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上网情况现状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08信管二班张倩学号:20084201004
一、调查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去年7月发布的调查数据,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
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的上网行为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网络文明乃至整个未来社会文明的进程。
掌握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对加强高校的网络阵地建设和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网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目的
近来,“泡网吧”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大热点,常常看到同学们三三两两携伴走入校园周边的网吧和网苑。
有些同学是利用课余时间上网,也有些同学是逃课“泡网吧”,还有些同学在网吧“包宿”,彻夜沉浸于网络。
为了增进大学生对网络的了解,使其能够在了解网络的利弊的基础上,改善使用网络的方式,使网络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趋于完善,使得网络在我们大学生的生活中更多地是发挥有利的功效,同时也为了深入探讨网络在大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作用,我系设计了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问卷,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三、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1.大学生上网原因: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而且还有许多其他途径,其中上网学习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在调查中,仅有21.82%的学生是因为学习的需要,竟然有71.18%的学生上网是因为无聊打发时间。
2. 大学生的网龄:网龄分为一年、两年、三到五年、五年以上不等。
四个年级中网龄差异较大。
大一同学的比例分别为3
3.05%、30.85%、29.15%、6.95%,大二同学的比例分别为21.62%、23.31%、29.39%、25.69%,大三同学的比例分别为10.29%、31.99%、32.35%、25.37%,大四同学的比例分别为5.52%、26.89%、
34.48%、33.11%。
由此可见,新的大学生活便使大学生与网络结下不解之缘的开端。
3. 大学生上网地点: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目前学生上网地点主要集中在网吧,比例高达8
4.37%,而在宿舍或校内机房利用校园网资源的学生仅为1
5.61%。
在对学生进行深入调查时,学生普遍反映网吧的网速快,服务周到,座椅舒适。
4. 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及每周上网的费用: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上网时间分别为1小时、3小时左右、3~5小时不等,比例分别为37.33%、29.68%、1
5.72%,有11.89%的同学不上网,有个别学生每天上网时间会超过5小时,比例为5.38%。
学生每周的上网费用在5元以下的居多,占调查总数的42.29%,有22.75%的学生每周上网费用要达到10元以上。
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上网频率比较低,消费合适。
但也有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
5. 大学生对上网时间的控制:51.12%的人能自己控制上网时间,23.58%有时会上瘾,但多数情况能适可而止,25.30%的同学没有时间观念,一上网就忘了时间。
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安排合理上网的时间,但也有部分学生自制力差,安排不得当。
6.学生上网首先进行的活动:在调查中发现,有51.81%的学生上网后的第一工作就是打开QQ;2
7.92%的学生是打开IE浏览器;11.69%的学生进入电子信箱;
8.58%的学生率先进入了游戏世界。
7.大学生上网内容:在上网进行的活动中,41.79%的同学浏览新闻与查找资料,37.33%的玩游戏与聊天,仅5.17%的同学收发电子邮件,15.71%的同学更新博客或个人主页,说明大部分学生上网只是为了打发闲暇时间,用于学习的很少,网络在学生学习中起到的有利作用很小。
8、关于网恋:更多大学生泰然面对网恋,在对网恋的态度方面,11%的人认为网恋是选择理想恋人的又一有效途径,13%的人认为网恋纯粹是胡闹应予以反对,而77%的人则认为网恋不应提倡但也不应反对。
9.大学生上网的文明情况:女生上网素质高于男生表现在上网率高、网龄长、网友多、网德好。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网民在上网行为的诸多方面
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总的情况是,女生的上网素质比男生要高:上网率高、网龄长、网友多和网德好。
女生的上网率比男生高出11个百分点,为98%。
有69%的女生网龄为1年-3年,比男生同项比率高出23个百分点,在3年-5年和大于5年两个网龄段,分别比男生高出4和7个百分点。
每周上网时数在5-10和10-15两段中,女生的百分点分别比男生高出2倍和3倍。
人均邮箱为3.67个,比男生多1.52个;每周人均收发邮件6封,男生只有1.74封。
网友数多于20人者占38%,而男生只有13%;同性网友的比例男女生相仿,但大龄网友的比例女生明显高于男生。
10.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在调查中发现,53.05%的同学中认为网络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11.17%的同学认为上网很无聊、浪费时间,24.51%的同学认为网络是可有可无的工具,另外有7.65%的同学把上网当作填补空虚的一种方式,3.62%的同学把上网当作寻找刺激、逃避现实的乐园。
说明有一半的学生能正确认识网络带来的积极作用,我校接近一半的大学生只把网络看成了打发时间,逃避现实,填补大学空余时间的工具。
11.大学生对上网利弊的权衡:37.95%的同学认为上网利大于弊,10.75%的同学认为上网弊大于利,竟有51.30%的同学认为上网利弊相当。
大部分同学认为网络带来了消极影响,这更说明了,多数同学不能正确使用网络,不能使网络真正的有利于自己的生活与学习。
12.大学生对自己上网的认识:48.61%的同学感觉自己上网与周围人相比还算正常,26.37%的同学偶尔会后悔,6.20%后悔耽误了太多的精力,仅有18.82%的同学认为上网很有效率、对自己有帮助。
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少数大学生能合理利用网络,网络在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内只供同学娱乐和消遣。
13、大学生喜欢的网站及内容:经归纳排序,最受大学生网民喜欢的10
个网站依次是:搜狐、新浪、网易、中国人、中文雅虎、首都在线、371邮局、亿唐、中华和中央电视台。
最受大学生喜爱的网络内容是新闻时事、校友录、娱乐和体育等。
大学生对网络分类信息重要程度的排名是:新闻时事、百科知识、
专业知识、电脑网络、娱乐休闲、网络书籍、招聘求职和其他(卫生保健、网络广告和网上购物等)。
四. 对调查结果的一些思考及倡议
信息时代匆匆的步伐让大学生不能不使用和接受网络,不管它会带来多大的冲击,也不管这种冲击中夹杂着多少不良的成分。
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为什么同样是使用网络,大学生就不能挖掘出最实际的意义,而仅仅停留于娱乐和消遣,这些恐怕就是一个认识和对待新事物的态度问题了。
作为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沉溺于网上娱乐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辨识和思考的能力。
在此,就大学生上网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倡议:
1.充分开发校园网络资源,为学生建立绿色网络通道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充分、合理地运用网络可以为自身的成长成才提供有益的帮助。
从调查结果来看,53.05%的同学中认为网络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充分认可网络具有了解信息、帮助学习的作用,并且有74.3%的学生认为上网不会影响学习或对学习的影响很小,更多的学生会妥善安排自己的上网时间。
由此可见,一味地限制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是不恰当的,充其量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下下策。
目前,基本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网络主页,也有比较充足的校内网络资源,可惜的是学生登陆学校网站的几率很低,他们利用校园网的目的也很单一,多是查询考试成绩,少数学生会通过校园网查找学习资料。
校园网络的传输速度就更加不敢恭维,有时候打开一个网页也需要几分钟。
网页内容的有限性、网络速度过低,使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在网吧上网,只有极少学生选择在学校机房。
这就为我们进一步开发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上网的机会提供的改进依据。
学校应加强校园网建设,丰富网页内容,提高网络传输速度,为学生建立绿色网络通道。
2.开设网络素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可邀请有关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门的网络知识和网络资源利用课程,使他们掌握如何制作网页,如何参加
网络会议,如何在网上交流信息,以及如何利用网络创业等技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为学业服务。
也可以定期开展网上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
开展上网心理辅导,宣传正确的上网心态,使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心理防范意识,提高心理“免疫力”,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自身遵守网络“游戏”规则的法制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对于网络成瘾的学生要给予温暖的关怀并进行积极的治疗。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从心理角度分析,大学生沉迷网络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从众心理、逃避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导致的,因此要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勇于面对现实生活。
通过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大学生对自身心理特点的认识,使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提高自制力。
通过团队训练的方式引导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培养自信心和包容力;也可以让网络成瘾的学生组成心理训练团队,就其沉迷的原因进行交流,寻找个体沉迷网络的症结,在相互鼓励中摆脱网瘾。
4.丰富校园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46.95%的学生认为网络的主要作用是娱乐生活,他们在网络上游戏、聊天、看电影,以此来填补自己的课余时间。
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参与面狭窄,有些活动没有迎合学生的心理、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欠缺。
校园的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丰富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增加了各种参与机会,使他们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也增加了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并且还可以扩大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开办各种学术讲座,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并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满足大学生们友谊社交、独立自由活动等的需要,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减少对网络的痴迷;还可以创办各种社团组织,为他们发挥特长提供充分的空间和展示的舞台,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网络提供了大量信息,双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大学生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
就在大学生为传统教育那种求同过多,求异过少封闭式的弊端,埋没了个性而叫苦的时候,网络的出现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块“试验田”。
互联网向大学生展示各类知识结构,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习的内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狭隘的课本范围,这对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应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并不否认网络同时也带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特别对于大学生而言,完整的价值观念还未形成,好奇心又很强,很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网络完全开放和虚拟的空间可以让大学生随心所欲的表现自己。
但如果把握得不好,猎奇的心态和过分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也许会把大学生引入歧途。
“E时代”也是迅速创造距离的时代,在纷繁的现象背后,仍是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清静的大学校园也是如此。
大学生应从各种利弊来考虑,适时但不沉溺于网络,处理好自身的任务——学习与上网的关系,使网络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添绚烂的一笔!。