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实验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电实验指导书
模拟电⼦技术实验
实验⼀常⽤电⼦仪器使⽤练习
⼀、实验⽬的
(1) 熟悉⽰波器旋钮的位置及作⽤;
(2) 掌握⽤双踪⽰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幅度和周期的⽅法;
(3) 了解函数信号发⽣器、直流稳压电源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的使⽤⽅法。
⼆、实验原理
1、⽰波器
在模拟电⼦电路实验中,经常使⽤到⽰波器,⽰波器是⼀种⽤途很⼴的电⼦测量仪器,它既能直接显⽰电信号的波形,⼜能对电信号进⾏各种参数的测量。
下⾯叙述⼀下它的使⽤⽅法:
1)寻找扫描光迹
将⽰波器Y轴显⽰⽅式置“CH1”或“CH2”,输⼊耦合⽅式置“地”,开机预热后,若在显⽰屏上不出现光点和扫描基线,可按以下操作去找到扫描基线:
a、适当调节辉度旋钮。
b、触发⽅式开关置“⾃动”。
c、适当调节垂直(↑↓)、⽔平(←→)“位移”旋钮,使光迹位于屏幕中央。
2) 双踪⽰波器⼀般有五种显⽰⽅式,即“CH1”、“CH 2”、“CH1+ CH 2”三种单踪显⽰⽅式和“交替”、“断续”⼆种双踪显⽰⽅式。
“交替”显⽰⼀般适宜于输⼊信号频率较⾼时使⽤;“断续”显⽰⼀般适宜于输⼊信号频率较低时使⽤。
3) 为了显⽰稳定的被测信号波形,“触发源选择”开关⼀般选为“内”触发,使扫描触发信号取⾃⽰波器内部的Y通道。
4) 触发⽅式开关通常先置于“⾃动”,若被显⽰的波形不稳定,可置触发⽅式开关于“触发”状态,通过调节“触发电平”旋钮找到合适的触发电压,使被测试的波形稳定地显⽰在⽰波器屏幕上。
有时,由于选择了较慢的扫描速率,显⽰屏上将会出现闪烁的光迹,但被测信号的波形不在X轴⽅向左右移动,这样的现象仍属于稳定显⽰。
5) 适当调节“扫描速率(TIME/DIV)”旋钮及“Y轴灵敏度(VOLTS/DIV)”旋钮使屏幕上显⽰⼀~⼆个周期的被测信号波形。
在测量幅值时,应注意将“Y
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于“校准”位置,即顺时针旋到底。
在测量周期时,应注意将“X轴扫速微调”旋钮(靠近外输⼊)置于“校准”位置,即顺时针旋到底,还要注意“扩展”旋钮的位置。
信号幅度:
根据被测波形在屏幕坐标刻度上垂直⽅向所占的格数(div)与“Y轴灵敏度”开关指⽰值(v/div)的乘积,即可算得信号幅值的实测值。
信号幅值=(波形垂直⽅向所占的格数)×(Y轴灵敏度开关指⽰值)
信号周期:
根据被测信号波形⼀个周期在屏幕坐标刻度⽔平⽅向所占的格数(div )与“扫速”开关指⽰值(t/div)的乘积,即可算得信号频率的实测值。
信号周期=(波形⽔平⽅向所占的格数)×(扫速开关指⽰值)
2、KHM-2B型模拟电路实验装置
该实验装置由电路板与实验台两部分组成,实验电路板⼜由两块独⽴的模电功能板组成,⼀套装置可以同时进⾏两组独⽴实验。
下⾯把模电功能板着重给⼤家介绍⼀下。
1)电源区
由直流稳压电源、短路报警指⽰、直流信号源、函数信号发⽣器、频率计和交流电源组成。
(1) 直流稳压电源
每块模电功能板上各装有四路直流稳压电源(±5V、1A及两路0~18V、0.75A可调的直流稳压电源)。
开启直流电源各分开关,其对应指⽰灯亮,表⽰电源⼯作正常。
与0~18V相对应指⽰灯的亮度则随输出电压的升⾼⽽由暗逐渐变亮,如果电压太低指⽰灯可能不亮,这是正常现象。
两路0~18V直流稳压电源为连续可调的电源,若将两路0~18V电源串联,并令公共点接地,可获得0~±18V的可调电源;若串联后令⼀端接地,可获得0~36V可调的电源。
(2)函数信号发⽣器
使⽤时,开启信号发⽣器的开关,信号源开始⼯作。
“幅度调节”调节信号源幅值的⼤⼩,“频率调节”调节信号源频率的⼤⼩,波形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波、三⾓波三种信号,实验板上的两个短路帽分别⽤于波形选择(上)和频率选择(下)。
将上⾯的⼀个短路帽插在1、2两脚处,信号输出为正弦波,3、4两脚处,信号输出为三⾓波,4、5两脚处,信号输出为⽅波。
下⾯短路帽插在1、2两脚处(f 1),输出信号频率范围为15Hz~500Hz,置于2、3两脚处(f 2),输出信号频率范围为300Hz~7kHz,将其置于4、5两脚处(f 3),输出信号频率范围为5kHz~90kHz。
(3)频率计
频率计是测量信号频率⼤⼩的器件,开关置于内测,可测量信号发⽣器本⾝的信号输出频率,开关置于外测,可测量由“输⼊”插⼝输⼊的信号频率。
注意:在使⽤过程中,遇到瞬时强⼲扰,频率计可能出现死锁,此时只要按⼀下复位键,即可⾃动恢复正常⼯作。
2)插件区
本区域属于实验开发区,同学们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来组合元器件的连接。
3)固定电路区
该区提供了五个固定实验电路:单管/负反馈两级放⼤器、射极跟随器、RC串并联⽹络振荡器、差动放⼤器、低频OTL功率放⼤器。
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验内容选取对应的实验电路,进⾏实验。
4)直流数字电压表
由三位半A/D变换器LIC7107和四个LED共阳极红⾊数码管等组成,量程分0~2V、0~20V、0~200V三档,由琴键开关切换量程。
被测电压信号应插接在“⼗”和“⼀”两个插⼝处,使⽤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本仪器有超量程指⽰,当输⼊信号超过量程时,显⽰器的⾸位将显⽰“1”,后三位不亮。
若显⽰为负值,表明输⼊信号极性接反了,改换接线或不改接线均可。
按下“关”键,即关闭仪表的电源,停⽌⼯作。
5)直流数字毫安表
结构特点均与直流数字电压表类同,只是这⾥的测量对象是电流,即仪表的“⼗”、“⼀”两个输⼊端应串接在被测的电路中,量程分0~2mA、0~20mA、0~200 mA三档,其余同上。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双踪⽰波器1台
2、模拟电路实验装置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熟悉⽰波器各控制旋钮开关的作⽤;
(2)打开⽰波器开关,预热3分钟;
(3) 扫描基线调节
将⽰波器的显⽰⽅式开关置于“单踪”显⽰(CH1或CH2),输⼊耦合⽅式开关置“地”,触发⽅式开关置于“⾃动”。
调节“辉度”、“聚焦”、“辅助聚焦”等旋钮,使荧光屏上显⽰⼀条细⽽且亮度适中的扫描基线。
然后调节“X轴位移”和“Y轴位移”旋钮,使扫描线位屏幕中央,并且能上下左右移动⾃如。
(4)测试“校正信号”波形的幅度和频率
将⽰波器的“校正信号”通过⽰波器探头线引⼊选定的Y通道(CH1或CH2),将Y轴输⼊耦合⽅式开关置于“直流/DC”,触发源选
择开关置“内”,内触发源选择开关置“CH1”或“CH2”。
调节X轴“扫描速率”旋钮(t/div)和Y轴“输⼊灵敏度”旋钮(V/div),使⽰波器显⽰屏上显⽰出⼀个或数个周期稳定的⽅波波形。
a.测量“校准信号”幅度
将“y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y轴灵敏度”旋钮置适当位置,读取校准信号幅度,记⼊表1-1。
表1-1⽰波器校准信号
标准值(V) 实测值
幅度0.5
注:不同型号⽰波器标准值有所不同,请按所使⽤⽰波器将标准值填⼊表格中。
b.测量“校准信号”频率
将“扫速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扫速”旋钮置适当位置,读取校准信号周期,记⼊表1-2
表1-2⽰波器校准信号周期测量
标准值实测值
周期1ms
(5)⽤函数信号发⽣器任意产⽣三组信号,⽤⽰波器观察其波形,并测量其幅度与周期,记⼊⾃拟表格中。
注意:实验结束后,请不要把⽰波器的输⼊线取下。
(6) 直流稳压电源与直流数字电压表的使⽤
⽤导线将直流电压表的“⼗”“-”极分别与0~18V的直流稳压电源连接起来,调节电源旋钮,使输出电压为+6V,+12V,+9V,观察旋钮旋转⽅向与输出电压变化趋势。
(7)函数信号发⽣器的使⽤练习
调节函数信号发⽣器有关旋钮,使输出频率分别为500Hz、1kHz的正弦波信号。
改变⽰波器“扫速”开关及“Y轴灵敏度”开关,使信号稳定,测量信号源输出信号的周期,记⼊表1-3。
表1-3信号周期的测量
⽰波器测量值计算值
信号频率
周期(ms)周期(ms)
500Hz
1kHz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总结⽰波器各旋钮作⽤;
(2) 整理实验数据,将测量值与标准值⽐较,分析误差原因。
六、思考题
(1) 想⼀想如何调整⽰波器各旋钮,才能得到稳定、清晰的波形?
(2) 函数信号发⽣器能输出哪⼏种波形?
七、实验预习要求
(1) 查阅有关资料,弄清楚⽰波器⼯作原理。
(2) 熟悉⽰波器各旋钮的作⽤。
(3) 熟悉函数信号发⽣器、直流稳压电源的使⽤⽅法。
实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器
⼀、实验⽬的
(1) 学会放⼤器静态⼯作点的调试与测量⽅法,分析静态⼯作点对放⼤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器电压放⼤倍数的测试⽅法; (3) 了解静态⼯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实验原理
图2-1为电阻分压式单管放⼤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R Bl 和R B2
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器的静态⼯作点。
当在放⼤器的输⼊端加⼊输⼊信号U i 后,在放⼤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个与u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了的输出信号Uo ,从⽽实现了电压放⼤。
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器实验电路
1、静态⼯作点的调试:
静态⼯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影响。
如果⼯作点偏⾼,放⼤器在加⼊交流信号以后易产⽣饱和失真,此时Uo 的负半周将被削底,如图2-2(a)所⽰;如果⼯作点偏低则易产⽣截⽌失真,即Uo 的正半周被缩顶(⼀般截⽌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如图2—2(b)所⽰。
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的要求。
所以在选定⼯作点以后还必须进⾏动态调试,即在放⼤器的输⼊端加⼊⼀定的输⼊电压Ui ,检查输出电压Uo 的⼤⼩和波形是否满⾜要求。
如不满⾜,则应调节静态⼯作点的位置。
A
B
R U i Uo C 1 10µF
R B2
C S
R B 1 20K
R W 500K 20k
T R C 2.4K
C 2 10µF R E
R E ’ 10K
100 10K
C E 50µ
R L 1K
+12V
+ + +
图2-2 静态⼯作点对uo 波形失真的影响
放⼤器静态⼯作点设计的原则是:保证输出波形不产⽣⾮线形失真,并使放⼤器有较⼤的增益,为了获得最⼤不失真的输出电压,静态⼯作点应选择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上⾯所说的⼯作点“偏⾼”或“偏低”不是绝对的,应该是相对信号的幅度⽽⾔,如果输⼊信号幅度很⼩,即使⼯作点较⾼或较低也不⼀定会出现失真。
所以确切地说,产⽣波形失真是信号幅度与静态⼯作点设置配合不当所致。
如需满⾜较⼤信号幅度的要求,静态⼯作点最好尽量靠近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2、输⼊电阻、输出电阻的测试⽅法:
按图2-3连线,图中虚线框部分为实验的交流放⼤电路。
图2-3 输⼊、输出电阻测量电路
1)输⼊电阻Ri 的测量
为了测量放⼤器的输⼊电阻,按图2-3电路在被测放⼤器的输⼊端与信号源之间串⼊⼀已知电阻R ,在放⼤器正常⼯作的情况下,⽤交流毫伏表测出Us 和Ui ,则根据输⼊电阻的定义可得:
R U U U R
U U I U R i
S i
R
i
i i i -===
测量时应注意下列⼏点:
①由于电阻R 两端没有电路公共接地点,所以测量R 两端电压Uo 时必须
分别测出S U 和i U ,然后利⽤i S R U U U -=求出R U 值。
②电阻R 的值不宜取得过⼤或过⼩,以免产⽣较⼤的测量误差,通常取R
与Ri 为同⼀数量级为好,本实验受条件所限,为固定10k Ω电阻。
2)输出电阻Ro 的测量
按图2-1电路,在放⼤器正常⼯作条件下,测出输出端不接负载的输出电压o U 和接⼊负载后的输出电压L U ,根据
O L
O L
L U R R R U +=
即可求出
L L O O R 1U U R
-=
在测试中应注意,必须保持L R 接⼊前后输⼊信号的⼤⼩不变,本实验选⽤Ωk 1电位器作为负载。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12V 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器
3、双踪⽰波器 5、直流电压表 6、单管交流放⼤固定电路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放⼤器静态⼯作点的调试与测量
先将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调⾄12V ,然后关断电源,⽤导线将⼯作电源接⼊电路的+12V 端和地端。
检查⽆误后,接通电源,将直流数字电压表“—”端接地,“+”端分别接测三极管的B 、C 、E 端,测出电压U B 、U C 、U E 。
填⼊表2-1中。
表2-1
U B (V )
U C (V )
U E (V )
(2)测量电压放⼤倍数
在放⼤器的输⼊端加⼊频率为500Hz~2kHz的正弦波信号Ui, 调节函数信号发⽣器的输出旋钮使放⼤器输⼊电压Ui=50~100mV 左右,同时⽤⽰波器观察输出电压Uo的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交流毫伏表测量下述两种情况下Ui, Uo的值,并⽤双踪⽰波器观察Ui和Uo的相位关系,记⼊表2-2中。
表2-2
R L Ui Uo Av 观察记录⼀组Ui、Uo的波形
∞
1kΩ
(3) 测量输⼊电阻R i 、输出电阻R o,填⼊表2—3中。
表2-3
U s(V) U i(V) R i(kΩ)
U o (V) U L (V) Ro(kΩ)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实验数据,列出表格;
(2) 分析输出波形失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六、思考题
(1) 负载⼤⼩对放⼤倍数的⼤⼩有何影响?
(2) 讨论静态⼯作点变化对放⼤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七、实验预习要求
(1) 阅读教材中有关单管放⼤电路的内容。
(2) 估算实验电路的性能指标。
实验3 射极跟随器
⼀、实验⽬的
(1) 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法; (2) 进⼀步学习放⼤器各项参数测试⽅法。
⼆、实验原理
1、射极跟随器的实验线路如图3-l 所⽰。
它是⼀个电压串联负反馈放⼤电路,它具有输⼊电阻⾼,输出电阻低,电压放⼤倍数接近于1,输出电压能够在较⼤范围内跟随输⼊电压作线性变化以及输⼊、输出信号同相等特点。
射极跟随器的输出取⾃发射极,故称其为射极输出器。
图3-l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
2、电压跟随范围
电压跟随范围是指射极跟随器输出电压o U 跟随输⼊电压i U 作线性变化的区域。
当i U 超过⼀定范围时,o U 便不能跟随i U 作线性变化,即o U 波形产⽣了失真。
为了使输出电压o U 正、负半周对称,并充分利⽤电压跟随范围,静态⼯作点应选在交流负载线中点,测量时可直接⽤⽰波器读取o U 的峰峰值,即电压跟随范围;或⽤交流毫伏表读取o U 的有效值,则电压跟随范围
O P OP U 22U =-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12V 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器
3、双踪⽰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直流电压表
6、频率计
7、射极跟随器的固定电路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 静态⼯作点的测试
接通+12V 直流电源,置Ui = 0,⽤直流电压表测量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电位,将测得数据记⼊表3-1。
表3-1
(2) 测量电压放⼤倍数
输⼊端输⼊约100~500mV , f = 500Hz ~1kHz 正弦信号U i ,⽤⽰波器观察输出信号,在输出信号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交流毫伏表测出输⼊、输出电压值,求出Av 。
填⼊表3-2中。
表3-2
U i U o A v
(3) 测量输⼊电阻Ri 、输出电阻Ro ,填⼊表3-3中。
表3-3
U s (V) U i (V) R i (k Ω)
U o (V) U L (V) R o (k Ω)
(4) 观察测试该实验线路的跟随特性
U B (V )
U C (V )
U E (V )
接⼊负载Ω=k 1R L ,在输⼊端加⼊f = 1kHz 正弦信号i U ,逐渐增⼤输⼊信号i U 的幅度,⽤⽰波器监视输出波形直⾄输出波形达最⼤不失真,测量其对应的输出电压值,即为其最⼤不失真电压。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 分析射极跟随器的性能和特点。
六、实验预习要求
(1) 预习射极跟随器的⼯作原理;
(2) 计算放⼤倍数Av ,输⼊电阻Ri 、输出电阻Ro 的值(设β=100)。
实验四负反馈放⼤器
⼀、实验⽬的
(1) 掌握组成电压串联负反馈的⽅法;
(2) 理解放⼤电路中引⼊负反馈的⽅法和负反馈对放⼤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3) 掌握负反馈放⼤电路性能指标的测量⽅法。
⼆、实验原理
图4-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器负反馈在电⼦电路中.有着⾮常⼴泛的应⽤,虽然它使放⼤器的放⼤倍数降低,但能在多⽅⾯改善放⼤器的动态指标,如稳定放⼤倍数,改变输⼊、输出电阻,减⼩⾮线性失真和展宽通频带等。
因此,⼏乎所有的实⽤放⼤器都带有负反馈。
负反馈放⼤器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器。
本实验以电压串联负反馈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图4-1为带有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 f把输出电压Uo引回到输⼊端,加在晶体管T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 F1上形成反馈电压U f。
根据反馈的判断法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
三、实验设备及器件
1、+12V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器
3、双踪⽰波器5、直流电压表
6、负反馈放⼤器的固定电路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测量静态⼯作点
按图4-1连接实验电路,取Ucc = +12V,Ui = 0, ⽤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第⼀级、第⼆级的静态⼯作点,记⼊表3-1。
表4-1
U B(V)U C(V)U E(V)
第⼀级
第⼆级
(2) 测量多级放⼤器的电压放⼤倍数、输⼊电阻、输出电阻
按图4-1连接实验电路,⾸先将R f与实验电路断开组成基本多级放⼤器,以f =1kHz,Us (2~5mV)的正弦信号输⼊放⼤器,⽤⽰波器监视输出波形Uo,在Uo不失真的情况下,⽤交流毫伏表测量Us、Ui、Uo(空载时的输出电压)、U L(带负载时的输出电压),记⼊表4-2。
将R f接⼊实验电路组成负反馈多级放⼤器,适当加⼤Us(50mV),⽤⽰波器监视输出波形Uo,在Uo不失真的情况下,⽤交流毫伏表测量Us、Ui、Uo、U L,记⼊表4-2。
表4-2
基本放⼤器
Us
(mV)
Ui
(mV)
Uo
(V)
U L
(V)
Av
Ri
负反馈放⼤器
Us
(mV)
Ui
(mV)
Uo
(V)
U L
(V)
Av
R if
(kΩ)
R of
(kΩ)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认真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之;
(2) 根据实验结果,⽐较基本放⼤器和负反馈放⼤器的参数,总结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器性能的影响。
六、思考题
(1) 电压串联负反馈有什么特点,使放⼤器的哪些性能指标得到了改善,应该在什么情况下采⽤?
(2) 负反馈放⼤电路的反馈深度是否越⼤越好,为什么?
七、实验预习报告
(1) 复习负反馈放⼤电路的⼯作原理及负反馈对放⼤电路性能的影响;
(2) 对静态和动态有关参数进⾏理论估算。
实验5 RC 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的
(1) 了解选频⽹络的组成及其选频特性; (2) 掌握RC 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其振荡条件; (3) 学会测量、调试选频⽹络和振荡器。
⼆、实验原理
1、RC 串并联⽹络
图5-1 RC 串并联⽹络
RC 串并联⽹络如图5-1所⽰,下⾯分析⼀下它的选频特性
212Z Z Z U U F O
2
22
112
22
111C R j R C j R C R j R ωωω++
++= 1
22
11221111
C R C R j C C R R ωω-+++=
为调节振荡频率⽅便,常设021R R R ==,021C C C ==。
并令
RC
1
0=ω,则 ?
-+=
ωωωω0031j F
当RC
1
0=
=ωω时,幅频特性的幅值最⼤,即
3
1max =
F ⽽相频特性的相位⾓为零,即 0=F ?
这就是说,当RC
f f π21
0=
= 时,RC 串并联⽹络输出电压U F 的幅值最⼤,为输⼊电压值的1/3,且U F 和U O 同相位。
2、RC 串并联选频⽹络振荡器
如图5-2所⽰,RC 串并联选频⽹络振荡器
图5-2 RC 串并联选频⽹络振荡器
RC 串并联⽹络在振荡电路中,既是选频⽹络,⼜是正反馈电路,由前⾯分析可知,当RC
f f π21
0=
=时,U F 和U O 同相位。
也就是说,电路只能让0f f =的信号满⾜⾃激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对于0f 以外的信号,U F 和U O
不同相,不满⾜⾃激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所以,电路输出单⼀频率
RC
f π21
0=
的正弦波。
振荡频率: RC
f π21
0=
起振条件: 3>?
A
电路特点:可⽅便地连续改变振荡频率,便于加负反馈稳幅,容易得到良好的振荡波形。
注:本实验采⽤两级共射极分⽴元件放⼤器组成RC 正弦波振荡器。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 +12V 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器
3、双踪⽰波器 5、直流电压表 6、 RC 串并联选频⽹络振荡器固定电路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RC 串并联⽹络幅频特性的观察
将RC 串并联⽹络与放⼤器断开,⽤函数信号发⽣器的正弦信号注⼊RC 串并联⽹络,保持输⼊信号的幅度不变(约3V),频率由低到⾼变化,RC 串并联⽹络输出幅值将随之变化,当信号源达某⼀频率时,RC 串并联⽹络的输出将达最⼤值(约1V 左右),且输⼊、输出同相位,记下此时信号源的频率为f 0。
1)观察此时U F 和U O 的相位关系 2)记录下此时的频率0f ,且与12f RC
π=
作⽐较。
3)画出RC 串并联⽹络的幅频特性图。
2、放⼤器的放⼤倍数
1)搞清图5-1的RC 串并联选频⽹络振荡器固定电路的结构和⼯作原理;
图5-1 RC 串并联选频⽹络振荡器
2)断开RC 串并联⽹络,测量放⼤器静态⼯作点,记⼊表5-1。
表5-1
U c1 (V) U b1(V) U e1 (V) U c2 (V) U b2(V) U e2(V)
3)测量电压放⼤倍数。
断开RC串并联⽹络,在放⼤器输⼊端加⼊正弦信号(50~100mV),⽤⽰波器测量放⼤器的输⼊、输出信号⼤⼩,记⼊表5-2,计算电压放⼤倍数。
表5-2
U i (V)U o(V)A v
注意:调节反馈电阻Rf,使得放⼤器的放⼤倍数A>3,以满⾜起振条件。
3、RC串并联选频⽹络振荡器
1)接通RC串并联⽹络,并使电路起振,⽤⽰波器观测输出电压U O波形,调节R f,使获得满意的正弦信号,记录波形。
2)测量振荡频率,并与计算值进⾏⽐较。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观察并记录数据,填⼊表格中;2) 由给定的电路参数值来计算振荡频率,并与实测值相⽐较,分析误差产⽣的原因;3) 总结RC串并联选频⽹络振荡器的特点。
六、思考题
1) 振荡器的实测频率与理论值⽐较,为什么会存在误差?
2) 若要随时改变振荡器的频率,应采⽤什么措施?
七、实验预习要求
1) 复习RC正弦波振荡器的⼯作原理与调试⽅法;
2)复习⽤⽰波器测量频率与电压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