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溶解现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3.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4.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概念上的不同。

5.掌握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方法,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6.溶液的稀释问题。

7.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课时安排: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2 课时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2 课时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3 课时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课型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2.溶液区别于悬浊液、乳浊液的根本之处是( )
A.溶液无色透明
B.溶液均一、稳定
C.溶液可能有颜色
D.溶液没有气味
3.将少量的(1)菜油(2)醋(3)味精(4)胡椒粉(5)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4、5_形成悬浊液,1 形成乳浊液,2、3形成溶液。

(填编号)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探究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师活动1
【教师引导】像泥土、氢氧化稠、碳
酸钙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中还能
看到固体颗粒,这样的混合物我们称
为悬浊液。

【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悬浊液
【教师引导】像食用油、煤油分散到
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中还能看到小液
滴,这样的混合物我们称为乳浊液。

【提问】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溶液,
悬浊液、乳浊液。

你能不能说出溶液、
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活动1
【学生实验】向装好药品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约1/4 试管的水,充分振荡,观察现象;
静置一会儿,再次观察现象,然后把现象记录
在表6-2 中。

【学生归纳】悬浊液,物质以细小颗粒形式分
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学生归纳】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形式分散
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介绍】悬独液——牛奶
活动意图说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教师引导】像高锰酸钾,硫酸铜、氯化铁、食盐,蔗糖分散到水中形成澄清、透明的混合物,这些物质又是以什么形式分散的呢?
【Flash 动画】氯化钠、蔗糖分散在水中微观过程
【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海液
【思考】1.一杯食盐水,用吸雪从杯子的不同位置吸食,它们的感味程度相同吗?2.上述食盐水密封保存在室湿下,放置一个月、一年、十年、一千年,甚至上万年你认为它会有什么变化?
【归纳总结】溶液的性质;均一性、稳定性学生活动2
【学生归纳】溶液,物质以分子,高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学生归纳】
活动意图说明: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到面,由一般到特殊,得出溶液的概念。

环节三:
教的活动3
活动三:探究洗洁精的作用
【Flash 动画】乳化作用示意
【归纳总结】乳化:一种液体以极微学的活动3
【学生实验】向装有食用油或煤油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洗洁精,振荡片刻,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小液滴的形式均匀的分散在互不相容
的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

【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乳化剂
【介绍】乳化的作用
【课堂讨论】:“用汽油洗去油污”
与“用洗洁精洗去油污”方法在原理
上有什么不同?
【课堂小结】1.溶液、悬浊液、乳浊
液的概念: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
3.乳化现象。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比试验,让学生比较明显地得出结论。

6.板书设计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
C.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溶液中只含有两种物质
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糖水
B.牛奶
C.米粥
D.豆浆
3.把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可能得到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氯化钠
C.硝酸钾
D.蔗糖
4、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相同点是()
A.都是浑浊的
B.都是稳定的
C.都是均一的 D、都属于混合物
2.把20g氯化钠放入80g水中配成溶液,求
此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3.把40g氯化钠溶液完全蒸干得8g氯化钠固
体,求此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活动意图说明
讲练结合,及时完成新知转换
7.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把1.8Kg食盐配制成0.9%的食盐水,需加水多少?
2.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400g,需氯化钠和水各多少克?
3.将300g20%的氯化钾溶液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一份中加入固体氯化钾10g,并使它全部溶解;另一份中加入水10g,计算这两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 2 3是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课型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30.教学内容分析
“物质的溶解”涉及到的知识较多,本节只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对物质的语解建立初步的认识。

教学的关键在于做好每一个实验,让学生分组实验自己来完成,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和归纳,最终得出结论。

31.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物质的溶解性虽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知道了生活中的某些难溶于水,但不
知道什么因素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因此,本节课要通过实验来让学生了解影响溶解的因素,加深原认知。

32.学习目标确定
(1)会利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

(2)掌握混合物的分离方法(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3.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会利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
难点:掌握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34.学习评价设计
某兴趣小组同学从海水晒盐后的盐卤中模拟工业生产来提取镁,主要流程如图1:
【问题讨论】
(1)流程中的操作①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烧杯和.
(2)一系列操作②中包含蒸发浓缩、、过滤等.
(3)电解氯化镁可以得到镁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变化过程是能转化为化学能.
(4)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在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氮
的固体)
①蒸发皿中的液体量不能超过蒸发皿体积的,加热时要用搅拌溶液,目的是;
②当加热到蒸发皿中出现时,停止加热,并用,利用。

③热的蒸发皿应该用,放在上冷却。

2、结晶:人们把叫做结晶,常用的结晶方法有结晶和结晶。

3、在生产中,人们常用结晶的方法从溶液
中提取溶质: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
的物质通常用
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的物质
通常用方法使溶质从溶
液中析出。

活动意图说明
自主学习新知,培养学习能力
环节三:
教的活动3
1、把混浊的泥水得到澄清溶液应用的方法。

2、现有二氧化锰、NaCl固体要一一分离应先后再得到NaCl固体.
3、现有大量KNO3少量NaCl要得到纯净KNO3应先制得再再。

4、A、B、C
三种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
如右图所
示:学的活动3 自主完成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