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阿长与《山海经》
一、选择题。
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2、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
A。
保姆大抵面如土色 B。
福橘烦琐莫明其妙C。
渴慕投掷毫不相干 D. 哀悼和蔼深不可测
3、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
..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开头)
B.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
....。
(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C.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
..都震悚起来。
(大家)
D. 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两脚两手,在床中间一个“大"字,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得那么热。
A. 张开摆开压烤 B。
伸开摆成挤烤
C。
张开摊成挤烘 D. 伸开摊成压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
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 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
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 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6、下列句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A. 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
B。
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 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
D. 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
二、填空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惧惮.()粗拙.() 哀悼.( )震悚.( )
chuāng( )疤孤shuāng() jié( )问 pī( )雳渴mù( )
2、本文选自散文集《》,作者鲁迅,原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3、填空,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展的线索。
→→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
4、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这(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也、还)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基本、全部、完全)消灭了。
三、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四、解析题。
1、在“家电”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式,另选两种“家电”,写一段讽喻人类的文字。
[示例]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众人的摆布。
空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温度,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2、用“我”字作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思路点睛:本句变句的主干是“我看不出名气来",对什么看不出名气来呢?把对象介入句中就成了本题的正确答案。
]一幅山水画,据说出自名家之手,我左看右看,横看竖看,它的“名气”我始终品味不出来。
我
3、参照下面两个句子的句式,以“勤奋"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多思是钥匙,是指南。
没有它,就不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就不能驶出无知的海洋。
勤奋, 。
,, 。
4、下面是一份通知的正文,请用一个长单句表达,并力求简洁,不超过36个字。
(标点符号不计入内)
全校师生今天听报告,时间是下午四时半,地点在学校礼堂,报告人是交通大队张队长,报告内容是介绍交通安全知识.
5、将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用一句话简要地表述出来,不超过27个字。
由浙江大学生物科学系钱凯先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与杭州蓝亿健公司合作,经过多年努力,在国际上率先用人工成功培育出盐泽螺旋藻,为我国螺旋藻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资源。
五、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
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
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
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
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
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答:
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
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答:
六、阅读《父亲的信》,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
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
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报平安而已。
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从没有超过一页纸,有时常常是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又是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后面才载有殷殷的嘱托。
而且家里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
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没有这种感觉。
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
我总能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
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
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
”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一时怔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着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
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
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了父亲的名字。
我知道我也会经常给父亲写信的,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
(作者:胡智慧选自《羊城晚报》)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说“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三、四段,请你从原文中找出最典型的四个词,概括作者笔下父亲写信的特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作者说读父亲信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原文)。
第四段作者认为父亲的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段中“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这个句子用什么比喻什么?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对第六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答:
6、作品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组织材料,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结合着进行记叙,写由对父亲写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