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 第三讲 物质结构人教版 知识精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复习第三讲物质结构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高三复习第三讲物质结构
二. 重点、难点:
1. 原子核与同位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原子和简单离子半径比较。

2. 化学键类型、分子结构。

3. 晶体类型、物理性质、简单计算。

三. 具体内容: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与同位素
原子简单离子中各种组成微粒的关系
中性原子中,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核外电子数+中子数(N)简单阳离子
简单阳离子中,质子数(Z)=阳离子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

简单阴离子中,质子数(z)=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
2. 同位素
(1)同位素的概念: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之间的互称。

尽管同位素质量数不同,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由同位素的不同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化学性质相同,由同位素的不同原子与其它不同元素构成的组成相同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同。

(2)元素的原子量是该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原子量的加权平均值,记为
a
B
A
M
%b
+
⋅⋅⋅+
=%


X
其中A、B……分别为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量,a%、b%……分别为各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原子子数百分比。

如果用各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上式中的原子量,所得值则是该元素的近似(平均)原子量。

3.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必须遵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首先电子排布时,应尽可能光占据离核较近的能量较低的级的轨道。

此外,还应遵循下列规则:
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电子)
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4.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结构决定性质,因此原子结构决定该原子所属元素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或最外层电子数小于电子层数,一般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或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电子层数,一般为非金属元素,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K层为最外层时是2个电子)。

5. 原子和简单离子半径比较
原子和简单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决定于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两方
面因素,一般规律是:
同种元素微粒(原子或离子)半径比较,核外电子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阴离子大于原子,大于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离子,
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

离子电荷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

(二)化学键分子结构
1. 比较四种化学键
2. 微粒的空间构型如何确定
(1)AB n型分子的(n>1)
①原理:在分子中中心原子A周围的价电子对相距越远,键角越大,斥力越小,分子越稳定。

由此可得出价电子对与构型的关系:
(2)当中心原子存在孤对电子时,由于它“肥大”,占据较大空间,对成键电子对挤压,使键角变小。

(3)比较为几种晶体类型
(三)晶体结构与性质
1. 几种晶体比较
2. 均摊法确定晶体的化学式
均摊是指每个图形平均拥有的粒子数目。

求晶体中粒子个数比的方法是:
(1)处于顶点的粒子,同时为8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有1/8属于该晶胞。

(2)处于棱上的粒子,同时为4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有1/4属于该晶胞。

(3)处于面心的粒子,同时为2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有1/2属于该晶胞。

(4)处于晶胞内部(体心)的粒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

3. 晶体熔沸点的比较
(1)对于晶体类型不同的物质,一般来讲: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而金属晶体的熔点范围很广。

(2)原子晶体:原子晶体原子间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物质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

如:
金刚石(C—C)>碳化硅(Si—C)>晶体硅(Si—Si)。

(3)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高,则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

如KF >KCl >KBr >KI ,CaO >KCl 。

(4)金属晶体: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静电作用越强,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

如:Na <Mg <Al 。

合金的熔沸点一般说比它各组份纯金属的熔沸点低。

如铝硅合金<纯铝(或纯硅)。

(5)分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

(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地高)如:H 2O >H 2Te >H 2Se >H 2S ,C 2H 5OH >CH 3—O —CH 3。

①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如:CH 4<SiH 4<GeH 4<SnH 4。

② 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相近),分子极性越大,其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
CO >N 2,CH 3OH >CH 3—CH 3。

③ 在高级脂肪酸形成的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熔沸点越低。

如:
C 17H 35COOH >C 17H 33COOH ;
硬脂酸 油酸
④ 烃、卤代烃、醇、醛、羧酸等有机物一般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熔沸点升高,如C 2H 6>CH 4,C 2H 5Cl >CH 3Cl ,CH 3COOH >HCOOH 。

⑤ 同分异构体:链烃及其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随着支链增多,熔沸点降低。

如: 3323)(CH CH CH
(正)>CH 3CH 2CH (CH 3)2(异)>(CH 3)4C (新)。

芳香烃的异构体有两个取代基时,熔点按对、邻、间位降低。

(沸点按邻、间、对位降低)
【典型例题】
[例1] NMR C -136(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C 136 表示的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6个能参与成键。

B. 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

D.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MCE2000年]
解析:本题考查原子表示式和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属对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的检查。

由原子表示式可知,该种碳原子质量数为13,核内中子数(N )=13-6=7。

答案:D
[例2] X 、Y 、Z 和R 分别代表四种元素。

如果+m aX 、+n bY 、-n cZ 、-M dR 、四种离子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式正确是( )
A. a -c=m -n
B. a -b=n -m
C. c -d=m+n
D. b -d=n+m (MCE97年)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组成各种微粒之间关系的判断、比较能力。

题意说明这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而四种离子核外电子数依次为a -m=b -n=c+n=d+m ,故a -c=m+n ,A 错误;a -b=m -n ,所以B 错误,c -d=m -n ,C 错误,b -d=m+n 。

答案:D
[例3] 晶体硼由 B 10
5 和B 115两种同位素原子构成。

已知5.4克晶体硼全部转化成62H B (乙
硼烷)气体时,可得标准状况下5.6升乙硼烷,则晶体硼中B 105和B 11
5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为( )
A. 1:1
B. 1:3
C. 1:4
D. 1:2
解析:本题考查近似平均原子量的概念。

要求出两种硼原子的个数比,需要先求出硼的(近似平均)原子量。

由于标准状况下 5.6升乙硼烷含硼原子的物质的量=moL mol
L L 5.02/4.226.5=⨯,因此硼的(近似平均)摩尔质量=mol g moL g /8.105.04.5=,硼的(近似平均)原子量=10.8。

运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出两种硼原子的个数比:
答案:C
[例4] 两种元素原子X 和Y ,X 原子的M 层比Y 原子的M 层少3个电子,Y 原子的L 层电子数恰为X 原子L 层电子数的2倍。

则X ,Y 分别是( )
A. 硅原子和钠原子
B. 硼原子和氦原子
C. 氯原子和碳原子
D. 碳原子和铝原子
解析: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识的运用。

由于Y 原子的M 层比X 原子的M 层多3个电子,说明Y 的M 层的电子数至少有3个,那么Y 的L 层必为8电子,X 的L 层只有4个电子,M 层无电子。

由此推出Y 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3e ,X 的为6e 。

所以X 、Y 的核电荷数依次为6和13。

答案:D
[例5] 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有8个电子
B. 其原子与同周期IA ,IIA 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C. 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
D. 原子半径比同周期VIIA 族元素原子的大(MCE2000)
解析:本题考查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及其关系的认识。

选项A 没考虑氦元素,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选项B 错误,正确叙述应为原子与下一周期IA ,IIA 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而C 、D 选项均正确。

答案:A 和B
[例6] X 、Y 两元素的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X 元素阳离子半径大于Y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 和Y 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 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 元素的原子半径。

X 、Y 、Z 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
A. X>Y>Z
B. Y>X>Z
C. Z>X>Y
D. Z>Y>X
解析:本题结合元素周期律,考查原子、离子半径的大小与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

根据题意,X、Y、Z 元素的同周期元素,Y的阳离子半径比X的小,原子序数Y>X;而Y的原子半径比Z的大,原子序数Y<Z 。

因此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应为Z >Y>X。

答案:D
[例7] 有关白磷(P 4)分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正四面体分子,键角为109°28’
B. 正四面体分子,键角为60°
C. 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为4
D. 分子中孤对电子对数为4
解析:白磷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内空的正四面体。

如图所示,6个P —P 键即构成了正四面体的6条棱,故键与键之间的夹角即正三角形的夹角,即为60°,所以A 、B 中B 是对的。

又P 个原子最外层共有5e ,其中三个是未成对电子,两个成为一对孤对电子。

每个P 分别拿出3个未成对电子分别与3个P 形成P —P 共价键,故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即共价键数为6。

每个P 原子上各有1对孤对电子,P 4分子中有4对孤对电子。

答案:A 、C 。

[例8] 氮可以形成多种离子,如N 3-、NH 2-、N 3-、NH 4+、N 2H 5+等。

已知N 2H 5+离子的形
成过程类似于NH 4+的形成过程,N 2H 5+在碱性溶液中生成电中性的分子和水。

填写:
(1)该电中性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电子式为_________,分子中所有原子是否共平面_________(填“是”或“否”)。

(2)N 2H 5+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3)一个N 3-共有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联系NH 4+的形成过程:
NH H NH 34+→++
又因为N 2H 5+在碱性溶液中生成电中性分子和水。

水可由H +和OH -结合而成。

故N 2H 5+在碱性条件下推动H +,即发生下列反应。

N H OH N H H O 25242+-+→+
N 2H 4可看成NH 2中一个H 被-NH 2取代。

故可先写出其结构简式为H 2N —NH 2。

由于NH 3分子是三角锥形的,其中一个H 被-NH 2取代后,每个N 仍处在锥顶,且两个N 上各有一对孤对电子,若同侧,斥力大,不稳定,故应在异侧。

由此可知,整个分子中的原子不可能为共平面。

想一想:H 2O 2的空间构型为何如下所示?
[例9] 已知氯化铝的熔点为190℃(2.02×105Pa ),但它在180℃即开始升华。

(1)氯化铝是 (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2)在500K 和1.01×105Pa 时,它的蒸气密度(换算成标准状况时)为11.92g/L ,且已知它的结构中还含有配位键,氯化铝的化学式为 ,结构式为 。

(3)无水氯化铝在空气中强烈地“发烟”,其原因是 。

(4)如何通过实验来判别氯化铝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由氯化铝的熔点较低,且又易升华.说明氯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

(2)26792.114.224.220=⨯==ρM
AlCl 3的分子量为133.5,267/133.5=2
由此可知氯化铝的蒸气是二聚体。

结构式:Al 2Cl 6
(3)AlCl 3遇到空气中的H 2O 发生水解,生成的HCl 与空气中水蒸气形成酸雾。

反应式:O
H AlCl 233+HCl OH Al 3)(3+ (4)将AlCl 3加热至熔融状态,测量其导电性。

[例10] 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 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 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 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解析:A 正确。

B 不正确,在金属晶体中含金属阳离子而不含阴离子。

C 不正确,金属钨的熔点比有的原子晶体高。

D 不正确,单质汞在常温下为液态,而分子晶体碘、硫在常温下为固态。

答案:A 。

[例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 两种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② 两种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③含有极性键的化合物分子一定不含非极性键
④只要是离子化合物,其熔点就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
⑤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⑥分子晶体中的分子不含有离子键
⑦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内一定有共价键
⑧原子晶体中一定有非极性共价键
A. ②⑤⑥⑦
B. ①②③⑤⑥
C. ②⑤⑥
D. ②③⑤⑥⑦
解析:①错,因为H2O2中含有O-O非极性键;②对;③错,如酒精(C2H5OH)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④错,如由共价化合物构成的原子晶体的熔点可能比由离子化合物构成的离子晶体的熔点高;⑤对,若离子化合物中的某种离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如NH4+、OH-等,则其离子内部有共价键;⑥对,分子晶体的晶格质点是分子,分子间只有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内除稀有气体外,都只有共价键;⑦错,稀有气体分子是原子分子,无任何化学键;⑧错,原子晶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单质组成的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含非极性键,一类是由两种原子形成的原子晶体,如金刚砂(SiC)、石英(SiO2),含极性键。

答案:C。

[例12] 下列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中,正确的是()
A. 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
B. CI4>CBr4>CCl4>CH4
C. MgO>O2>N2>H2O
D. 金刚石>生铁>纯铁>钠
解析:A项中,同属原子晶体,熔、沸点高低,主要看共价键强弱,显然晶体硅<碳化硅,错误;B项中,同为组成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取决于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正确;C项中,对于不同晶型熔、沸点高低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但H2O>O2>N2,错误;D项中,生铁为铁合金,熔点低于纯铁,错误。

答案:B。

[例14] 计算一个NaCl晶胞中含Na+、Cl-的个数。

如图1为NaCl晶胞。

NaCl的晶体结构模型
图1
解析:如图1所示,体心内有一个Na+完全属于这个晶胞,12条棱上各有一个Na+,故Na+个数为1+12×1/4=4(个)。

在8个顶点各有一个Cl-,6个面上各有一个Cl-,故Cl-个数为8×1/8+6×1/2=4(个)。

(大家一定要深刻领会晶胞的概念,同时结合空间想象力准确分析出NaCl、CsCl的晶胞构型)
[例15] 如图2(晶体硼),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都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的原子晶体,其中含有20个等边三角形和一定数目的顶角,每个顶角上各有1个原子,回答:这
个基本结构单元是由 个硼原子组成,键角是 度,共含有 个B -B 键。

图2(晶体硼)
解析:因为每一个顶角为5个三角形共有,所以顶角数即硼原子个数,为20×3×1/5=12(个)。

因为每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键角是60度。

每一条边为2个面共有,故20个三角形所含有的边数即B -B 键数,为20×3×1/2=30(个)。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
1. Z 元素的某同位素离子-n Z
,其核外共有X个电子,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其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为( )
A. A -X+n
B. A -X-n
C. A +X+n
D. A +X-n
2. X射线是由X粒子组成的,X粒子是一种没有核外电子的微粒,它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它的质量数等于4。

X粒子带有______质子,______中子。

已知钍
Th 23290的原子可发生下列放射性变化:Th 232
90→X+χ,则原子X中含质子数______,中子数______。

3. 一定量碳(由C 12、C 13组成)和足量氧气(由O 168组成)反应所得2CO 气体对2H 的相对密度为22.495,则该碳中C 12、C 13的原子数之比为 。

4. 某元素由两种同位素组成,其原子比为5:2,第一种同位素的二价阳离子有27个电子34个中子,另一种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比第一种多2个,该元素的近似平均原子量为( )
A. 59.97
B. 61.57
C. 63.56
D. 64.56
5. 将第n电子层作为原子的最外层,则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与1-n 层相同;当第n层作为次外层,则其容纳的电子数比1+n 层上的电子最多能多10个,则第n层为( )
A. L层
B. N 层
C. M 层
D. 任意层
6. 有+n X 、+m Y -n Z 三种主族元素的离子。

已知它们各自带的电荷数m>n ,X 、Y 、Z 三种原子的M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均为奇数。

若按X →Y →Z 的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水化物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
B.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 常温常压下的密度依次减小
D. X 单质有强还原性、Y 单质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Z 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7.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微粒+n A
、-n B 、C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关系是C>B>A
B. 微粒半径的关系是-n B >+n A
C. C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 原子半径的关系是:A<C<B
8. X 、Y 、Z 、W 四种主族元素,若① X 的阳离子与Y 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② W 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于同族带等电荷数的X 的阳离子的氧化性;③ z 的阳离子半径大于同族带等电荷数的Y 的阳离子半径,则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熔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
B. 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 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D. 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分子晶体越稳定
10. 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现象是()
A.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B. 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C. 氯化氢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
D. 氯化氢是无色气体且有味
11. 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Na2O2
B. NaOH
C. H2O2
D. NH3·H2O
12. 实现下列变化时,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A. 二氧化硅和干冰的熔化
B. 液溴和液汞的汽化
C. 食盐和冰的熔化
D. 纯碱和烧碱的熔化
13.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A. O2、I2、Hg
B. CO2、KCl、SiO2
C. Na、K、Rb
D. SiC、NaCl、SO2
14.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 碘升华
B. 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 酒精溶于水
D. HCl气体溶于水
15. 固体熔化时必须破坏非极性键的是()
A. 冰
B. 晶体硅
C. 溴
D. 二氧化硅
16. 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B.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 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 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17. CaC2和MgC2都是离子化合物。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MgC2和CaC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C2H2
B. C22-的电子式
C. CaC2在水中以Ca2+和C22-形式存在
D. MgC2的熔点低,可能在100℃以下
18. 能用键能大小解释的是()
A. N2的化学性质比O2稳定
B. 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
C. 惰性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 硝酸易挥发而磷酸难挥发
19. NH3、H2S等极性分子,CO2、BF3、CCl4等是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根据上述实例可推出AB n型分子是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是()
A. 分子中不能含有氢原子
B. 在AB n分子中A原子无孤对电子
C. 在AB n分子中A的相对原子质量应小于B的相对质量
D. 分子中每个共价键的键长应相等
20. 三氯化氮(NCl3)在常温下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其分子呈三角锥形,以下关于NCl3的叙述正确的是()
A. NCl3分子中不存在孤对电子
B. 分子中N-Cl键是非极性共价键
C. NCl3是一种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D. N-Cl键能大,故NCl3沸点高
21. 下列晶体中,其中任何一个原子都被相邻四个原子包围,以共价健形成正面体,并向空间伸展成网状结构的是()
A. 四氯化碳
B. 石墨
C. 金刚石
D. 水晶
22. 分析下列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可判断其固态不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A. 碳化铝,黄色晶体,熔点2200℃,熔融态不导电
B. 溴化铝,无色晶体,熔点98℃,熔融态不导电
C. 五氟化钒,无色晶体,熔点19.5℃,易溶于乙醇、氯仿、丙铜中
D. 溴化钾,无色晶体,熔融时或溶于水中都能导电
23. 下列物质中,化学式能准确表示该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A. 氯化铵NH4Cl
B. 二氧化硅(SiO2)
C. 白磷(P4)
D. 硫酸钠Na2SO4
24.下列各晶体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A. 氢气、氮气、氧气、氯气
B. 硅、石英、金刚石
C. 锂、钠、钾、铷、铯
D. 氯化钾、溴化钾、碘化钾
25.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B. 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C. 离子晶体也可以完全由非金属元素构成
D. 极性分子中一定不含非极性键
26. 根据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判断错误的化学式是()
A.(1)
B.(2)
C.(3)
D.(4)
27. A、B、C三种物质,每个分子中都含有14个电子,其中A的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但只有非极性键;B的分子也是非极性分子,但既有非极性键又有极性键,C的分子属于极性分子。

则A的电子式__________B的电子式___________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8.
29. 222)(NH PtCl 成平面型结构,它可以形成两种固体:一则为淡黄色,在水中溶解度小;另一种为黄绿色,在水中溶解度较大,请在以下空格内画出这两种固体分子的几何构型图:
淡黄色固体分子构型
___________________
黄绿色固体分子构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黄绿色固体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原因:
30. 根据图推测,CsCl 晶体中,每个Cs +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s +数目为 每个Cs +周围距离相等且次近的Cs +数目为 ,每个Cs +周围相邻的Cs +数目为 。

【试题答案】
1. A
2. 2,2,88,140
3.1:99
4. C
5. C
6. A
7. B、C 8. Y>Z>X>W
9. B 10. B 11. A 12. D 13. B 14. D 15. B 16. AD 17. AB 18.A 19. B 20. C 21. C 22. AD 23. C
24. AB 25. AD 26. AB
27.
28.
29.
黄绿色固体在水中熔解度较大的原因是因为它是极性分子
30. 6,12,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