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 求真务实推进作风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践行“三严三实” 求真务实推进作风建
设
作者:张一民
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5年第7期
文/张一民
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党员干部就是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始终坚持理论联系
实际,以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为己任,理清工作思路,拿出实在管用的举措,干实实在在的“事”,谋实实在在的“业”。
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抓到底,把“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的奋斗目标和任务部署一件一件加快推进、一项一项落地见效。
一、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干成事
责任是一种做人品格,是一种做事态度,是一种思想境界。
责任意识是履行好岗位职责的
前提,是干好工作的内在动力,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实实在在做人谋事,把思想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凝聚到做实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把功夫施展到狠抓落实上,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
以一流的业绩,抓实抓具体,
抓出成效、取信于民,牢固树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才是真本事”的理念,既要守规矩,又要敢担当,更要有作为。
要以焦裕禄为榜样,深学、细照、笃行,用心做事、尽心成事,着力传递同心同德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正能量。
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 的毅力、“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抓铁有痕的执着精神,对认定的事,要咬着不放,决不优柔寡断;对
定下的事,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决不瞻前顾后;对已干的事,坚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决不半途而废。
党员干部能不能抓好工作落实,能不能起到带头作用,关键在于责任心。
特殊
的岗位、特殊的要求、特殊的职责决定各级党员干部必须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争创一流的
工作标准、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做到在其位敢担当、谋其政尽心尽力、负其责顾全大局,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做到干成事。
二、加强调查研究,做到接地气
对党员干部而言,群众就是“地气”。
党员干部要加大调研力度,强化精品意识,力戒形式主义,坚持问计于基层,求教于实践,真正做到接地气,察实地、摸实情、讲实话、献实策、求实效,努力在调研上开门问计。
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句话,叫“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
才是好同志”。
现实中,有些同志搞调研喜欢围着先进转,走马观花看看,翻翻材料听听,既
省心又舒心,这表面是工作方法问题,实质上是工作作风问题。
因此,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
不能厚此薄彼,既关注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更要对后进地方关爱有加,追着差距走,追
着苦难走,脚踏实地到那里解剖“麻雀”,拿出对策,促其发展。
老百姓有什么需求?有什么
苦难?有哪些想法和建议?这些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在执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要
深入掌握这些问题,就必须重视调研、善于调研,在调研中多接地气,问需于民、问计基层。
下基层搞调研如果只身入而不心入,走走过场,群众就会对你敬而远之,也很难听到真话、了
解到实情。
因此,党员干部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要用真心、见真效,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围绕群众最急、最怨、最盼的事情,反复讨论交流,谋思路、想对策、定措施,为促进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带着真挚感情,做到贴民心
党员干部必须把“情”字融入工作中,以“情”贴民心、解民困、谋民利,做到既身入、
又心入。
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永怀亲民、爱民之心,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为民办事,真正做到思想上与群众贴心,行动上与群众交心,工作上为人民操心。
党员干部要把对群众的感
情转化为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激情,心里装着群众,把群众当作亲人,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
第一位,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为群众着想。
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全力为群众造福。
要解决一批久拖未决的老问题、制约发展的难问题、群众关注的
热问题、涉及利益的大问题。
真正做到民情在基层了解、问题在基层解决、矛盾在基层化解、
作风在基层转变。
党员干部做工作,想要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行得端、立得正、站得稳,就要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尽力为群众解
难忧,坚持不懈为群众谋利益,只有这样,群众才会对我们有真感情,才能实实在在贴民心。
(作者系商丘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