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东莞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卷(提高培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
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
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
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
B.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
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
D.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
3.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应该()
A.在记录实验资料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
B.根据测量要求尽量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C.尽量使每次测量值相互相等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4.如图所示,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多军种多方向成体系出动兵力,在台湾海峡及南北两端连续组织实战化演练,进一步检验提升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这是针对当前台海安全形势和维护国家主权采取的必要行动。

若军演中导弹追打一飞机,导弹的速度为800m/s,飞机的速度为800km/h,已知导弹发射时,飞机离导弹发射处的距离为10.4km,则从导弹发射到击中飞机只需()
A.9s B.18s C.27s D.36s
5.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3:5,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A.2:5B.5:2C.9:10D.5:8
6.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远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
A.在010s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内,甲同学平均速度大
C.在015s
~内,乙同学的速度10m/s
D.在010s
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如图所示,分别为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4s时间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2s时刻甲、乙两物体再次相遇
C.0-4s时间内甲、乙运动路程相等
D.0-4s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5m/s
8.一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的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9.7m/s B.10.0m/s C.10.3m/s D.10.7m/s
9.甲、乙两小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其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10.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2:1,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
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4:9B.3:4C.3:1D.1:3
11.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C.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2倍
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
12.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当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如果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s,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
A.4.5×104m B.6×104m C.9×104m D.1.2×105m 13.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3s时乙的速度比甲快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甲、乙相遇时,他们速度相等
14.甲、乙、丙三个运动物体,甲运动速度为72km/h,乙运动速度为18m/s,丙物体在1min 内通过900m, 比较可知()
A.甲运动最快B.乙运动最快C.丙运动最快D.三个物体一样快15.2019 年 10 月 1 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组成的12 个空中梯队,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接受检阅。

如图所示是某架飞机悬挂着国旗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
B.以飞机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
C.以国旗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D.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二、填空题
16.小华同学暑假跟随父母一起外出旅行,乘坐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经过某一长直隧道。

已知该列车全部在隧道里的时间是350s,列车全长为200m,求隧道长为____m。

17.小明家的窗外有条公路。

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图甲变为图乙,判断轿车是运动的。

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______ 。

18.地球同步卫星的“同步”是以_____作为参照物;坐在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这里的“后退”是以_____作为参照物。

19.在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唐代诗人李白《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青山”的运动,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来描述的。

20.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则物体的长度为___cm;合
________μ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___min ___s。

21.某同学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1.724m,那么这卷尺的分度值是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如果改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_____cm。

22.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
日边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若以船上坐着的人为参照物,船是_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3.甲、乙两人同时乘坐不同的观光电梯,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匀速下降,则甲是在_____,乙是在_____。

(选填“上升”、“下降”或“静止”)
24.甲、乙两车同时8:00均从A地出发同路线行驶到B地,甲车到达B地的时间为8:45,而乙车到达B地的时间为9:15,则甲、乙两车在此过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_____,若甲车到达B地之后不停留,立即返回;_____min后与乙车相遇。

25.一位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A、B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放置正确的刻度尺是______,测量结果应记为______cm。

26.一个同学用手中的毫米刻度尺子测量壹圆硬币的直径,四次结果依次为
2.51cm.2.53cm.2.63cm.2.52cm,其中错误的一个数据是____cm,硬币的直径应该记为________cm。

三、解答题
27.国庆期间,小明家乘坐从“太原南”开往“秦皇岛”的G2606次和谐号列车去旅游,下表是该列车的部分运行时刻表,其中列车从“白洋淀”到“天津西”的平均速度约为
130km/h,请你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里程
太原南始发站08:150
白洋淀10:5610:58409km
天津西11:5111:59
秦皇岛13:42终点站790km
(2)列车从“太原南”到“天津西”行驶的路程。

28.“国庆”期间,小强一家开车到太湖五千年文博园旅游,接近文博园时,看到路边标志牌如图所示。

求:
(1)小车以速度表中的速度行驶还需多长时间到达目的地?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最快需要多少时间能够到达目的地?
29.哈大高铁依次途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四大站,冬季设计全程的运行时间约为5h ,其中,大连至沈阳的平均速度为220km/h ,运行时间是2h ,沈阳至哈尔滨的路程为540km 。

试求:
(1)大连至沈阳段高速铁路的里程大约是多少km?
(2)哈大高铁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0.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18 m/s v =的速度行驶1450 s t =,紧接着以一定的速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21000m s =,若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9.2 m/s v =。

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1s ;
(2)汽车在在模拟公路行驶的速度2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