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情若是长久时,⼜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长久时,⼜岂在朝朝暮暮。
[译⽂] 只要彼此间永远相亲相爱,⼜何必早早晚晚不离⾝
旁。
[出典] 北宋秦观《鹊桥仙》
注:
1、《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风⽟露⼀相逢,便胜却、⼈间⽆数。
柔情似⽔,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
2、【注释】
①鹊桥仙:农历七⽉七⽇夜,⽜郎织⼥渡过鹊桥相会,是民
间⼴为流传的爱情故事。
此调有两体,五⼗六字者始⾃欧阳
修,因其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取以为名;⼋⼗⼋字者始
于柳永。
此调多咏七⼣。
②纤云弄巧:纤细的云彩变幻出许多美丽的花样来。
这句写
织⼥劳动的情形。
传说织⼥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
缎。
③飞星传恨:飞奔的牵⽜星流露出(久别的)怨恨。
作者想
象被银河阻隔的⽜郎、织⼥⼆星,闪现出离愁别恨的样⼦。
银
汉:银河。
迢迢:遥远貌。
暗度:指⽜郎织⼥深夜过桥幽会。
④⾦风:秋风。
秋,在五⾏中属⾦。
⽟露:晶莹如⽟的露
珠,指秋露。
⑤佳期:指情侣的会⾯。
忍顾:不忍⼼回头看。
⑥朝朝暮暮:⽇⽇夜夜。
这⾥指⽇夜相聚。
3、【译⽂】1:
彩云显露着⾃⼰的乖巧,流星传递着⽜⼥的愁恨。
纵然那迢迢银河宽⼜阔,鹊桥上⽜郎织⼥喜相逢。
团圆在⾦风习习霜降⽇,胜过了⼈间多少凡俗情。
莫说这含情脉脉似流⽔,莫遗憾美好时光恍如梦。
莫感慨⽜郎织⼥七⼣会,莫悲伤⼈⽣长恨⽔长东。
只要是真情久长⼼相印,⼜何必朝⼣相聚度此⽣。
译⽂2:
朵朵的彩云编织出绚丽优美的图案,遥遥相对的⽜郎织⼥在暗暗传递着离怨。
银河啊,尽管你迢迢万⾥⽆边⽆沿,今夜,他们也要踏着鹊桥在你河边会⾯。
乘着秋风,踩着⽩露,哪怕只有这⼀次的相逢啊,就胜过那⼈间的千遍万遍。
幸福的相会情深意长,甜蜜的佳期竟像⼀场梦幻,这喜鹊搭成的长桥多么遥远啊,怎能忍⼼回顾。
只要彼此间永远相亲相爱,就胜过那朝朝欢会,夜夜相伴。
4、秦观之词得《花间》、《尊前》遗韵,兼柳永、苏轼之胜,⾃出清新⼀格。
内容多主情致,并将⾝世之感打并⼊艳情。
词境幽怨凄迷,极富感伤情调,堪称婉约词宗师。
秦观⽣平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和⼭抹微云,天连衰草,画⾓声断谯门。
5、 这是⼀⾸咏七⼣的节序词,起句展⽰七⼣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间“乞巧”的主题及“⽜郎、织⼥”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凄美。
借⽜郎织⼥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
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郎、织⼥的爱情模式的特点,⼜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度凝练的名⾔佳句。
这⾸词因⽽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炉,叙写牵⽜、织⼥⼆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回
肠,感⼈肺腑。
词⼀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出织⼥的⼿艺何其精巧绝伦。
可是,这样美好的⼈⼉,却不能与⾃⼰⼼爱的⼈共同过美好的⽣活。
“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九⾸》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盈盈⼀⽔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间”,近咫尺,似乎连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
这⾥,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相距之遥远。
这样⼀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
迢迢银河⽔,把两个相爱的⼈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字既点“七⼣”题意,同时紧扣⼀个“恨”字,他们踽踽宵⾏,千⾥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彩的议论赞叹道:“⾦风⽟露⼀相逢,便胜却⼈间⽆数!”⼀对久别的情侣⾦风⽟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刻,就抵得上⼈间千遍万遍的相会。
词⼈热情歌颂了⼀种理想的圣洁⽽永恒的爱情。
“⾦风⽟露”⽤李商隐《⾟未七⼣》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风⽟露时。
”⽤以描写七⼣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风⽟露、冰清⽟洁的背景之下,显⽰出这种爱情的⾼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声的流⽔,是那样的温柔缠绵。
“柔情似⽔”,“似⽔”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分⾃然。
⼀⼣佳期竟然象梦幻⼀般倏然⽽逝,才相见⼜分离,怎不令⼈⼼碎!“佳期如梦”,除⾔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情。
“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成了和爱⼈分别的归路。
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限惜别之情,含有⽆限⾟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鹊桥⾔别,恋恋之情,已⾄于极。
词笔⾄此忽⼜空际转⾝,爆发出⾼亢的⾳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岂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
爱,即使终年天各⼀⽅,也⽐朝⼣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这两句感情⾊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
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分难能可贵的。
这⾸词的议论,⾃由流畅,通俗易懂,却⼜显得婉约蕴藉,余味⽆穷。
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就全篇⽽⾔,这⾸写神话故事的词,句句是天上,句句写双星,⽽⼜句句写⼈间,句句写⼈情,天⼈合⼀,成为千古抒情绝唱。
其抒情,悲哀中有欢乐,欢乐中有悲哀,悲欢离合,起伏跌宕。
词中有写景,有抒情,有议论,虚实兼顾,融情、景、理于⼀炉。
有趣的是,婉约词家在写作上常以议论为病,⽽今作为婉约派⼤师的秦少游,直接在这篇名作中抒发了议论:“⾦风⽟露⼀相逢,便胜却⼈间⽆数”,“两情若是长久时,⼜岂在朝朝暮暮”。
这些⾃由流畅的句⼦,近于散⽂,却更显得婉约蕴藉,余味盎然。
这说明议论运⽤得好,也能赢得极好的艺术效果的。
“两情若是”⼆句对⽜郎织⼥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死不渝,⼜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在他的精⼼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花,从⽽使所有平庸的⾔情之作黯然失⾊。
这⾸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体。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写得⾃然流畅⽽⼜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6、这是⼀⾸咏题之作,它紧紧围绕着⽜郎织⼥的神话传说,创造出⼀个美丽动⼈的艺术境界,表现出被迫分居两地的⽜郎、织⼥真诚不渝的爱情,并以丰富的想象,形象地反映出⽜郎织⼥悲欢离合的复杂⼼情。
同时也体现出秦观理想的恋爱
观,这在当时如同空⾕⾜⾳。
相传织⼥织造云锦,是纺织能⼿。
民间风俗,七⼣之夜,⼥孩⼦们陈设⽠果向织⼥乞巧。
“纤云弄巧”就从这⼀点⼊⼿:那散布于天际的轻盈多姿的彩云,映着落⽇的余辉,仿佛是织⼥⽤灵巧的双⼿编织出来的优美的图案。
将初秋的彩云与织⼥的巧⼿联系起来,马上进⼊⼀种特定的情景,这也为⽜郎、织⼥的七⼣相会布置了⼀个美丽的背景。
“飞星传恨”写⽜郎。
牵⽜星在夏末秋初之际光彩特别明亮,与织⼥星的距离也最近,故有渡河相会之说。
“飞”字极写⽜郎赴约的迫切情景。
在古⼈看来,只有“飞”才能解决巨⼤空间距离所造成的困难。
此外,星在飞动,似乎就能传递⼀些信息,牵涉到⽜郎、织⼥这特定的对象,所传递的就只能是离别的愁恨,其中包含着对破坏美满爱情婚姻的顽固势⼒的愤恨情绪。
所以,“恨”字也是照应写双⽅。
开篇极其⼯整的对偶句,将时令、环境、乃⾄⼈物的神情风貌都⽣动地传达出来。
⾄此出现“银汉迢迢暗渡”⼀句,可喜可贵。
“迢迢”,形容河⾯辽阔和双星间隔之遥远,相见之不易,也表现出他们愈急于相见、愈觉得长途漫漫的⼼情。
《古诗⼗九⾸》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正好从秦观词相反的⾓度去表现⽜郎织⼥的爱情,却有异曲同⼯之妙。
“迢迢”,同时还可以形容⽜郎织⼥相思的迢递久远。
七⼣相会⼀年⼀度,来之确实不易,他们不仅要忍受漫长时间的离别相思的痛苦折磨,⽽且还要克服“银汉”这⼀⼴袤空间所带来的困难。
词⼈正抒写着迢迢不断的、如银河秋⽔⼀样的离愁别恨之时,在关键处妙笔突然⼀转,滔滔不绝的恨波⾥翻起了欢乐的浪花。
久别固然可恨,但在这“⾦风⽟露”的⼤好秋季⾥,佳侣重逢,就珍贵异常。
那岂是⼀些凡夫俗⼦之酒⾁追逐、寻欢作乐所能⽐拟万⼀?初恋者的甜⾔蜜语、⼭盟海誓并不可信,他们或者仅仅迷恋于对⽅的外貌,或者是初尝禁果之时⼼醉神迷的胡⾔乱语。
只有这种宁静下来的深沉反思,才是真正动⼈⼼魄的。
结尾两句是对⽜郎织⼥爱情的评价,是秦观爱情观的表达,使⼈⽿⽬⼀新。
这⾥,借⾼爽的秋风与纯⽩的露⽔来烘托⽜郎织⼥⾼尚纯洁的爱情,以及他们坚贞的品格。
世⼈认为⽜郎织⼥会少离多,枉为仙⼈,还不如⼈间男⼥朝⼣相守。
秦观不以为然,他认为⽜郎织⼥既然有坚贞的爱情,在此秋风⽩露的夜晚相逢⼀次,⾃然要胜过⼈间那许多没有爱情⽽⽣活在⼀起的男⼥。
在两性观念
中,秦观将爱情推为⾸位,这在只知道门当户对、光宗耀祖婚姻观念盛⾏的古代有着振聋发聩的作⽤。
宋代恋情词虽多,⽆⾮是欢场的及时⾏乐,是“⼈欲”的横⾏,象这样的爱情观念的表达实属罕见。
下⽚承此,对相会时的柔情蜜意展开描写。
⾸三句写相会时的爱恋以及疑真疑假、似梦似幻的感觉,惟恐⼀年⼀度的短暂相会转瞬即逝等复杂情感。
⽜郎织⼥的温柔恋情似银河⽔波⼀样清洁荡漾,源远流长。
美好的相会⼜象梦境⼀样迷离。
分别太久,见⾯时就有了“乍见翻疑梦”的感觉。
何况,相聚短暂,⼀刻千⾦,更有好梦不长的忧虑。
所以,他们怎么忍⼼回头去看鹊桥上的归路呢?不忍⼼看,就更不忍⼼⾛了。
⼀个“忍”字,千回百转,⽆限⾟酸,把难舍难分的情景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见⾯时恨不得飞渡银河,分⼿时不忍回顾归路,两相形成强烈的对⽐。
恋恋不舍之情⾄此达到⾼潮,离⼈的情感似乎⼜要坠⼊痛苦的深渊。
然⽽,词⼈笔锋再次陡然转变,迸发出全词最⾼亢的⾳符:“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事实确实如此。
⼈情易变,⼈寿有限,⼈间男⼥即使朝暮相处,不免也有离异以⾄长别之事发⽣。
天上双星尽管⼀年只有⼀度相会,但他们情⾼意真,天长地久,年年重逢,永⽆尽期。
这是何等的幸福!写仙侣离别之苦并⽆特别之处,关键是这峰回路转的⼀笔,才是“化臭腐为神奇”的绝妙佳境。
⾼亢的声响使全词为之⼀振。
⽽且,它与上⽚绚丽的环境⽓氛、下⽚柔情似⽔的爱恋结合得如此完美和谐。
有了这两句,词⼈超凡脱俗的爱情观更加⼤放异彩。
“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是相互的期望,也是相互的誓⾔,更是彼此强⾃的排遣和⽆可奈何的安慰。
其中交织着种种欢乐和悲哀,只觉得意味深长,咀嚼不尽。
这⾸词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是作者在有限的短篇内,⼏乎把有关⽜郎、织⼥的神话传说全部集中起来,并根据主题的需要把它们巧妙地组成和谐统⼀的画⾯,构成优美动⼈的意境。
如“纤云弄巧”、“银汉迢迢暗渡”、“⾦风⽟露”、“鹊桥归路”等,这些词句,不仅有⼒地提⽰出词的主题,⽽且还增强了词的神话⾊彩与感⼈的艺术魅⼒。
另⼀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便是直接的抒情,并因此⽽展现出⼀种崇⾼的精神境界。
7、⾃魏晋以来,以七⼣为题材的诗歌并不少见,但⼀般旧作均为⽜郎、织⼥⼀年相会⼀次⽽深表惋惜。
秦观这⾸词却不落常套,别具⼀格。
它既写出了长期分隔后偶⼀相会时的期待与欢乐,同时⼜寄寓了作者的进步恋爱观。
千百年后,这种进步的恋爱观与婚姻观,也仍有⼀定的道德价值与美学意义。
这⾸词之所以⼴泛流传,与此密切相关。
8、“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两个对句点出了织⼥去会⽜郎当时的情景。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纤云”“飞星”是相会的景物描写。
这种描写不仅写出了秋天七⼣的澄净明远,点明节令,为织⼥相会构出⼤⾃然的⼴阔背景,⽽且烘托出相会时的特定氛围,特定情境。
传说中,天上的绮丽变幻的云彩,是出⾃织⼥勤劳灵巧之⼿⽽成。
“纤云弄巧”表现织⼥织锦之精巧。
⼀
个“弄”字,拟⼈化⼿法,点出了那满天的瑰丽的云霞也颇通⼈性,为⼥主⼈的⼀年⼀度的相会,感到⾼兴。
“飞星传
恨”,“传”,同样暗⽰了“星”的善解⼈意,说明连那穿梭太空的流星此时也在⽜郎织⼥中间不断奔波,传递着缠绵情思,做起了信使的⾓⾊。
它们也被⽜郎织⼥的坚贞爱情所感动。
“银汉迢迢暗渡”描绘了织⼥渡过迢迢银河要与朝思暮想的丈夫聚会了。
“暗”字,⼀是点出会于七⼣,夜晚渡河;⼆是描绘相会⽆声⽆息,⼈间难以察觉。
民间有⼀说法,说⼈们只有在密密的葡萄架下,屏息静思,才会聆听到七⼣相会的悄悄话。
⼀年⼀度,暗渡迢迢银河,迢迢的不仅是银河的宽阔⽆边,⽽且暗指别离⼀年的相思,如银河⽔之绵绵⽆边。
到此诗⼈笔锋⼀转,没有顺势描写相会的具体情景,⽽是不落俗套地来⼀句议论,议论中含有深沉的抒情:“⾦风⽟露⼀相逢,便胜却、⼈间⽆数。
”“⾦”“⽟”暗⽰了相逢的可贵。
连相逢时候的“风”都如“⾦”,“露”都如“⽟”,可见聚会的宝贵难得。
那是熬过⼀年365⽇才赢得的⼀⼣短暂⼩聚,但就是这短暂的聚⾸,恰恰⽐⼈世⽆数凡夫俗⼦的庸俗爱情伟⼤得多,由此可见他们爱情的弥⾜珍贵。
“柔情似⽔,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表现了相逢时的情景。
满腔的相思化为相逢的⼉⼥柔情,像迢迢的银汉⽔绵邈深长。
⽔虽然阻隔了两⼈使各居⼀⽅,只能遥相对望,但情如 “抽
⼑断⽔⽔更流”,永⽆断绝歇息时。
“佳期如梦”,⽜郎织⼥沉浸于相会的美妙时光⾥,幸福的突然来临让他们如在梦中,何况他们在⽇⽇的翘⾸遥望中,不都常在夜夜的梦中重温上次相逢和想像下次相逢的快乐吗?如今,⾝在何处,相逢是梦中的虚幻,还是现实中的真实?这也从侧⾯映衬出⽜郎织⼥的不渝情感和深切怀念。
“⽔”“梦”,既实⼜虚,给七⼣会蒙上旖旎神秘的⾊彩,让读者为之遐思神往。
“忍顾鹊桥归路”,天近拂晓,分⼿的时候⼜快来临。
“忍顾”实乃不忍回顾之意,相逢太短暂,意犹未尽,不舍分离。
⼀“忍”字蕴含内⼼多少细腻、⽭盾的情感:酸楚、孤寂、缱绻、留恋。
但还是要分离,⼜开始漫漫的望眼欲穿。
“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句画龙点睛之笔,把整阙词的主旨格调拔⾼到⼀个新的层次,于婉约情思中现豪迈⽓⾻。
正是这句体现了词⼈的爱情观:何必感伤别离的愁绪,何必在乎⾮得朝共暮处的长相厮守,只要两情⼼⼼相印,天长地久。
这样的爱情才是⼈间⾄情、⾄爱,更为感天动地。
这种独具丰采的构思,别出⼼裁的意境,给读者以旷达⾼亢的⼼灵启迪和回味绵长的情感回荡。
因此这句爱情名⾔,流传千古,呈现出历史弥新的艺术魅⼒。
通观《鹊桥仙》,不仅是代表秦观艺术风格的名作,更是爱情诗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字眼传神,⽴意不凡,虚实相间,叙议结合,情景交融,真可谓⼀曲脍炙⼈⼝之绝唱。
⼼笺⼩字 . 凤栖梧的博客
9、“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升华到了⼀个哲理的⾼度。
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真挚地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尽期的爱,永恒的爱;⽽⼈间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离,也终有⽣离死别之⽇,以此永恒的爱与⼈间有尽期的爱相⽐,岂⾮“胜却⽆数”吗?这就是短暂和永恒的辨证法。
——情致理趣。
秦观这两句词揭⽰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也⽐朝⼣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这两句感情⾊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
从⽽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
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分难能可贵的。
这⾸词的议论,⾃由流畅,通俗易懂,却⼜显得婉约蕴藉,余味⽆穷。
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10、本词“纤云弄巧”虽承袭传统题材,但却能突破写离情别恨的樊篱,⾃⽴机杼,别出新意。
“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两句,即使在今天亦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彩,较之⼈都说有情⼈终成眷属,为什么银河岸隔断双星之旧调,本句确实起到翻旧题出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轻薄的缕缕云丝,在织⼥的巧⼿中织出各种巧妙的花样。
绵绵的离愁,只有通过⽜郎织⼥⼆星光芒的闪烁来传递。
“银汉”指天河。
“暗度”指暗中度过。
漫漫的远⾏,迢迢不尽有如天河之⽔。
然⽽“⾦风⽟露⼀相逢,便胜却⼈间⽆数。
”声情突转,
由“悲”(传恨)转“喜”(⼀相逢),恨海中涌起⼀朵欢乐的浪花,令⼈⼼醉。
“⾦风”句典⾃李商隐《⾟未七⼣》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叫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风⾬露时。
”
下阕⾸三句波澜⼜起,⽜郎织⼥鹊桥相会,情意绵绵,互倾别后相思之苦,正当他们沉浸在相逢的喜悦之中时,却⼜不得不“忍顾鹊桥归路”。
欢娱苦短,归期⼜⾄。
“忍”安道尽⽆限的惆怅。
喜鹊即将远飞,归去就此断绝,万般⽆奈之下不忍⼼回头看那⾃⼰踽踽独⾏⾝影。
按事态发展,接下去⾃然就是“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柳永《⾬霖铃》)⼼态⾃然就是“不如向帘⼉底下,听⼈笑语”(李清照《永遇乐》)。
然⽽我们的词⼈却独创新意,于⼭重⽔复之中突现柳暗花明的境地------
“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真乃⼤家神来之笔。
跳出俗套,⽴意⾼远,幸福之感由是⽽⽣。
这⾥已不银河隔断
双星的遗憾,⽽代之地⽼天荒,真情永驻。
虽只有⼀年⼀度的鹊桥相会,却“胜却⼈间⽆数”的“朝朝暮暮”。
⽆限的悲恨之中孕育着⽆⽐的欢乐。
这种欢乐是“七⽉七⽇长⽣殿,夜半⽆⼈私语时;在天愿作⽐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居易《长恨歌》)是那种朝朝暮暮欢娱,天上⼈间永不离分式的爱情永远⽆法达到的境界。
11、“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议论性的句⼦与全词抒情的风格似不相合,但这⾥的议论浸满了词⼈的深情,且与前⾯的写景、叙事、抒情融合得⾮常紧密,因此,这充满哲理的议论性的词句也就具有强烈的抒情⾊彩,使全词升华到⼀个崇⾼的精神境界,也提⾼了词体的品格。
并且在写法上词⼈把写景、叙事、抒情、议理融为⼀体。
更主要的是词⼈写出了⼆⼈的短暂与永恒,更侧重写爱情的永恒。
⽜郎与织⼥每年只能相会⼀次,真可谓太短了,但只要两情久长,爱到永远,那⽆数个短暂相见,当然会远远超过“⼈间⽆数”。
这⾥的关键在于两情久长这种⾼尚纯贞的爱,这就是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
词⼈正是抓住了⽜郎织⼥这个传说中永恒的爱的主题,⼀扫低沉悲愤的愁怨之⽓,将朝⼣相处的世俗爱情观升华到⼀种极为崇⾼的精神境界。
“多情⾃古伤离别”,固然是⼈之常情,⽽秦观末两句却揭⽰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忠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也⽐彼此朝⼣相伴的庸俗情趣要可贵得多。
这⼀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在他的精⼼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花。
这就是历久传诵不衰的绝唱之所在。
12、“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道出了⾃⼰所追求的爱情境界。
是啊,只要对爱情忠贞不渝,⼜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之欢呢?当你独处逆境时,想到远⽅有⼀颗坚贞的⼼始终以同样的频率伴随着⾃⼰的⼼跳动时,不也是⼀种幸福吗?从写景上来说,那做弄着各种巧妙姿态的纤云,那迷茫闪烁的点点星光,那空蒙茫远的迢迢天河,共同融成⼀⽚朦胧空灵的动⼈境界。
再从抒情上看,那恍如梦寐的两情遇合与分
离,是夫妻之情?是恋⼈之思?还是朋友之谊?看来这不必去考证,也不必去坐实,他朦朦胧胧地写来,我们何妨朦朦胧胧地去读,只知道他写出了⼈世间⼀种最美的,最值得珍视的情感就够了。
总之,这⾥由景到情,都呈现出⼀种朦胧空灵的美,同时,也有⼀种坚贞执着的美。
这种表达爱情深沉执着的境界的作品,在秦观词中还有不少,如《丑奴⼉》:“露滴轻寒,⾬打芙蓉泪不⼲。
”“佳期⼈别后⾳尘悄,瘦尽难拼。
”表达了对意中⼈深情执着地思念之情,其意境也是很美的。
诚然,秦观的词与同时代的苏轼的词相⽐,题材内容是单薄了⼀些,情调、意境也不如苏词的豪迈、壮阔,但是他作为婉约派的集⼤成者,由他与他同时代的其他词⼈固定下来的这种婉约词风⼀直是我们⽂学百花园⾥的⼀朵奇葩,⽽且将永远与⼈类情感中的真、善、美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