房里。

进入二十一世纪,松林二爷80多岁了,他还是起得很早,还是在到
处寻食,可是,家里还是一贫如洗。

当我们村里好多人有了几十几
百万的时候,松林二爷就死了,死的时候也是在一个清早。

于是,我经常思考,起得早有什么用呢?起得早不如动动脑呀!
3.早
一个清纯的仲夏夜,明月的余辉点燃了梦里的灯,照亮了我心灵的
旅程,此时的我,如夏夜里的蝉;在苍茫的夜色中追寻“早”的痕迹,渐渐地,仲夏女神把我带到了鲁迅的面前。

“阁下有何贵干,怎么深
夜来访?”
“晚辈深夜造访实属不敬,但还是斗胆和先生论一论‘早’字”。

“好!请坐。

”.鲁迅向一个椅子指了指,“多谢先生。

”.我坐在椅子上,张目四顾,先生正在沏茶。

看到如此一番情景,我悠悠地叹了口气,没想到却被先生听到。

“年轻人,为何长叹?”
“我叹先生文思泉涌,才高八斗,却栖身如此陋室,真乃‘上天忌英才’。

”“非也,岂不闻生于忧患乎?此事暂且不论,我们且先论‘早’字,如何?” “好。

”我接过先生递过来的茶说道.。

“早,是一种好习惯。

我就曾以‘早’字作为我的座右铭。

”先生呷了一
口茶说道,“古人云:为学须及早。

又云:黑发不知勤学早。

足见古
人学习之勤,以早为志。


“我以为,古人之早乃勤奋,而非早矣。

古人早起早学,可列为勤奋
之举。

然我以为早不一定就是好的。

”.我说。

“噢,此话怎讲?”
“‘早’本是古仁人志士勤奋之举,却有人视‘早’为好,以致令人嗟伤不已。

曾有人于夏日早早摘取果实,以致青涩入口,悔恨不已;又有
农夫求实心切,揠苗助长,使半亩青苗尽枯死。

由此可见,在勤奋
求知时,以‘早’为鉴,方能逼迫自己勤学及早;而对于另一些事物,
定要能沉住气,从容不迫,方能收获一亩金黄,半天喜悦。


“言之有理,你看来对此花了一番功夫。

正如你所说,求学及早,及
勤之道;收获及早,不切实际也。

凡事当早则早,宜迟则迟,不必
万事皆求早。

好吧,时间不早了,请在陋室小憩,,如何?”
“好。

”我接受了先生的盛情。

茶杯中腾起袅袅氤氲热气,升到空中,带来满室清香,只剩下一杯
清茶和我久久的畅想.。

4.早
在我眼里,“早”与其说是一个美丽的汉字,不如说是一幅神奇的画面,一种深远的寄寓,一份智慧的启迪。

且让思绪追溯到苍茫的远古。

先人们最初写下“早”字的时候,心中一定伴随着无限的憧憬与激动。

你看,“早”上面是一个“日”字,那是诗意的朝暾,是喷薄的一轮红日;下面呢,是一个“十”字。

从文字起源上说,它所模拟、所指示
的是一个树梢形象。

红日跃上树梢,曙光照耀河山,人间迎来的一
天中最美丽的时刻:早。

久久凝视这个“早”字,心中顿时有一种莫名的温暖。

这个看似寻常
的字,隐隐约约传达着一种向往,一份力量。

早,意味着新生,意味着希望,意味着一切美好的开始。

一日之计
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所所有表示时令与季节的词语中,早晨
与春天从来都伴着诗人的浪漫歌吟。

早相对于晚、春相对于冬,它
们都是时间轮回中对旧的告别,对过去的挥手,都因为新的期待、
新的梦想,新的选择而变得美丽。

在我眼里,“早”的魅力首先在于那轮初升的太阳。

因为它的存在,“早”不再只是人生筹划中的先行一步,不再只是春江水暖式的敏感
与先知,“早”更是一种温暖的感召,一种理想与信仰的牵引,是阳
光对心情的渗透。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早行的路上,因为阳
光的笑容与鼓舞,我们充满着力量。

“早”下的那个“十”字,最初或许只是树梢的象形。

此刻,我却愿意
赋予它新的含义。

那是田畴上纵横的两条路。

阳光洒满田野,我们
如何在阡陌上行走,朝东还是往北,行走的过程充满了选择。

个人
也好,国家也罢,因为早计划,早安排,早发现,我们的行走的步
子才会更坚定,更执着,更矫键。

那是心灵的十字架。

带着原罪的心情,我们用爱来救赎。

只有爱,
才足以支撑一轮心灵的太阳。

有了人间大爱,怀着对生命的敬畏,
每个人的心中都可能升起太阳。

从爱出发,我们无须报怨向晚的黄昏,无须为深陷迟到的追悔,心中有爱,一切都还早。

早一点懂得
人生的真谛,早一点明白生命的意义,我们会变得更纯粹,更真实,更美好。

早,不只是清厚的问候,不只是惜时的自勉,它其实是我们行走的
姿势与心中的向往。

5.早
无论是汉语一声温馨的问候——“早!”,还是英语悠扬的一声“morning!”,有着太多文化差异的东西方人,却不约而同的用同一
个概念表达着同一个美好的祝愿。

是的,“早”代表着希望。

我们智慧的先民早已将希望赋予了这个早“字”。

从结构上看,“早”字从日,从十,就像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样子,历经漫漫长夜的人们是多么渴望着光明,因为有了光明也就有
了希望。

“早”意味着勤奋。

有了希望就要去实现它,毫无疑问人类就是通过
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希望,才从原始蒙昧走向现代文明的。

但同时人
们也很清楚,希望的实现离不开自己的勤奋。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
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在告诉自己也告诫我们后人,莫负春光,勤奋耕读。

于是就有了“闻鸡起舞”,苦练本领报效国家的祖逖;于是就有了将一个“早”刻在课桌上,让它向一盏灯烛一样,时刻警
醒自己发奋读书终成民族脊梁的鲁迅。

“早”凸显出智慧。

《礼记》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闪耀着
智慧之光的话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准备,有所规划,否则就不可能够取得成功。

古往今来,无数成功的军事家从不打无
准备之战,就拿一战而使天下成鼎足之势的“赤壁大战”来说,“孙刘
联合”的方针早“预”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此可以为援,而
不可图也”,至于此后的“黄盖假降”、“庞统献连环”、群英会上使
“蒋干中计”、“借东风”等等一幕幕的精彩无不是在战前做着周密的
部署,这就是“预”。

慢说战争的胜利要早“预”,对灾害的防范同样也离不开早做准备——这便是“未雨绸缪”,还是智慧的先民在指导着我们——大雨未来,先做防范,修缮房屋,加固提防,就可
以将灾难降低到最低程度。

大家应该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5月12
日汶川大地震中不知有多少学校校毁人亡,而有一所学校的校长因
为多年坚持在学生中大搞应急疏散演练,结果同样是面临巨大的突
发灾难,他的学校却创造了“0”伤亡的奇迹。

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因为“预”得不够,不
科学,结果带来了资源和环境的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国家的持续发展。

现在我们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这里面实际上就包含了
对发展的科学规划的问题,熟话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让我们从
“早”字上得到积极的启示,吸取先民的智慧,以科学的态度和勤奋
的精神,经营好我们自己的人生,也经营好我们自己的国家。

6.早
早者,晨也。

天将破晓谓之早,时间靠前、时间在先皆称为早。

立足于早才能争取主动。

凡事皆宜早,唯有早方能赢得主动,只有
早才能占据先机。

这也就是平时我们经常能听到,早安排,早部署,早动员,早行动,早到位,早落实。

如果不能及早、赶早、尽早,
那就容易造成被动,一步落后,导致步步落后。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要时时早,要事事早,要做“东风第一枝”!
立足于早才能获得成功。

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这是千百年来流传下
来的经典古训,如今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它告诉我们,勤奋就有机会,勤奋就有出路;快别人一步,步步先于别人。

我曾读过这样一则寓言,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有只狮子不停地奔跑,但是前方却没有猎物。

有人问它为什么要奔跑,狮子说:“我只
有跑得比猎物快,才能获得食物。

”同样,一只羚羊也在独自奔跑。

有人问它为什么奔跑,羚羊说:“我只有跑得比其他羚羊快才能不被
吃掉。

”寓言虽短却非常生动地向我们阐明:不论你是强者还是弱者,只有早行一步,不断地努力,超越他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唯有比别人更早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增广贤文》告诫我们:莫
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在你认为还早的时候,说不定别人已经走
在前面了,所以超前思维,超前行动在任何时候都不过迟。

骐骥一
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千里。

只要我们早动手、早打算,不为
一时之成功冲昏头脑,扎扎实实夯实我们的基础、冷静清醒的看准
我们的方向,那么才能比别人更有希望获得成功,收获的成果才能
更加丰硕!
7.早早源于“蚤”。

蚤者,象形字也。

从结构上看,“蚤”字是一条虫撑着一个有食的肚子。

旧谚曰早起的虫儿有食吃,曾经一名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早起
的虫儿被鸟吃”,完全违背了老师出题时“勤能生金”的初衷,遭到老
师羞辱,那个孩子叫郑渊洁。

根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虫
儿早起,鸟儿不也得早起,虫儿受害,但郑渊洁是受益匪浅的!
古人常警醒我们,人生如白驹过隙,是电光石火。

光阴不甚多,吾
辈当以勤自勉。

先师们的教诲自然不错,可事物难道只在错对之间么?
在一个太阳收敛,天空也没有眼泪的日子里,唯有那凉风吹得衣襟
微摆,找个草地躺下,动作柔和而连贯,不免双目对着蓝天。

那一刻,花儿摇曳着风姿,笑意从丛中蔓延出来,却又揉碎在蓝天的梦
幻里,刹那间便随着天间的白云溜走,从指尖滑过,不可强留,难
以把握。

在六月的考场中,这是最遭人鄙夷的幻想。

大好的青春应
在革命的火炉里燃烧,任何一个青年都应循着普罗米修斯的脚步,
放出光来,刺得人眼疼不说,给趋暖的世界再添个热源,难道还嫌
图瓦卢被淹得不够快么?在这人生的岔道口,持着蓝天白云幻想无
益于举子的判
【篇二:2010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2010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题目】
请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考题解读】
此题平实却出人意料,立意空间较广,容易入题,但拓展方面需见功夫。

从答题效果来看,本题平均得分41.76分。

佳作比去年多,偏题作文比
前几年明显减少;记叙文或叙事散文明显增加,偏于议论的写作现象得
以缓解。

与现实的关联度有所增加, “平实地向现实延伸”是一个很好的、值得关注的导向。

什么是“早”,“早”的内涵是什么?考生很容易想到“早”的第一个含义
是“太阳出来的时候”,稍难想到的是“时间靠前,在一个时间之前”。


个题目属“单词型”题目,含义丰富、外延广,要想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需采用短语法和造句法把题目的外延缩小。

如:短语类型,“早晨”“早
上的阳光”“早晚的事”“早间新闻”“趁早”“早安”“赶早”等等;句子类
型,“出名要趁早”“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上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做任
何事情都要早一点”“早一点是一种生活态度”“早一点做好准备”“道
一声:早”“早一点长大”等等,这样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中心思想
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自身掌握的素材和自己最想说的话确定
下来。

【标杆作文一】(一类文上)
内容25 表达25
发展10 总分60

湖南一考生
谁不期待喷薄欲出的朝阳?
谁不渴盼“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
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
此亦似人,此亦如国。

早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条件,是一个社会繁荣昌盛的保证。

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荷兰“海上马车夫”的美誉;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胜景。

试想,若没有当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做出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只怕中国只能在“文革”的阴影下踟蹰不前,哪里会有当前的恢宏气势?
同样,一个国家没有早的眼光,只能落后于世界潮流。

失去了早,就如
同明清时期中华文明无奈的式微;失去了早,就如同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联的土崩瓦解。

早是心中不落的太阳,早是心中不倒的信仰。

有了早的激励,又何必再发“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音?有了早的激励,又何必再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哀曲?用早激励自我,用早装点梦想,终会迎来春暖花开的灿烂,终会领略江河源头的胜景奇观。

【点评】
本文在内容上由人生说到国家,紧扣“要有早的意识、要早行动”的观点,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举例、引用、正反等)加以申说,文气贯通。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语言尽管略显花哨,但整体而言与内
容的表达相谐,瑕不掩瑜。

【标杆作文二】(一类文中)
内容23 表达23
发展10 总分56

湖南一考生
微风拂过,带来一阵清香,朋友,如果时间还早,我愿意用小瓶把那丝清香收集起来给你留作纪念,可惜,我们已面对分别;小鸟在枝头叽叽叫着,伙伴,如果岁月还早,我愿意与你和着那清脆声音,可惜,我们已长大;安静的考场,空白的试卷已被我填满奋斗,老师,如果毕业还早,我愿再仔
细聆听您的每一句教诲,可惜,明日我将踏进另一片天空下。

“时间还早呢!”这样的语言我已无力再说起,从踏入高中起,这句话便成了我的口头禅。

开始闷热的五月丝毫给不了我压迫感,每天依旧快乐地倒数着日子,直至那一天。

“某某是我的好朋友,整个高中形影不离,她好像已成了我的空气,不能失去。

”“我不读了,你知道的,成绩不好,去读技校好了,家里决定的。

”这个消息如同玩具松了发条一般在
我脑中转不过来。

“不来上课了。

”你接着说,脸上写满了释然。

拥抱了一下,你就走了。

我知道,其实你不舍。

可是,朋友,现在我才明白,时间已不早,我们已面对离别。

如果可以,我不愿后知后觉。

岁月已不早,爬树或在小溪中打水仗的岁月已流失。

亲爱的伙伴们, 你们在哪里,是否在那棵茂密的梧桐树下聆听那时的欢声笑语,是否在澄清的小溪边寻找那些小小的脚印,是否在开满花朵的山坡上细闻残留的芬芳?那日遇到你,我已认不出,你叫出了我的名字,尴尬布满了你我的脸,却又一起大笑。

恍然明白,岁月已不早,你我已长大。

亲爱的老师,直到几天前,我才明白,毕业已在眼前,如果毕业还早,我愿再仔细聆听您的每字每句,我愿再次送上几束鲜花表达对您的敬意,我愿再认真写您布置的作业。

可惜,时间已不早,我只能这样诉说着对您的谢意。

窗外的青松随风摇曳,像是在诵读一首关于时间的诗;花香还在飘散,像是在轻唱一曲关于离别的歌,亲爱的老师、朋友,时间已不早,我己准备翱翔自由的蓝天。

【点评】
文章在“早”这一特定情境下,抒发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感叹,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主体部分详写三个场景,首尾呼应,结构意识强,突出了中心,情感浓郁,感染力强。

但有些表达不是很清晰。

【标杆作文三】(一类文下)
内容20 表达23
发展10 总分53

湖南一考生
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圣贤还是现代教育家都推崇“早”。

“早”似乎笃定是一个褒义词。

《劝学》与三字经都劝诫我们早上学;三味书屋的书桌上刻的“早”字也在警醒着学生们早早到校。

老师们对到校早的学生赞扬有加。

但“早”真有那么好吗?我看未必。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句话。

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所以,一些牙都没长齐的小孩子叽里呱啦说出一大堆外语的现象也越来越平常了。

但是,一些专家经过科学论证对此热潮做出回应:“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方法并不科学。

儿童的大脑发育尚不完全,让他们接受超越年龄的教育是不符合规律的,这种不遵循客观规律的做法必定引发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