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诊治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诊治体会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提高,腹部手术的病例日趋增多。

腹部手术后
胃瘫的病例亦在增加,胃瘫这种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对外科医生来说是一种在治疗观念上的挑战。

我院2000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腹部术后胃瘫患者12例的诊治资料做了整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0~2007年收治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0岁,平均45岁。

其中胃大部切除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门脉高压症门奇断流术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胆肠吻合术1例,直肠癌术后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
引流术1例。

术后发生胃瘫时间为术后第三天至第七天。

发生最长1例为术后第七天,已开
始进食2d,患者出现腹胀、呕吐,上腹彭隆有振水音等症状和体征。

均经经过电子胃镜检查
或上消化道造影确诊,7例泛影葡胺造影显示造影剂在胃内潴留,胃肠吻合口处无造影剂通过,动态观察胃蠕动几乎消失,3h后透视观察,仅见少量造影剂进入小肠。

12例胃镜检查,见胃内有大量滞留液,吸出胃液约800m1,幽门及吻合口水肿,但胃镜可顺利通过。

7例患
者术前静点灭滴灵250m1,2次/日,3~5d。

12例患者术前和/或术后均用5%的18-氨基酸静点,500~1000m1/日。

1.2 治疗方法均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首先采用心理治疗,让患者解除紧张情绪,保持平静
的心情。

其他治疗措施包括静脉营养支持,适当时机恢复胃肠内营养;适量输入新鲜全血、
血浆及白蛋白等;适时使用胃动力药或辅使中药及针灸治疗。

1.3 结果本组12例于术后13~28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

2 讨论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1 gastroparesis synd rome,PGS)是一种腹部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

[4]PGS病程长,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
平衡紊乱严重,影响术后的康复。

PGS常见于迷走神经切断后、胃大部切除术后及其他腹部
手术后,分为急性和慢性PGS。

急性PGS一般发生于术后开始进食的第1~2天,或饮食由
流质向半流质过度时期。

病人多表现为餐后上腹部疼痛和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体
重减轻[1]。

腹部术后胃瘫痪的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迷走神经损伤,吻合口
炎性水肿及胃肠激素失调有关。

[5]本组的胃大部切除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门脉
高压症门奇断流术2例,出现PGS可能与上述原因有关,因为胃蠕动有类似心脏跳动的起搏点,位于胃大弯中上1/3交界处,手术过程中牵拉影响血运等原因,造成胃窦节律失常,可
以引起胃瘫;迷走神经的切断直接导致胃的神经性蠕动消失,断流术后胃瘫的发生率高可能
主要在此。

所以上腹部手术尤其是与胃相关的手术术后应警惕PGS的出现,以便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胃瘫的机制还可能是手术本身的创伤引起。

因为创伤可激活抑制性交感神经反射
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并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性神经元抑制胃蠕动,
同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和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收缩。

另外,手术本身造成的应激反应状态会使胃肠激素产生和调节作用出现异常,使胰高血
糖素和促胰液素增多,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减少。

应激状态和静脉营养条件下,胰岛素受体
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相对不足,糖异生作用增强,胰高血糖素未增多会使血糖增高,而高血
糖可抑制胃动力[2,3]。

本组的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胆肠吻合术1例,直肠癌术后1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例,术后出现PGS为手术创伤和术后应激因素引起的,本组病例中有10例为术前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梗阻和肠梗阻的症状和低钠,低
钾血症等内环境紊乱的情况,这些都是引起术后出现PGS的诱因,故术前静脉营养对那些年
老体弱,营养不良的病人是必要的。

综合分析本组12例病人出现PGS的原因为:(1)患者
长期不能进食,处于饥饿状态,胃肠黏膜萎缩,胃肠运动减弱,排空时间延长;(2)12例
患者的手术属于腹部较大手术,本身有引起胃瘫的可能性;(3)术前、术后应用肠外营养
支持,给予廉价的18-氨基酸,其甘氨酸含量较高,可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4)静
点灭滴灵可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5)神经精神因素,患者术前长期反复呕吐,惧
怕饮食,可能形成条件反射。

PGS的诊断并不难,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我们体会,胃镜检查在
该病症的诊断中非常重要,因为单纯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虽然可见胃蠕动欠佳,无造影剂通过,胃内大量造影剂残留,但不能排除吻合口等器质性疾病。

胃镜检查时胃镜如能通过,就可排
除该项病变。

本组12例病人均行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后得以确诊,对于胃肠道吻合的
病例应在术后一周后检查为宜。

PGS的治疗上我们认为分为:一般治疗(1)采取俯卧位。

俯卧位有利于减轻小肠系膜紧张
并可防止其对十二指肠的压迫,有利于胃功能恢复[2]。

(2)禁饮食。

(3)腹部热敷等理疗。

(4)持续胃肠减压,减轻症状改善胃血供恢复胃功能,并可观其胃液的变化。

(5)补液纠
正水电解质紊乱。

特殊治疗(1)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甲氧氯普胺、莫沙比利、红霉素、多
潘立酮等的应用,胃内注射、肌注,还可静滴红霉素0.3g+100m1葡萄糖,2次/d,但勿急于
应用,因早期胃粘膜水肿致吻合口狭窄或幽门水肿,需要营养消肿后方可应用,本例均于发
病后3d方才应用胃肠动力药,均如期治愈。

(2)消除胃粘膜水肿,采用高渗盐水洗胃,或
普鲁卡因胃内注射。

本组非胃手术组病例均早期应用该方法,效果良好。

(3)制酸抑制胃
肠液分泌,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或胃液丢失,促进胃功能的恢复。

(4)心理治疗。

鼓励
患者消除焦虑情绪,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使其勿认为手术失败或原发病情加重,或“癌症”已到晚期所致,尽快解除其忧虑心情,本组有3例,属于此情况,心里治疗有效。

(5)
营养支持。

采取TPN营养一方面可抑制胃液的分泌促进胃壁平滑肌细胞功能的恢复,另一方
面可提供营养,促进康复,必要时输入白蛋白可消除组织水肿。

本组12例均应用TPN效果
甚佳。

(6)B族维生素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减轻或消除恶心、呕吐症状;(7)从胃管内部
分给予足够的液体及电解质,能维持电解质正常。

因此对于胃瘫综合征病人,一旦诊断明确,应尽快给予治疗,尽量使用优质的氨基酸,避免使用灭滴灵,可减轻患者症状和缩短胃瘫病程。

总之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一旦确立,提醒外科医生一定要树立信心,采取恰当措施,切勿
因治疗时间长,迫于患者家属的压力而盲目的进行手术探查,需要进行对患者及家属的耐心
说服,非手术治疗一般均能治愈,除非发生胃穿孔等并发症,否则禁忌手术,本组就是例证,12例均在4周内全部治愈。

参考文献
[1]何尔斯泰.腹部手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与处理[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增刊):52.
[2]杨金镛,崔自介.普外诊疗术后并发症及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68-369.
[3]Barnett J1,Owyany C.Serum g1ucose concentration asamodu1a-tor of inter.digestive gastric
moti1ity[J].Gastroetntero1ogy,1998.94(12):739.
[4]Braga M,Gianotfi 1,NeSPOfi 1,et a1.Nutrition approach inma1-nourished surgica1 patient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Arch Surg,2002,137(2):174.
[5]石美鑫.实用外科学(上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