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竞赛试题(含答案)aa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测量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水准测量中,设每个测站高差的中误差为±5mm ,若每km设16个测站,则-km高差的中误差为( )。
A.±80mm B.±20mm C.±5mm
答案:B
2.g直线AB的象限角为30°,求它的方位角是( )。
A.210° B.150° C.330° D.30°
答案:D
3.(C)指的是地面上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
A.标高 B.绝对标高 C.高差 D.相对标高
4.测量竖直角时,应使(D)精确瞄准目标。
A.十字丝 B.十字丝中丝 C.十字丝竖丝 D.十字丝横丝
5.用DJ6型经纬仪测某竖直角,盘左读数122°03′36″,盘右读数237°56′48″,指标差应为(C)。
A.24″ B.-24″ C.12″ D.-12″
6.望远镜的视准轴是否水平,只能通过(D)进行判断。
A.经验 B.三脚架 C.肉眼 D.水准器
7.下面各式,(D)是正确的。
A.H A+b=H B+a B.H A- a =H B- b C.h AB=H A-H B D.H A+ a =H B+ b
8.某钢尺尺长方程式为:L t=30m+0.004+1.2×10-5×30(t-20℃),如果在32℃的环境温度下测量了一段水平距离,测量值为60m,则其真实距离应为(B)。
A.60.000m B.60.015m C.60.008m D.60.009m
9.望远镜视准轴不垂直仪器横轴所引起的误差称视准轴误差,也称二倍照准差,简称(C)。
A.2A B.2B C.2C D.2D
10.(A)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线,适用于总平面图布置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
A.建筑基线 B.建筑方格网 C.控制基线 D.三角网或导线网
11.在地形图量取了A、B两点的坐标如下表,则R AB应为(A)。
点名A B
X坐标(m)250.0300.0
Y坐标(m)320.5380.5
A.N50°11′40″E B.S50°11′40″E C.N39°48′20″E D.S39°48′20″E
12.使用钢尺进行精密量距时,如果(A),需进行尺长改正。
A.钢尺名义长度不等于实际长度 B.测量温度不等于钢尺检定温度
C.测量距离的两端点有高差 D.项目经理有要求
13.对于A-B两点,下面的计算公式中(BC)是正确的。
A.ΔX AB=D AB·sinαAB B.ΔX AB=D AB·cosαAB
C.ΔY AB=D AB·sinαAB D.ΔY BA=D BA·cosαAB
14.某碎部测量按视距测量法测量数据见下表,测站点标高
H=42.95m,仪器高度
A
i=1.48m,竖直角计算公式,盘左:90°-L,盘右:R-270°。
高程H应为(B)。
A
A.32.42m B.49.06m C.54.514m D.66.127m
15.下列关于视距测量的叙述,(D)是正确的。
A.标尺竖立不直,对视距不会带来误差
B.不管使用多久,视距常数不需加以常数差改正
C.观测时,应尽量放低视线
D.视距测量不能用于控制测量或定位放线测量
16.在测站O使用全站仪测设已知坐标点A时,(A)。
A.需输入A点的坐标 B.需要计算方位角αoa
C.需要计算水平β D.需要输入A点的标高
17.测量成果资料应有(B),但凡借还测量资料,要有借还使用记录和管理者、借阅者双方签名,避免造成测量资料丢失,确保其正常使用。
A.专门的存放地 B.专人管理 C.专门的表格 D.专门的封面
18.利用一个高程控制点一次测设几个已知高程位置,最适宜的方法是(B)。
A.高差法 B.视线高法 C.视距法 D.测回法
19.在下图中,直线AC边的象限角R AC=85°34′44″,水平角6
5
8
2
360
1''
'
=
β,水平角
12
74
880
2''
'
=
β。
则直线AC的坐标方位角是(C)。
A.42°06′51″ B.130°54′12″ C.94°25′16″ D.274°25′16″
20.测图比例为1:500时,地形点的最大间距是(B)m。
A.10 B.15 C.20 D.25
二、多项选择题
21.用平板仪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方法有( )。
A.射线法 B.前方交会法 C.侧方交会法 D.后方交会法
答案:A B C D
22.能够区别山脊和山谷的是( )。
A.等高线 B.等高线的高程 C.示坡线 D.地性线
答案:B C
23.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方法适用的情况是( )。
A.导线测量适用于地势平坦,地物密集,视线障碍较多的城镇建区和森林隐蔽地区
B.导线测量还适用于道路、管道、沟渠、河道等线工程
C.适用于钢尺不能直接量距的丘陵地区和山区
答案:A B C
24.【背景】某房屋建筑工地布设了如下图所示闭合导线作为平面控制网。
已知A-D边的坐标方位角αAD=133°47′,点A是甲方现场移交的控制点,其坐标为A(500.400,600.00),经施工单位测量技术人员检测无误。
规范规定,角度闭合差允许值为n
6''
±。
问题:
(1)关于本案例角度的叙述,(ABCD)是正确的。
A.该闭合导线的内角和理论值应为360°
B.角度闭合差为60″
C.每个水平角的改正数是-15″
D.该导线的所有水平角都是观测的内角
E.经改正后,点C的水平角值是107°20′15″
(2)下列关于本案例未做坐标改正以前的叙述,(ACDE)是正确的。
A.A-D的X坐标增量是-165.500m
B.A-D的Y坐标增量是-172.679m
C.A-B的X坐标增量是209.943m
D.A-B的Y坐标增量是209.943m
E.点D的X坐标是334.900m
25.下列中的(ADE)属于系统误差。
A.钢尺的尺长误差 B.读数时的估读误差
C.瞄准误差 D.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E.地球曲率对高差的影响
26.经纬仪十字丝检验的目的是使(ABE)。
A.十字丝竖丝铅垂 B.十字丝横丝水平
C.十字丝清晰 D.提高十字丝精度 E.保证十字丝的中心位置正确27.根据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BCDE)是正确的。
A.TP1点的高程是200.986m B.TP2-TP3的高差是-0.374m
C.TP2点的高程是201.200m D.TP2-B的高差是0.501m
E.h AB是正值
28.(ADE)就是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
A.测量水平角 B.测量磁方位角 C.测量竖直角
D.测量水平距离 E.测量高程(高差)
29.钢尺由于尺的零点位置不同,有(CE)之分。
A.钢带尺 B.钢线尺 C.端点尺 D.不锈钢尺 E.刻线尺
三、填空题
30.对于方位园盘仪来说,如果望远镜的物镜和0刻划线同在一端,则按( )读数。
答案:指北针
31.视距测量是利用望远镜内的视距装置配合视距标尺,根据光学原理,间接地同时测出待测点到仪器的( )和( )的一种方法。
答案:水平距离高差
32.一般来说,在房屋标高( )以下的构造部分属于基础工程。
答案:±0.000
33.用( )测量和( )测量是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的方法;用( )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是建立小地区高程控制网的方法。
答案:导线小三角三、四等水准
34.如在一个小三角点有两个观测方向时,用( )观测,超过两个时用的是( )观测。
答案:测回法方向观测法
35.熟悉水准尺的分划情况和注字情况,一般可以估读到( )。
答案:毫米
36.消除和减小系统误差影响的措施主要有检验校正测量仪器,采用合理的观测程序和观测方法,( )。
答案:对观测结果进行改正计算
37.导线测量和小三角测量是建立和加密小地区( )的主要方法。
答案:平面控制网
38.水位测量的测站校核,一般用双面尺法或变换仪高法。
39.使用测量成果时,对未经校核与调整的成果,不能使用。
40.在同一幅图力,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坡度均匀。
41.导线的布置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
四、判断题
42.等高线间的最短线段方向,就是实地地面,水流方向。
( )
答案:√
43.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 )
答案:√
44.首曲线不能明显表示局间地貌,规定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在图上用细实线表示。
( )
答案:×
45.为了便于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放线,设计总平面图上,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常等用测图坐标系来表示。
( )
答案:×
46.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程都相等。
( )
答案:√
47.如果等高线上设有高程注记,用采波线表示,示波线从内圈指向外圈,说明由内向外为下坡,故为山头或山丘,反之,为洼地或盘地。
( )
答案:√
48.测微分划尺共划分为100格,与此对应的视线平移距离为5mm,每格分划值为0.5mm。
( )
答案:×
49.反曲线由两个半径相同(或不同),而方向相反的圆曲线连接而成。
( )
答案:√
50.在△ABC中,测得a=51°10′20″±2.8″, b=47°38′30″±8.5″,则角C的中误差mc=8.5″。
( )
答案:×
51.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5000,等高距为2m,令欲从A点向B点选择一条最短路线,要求纵坡《±4%,,中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最短距离为0.01m。
( )
答案:√
52.进行水准测量时要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
(√)
53.视距测量简单快捷,可以用于工程测量的各阶段的距离和高差测量。
(√)
54.如果没有经过比长检定的钢尺,距离精密测量时就得加“尺长、温度、倾斜”等三项改正。
(√)
55.视距测量方法不能用于控制测量或房屋建筑的定位放线测量工作。
(√)
56.“从整体到局部”是进行测量工作的原则之一。
(√)
57.在同一工地上,测量坐标系和施工坐标系的坐标可以直接使用,不用换算。
(√)
58.同一条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90°。
(×)
五、解答题
59.建筑基线布设的要求?
答案:(1)主轴线应尽量位于场地中心中夹通过的边沿上,其方向应与主要建筑物轴线平行,主轴线的定位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复查建筑基线是否有变动。
(2)基线点应选在通视良好的不易被施工损坏的地方。
(3)施工场地面积较小时,可进接用建筑红线作为建筑基线。
60.场地平整根据什么进行的,及它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是根据竖向设计图进行的,竖向设计的原则是:平整后的场地坡度能满足排水的要求,达到全场土方量的平衡和工程量最小。
61.简述建筑物定位的两种方法,说明定位条件的取舍原则。
答案:根据原有建筑物定位,根据建筑方格网定位两种方法,前者取舍原则:舍去短边,保留长边作为平行条件,舍去较大的间距,保留较小的间距,后者是先放长边,后放短边,而后,放样其经各点,最后根据建筑物图形的几何条件进行检核测量。
62.试述建筑方格网的设计原则?
答案:(1)建筑方格网的纵轴应平行建筑物的主轴线,并尽可能利用建筑红线作为轴线。
(2)选择坐杯原点时,应保证建筑区内任何一点的坐标不出现负值。
(3)坐标原点应尽可能与现有的导线点或三角点重合。
(4)方格顶点不应落在建筑物内和土方工程施工区域内。
63.如何选择地物和地貌特征点的位置?
答案:地物特征点应选在地特轮廓线的起、终点和方向变化点,地貌特征点应选在地性线上。
64.比例尺精度是如何定义的?有何作用?
答:比例尺精度等于0.1M(mm),M为比例尺的分母值,用于确定测图时距离的测量精度。
例如,取M=500,比例尺精度为50mm=5cm,测绘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时,要求测距误差应小于5cm。
65.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每站观测顺序是什么?
答:照准后视标尺黑面,直读视距,精确整平,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照准后视标尺红面,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照准前视标尺黑面,直读视距,精确整平,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照准前视标尺红面,读取标尺中丝读数。
上述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后—前—前”。
66.简述水准测量的原理。
答: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所提供的水平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其中一点的已知高程推算出另一点的高程。
六、名词解释:
67.校正轴线
答案:吊车梁安装时,先根据主轴线在地面上用经纬仪放样出一条吊车梁中心线的平行线称为校正轴线。
68.施工高程
答案:平土标桩刨光面上写明填挖高度,称为施工高程。
69.三角网
答案:进行三角测量首先在测区内选定若干个适当的控制点,组成互相连接的三角形,叫三角网。
70.龙门板
答案:钉设在建筑物四角和隔墙基础两端基坑外1~2m处的板,叫龙门板.
71.高程控制测量
答案: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工作叫做高程控制测量。
72.图根控制点
答案: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
七、计算题
73.已知α=60°,设计曲线半径k=50米,求:园曲线的外失距E。
答案:解:(R+E)2=T2+K2=(Ktg(α/2))2+k2
=(50tg30)2+502=57.742
E=57.74-50=7.74米
答:园曲线的外失距E=7.74米。
74.已知被检钢尺尺长l0=30米,AB距离D=130.1412米, 精确长度D`=130.1648米.求送检钢尺的尺长改正数及钢尺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答案:解:△l=(D-D`/ D`)L0=(130.1412-130.1648/130.1648)×30=-0.005米
L`=l0+△L=30-0.005=29.995m
答:送检钢尺的尺长改正数为-0.005m,钢尺的实际长度为29.995m。
75.已知:地球半径为R,仪器至立尺点的距离为4m,求: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读数的影响误差?
答案:解:f=(0.43D2/R)=(0.43 ×42/R)=6.88/R.m
答: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读数的影响误差f=6.88/R.m。
76.已知水准尺倾斜角度γ为3°30′,水准仪水平时,在尺上的读数为a`为2m时,求尺身倾斜造成的误差mr。
答案:解:mr=a`(1-cosγ)=2×(1-cos3°30′)=0.0037m=3.7mm
答:尺身倾斜造成的误差mr=+3.7mm。
77.已知A、B两点的坐标为 X A=1011.358m, Y A=1185.395m;点B的坐标为X B=883.122m, Y B=1284.855m。
在AB线段的延长线上定出一点C,BC间的距离D BC=50.000m,计算C点的坐标。
解:△X AB = X B– X A = -128.236m, △Y AB = Y B– Y A =99.46m (2分)
可以计算出AB边的方位角αAB为:142 °12′10″(6分)
(可通过不同方法计算,如先计算象限角,再计算方位角)
C在AB延长线上,故αAB = αBC = 142 °12′10″
△X BC = D BC * cosαBC = -39.509; △Y BC = D BC * sinαBC = 30.643
C点的坐标为:X = 843.613; Y = 1315.498
78.现需从A点测设长度为129.685m的水平距离AB,初设B点后,测得温度t=23℃,AB 两点的高差h=-1.168m,已知尺方程为l t=30-0.0023+1.2×10-5(t-20°C)×30m,问需沿地面测设多少长度?
解:
尺长改正:
温度改正:
倾斜改正:
测设长度:
79.设对某距离丈量了6次,其结果为240.311、240.301、240.316、240.324、240.31 9、240.320,试求其结果的最可靠值、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及其相对中误差?
分析:取算术平均值为最可靠值。
注意[v]=-0.001
解:
80.设对某边等精度观测了4个测回,观测值分别为168.610m,168.600m,168.620m,16 8.610m,求算术平均值和中误差。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